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秦始皇吗?

  • 用户55069002069
  • 2020-04-27
  • 23
  • 共20人发表观点
网友「镜观天下收获好心情 」发表观点
2020-05-02

我觉得秦始皇是历史上一代最伟大的君主,也是历史上杰出的明君,有史料记载为证:秦始皇,嬴政,前(259年—210年)赢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等,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统一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黄之“黄”,武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所以自称秦始皇。秦始皇统治时期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始皇谋略领导能力盖世绝伦,英明流传千古,不但完成了国家统一,而且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及强大的国防,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工防御工事,万里长城,就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杰作,统一文字,坚持依法治国,这些都是伟大业绩。秦始皇也是个性情暴虐的君主,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残杀了大批持政见不同者,徭役过重税负繁多,让百姓不堪重负,个人封建意识颇深,从继位之时就大兴土木花费倾国之力,修建自己的亡陵墓,劳民伤财官民苦不堪言,秦皇陵:到现在也是世界上最大奇景,最为残酷的就是焚书坑儒,以改革作为幌子,把国家宝贵的史记一焚炬之,中华五千年的人文历史,文明文化,在秦始皇之前的几乎全都被毁掉。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世人皆知,褒贬犹存,从个人角度我还是特别喜欢他的。

网友「枕石望星空 」发表观点
2020-05-02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统一的中央集权强国,他设立三公九卿,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规定书同文,车同轨,修筑万里长城,给世人留下了财富,可谓一代君王,是中国民族数千年的瑰宝,无可替代。秦始皇是伟大的具有划时代的传奇人物,更是人们眼里的"千古一帝"。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战场上浴血奋战、朝中决策果断的千秋霸主,骄傲的无人可挡的皇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秦始皇也有很多过错:

焚书坑儒,霸权,乱杀无辜等。

时过境迁,我们现在看不到当时哀鸿遍野,也听不到当年怨声载道,也触摸不到那时触目惊心的伤痕,可是现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万里长城威严耸立在群山峻岭之中,一统的国家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触角去说古论今,功就是工功,过就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网友「西双湖边草 」发表观点
2020-05-02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过是非更与何人说》

自周朝开始,赢政的祖先只是为周王赶车的车夫,后来周王高兴,封了有名无实的秦地,属于蛮荒之地,还不归周管。赢政的祖先不气馁,楞是打出了一块自己的地盘,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数代的努力与休生养息,到了秦王赢政手里。

赢政知人善用,秦地在赢政手里迅速发展壮大,他招揽天下人才,为己所用,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群雄逐鹿的时代,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用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使赵国一蹶不振;用张仪反制连横的苏秦;用老将灭齐,在商鞅变法立信的基础上,建立军功制,是使民不敢私斗,都为国而战,刺客荆轲没能阻挡赢政统一六国,赢政结束了战国时代。

赢政任人唯贤唯才,他重用知识分子,看重韩非子和李斯,把天下兵器熔化成十二金人,结束战争,是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创造性地建立郡县制,把天下分成九州三十六郡。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车同轨、人同文,修建驰道、筑万里长城。天下初定,反对的人很多,肯定需要罢黜百家的魄力,“焚书坑儒”成了他不得不做的大事,这样才能将统一进行下去,几百个儒生相比死亡过万的战争本不值一提,只是文人夸大了伤害的后果。他南逐蛮荒,北击匈奴,为了天下安定,巡游天下,建始皇制度、刻”受命于天”大印,泰山封禅。

他建宏大的阿房宫,首建皇城规模,后宫佳丽上万,尤多疑,杀伐果决。本来他希望家传万世,可惜后人有才华和勇气的不多,二世胡亥嫉贤妒能,杀长子扶苏和其他上百兄弟。秦始皇焚书坑儒,想皇传万世,可是他没有想到“山东坑冷灰未尽,刘项原来不读书”,项羽、刘邦灭秦兴汉,其实还是沿用秦律、秦制,终于有了大汉族的历史。

人短短一生能做出多少成绩?秦始皇不能修炼成仙,但他的功绩非常人能比,他就像天上的巨星,两千年之后仍然光彩夺目。

2020年5月2日于西双湖畔。

网友「侧身天地我蹉跎 」发表观点
2020-05-02

始皇功绩无人比,

自此华夏成大统。

长城万里今安在,

总有伟名淹骂名!

