肺炎支原体感染:家长须知与应对指南
一、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会传染吗?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这种病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被称为“没有外套的细菌”。75%的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都能有效杀灭肺炎支原体。
人群普遍对肺炎支原体易感,尤其是5岁及以上的儿童感染后容易发展成肺炎,但5岁以下儿童和成人也有可能感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能携带病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成年人感染后症状通常较轻,主要表现为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以通过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感染后症状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咳嗽等,退热后咳嗽可能持续1-2周,病程一般为2-4周。
家长无法自行判断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必须到医疗机构进行病原学检测。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发绀、精神差、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重症发生的风险,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二、感染患儿康复后,还会再感染吗?多久可以返校?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短期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较小。通常情况下,孩子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能恢复后即可返校上课。目前不建议对康复后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进行病原检测。
三、如何预防?
目前尚无专门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个人防护
1. 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在人员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与感冒咳嗽者保持一定距离。
2.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3.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学校防控
1. 晨午检制度:严格执行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制度,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为其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
2. 环境清洁: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定期打扫卫生,做好日常消毒,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
3. 健康教育:开展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肺炎支原体防控健康教育。
家长职责
1. 关注孩子健康:留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
2. 家庭卫生:保持居室清洁,每日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健康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4. 及时就医: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时也应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331号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联系邮箱:yangtata@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