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湖北江陵的一直考古队在楚国郢都纪南城的旧址发现了三座大型的楚国墓葬,这是湖北省第一次发掘大型楚墓。望山一号墓发掘出土的文物中的一包青铜剑,让所有考古工作人员兴奋不已——这把剑全长60多厘米,剑身慢布菱形花纹,剑刃薄而锋利。最特别的这把剑虽深埋墓葬中两千余年,但是出图后依然寒光凌冽,异常锋利。根据铭文确认,这把剑是越王勾践贴身用剑。
针对越王勾践剑为何出土于楚国贵族墓葬中,目前有好几种说法,一种是战利品之说,越王勾践剑作为战利品被楚国贵族所获得,还有一种说法是进贡说,说是弱小的越国,为了讨好楚国将先王用剑进贡给楚王,楚王在赏赐给大臣。
这两种说法,比较靠谱的是越王勾践剑是楚国的战利品。让我们将目光瞄准战国时期的楚国和越国。楚国在春秋时秋,已经成为雄霸中国南方的一个诸侯大国,越国在灭掉吴国之后,势力范围激增,扩展至今天江浙沪皖一块,直接与楚国相对。楚国和越国都是尚武好斗的诸侯国,特别是楚国,肯定不允许身边有这样一个逐渐崛起的势力,威胁边境的安全。对于越国来说,他们也想继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楚地半天下,也是他们眼中觊觎的一块肥肉,所以两国摩擦不断。
直到公元前306年,楚怀王终于等到了机会。由于越国内部纷争不断,人心涣散,楚怀王抓住机会,趁机出兵越国,一举灭了越国,占领了越国的所在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地区,并在这里设置了江东郡,管辖当年吴越当年的势力范围。越国灭了,自然那些珍宝就成了楚国的战利品了,越王勾践剑也就随着楚国的军队进入了楚国。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攻打越国的楚国军队,是由大司马昭滑率领的。而且1965年在湖北江陵发现的望山一号墓中,出土了两百多竹简,竹简上的残留的铭文,也验证了望山一号墓的墓主人就是为灭了越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昭滑,所以越王勾践剑出土在他的墓中也不足为奇了。
至于进贡之说,有点牵强,越国勾践剑,作为先王自作用剑,必定会作为国宝而珍藏,怎么会轻易的就将这把剑进贡给楚国?除此之外,在对江陵的楚墓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后,江陵楚墓又出土了越王州勾剑、越王盲姑剑、越王鹿郢剑等,这些剑都是历任越王的随身的佩剑,自然也不会作为进贡品,所以比较合理的说法的是,这些剑是楚国灭了越国后,作为战利品被楚国所掠夺的。
那为什么楚国的大司马,要将这些件掠夺走呢,还要作为配葬品呢?首先,这是一种象征,用越王的随身携带的,象征身份的剑陪葬,可以彰显他的身份,而且可以很好的诉说他灭了越国的功绩,其次,吴越当时制造的青铜剑名扬天下,大家都想有一把吴越地区制作的剑。在《越绝书》曾对吴越的青铜剑有这样的描述:
由此可见,当时吴越地区的青铜剑是难的的宝物,更何况是越王勾践的贴身用剑呢?所以楚国大司马昭滑要用越王勾践剑陪葬。
两千多年不锈的越王剑,在1965年的楚国墓葬群中,被考古队们给挖了出来。这可把小伙伴们给惊呆了,你永远都不知道考古的魅力有多大,能够第一眼看到这样的稀世珍宝,这是所有考古队员之所以如此痴迷于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得一个修复兵马俑的考古队员,在发现兵马俑身上有一个指纹的时候,立刻被感动哭了,为啥?因为这个指纹是两千多年的工匠留下来的,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交流。
越王剑出土的时候,也是非常让人惊叹,整把剑长55.7厘米,剑柄长8.4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身上布满了贵族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有蓝色玻璃,北面有绿松石。实在是太美了,亲眼见过的人,一定会被美哭的。
最关键的是,这次寻找剑主人,没有花费任何功夫,因为剑身之上,就写着“越王鸠浅”的铭文,鸠浅就是越王勾践的本名。因此这把剑,就是越王勾践的贴身用剑。问题是放了两千多年,剑依旧锋利无比,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短兵器的制造水平已经相当出色。
既然是越王剑,那么出土的地方应该在越国才对。而春秋时期的越国,主要集中在浙江中北部地区,因此跟春秋时期的楚国,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是越王剑的出土地区,恰好就在楚国的郢都,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境内。这和浙江差的可不是一两百里路的距离了,那么越王剑为什么跑这儿来了呢?