网友「东北大叔zql529 」发表观点
2020-05-02

秦始皇起码是一个有主见,杀伐果敢,敢作敢为,不计后果的人,勇气超常,战略智慧不足,特明显的就是他搞的焚书坑儒运动,结果是儒没坑把自己坑了,秦朝建立没多少年就灭亡了,非常遗憾,他是一个即可敬又可气的人,一个久远的历史人物了也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了。

网友「德厚致远 」发表观点
2020-04-29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是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在中国首次完成中华大一统的开国奠基人物,秦王政为了炫耀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和制度,自称始皇帝,皇帝就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

秦始皇嬴政

战国未年,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从诸候割据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己日益明显,当时秦国的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十三岁即王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和宦官嫪毐所把持,后来他亲理国事,平定嫪毐叛乱,免除吕不韦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一一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策措施,他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和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这样的集权管理体系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建立了自中央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令,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废止战国时代的各国货币,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迫其退往阴山以北,为防其侵扰,修筑万里长城;在南征百越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至阴山并辽东,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

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利益水路交通运输和农业灌溉。

但是秦始皇到了晚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寄希望于方士寻求仙药。方士的骗术败露后,秦始皇闻讯大怒,下令治罪,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牵连儒生方士多人,将其坑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每天处理大量奏章文书,但因刚愎自用,以刑杀立威,使得大臣多怕获罪,不敢指陈他的过失。秦始皇大量滥用民力,修建豪华的阿房宫、骊山墓,苛政虐民,扼杀民智,耗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不幸在炫耀声威的大规模巡游途中病死。

网友「善良无罪7 」发表观点
2020-04-29

阿弥陀佛。

一,是个聪明之明君。

二,他统一中国,结束战乱,人民安心,过上安宁之日。

三,他之所以焚书坑儒,是因为有些文人功名利禄之心太重,文人相倾,总不满足,惹得始皇大怒。

四,他有时糊涂,他想秦家做万世之皇,不知真正修身养性,获得自身真正安乐。

五,他为求长生不老,向外求法,邪术也。不知回头观自心,向内求也。

网友「温史司 」发表观点
2021-01-18

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野心和报复的人,并且他能为了自己的野心和报复承受一个帝王难以承受的东西。历史上,为了能实现秦国的东出,为了能一统天下,其实秦始皇是忍受了很多委屈的。

并且秦始皇也是一个有理想,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他时刻谨记着自己的使命,一刻也不敢放松一统天下的步伐。

我还是挺喜欢秦始皇的,毕竟他结束了五百多年的战乱,实现了华夏大地的第一次大一统,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网友「认真的梦想家Ov 」发表观点
2021-11-09

回答:秦始皇是一个开天辟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灭六国,在世界上建立弟一个封建王朝,人称始皇帝。大汉民族也从此确立。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交通,…… 。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实行郡县制。影响中国几千年,到现在还有意义。……。你喜欢秦始皇吗?我不喜欢,因为他暴政。焚书坑儒……。

网友「奉天涛子 」发表观点
2020-05-02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几位皇帝的高度概括。将秦始皇和汉武帝并列在一起,而且只是“略输文采”,可见秦始皇的地位。在我心中,秦始皇不是一个好人,但是秦始皇决定是个好皇帝。

