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具体是什么意思?

  • 用户2496277440
  • 2021-05-18
  • 10
  • 共20人发表观点
网友「tianhengjin5 」发表观点
2021-05-19

一谢谢!天人合一,天地相合,也是一个宇宙空间与自然界地球面镜,同相处模式化,而地球的人类生荐生活下来,必须有温度的射光,雨水充养,有天才有地,才有人类生荐,宇宙,地球都有规律性运动,距离隔离度,温度配置,同时进行互相照应保持平衡,所以天人合一的意思是,阴阳五行,人行德天下,善意取得,恶人有恶报,这是人类的注定律,生物学,人物质生活,性命生命共荐保级数区别,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性,都是好好的活下去,如果作恶作剧的人,头上有天,因为人活在天下的地球上,讲话有品味,做事有道德,对人有善良的心,仍然灾难性都是天气变化的?,这叫天人地三合一。

网友「洗过的白衬衣 」发表观点
2021-05-20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提出的,后经汉代董仲舒发展成为一种哲学体系,并由此构建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

“天人合一”是古代哲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紧密关系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一种相互统一。

其实,中国人所谓的天地合一是天地人合一。任何一个都不会单独存在,单独存在就会表达不出什么意义。

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与人的一种合谐关系达到了一定境界,一种忘我境界的具体表现。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人剑合一就是所谓的武学的最高境界,意随剑动,剑随意行。

引用到现实社会中,就如理想和现实的问题。有理想,还要面对现实,否则就是空想。反之亦然!

网友「爱玩儿爱聊的隔壁老王 」发表观点
2022-01-08

什么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一直以来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非常重要的世界观,或者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特征。但是“天人合一”这个说法,其实是在宋代才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也很少被提及。虽然在不同时代的古典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与所谓“天人合一”相近或相似的表达,但它的含义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各种与“天人合一”相似或相近的表达,其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

所以简单说:

第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中国古已有之。但“天人合一”这个说法,其实是后世学者从中国古代文献中总结发展出的一个说法,并且又为我所用地,进行了重新定义。

第二,“天人合一”的思想或者概念,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被认为是传承有序的,非常重要的,或者主要的中国文化特征。是大约20世纪以后,经过一些现代学者的再度引申发挥后,才开始被称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所谓“核心价值观”的。

那么“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致概括起来有四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认为:

所谓“天人合一”的本意,是说“天人一体”,“天人不分为二“的意思。比如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里的所谓“天”指的就是“自然”,按今天的话说,大概的意思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万物与人和谐共生,是一个整体”的意思。

所以季羡林先生说,他认为“天人合一”的意思。就是“人与自然要成为朋友,不能成为敌人。”

第二种理解认为:

所谓天人合一的本意是说“天人感应”的意思。表达的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天人感应”论认为,所谓“天”是有意志的,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也能感动天意,由此二者合而为一体。

简单说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论”,最早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子思、孟子首先提出的,到汉代儒家董仲舒继承了这个理论,把其发展为了“天人感应论”。

这个“天人感应论”,是与所谓“天人之分说” 相对应的。而“天人之分说”是荀子的观点,它的意思是说“天道”与“人道”,或者说“自然”与“人为”,是不同的和有区别的。它们既不相通也不感应。

荀子说:“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意思是说:只有明察自然和人事之间的分别,才可以说是高明的人。简单说“天人之分”说认为,自然界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存亡,也与人类社会的疾病灾难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会主宰人的命运。但是“天人之分说”认同人是可以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按荀子的话说就是“制天命而用之”。

很明显,“天人一体论”中的“天”指的是“自然”;而“天人感应论”中的“天”指的是“有意志的神”,是“自然神”。“天人一体”说的是“天人不分为二,天地与我并生”;“天人感应”说的是“天是神,人要敬畏天,敬拜神”。

之所以把“天人合一”理解为是“天人感应”,之所以把“天”理解为“自然神”,而不是“自然界”或“自然万物”,是因为持“天人感应”论这种观点的,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来源很有可能与中国原始文化中的自然崇拜、天地崇拜有关。古人对于“天人合一”的想象,最初很有可能来自远古“降神”的经验,人在一种神秘和癫狂的精神状态中,感受到了“和神合而为一”,所以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想法。这应该是来自巫师的经验……

第三种理解认为:

“天人合一”的本意,指的是“人道即天道”、“民意即天意”的意思。比如《尚书·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意思是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样子,就是天所看到的听到的。这“人意”就是“天意”,因为“上天会顺应人意”。

这里所说的“天”含有“天道”的意思。但是这里的所谓“天道”,不是天道支配人事,也不是人事感动上天,而是说天道顺应人意,从人之所意就可知天之所意,人之所意,就是天之所意。

“人道即天理”,这听着似乎已经有点“人本主义”的意思了。所以说这是现代学者对天人合一的的引申和再诠释。

当然《泰誓》也被认为是汉代所做的伪书,并非尚书原篇。但即便是伪书,至少这个说法也可以被认为是来自汉代,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就不展开了。