这要问问墓主人,不过很可惜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墓主人到底是什么人,只是在这批墓葬群的1号墓中,发现了这把剑。
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越王勾践的墓,毕竟人家是越国的王,即使后来吞并了吴国,那也只是占据了江苏以南的地区,远远涉及不到湖北境内。
因此这一墓葬不可能是越王勾践的墓葬,而郢都作为楚国的国都,更不可能被越王勾践给占领,所以说这肯定是楚国贵族的墓葬群。
越王勾践的贴身用剑,为什么会落在楚国贵族的手里,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关于此事,有两种主要的说法。
越王勾践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尤其是他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其实越王勾践还是一个社交大拿。
他跟吴王夫差不同的是,他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可是从来不用武力跟其他诸侯说话,取而代之的是外交策略。
因为比较擅长社交,所以他把周围一圈几个诸侯国,都给搞得服服帖帖,因此越王勾践一度成为春秋末期的一位天下霸主。
对于楚国,这个吴国昔日的老冤家,越王勾践也采取了联姻的方式。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楚昭王,完全有可能将这把剑作为陪嫁送给楚昭王。
为啥?因为吴越地区的铸剑水平,那是冠绝天下的。也就是说,这相当于是他们国家的大熊猫,两国友好邦交,送点土特产不是很正常嘛!同时也可以炫耀一下越国的铸剑水平,的确是有可能的。
越王勾践的女儿被大家称之为越姬,她也是一位非常重情重义的女子。楚昭王曾经和蔡姬、越姬一同出去玩,打算约定同生共死。结果蔡姬比较机灵,随口就答应了,而越姬却没有表态。
等到楚昭王真的病重的时候,越姬却第一个选择自尽来报效楚昭王,并且表示要到地下去帮楚昭王赶走那些狐狸,这是多么感人的爱情故事啊。楚昭王去世以后,便让越姬的儿子楚惠王继承了王位。
而作为外公送来的礼品,楚惠王完全有可能将其送给某位楚国的宗室或者兄弟,久而久之,成为贵族的陪葬品,也就很自然了。
第一种说法,之所以有人表示反对,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既然这把剑是勾践的贴身之物,用来做陪嫁似乎不太稳妥。况且,哪有用利刃作为陪嫁的呢?
因此有人提出了第二种设想,便是战国时期,楚国灭亡越国时,从越国那儿弄来的。越国在勾践时期,达到了巅峰,不过这个时候也到了春秋末年。
大诸侯国开始逐渐兼并周围的小诸侯国,逐渐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距离楚国比较近的越国,却在子孙后代们争权夺利的情况下,越来越衰败。
虽然过去大家都是亲戚,但是现在彼此之间想要相安无事,已经被时代所不允许了。公元前333年,越王无疆北上伐齐,中途又听信谗言,调头伐楚,结果被楚威王彻底击败并杀死。无疆死后,越国分崩离析,从此臣服于楚国。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灭国之战,楚国夺取了越王剑,随后赏赐给了自己的将领,这也是很正常而且更说得通的一种可能。当然了,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点。
现代不少专家表示,越王剑实在是太牛了,他们给出了一系列的数据,表示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剑,而是一把合成剑。
整把剑的剑身由83.1%的铜与15.2%的锡组成,可是剑刃又是由80.3%的铜和18.8%的锡组成,于是他们给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判断,说这把剑是剑身和剑刃分别铸造,再用高超的焊接技术合成在一起的。因此中国的焊接技术,超过了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后面的说法更可怕,他们说这把剑之所以两千多年不锈蚀,主要是因为这把剑的剑身上,镀了一层铬,隔绝了氧气。那么这就可以断定我们在2500年前,就掌握了镀络技术了?又领先西方2000多年?