秦始皇十三岁就开始继位,继位之初,羽翼未丰,审视夺度,依靠吕不韦稳定天下。而后条件成熟,果断除掉大权独揽的吕不韦,任用李斯王翦等新生力量,先后吞并六国,一统天下,雄踞九州,完成霸业。此乃旷世之举,自称始皇,实至名归。而后又高瞻远瞩,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马车轴距。此举公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而后又南征百越,所到之地,无不俯首称臣。综上之举,虽然后有来者,但是绝对前无古人。作为一名帝王,他已经做的很好了。他能够让敌人屈服,让国家强大,让人民富足。能做到这些,就足以说明,秦始皇作为一个伟大皇帝的称号,实至名归。

然而,能成为好皇帝,未必能成为好人。或者说好皇帝和好人是不可能共存的。统一六国,必然大动干戈,必然会有大量伤亡,勇士荆轲,尽管侠肝义胆,也难免剑下成仁。修筑长城,必然大量征调民夫,加重徭役,必然会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导致孟姜女思夫心切,恸哭天地,令人扼腕。但如果不修长城,那将会有更多的孟姜女失去丈夫。他焚书坑儒,其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主要是焚书。此类动作,历朝历代都有做,并非秦始皇一人独有。至于“坑儒”,一直是有争议的,也有一种说法是坑杀的很多人是算命的术士。但这些只能说明秦始皇不是一个好人。

秦始皇最让人诟病的,应该是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修建秦陵墓。而且后期经常出游,荒废政务,劳民伤财,接班人没有确定好就客死他乡。原来还幻想大秦帝国千秋万代,而结果到二世就嘎然为止,这些也许是对秦始皇晚年所犯错误的惩罚。

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这是太史公对秦始皇的评价。

网友「水平688 」发表观点
2020-05-03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可称可颂的铁腕皇帝,他披荆斩棘横刀立马足智多谋残暴无遗,强者弱者害怕他,但他确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作出了不朽的辉煌,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中。我喜欢秦始皇,喜欢他文韬武略,喜欢他的铁血强暴,但不喜欢视人民如草芥不顾生死的作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该具有敢于亮剑,随时挥拳狠揍不听话的下三滥者,怀柔之心是要有,但不可长久用,国与国交往应遵从丛林法则,敢叫板者应该争高低,软弱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他国敬重你才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所以说强暴者不一定是坏事,他能代给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所以我喜欢秦始皇。

网友「核心里 」发表观点
2020-05-01

秦始皇,是位有远见,有高尚理想的政治战略家。他为中华文明及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敬佩千古一帝秦始皇。

网友「行者影哥 」发表观点
2021-11-30

秦始皇当然是一代雄主,千古一帝。

我们当然可以以复杂的情感去看待与对待他。

因为人不可能是完人,否则不就成神仙了。

但是,首先有一个事实一定要承认,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儿女的祖先之一。

秦始皇的功绩在于:

一、统一文字,度量衡。这个功绩在于更方便国家的地方之间的交往。

大家都知道,每个地方的口音都有不同,地方话相互之间不好交往。据传自夏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流行的官话了。这个极大的便利了地方之间的交往。

但是文字使用上,由于诸侯割据,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文字书写方式上,产生了诸多不一样的地方,这对于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文书往来上产生了不方便。如果不进行规范,长此以往,整个华夏民族,会分成几个不同的民族。

秦始皇的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不仅是规范了文字度量衡,而是让我们华夏民族更加紧密的团结一致,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做出了一个重大政策。

统一文字度量衡最重要的就是消除各地区之间交流的障碍。

这个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人员物资随着统一的文字度量衡,更加地有序流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二、统一货币。这个好处更加明显。统一之前,各国的货币标准及样式各个不同,秦直接统一为秦半两,使得国民们进行货物和劳务贸易时,可以更加便捷。