第四种理解认为:

“天人合一”的本意指的是“天人相应”的意思。所谓“天人相应”,简单说就是“人与自然可以互相参证”,“天”与“人”的本质、属性、结构和规律都是相同的。可以通过人理解天,人是什么,天就是什么;人是怎么回事,天就是怎么回事;人的性质就是天的性质,反过来也成立。天的性质就是人的性质,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是微缩的宇宙,宇宙是放大的人。“人即宇宙,宇宙即人”。这种观点的论据主要来自医家理论,比如《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与天地如一”。

所以大致说来,古人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意思至少有四种并不相同的含义。这大致也是现代学者在解释所谓“天人合一”时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但是有一个问题,虽然这些古代典籍中的相关记载,也确实都包含有与“天人合一”相近的意思或者表达,但是它们全都并没有明确地使用“天人合一”的这个说法,只是表达了他们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和看法。

而真正最早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个说法的,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宋代的理学家张载。就是那位著名的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先生。当然横渠先生对“天人合一”的解释,也并不是他所首创,也是对前贤思想的归纳提炼。但张载是在他的著作《正蒙-乾称篇》中,首次明确提出和使用“天人合一”这个说法的。他的原话是,“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简单说,他的意思是说,诚属于天道,明属于人道。因明致诚,因诚致明,即天道与人道互为因果,所以“天人合一”。

张载在人性论方面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天地之性”是指人性中先天性的因素,他认为是善的。“气质之性”是指人性中后天性的因素,他认为有善有恶。但后天的“气质恶者”,可以通过学习以变化气质,从而恢复人本来的善性,即天地之性。所以简单说,张载的人性论认为,“人性先天本善,后天有善有恶,但恶可以通过后天的人为努力变恶为善”。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对“天人合一”的解释是:“诚者,天之实理;明者,性之良能。性之良能出于天之实理,故交相致而诚明合一。”意思也是说“诚”是天道,而“明”是人性中的“天地之性”,就是“善”性。而人之“天地之性”就来自天理、天道。所以人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就可以做到变恶性为善性,而人之善性就来自天理天道,所以人就可以和天“天人合一”。

《正蒙》是张载最主要的哲学著作。“蒙”指的是《易经》64卦中的第4卦《蒙卦》是“蒙昧未明”之意。正蒙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启蒙。《正蒙》主要的内容就是以儒家学说,批判佛道思想。

虽然张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个说法的思想家,但是张载似乎也并没有把“天人合一”看作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或者思想理论。因为张载在提到“天人合一”时,有时说“天人合一”,有时说“天人一物”,有时又说“以合天地之心”等等,有好几个不同的说法,而且他也只是在比较儒家和佛教理论区别时,谈到了所谓“天人合一”。在他的著作中的其它地方,天人合一并没有被反复提及和阐释。很显然在张载的书中,“天人合一”并没有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而加以阐述论证。

其实也不仅是张载,从宋到清这大约八百多年间,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重要学者,把“天人合一”当作非常重要的文化理论命题阐述,更没有人把“天人合一”,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所以历史地看,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众多思想之一。既说不上是主要的,也说不上是核心的。“天人合一”的这个说法其实完全是因为现代学者的各种为我所用的引申与演绎,才被发展成了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

但是问题是,今天我们在说“天人合一”时,究竟说的是哪一个“天人合一”呢?是张载所说的“天人合一”呢,还是各位学者自己理解发挥的各种“天人合一”呢?因为事实上不同含义的天人合一,代表着并不相同的意义。

网友「冻为凝脂 」发表观点
2021-05-19

对于感知体(动物+人)来说:

天人合一,是存在的终极原则(终极的和谐理念)。

旨在于感知运动中,感受、享受整体性存在这一同一性所产生的愉悦(报偿),即感知存在愉悦。

无感知,不存在;无存在,不感知。

享受感知存在愉悦是存在的唯一目的,别无它求。

对于人类社会生命个体来说:

天人合一,是天则的实现机制。旨在不断地重建自我,改造自己,以剝去生命之皮。

生命以这论那论把人“忽悠瘸”了,然后再把人装进它里边去。

生命,是一个超大魔法概念。

生命更像一头是生,一头是死的风箱布袋。它与人玩着“八面风两头捉,咋说咋有理”的游戏。

人无论怎样,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

生命,最怕天人合一。

因为生命在人的身上彰显其独立性,叫人竭尽“个别”之能事去争斗、倾轧,与“天人合一”对着干。

“天人合一”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剪除生命,并消除其影响,还人以感知。

争鸣而已,昌明为要。

谢谢你的问题,也谢谢你。

网友「狼烟一九三一 」发表观点
2021-05-19

不错!天人合一是天地人合一的意思,也是中国最古老土生土长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它是从易学的阴阳变化演变而来。中国人认为事物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阳,是上,是动,是天,是日升起的地方,是阳光雨露的源泉沫浴万物的地方,是积极有为的力量所在,是铲除阻碍事物前进的最佳时机,也是被称作天的存在之由!消极的地方是阴,是地,是下,是静,是黑暗,是月亮星辰升降的地方,是事物暗中滋生的空间,是消极罪恶横行的最佳场所,也是阻碍事物前进的客观所在,这也是称作地能载物的涵蓄所在!