那么我要问了,既然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越王剑这种品质的剑,就只有一把呢?为啥不投入量产呢?哪怕造个十把八把也可以啊!
所以以我的判断来看,这把剑的确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剑。但是所谓的元素数据,纯粹就是巧合罢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焊接合成之说。而且所谓的镀络技术,未必他们就真的明白。只是通过经验总结出了这么一个方法。
而且这个过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巨大,为了造一把剑,劳民伤财实在是划不来,因此就造了这么一把。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又可以证明一点,越王剑是不可能当成嫁妆送出去的,毕竟太珍贵了,整个越国也就只有一把而已。因此越王剑应该是越国被楚国灭了以后,才流传到楚国境内的。
参考资料:《史记》
这其实没啥争议的,因为越国后来被楚国灭掉了。
浙江、江苏、安徽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是吴国和越国的地盘,不比现在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时的吴越之地算是郊区中郊区,蛮荒之地。因为吴越两国也常常被中原各国鄙视。
当然落后归落后,吴越两国的来头可不小,越国是大禹后人所建,而吴国跟西周王朝是近亲,开国的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亲大伯和亲二伯名字叫太伯和仲雍,后来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还特意确认这件事。
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在江东之地发展,相对于中原各国落后很多,后来晋楚争霸的需要,晋国扶植吴国,派出人员传授吴国军事技术,而楚国叛逃人员伍子胥等也为吴国的崛起,做出巨大贡献,最终吴国在吴王阖闾之时,终于强大起来,甚至向西一度灭亡诸国,并争霸中原,但后来吴越两国出现矛盾,阖闾在与越军的战斗中光荣牺牲,而接班人夫差最终击败越国。
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采取送美女给吴王、送金钱给吴国大臣伯嚭.还亲自品尝的夫差的粑粑,最后感动了夫差,越国得以被保留,越王也返回越国继续为王,随后就是越王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灭亡了吴国。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一度渡江北上,也称霸于中原,成为最后一个春秋霸主。
卧薪尝胆已经成为一个励志故事
勾践死后,越国在江南的发展逐渐衰落,经常受到楚国的威胁和欺凌,后来越国对楚国发动反击,结果被楚国灭亡,吴越之地全部并入了楚国的版图,而越国的王族除了被杀、被俘之外,其余继续向南逃亡,回归野蛮,成为了百越民族。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进行南征,统一了百越。秦朝灭亡后,这一地区相继建立东越国和闽越国,最后被汉武帝所灭,这当然是后话了。
吴越被楚国灭亡后,成为楚国版图的一部分,而吴越之地,也迅速楚国化,乃至于吴越之民都以楚国人自居。秦末大起义中,项梁、项羽的杀死会稽郡守,带领江东8000子弟兵起事响应陈胜吴广,其实就是吴越故地,但是他们都以认为自己是楚人。而项羽手下大将英布所率领的军队更是主要以越人为主,他们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
战国后期的楚国吞并了越国、鲁国
既然越国亡于楚国,勾践的宝剑出土的吴越之地,后来就成为了楚地,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1965年,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正面近格处刻有两列鸟篆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剑型修长锋利无比寒气逼人。有意思的是,这把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越国利器,最终出现在了楚国墓中,着实令人费解。
为何出土于楚人之墓,专家持有两种观点:
历史上,楚国和越国都是能争好斗的诸侯国,为争夺地盘扩张势力一直都是摩擦不断。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听信了楚国空虚的误导领军攻楚,被早做准备的楚国伏击,越军大败,连越王自己也死于阵中。“且王前尝用召滑於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攻打越国的楚国军队正是由大司马昭滑统领,此人助楚灭越,功不可没,楚王把此剑奖励给昭滑,最终沦为了楚人的随葬品。
吴越争霸,吴国和晋国结盟,越国联合了楚国。越王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这把宝剑被作为嫁妆来到了楚国,楚王又把剑赐给了楚国的一个贵族,最终作为重器成为这位贵族的随葬品。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一言道尽秦末乱世和吴越争锋的悲欢离合,秦国统一六国一切恩怨纠葛全都尘埃落定,如今的越王勾践剑陈列于湖北省博物馆展厅,历经千年锋芒依旧,世事变幻物是人非。