统一货币后,人员物资的安排可以在七国之内更加顺畅,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

三、开疆拓土,扩大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

秦朝通过对河套的收复,初次将中原王朝的触角伸向了西域。

通过对岭南的用兵,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使得国家的幅员更加辽阔。

周朝时,秦国统一天下就是指七国为主的中原及东北部分地区。

到了秦以后,天下就包括河套平原,西南的蜀地,东南及西南的两广,交趾(今越南北部)。所以,统一天下就是指包括南方各地区的辽阔的疆域。

这样大大扩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和立足范围。

这个功绩是史无前例的。

四、实行全国通行的郡县制,强化了行政管理的垂直度,使得政令更畅通,便利各项政策法律和措施的实施。使得社会管理能力更强,便于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使得社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反观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大都没有进入文明社会,或者只是城邦国家,与我们国家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也即,最晚在秦朝时,我国的行政管理能力就远远地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个方面,我们要感谢秦始皇。因为他统一天下之后把郡县制推向了全国。

当然,他焚书坑儒,推行残暴的统治,这也是他的不足。

但是焚书坑儒都是有限度的。焚书中,史书,祭祀,种树,农业,医学的书都保留下来了。焚毁的主要就是诸子百家和儒家的经典。

残暴不仁也是因为新征服地区不适应秦法导致的,错不全在秦的统治者。

综上,我认为秦始皇当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号。我们应该以有这样的祖先为荣。

网友「岁月如华 」发表观点
2020-04-29

感谢邀请

题干是:你觉得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秦始皇吗?

秦始皇是一位少年有为,勤于政务,果断,勇敢的好皇帝。从秦始皇的政治作为上,他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皇帝,他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强大起来,是一位有伟大的改革家和政治家。

他修建了万里长城,为抵御外敌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修建之初,劳民伤财,但总体来说对后世影响巨大,成为我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建筑。由此来说秦始皇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一些经典藏书损毁流失,导致我国文化遭受莫大的损失,使人才遭到迫害,阻碍了文化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由此秦始皇又是一位暴君的代表。

总之来说,秦始皇是一位好皇帝,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还是比较喜欢秦始皇的。

网友「介读所 」发表观点
2020-04-30

详细分析“焚书坑儒”的目的,打破历史上对秦始皇的刻板印象。

“焚书坑儒”经常让我们把秦始皇和暴政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赵正传》的研究,回顾焚书的前因后果,我们可以发现,秦始皇焚书,起因是儒家中有人提出了不同政见,而且挑战的是秦朝的根本国策,也就是郡县制。要是儒家弟子们成天在社会上散布这些观点,那必然会阻碍郡县制的建立。于是,秦始皇断然决定焚书。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赵正书》,它是北京大学近年入藏西汉竹书中的一种。这是一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佚书,保存较为完整,这部《赵正书》就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

《赵正书》所涉又是历史大事中的大事——事关秦始皇弥留之际对继位人选的安排,事关秦二世皇帝即位的正当性,更事关大秦帝国倾覆的直接原因,至少是透露出这座煌煌帝宫轰然倒塌之前一些闻所未闻的情节,而且其实质性内容又与《史记》的记载截然不同。这两本书,互相印证着来看,能帮我们从更多角度,全面的认识秦始皇这个人。

请注意,秦始皇虽然下令焚书,但这可不只是针对儒家一家。《史记》里说,秦始皇把诸子百家的书和儒家的书放在一起烧掉了,因为秦始皇希望百姓们不要胡思乱想,老老实实遵守秦朝的法律就好了。

《史记》里还记载,秦始皇要活埋这批儒生,是因为他们妖言惑众,所以要教训一下他们,杀鸡给猴看。

秦始皇其实对儒生没什么成见,他虽然烧了不少儒家经典,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还重用了不少儒家读书人。

比如有一个叫叔孙通的人,他虽然出身儒家,但在秦朝一直身居高位。他甚至还活到了汉朝,获得了汉高祖刘邦的重用。他从秦朝的博士,做到汉朝的博士,一直活得很潇洒。

秦始皇虽然禁止儒家私人讲学,但与此同时,他却又把一批儒家学者任命为“博士”。这批博士们严格遵守秦朝的法令,于是秦始皇也允许他们收徒讲学。

博士讲学在本质上不属于“私学”,而是“官学”,那自然就不在禁止之列。即使是在坑儒之后,儒家读书人也并不是从此就断了活路。朝廷里的那群博士们成天唯唯诺诺,老实本分,活得其实还挺滋润。