谈秦说汉(269)
1965年12月,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贵族的墓葬中出土了越王剑,墓葬的主人是楚国的王族邵固。越王剑的主人是勾践,勾践灭吴后称霸春秋,随身携带的宝剑怎么会出现在楚国的墓葬中呢?有人分析,或为楚国的战利品,或为越国的陪嫁品。
越王剑2400年后重见天日,仍锋利无比,稍稍用力一划,可以轻松割破16层纸。宝剑全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重876克,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在剑柄和剑身的中间被称为“剑格”的地方,正面镶嵌着蓝色玻璃,背面镶嵌着绿松石;剑身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虫书铭文,应为:“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
公元前473年,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一举消灭吴国,成为春秋霸主。公元前464年,越王勾践去世,后续经历了王鼫、王不寿、王翁、王翳、王之侯,到第六代越王无强方与楚国发生战争。
公元前317年,楚王推荐楚国的外交家邵滑去越国做丞相。但邵滑暗地里鼓动越国的章义发难,把越国搞得很乱。公元前306年,楚怀王出兵击败了越军,杀死越王无强,占领了越国大量土地。
香港考古学家吕荣芳先生根据该楚墓中一起出土的竹简研究,认为墓主人邵固即邵滑。邵滑是灭越的大功臣,楚怀王便把从越国掠夺回来的越王剑作为战利品赏赐邵滑。邵滑死后,将这把驰名天下的宝剑殉葬(见《厦门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但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第一,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邵固就是邵滑;第二,越王勾践剑作为私人定制的随身携带之物,在古代一般都会成为本人的墓葬品。第三,没有越王墓葬被楚军挖掘的记载。
公元前515年,楚邵王即位。楚邵王曾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有没有可能越王剑被当作陪嫁品,流入了楚国呢?陈振裕先生从这座楚墓出土的竹简、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与其他墓葬的同类器物分析比较,认为邵固并非邵滑。(见《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
同时,他从出土竹简等资料分析,邵固墓主邵固是楚国王族,从他祭祀先王、先君推测,他是楚悼王之曾孙;竹简中还记他常“出入侍王”,说明他与楚王的关系非常密切。楚王为了表彰其忠心而把名贵的越王勾践剑赐葬邵固墓中,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说法的可信度还是挺高的,第一,出土竹简能证明邵固非邵滑;第二,从春秋霸主手里夺走宝剑的可能性不大,但勾践主动将随身宝剑作为陪嫁品送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三,越国当时铸剑技术成熟,勾践赠出越王剑应该会比较慷慨。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在檇李大败吴师,吴王阖闾因此中箭身亡。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入吴为奴。公元前492年,勾践被吴王夫差放回国。公元前482年,勾践率军打败了吴国。公元前473年,勾践灭亡了吴国。
在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82年之间,勾践有十二年属于战败期,向吴国称臣。楚邵王是公元前515年即位,公元前489年过世,勾践在吴国为奴期间不可能嫁女儿。勾践被放回国的三年内,在吴国的重点监控下,勾践也不可能与楚国联姻。
同时,按战争惯例,战败国投降应该献上象征权力的君王指挥剑。勾践兵败入吴国为奴时,若越王剑仍在他身上,那么此剑被吴国当作战利品的可能性更大。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勾践灭吴时又取回了战利品。所以,这一条只能是当作辅证。
另外,按古时盛葬惯例,如果越王剑仍在勾践手里,那么勾践去世时,作为随身之物的君王宝剑,应该会随越王入葬,不会出现在楚墓。因此,可以反证出,越王去世时,越王剑已经不在勾践身边了。因此,越楚联姻应该是发生在勾践入吴为奴之前,越王剑极可能是成了当时勾践女儿的陪嫁品。
我们再次整理一遍思路,公元前515年楚邵王即位,在秦国的帮助下杀了奸臣费无极,成为楚国一代明君。公元前496年,勾践继越王位后,与楚国联姻,将女儿嫁给楚邵王,勾践的心爱之物越王剑被当作嫁妆,进入了楚国,越王剑归楚所有。
再后来,楚悼王之曾孙邵固得到楚王的宠爱,楚王将先王妃越女的陪嫁品越王剑赠给了邵固。楚人兴厚葬,越王剑也是难得之宝。邵固死后,越王剑就成了邵固的陪葬品。因此,越王剑被深埋入湖北江陵的楚国墓葬中。
2020/11/8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您的关注与评论,将是我无限的动力,谢谢!
越王勾践的贴身佩剑,之所以会出现在楚国人的墓葬当中,主要是因为后来越国被楚国给灭了,所有越国的宝藏,自然也就都归了楚国。
顺便说一句,出土越王勾践剑的墓葬,这个墓葬的主人,恰好正是当时率领楚国军队灭掉越国的将军。而且,后来从相关墓葬当中,大家还发现了勾践之后的几位越王的贴身佩剑。
这足以说明,当时越国的宝贝,基本上都被楚国给搬空了。而佩剑这种东西,本身的象征意义实在太大,被墓主人带进自己的坟墓,作为自己军功的证据,自然也就很正常了。
至于说春秋时期称霸一时的越国,后来为什么会被楚国灭掉,为什么会连历代国君的贴身佩剑,都成了楚国人的战利品,这涉及到很复杂的一段历史。
春秋时代,因为周王室的衰落,几个强大的诸侯国纷纷开始崛起。不过,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的时候,这几个强国名单当中,其实并不包括越国。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的时候,越国一直都是南方的一个偏远诸侯国,和中原诸国来往也不是很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越国一直都是一个跑龙套的。
不过后来,到了春秋中期的时候,中原各国经过兼并之后,形成了以晋楚两国为核心的两大联盟。这两大联盟,有点像二战之后的北约和华约,双方谁也无法从根本上干掉对方。所以打了几十年之后,晋国就忽然意识到,应该从楚国背后扶持一个国家,以此来牵制楚国,这就是吴国。
而吴国被扶持起来之后,楚国也觉得,应该从吴国背后扶持一个国家,牵制一下吴国,这就越国。
楚国和越国的恩恩怨怨,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在此之前,两国的交集其实真不算多。但是在这之后,因为两国之间有了利害关系,所以接下来就发生了很多故事。
首先,吴越两国被扶持起来之后,迅速发展,逐渐成了东南地区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与此同时,当时中原地区传统的几个强国,比如晋国和齐国之类的国家,基本上各自内部都开始出现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期大家基本都实行分封制。这种分封制不仅仅是周天子对下面的诸侯,同样也是诸侯对下面的士大夫。所以,到了春秋中后期的时候,几个老牌诸侯国内部,开始不约而同出现了士大夫掌权的现象,然后国内就开始内斗。内斗开始了,那这些强国自然也就逐渐无力对外扩张了。
这就是为什么,春秋后期主要以吴越两国争霸为主,其他强国好像不约而同都熄火了。
再之后,吴国首先壮大起来,完成了华丽的逆袭。巅峰时期的吴国,国力丝毫不逊色于晋楚之类的老牌强国。而且后来,吴国这边出了个超级猛人,就是写《孙子兵法》的那位兵圣孙武。在孙武的带领下,吴国大军一口气打到楚国首都,差点就把楚国直接给打灭国了。后来多亏了越国和秦国帮忙,楚国才得以最终复国。
但是经此一役之后,楚国就彻底衰落了下去。从这之后,一直到战国初期上百年的时间里,楚国其实一直都在养伤,再也无力对外争霸了。而这一战之后,春秋争霸的战争,也彻底转移到了吴越两国这边。
至于吴越两国的争霸历史,大家就耳熟能详了。首先,吴国进攻越国,越国趁其不备进行反击,干掉了吴国的老国王阖闾。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休养数年之后,再次进攻越国,这次终于反推了越国,而且还俘虏了当时在位的越王勾践。
勾践被俘之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给夫差做奴隶,最后终于得到了夫差的信任,被夫差放回了越国。再之后,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最终再次反推了吴国。而且这一次,越国彻底吞并了吴国,开始独霸东南。
随着越国吞并吴国,越国便达到了本国历史的顶点。在这之后,勾践率军深入中原,以越王的身份主持诸侯会盟。一时之间,就连几个老牌强国,都要畏惧越国。如此一来,勾践自然也就顺利称霸,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而随着越国称霸,越国和楚国的关系,也开始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在此之前,楚国和越国需要联手对付吴国,两国关系自然不差。但是如今,吴国被吞并了,两国之间有了大面积的直接接壤范围,这时候情况可就不太一样了。