秦始皇的策略是,你要是不安分,总爱说些有的没的,那我就禁止你讲学,甚至把你抓起来;你要是老实本分,那我就出钱把你给养起来,还允许你收徒讲学。这说明,秦始皇对于儒家其实是区别对待的。

在整个秦朝,儒家的传承根本没断。儒家在秦朝能够获得传承,和秦始皇的政策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秦始皇镇压儒家,这只是表象。他真正想做的,其实是用权力去控制文化,终结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在秦朝仍然得到了延续,这是儒家后来在汉朝能够一步步走向独尊的前提。

类似这样的细节,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重新认识历史人物,避免走进偏见。

网友「冀中一棵树 」发表观点
2020-05-02

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当然喜欢。

秦始皇的主要功绩是结束了战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基本上奠定了中华版图的规模。

之所以崛起,因为改革,实行“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故事,是法治建设的开始。短短十几年间,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家给人足。而“秦人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真实原因是论功行赏,只要立功获奖,就有大好前途。

“焚书坑儒”虽为人诟病,但鲁迅就指出,秦始皇“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也有所区别。坑掉企图颠覆政权的儒生,有一点扩大化,似可原谅。

李白就是他的粉丝:“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之悲剧是二世而亡,暴政是一原因,但他的业绩是难以磨灭的,长城的每一块砖,似乎都有他的光芒。

网友「青一色 」发表观点
2020-07-22

秦始皇时一个爱憎分明,杀伐果断的帝王。我是比较喜欢这样的人。

秦始皇从小和母亲赵姬在赵国受尽磨难,造就了他顽强果敢的心里。他只要认为对的事情,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谁也拦不住。但他也善于听取群臣意见,对自己不对的想法加以改造。他统一六国,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完不成的。他采取李斯的建议,统一六国文字、度量衡、货币、车轨等,为中国大统一做出不肯磨灭的功绩。他为了统一思想,下令“焚书坑儒”,为了抵御匈奴,征调军队和百姓去修长城,光自己骊山的墓,就修了三十多年。但他也不像刘邦和朱元璋,把功臣赶尽杀绝,他没有杀过一个功臣。

虽然后期有些“横征暴敛”,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最大的。

网友「享之 」发表观点
2021-01-05

秦始皇从出生到10周岁一直漂泊在异国他乡,受尽凌辱与磨难,深知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当上秦国国王后,意识到诸侯割据是无休止战争的根源,所以他励志国家统一,消灭战争的因素,在秦国先辈给他打好基础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进行了统一国家的进程,他深知,诸侯割据的根源是分封制,所以他摒弃分封制,立郡县,加强中央集权,把国家统治权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帝。他实施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的国策,为以后的历朝历代的大一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他用一代人完成了本该几代人完成的事情,由于用力过猛,后续措施如肃清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培养接班人等没有跟上,致使他猝死后国家陷入混乱,一个强大的秦朝没过三年就灭亡了。

尽管秦朝灭亡了,但他的中央集权式大一统管理模式,却被后代沿用了二千多年,这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君王,是千古一帝。

网友「阅史看今 」发表观点
2020-04-29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221年,六国最后一个国家齐国灭亡,千古一帝的始皇帝,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列国纷争,使得天下一统。

对于秦始皇一直到现在还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统一六国,修长城击匈奴,派重兵灭百越等立下不世功勋。还有人说他修长城,建皇陵,焚书坑儒等劳民伤财,残暴不仁,是为暴君。你是怎么看的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第一点: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秦将王翦的儿子灭魏之后,秦王嬴政欲灭楚,于是问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兵马,王翦说:“灭楚非60万兵马不可为。”这时秦将李信说:“他只需20万军队就能灭了楚国。”秦王于是派李信领20万大军攻楚,不久就大败而归。此刻秦王想起了老将军王翦,于是请王翦带兵灭楚。王翦领兵60万驻扎在秦楚边境,整天吃喝玩乐,不仅如此,还写信给秦王要封赏,秦王也明白这是王翦为了断他的疑心,以防朝廷有人进谗言。于是秦王让他放开手去干,不久王翦打败楚将项燕,灭亡了楚国。六国之中有四国是王翦、王贲所灭。这与秦王善于用人有很大关系。