不过,勾践在位的时候,两国关系其实还算不错。因为楚国当时还在养伤,暂时无力对外扩张。而越国忙着去中原腹地争霸,暂时也没想过去打楚国。另外,当时楚国这边在位的楚昭王,还娶了勾践的闺女,所以两国王室开始亲戚关系。这样一来,双方关系自然也就不会太差,更不会开战了。
但是在这一代人去世之后,情况可就逐渐开始变化了。
越国这边,勾践去世之后,接下来在位的鹿郢和不寿,也都算是不错的守成之君。虽然没本事对外扩张,但是保住越国的老底子还是可以的。而楚国这边,楚昭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楚惠王也是一个不错的楚王。而且,因为之前的亲戚关系,不寿是勾践的亲孙子,而楚惠王则是勾践的外孙子。所以当时在位的楚王和越王,是真正的表兄弟关系。这样一来,双方就算开始有一些小摩擦,暂时也能克制住。
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历史从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而到了战国时期之后,随着双方血缘关系越来越远,而且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大,这时候双方的关系,也开始逐渐转冷了。
楚国这边,经过两代人的修养之后,已经彻底恢复了过来。而且,因为当年吴国那一战,消灭了不少楚国内部的旧贵族,彻底打乱了楚国内部的利益划分。所以战国初期的楚国,没有晋国或者齐国那种士大夫架空国君的问题,对外扩张的动力也很强。如此一来,楚国就再次成为了举足轻重的超级大国。
反观越国这边,则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自从朱勾去世之后,越国也走上了传统中原老牌强国走过的老路,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国君的弟弟掌权,干掉了国君的儿子,然后准备以弟弟的身份继承王位。这事当年在晋国发生过,叫做‘曲沃代翼’;如今在越国再次发生,后世称为‘诸咎之乱’。
好不容易解决了王室内部的矛盾之后,越国内部又开始出现士大夫家族掌权的问题。在国君后代内战期间,越国士大夫趁机掌权。此后,越王这一脉虽然重新恢复稳定,并且不断和越国内部的士大夫夺权,但却始终无法再恢复到巅峰时代了。
如此,越国内乱近八十年之后,当年称霸中原的那个越国,早已经衰弱之际。这时的越国,则是传到了越王无疆的手里。从辈分上来说,无疆应该是勾践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到了这个时候,越国王室和楚国王室的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了。
而无疆掌权之后,为了夺回大权,则是把主意打到了对外战争上面。在无疆看来,只要越国能够开启对外战争,并且逐渐胜利,那就能转移国内矛盾。而且,这样一来,无疆本人在国内的威信也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就可以彻底压制其他士大夫家族。
抱着这种心理,无疆开始率军北上,准备进攻齐国。然而就在无疆准备北上的时候,齐国却派来了使臣,邀请无疆一起攻打楚国。还说只要齐国牵制了楚国的大部分军队,越国进攻楚国,就会易如反掌。当时也不知道无疆怎么想的,反正就是被齐国给忽悠瘸了,当即下令转过头去打楚国。
此时的楚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衰弱的楚国了。而且,当时在位的楚威王,也早就有吞并越国的心思。只是碍于越国的强大,再加上两国之间有亲戚,不好动手而已。但是如今越国既然先动手了,楚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在这之后,楚威王派大司马召滑,统领楚军进攻越国。两国开战之后,齐国忽然掉头,调动军队进攻越国后方。就这样,越国很快就被齐楚两国打得溃不成军,最终就连无疆本人,都直接战死了。
更要命的是,因为事先没料到这样的失败,所以无疆去世之前,也没完成传位手续。所以无疆去世之后,他的几个儿子就开始内斗,这无疑进一步加速的越国的灭亡。此后,到了楚怀王在位期间,召滑带着楚国军队,趁乱进攻越国腹地。经过五年的蚕食之后,召滑终于带领楚军,吞并了整个越国。
至此,楚国版图达到了极盛期,越国则是被彻底吞并。而越国被吞并之后,越国的那些宝贝,自然也就都归了楚国。
因为这些原因,两千多年以后,人们在湖北江陵发现了三座楚国大墓。其中一座,通过墓里陪葬的竹简确定,主人就是那位灭了越国的召滑。也正是在召滑墓里,我们发现了那柄越王勾践剑。