第二点:北修长城,南取百越。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出击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以牧马。并修建万里长城,成为了阻挡匈奴南下的屏障。秦王命赵佗领军50万,三次战争历时五年,降服了百越。修长城,取百越是对待外族进行的很胜利的决策,不仅使得边境安定,而且领土也极大的扩张了。

第三点: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策。战国时,各个国家的道路宽度不一样,马车大小规格也不一样;书写的文体也不相同;相同一块布,各国的长度单位也不一样。秦始皇的这一决策使得以前的局部发展到现在整体发展,为国家定制了规则,天下人执行起来更为规范,使得社会进步。

秦始皇开辟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建立的基础,使得中国文明得以持续发展。对此相比后人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类的污蔑,秦始皇的功劳是不能埋没的,我们必须公正对待。

网友「土耳其冰激凌 」发表观点
2021-05-09

作为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华夏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嬴政的事迹多少年来始终被大众所传颂,其功过是非两千年来同样备受争议,实为影响华夏第一人。

功过是非

十三岁即王位,二十二岁加冕亲政,平嫪毐之叛乱,收吕不韦之相权,杀伐果断、雷厉风行,已现王者风范;重变法,灭六国,三十九岁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建万里长城,拓展华夏版图;书同文,车同轨,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奠定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诸多成就,后人均已为之叹服,然诟病者却也不少,究其原因自然是始皇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些污点。其一便是焚书坑儒,其实多数所焚之书在咸阳宫基本上都有副本,遗憾的是焚毁了一些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孤本,后人再无法得见,导致后人对周王朝甚至是夏商朝历史了解甚少。其次便是大兴土木,如果说修长城是为了防止匈奴入侵,建骊山墓是为了这位千古一帝能在百年后有安身之所,这些虽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但尚情有可原,那么规划阿房宫,复建六国宫殿数百座于咸阳,无一不是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了,也极大的动摇了秦王朝统治的根基,如此强盛的帝国二世而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野史传闻

历史是个小姑娘,看大家如何装扮她。正史虽不见得都是真相,却也被后人所承认,然而民间乐于交流的却永远都是那些野史传闻。而关于这位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野史传闻更是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身世之谜”,这可能是关于秦始皇最大的谜团。传闻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正史自然不会这么写,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之母赵姬本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传闻根据吕不韦送妾的时间与嬴政出生的时间推算出始皇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即便时间推算属实,也不能就此确定始皇该姓吕,可能这本身就是好事者编造的故事,真相或许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

“结识外星人之谜”,传闻秦始皇时期与天外之民有过接触,从他们那里学来了铬金属镀到青铜剑上的铸造技术。听上去可信度不高,但世界上穿太空服的壁画已在多地出现过,古人又有以壁画记录的习惯,真相又是一个迷,毕竟古人如何掌握铬镀青铜的技术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亡秦者胡也”,始皇追求长生之术,派人寻访神仙,其中卢生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始皇认为“胡”是胡人,遂派三十万人北击匈奴。且不说当时的“图书”所指何物,卢生冒着生命危险这么说,好像也找不到他的动机,因而这句谚语只怕是后人为了调侃二世而亡的胡亥而编造的吧。

“传国玉玺”,传闻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玉玺,并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虽然秦朝历时十五年而亡,但是传国玉玺却成为了历代正统皇权的最高象征。只可惜真正的传国玉玺随着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动荡早已散落民间,后人再无法一睹容颜。

关于秦皇嬴政的故事实在是多如繁星,读者对这位千古一帝有什么评价,欢迎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