而且,不光是勾践的佩剑被发现了,接下来在位的四位越国君主,他们的佩剑,也都出现在这些楚国墓葬当中。对此,最大的可能,就是楚国把越国灭了之后,灭掉越国的将军,把这些佩剑带到了墓里,以此作为自己的荣耀。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后来越国衰弱之后,把这几柄剑献给了楚国,表示对楚国的臣服。在这之后,楚王便把这些佩剑赏给了召滑,以此来见证他的功勋。不管真相到底是哪一个,总之,当时越国被楚国打熄火了,不得不交出佩剑,这肯定是事实。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越王勾践的贴身佩剑,才会出现了楚国将军的坟墓里面。
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于1965年出土于今天的湖北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这里是古“云梦泽”,春秋战国时,这里是楚国的国都“郢”的所在地。正因为此,有人呼吁让此剑重回故里,将此剑调到浙江省博物馆来收藏、展示。并且越国名剑为何出现在楚国都城,很多人对此也充满了疑问。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位于墓主人骨架的左侧,有剑套,剑柄上缠着丝绸。这把宝剑刚拔出剑鞘时寒光乍现,剑身上是黑色的菱形暗格花纹,正如《越绝书》中所说的“观其釽,灿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深深如水溢于塘。”
剑身上有8字鸟篆文,其中6字无争议,即“越王xx自作用剑”,但是,越国自允常于年称王起,经勾践、鹿郢、不寿、朱勾……,至无疆,先后共有9位越王,这把剑究竟是哪一位越王自用剑呢?
经过商讨,最终专家们得出结论,难以辨识的二字为“鸠浅”,即“勾践”的通假字,也因此这把剑得以名声大振。目前,这把剑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对于这把剑,疑问实在太多了。
根据这座楚墓中发现的200多枚楚简上的内容,可以知道出土这把剑的墓主人叫昭固,是一位楚国贵族,但却不是顶尖的,只能算作是一位楚国的中等贵族,以悼为氏。下葬的年代在战国中期。墓主人骨架基本保存完好,除了这柄宝剑,墓葬中还有不少带有楚国特色的陪葬品。因此,这确实是一座楚墓。
越国到了第9位越王时被楚国所灭,因此,或许可以推测这把名剑就是在这时成为楚国的战利品的。在这之后这把名剑最终成为了这位中等贵族的陪葬品。
另外还有一个推测,即这把剑曾是勾践女儿的嫁妆。勾践的女儿曾经嫁给楚昭王,勾践的女儿生的儿子后来做了楚惠王。所以,这柄勾践的剑有可能就是某一位楚王赏给“昭固”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难解的问题,吴越宝剑本就是当时的名剑。湖北地区出土的越国剑可不止是这一把,并且,历经千年出土时光亮如新的也不止这一把。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
这剑的确牛逼,直到现在为止,居然没有生锈,和新铸造的剑一样,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要知道,剑柄上刻着越王勾践的名字,年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把难得一见的绝世宝剑。
据说,剑身为纯铁,在表面上涂了一层薄薄的金属铅,正是这层金属铅保护了整把剑没有生锈。竟然在那个年代里拥有镀铅技术,又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至于这把宝剑为何出于楚地坟墓里,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只能靠猜测。或许是越王为了与楚国和亲,于是把其中一个女儿嫁了过去,而这把名剑作为陪嫁物带到了楚国。楚王看到此剑十分喜欢,自己玩弄数年后便赐给立了大功的将军。将军自然作为传家之宝收藏起来,不知到了第几代,这名剑随着主人一起进了坟墓。
因为当时战乱,各地的人发生迁徙很正常,越王剑的最后主人恐怕也几经周折,名剑深埋地下,从始成为传说。
若非现代人偶尔间挖掘出来,这把名剑真不知还要埋葬多少年代。
听说此剑能一下子划破十几张纸,锋利无比。
如此名剑,当时勾践居然舍得送给楚国,不知他是不是还拥有更好的宝剑。像这种宝剑,在当时铸造极难,绝对不可能大量生产。说不定仅此一把而已。我们惊叹此剑的锋利,更惊叹2500多年前已有如先进的铸剑技术。
当年楚国强盛,其他诸侯扶持吴国以制楚,楚国“无岁不有吴师”,不堪其扰矣。于是开始扶持位于吴国背部的越国,吴越相争至此始。
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了吴,成为春秋最后一霸。
惜盛极必衰,越国欲重振雄风北上伐齐,齐王使计诱引越国去攻楚,越王听之。然而楚国强盛多年岂是越国可敌乎,遂身死国灭。
至此,长江左右无一不是楚地。
越王勾践剑真如其字面的意思所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国王勾践所用的青铜宝剑。这把剑是国王自己平常使用的青铜宝剑,其锋利和制造工艺在当时可以说是最高的,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为外人所得,所以这把宝剑之所以会出土于楚国的官员墓中,并被后世所发掘,是因为这把宝剑是楚国战胜并灭亡越国的战利品,因为是战利品所以最后被带回了楚国。对于灭掉越国的楚国将军而言,这些越王的自用青铜宝剑既是自己胜利的象征也是自己功绩和荣誉的象征,最终他把这些战利品作为自己的陪葬一起埋到了自己的墓里面。我们今天在博物馆里面看到的越王勾践剑等越王自用的青铜宝剑,虽然历经了2000多年的历史依然锋利如初,用这把越王勾践剑轻轻一划就能很容易穿透数张a4纸,至今上面并无明显的锈迹,足可以见识到这把剑的技术之完美。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越王勾践剑的情况
我们在上面所说的中华第一青铜宝剑越王勾践剑是公元1965年在湖北荆州市江陵县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这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剑美誉的“越王勾践剑”。这把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从它的纹饰来看,剑身以黑色菱形几何暗格花纹为主。在青铜剑的剑格处,有8个鸟篆文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剑格镶有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做装饰,剑首的内部则刻着11道细密的同心圆。
这宝剑的主人越王勾践死于公元前464年,出土越王勾践剑的望山一号墓约下葬于公元前300年,发掘于1965年。也就是说这把剑从制作完成到下葬存世的时间大约是200年,之后在墓中深埋的时间大约是2000年。虽然经过了这么久岁月的洗礼,但是它出土时寒光闪闪毫无锈斑。可见这把宝剑在出土时不仅保存了良好的顔,而且还保存了当年的锋利。
越王勾践剑之所以保存的很好,是因为楚墓的特点,那就是埋葬非常深。发掘的这座墓有一椁两棺,结构复杂严密。越王勾践剑还配有黑色木质剑鞘。由于墓室与外界基本隔绝,同时宝剑又被很好的保护在剑鞘中,所以虽然埋藏了两千多年,它依旧寒光闪闪,这是它千年不锈的根本原因。并且古代文献记载越国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造了五把剑,其分别是“巨阙、鱼肠、胜邪、纯钧、湛卢”。
越王勾践剑为何出土于楚国墓
这把剑之所以出土于出国的墓葬中是因为,发生在公元前310年左右的楚国灭越之战,在古代书籍《楚策》中曾经有相关记载,其内容为:“王尝用昭滑于越而纳句章,昧之难,越乱,故楚南塞濑胡而郡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乱而楚治也。”当时的越国内部混乱,楚国作为南方的大国其和吴越的国土直接接连,两国曾经发生过战争,真好趁着当时越国的混乱而派兵剿灭了越国。
剿灭越国的主要大臣是昭滑,他本人在越国5年,其具体事迹已不得而知,但设郡江东、征服了越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前312年楚国遭秦国重创后,昭滑灭越对楚国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成就。所以这些越王的自用配件作为战利品被其带回楚国也就可以解释了。
综上所述,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在越王勾践剑等自用青铜宝剑出现在楚地,是因为战国时期楚国灭亡越国的缘故,而这些都是及其重要的战利品。
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331号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联系邮箱:yangtata@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