人!是天之所生,地之所育,秉承天之积极有为,地之厚德载物,与天相合,积极向上????,与地相合宁静!当为则为,当不为则守!所谓动若雄鹰????,静若雌兔!

这便是天人合一的真正意思!

网友「印真1975 」发表观点
2021-05-19

天人合一。即天地人相和谐的环境因素,在一个特定的时段丶场合达到秉天应地顺时欢心的交融状态,人自觉地体会聚精会神丶融会贯通,才思泉涌丶经脉畅通,里外互悦的精神达致的心态层面。

这是主动式化繁归简的自我状态的调整。达摩面壁即是一种主动修为。不同的地方,水文地理风情流速山势谷壑等等因素不同,这就有一个具体的时空方阵。个体,设身比心融入到所处的环境中作顺势的泰和,取维向同益的感动而用,即为天人合一的一种修行。

现代人,追求享受的高品质生活方式。这,不能反对。但是,却是主动远离自然的情况。比如,步行变少了,接触塑料丶家居等化学制品的机会多了,有机自然态的食物摄入少了…等等。走在大街上,有谁不穿鞋子,住的地方离地面越来越远,都争着往电梯高层去安。实际上,人需要每天有赤足接触大地的要求,踩实地,头顶天,身感气流。所以,在有条件时,放开脚部的束缚,在林间丶草原丶山地,田垌赤脚去接地,盘坐应阴阳,多抖手弹腿活动身体,是对健康的内部自我坚強是有帮助的。远离地面的情况多了,则各种不能天人合一的实际也就多了。

天人合一,既是指人的身心状态同步于自然环境大势的要求。也是指筹谋丶行事丶作功能达到某种应景的统一,顺风顺水,万事如意!

天人合一,是自我主动的寻的,是烦心杂念的自觉放下。一句话为这一个目标即::得心应手!

网友「快乐来源兴趣 」发表观点
2021-05-19

天人合一,简单的说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自然界的每一变化都能对人生产生影响变化。冬天来了你要穿棉衣,夏天来了你要装空调。叫顺其自然规律,保持阴阳平衡,就是天人合一。反之即生疾病。

网友「求索远兮 」发表观点
2021-05-22

“天人合一”,首先必须认识。

1,天是什么?

天是四面八方之上空是天。

2、什么是命?

有呼吸是命,无呼吸是尸。

3、什么是天地之大道。

天生地长,四面八方之上空,四季风云之变迁,冷热干湿之空氣,是天地之大道。

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天、地、人",是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天道主生,地道主长,人道主体现”这是大自然的生长法则,人是天地间之灵物,又是天地间的通道,而天地的意志必须通过人才能体现,所以人不能逆天地之理,违天地之道;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珍惜生命,在天地的大道中享受"天地之灵氣"(空氣),吸食日月的精华,在天地大道中“天人合一”是以"氣来体现的",又以“氣来实现的”。人体离不开空氣,生命离不开空氣,人有呼吸叫生命,无呼吸叫尸体。

“天人合一”是人生在空氣中,长在空氣中,活在空氣中。

网友「关中食者 」发表观点
2021-05-21

天人合一是古人经过长期的生命实践活动的经历,所总结出来的一个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又相互矛盾的自然规律。它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对于中医的诊疗,防病养生保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人相应的观点,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如:天有月圆月缺.女人有月事来潮;民间所说的“天黄有雨.人黄有病”以及天人互为因果的“风寒暑湿燥火”与人的发病机理;以及天有四时五季.对应的人的五脏六腑;即春对应肝风;夏对应心火;长夏对脾湿;秋对应肺燥;冬对应肾寒。为中医的辨证施治提供的诊疗依据。

天人一体的观念告戒人类,大自然存在着诸多的致病因素,对自然界要顺势而为,随着四时五季的气候变化而适度加减更衣;要尊循自然界的规律而科学地衣食住行;所以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是中医宝库中的一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网友「哈大叔3 」发表观点
2021-05-19

天有道,人也有道,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曰天人合一。这里的道指什么?指中华民族形而上者谓之道五千年的道,有两个理论构成,一个是玄学《象数学》的无极本体论,一个是伏羲《易经》太极论,太极本无极,无极而太极。

形上之道无“形”,天也;人者,有“形”,器也;形上之道在形下之器的应用,曰“天人合一”也。

唉,这些象形文化的定义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话语权被八国联军、西方财团、哲学家联手剥夺了,才有了你这个迷茫的问题。

网友「宋治冶 」发表观点
2021-05-19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有一颗本心,清净心,佛心,如心,道心等,这些都是本心的不同叫法而已,它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样通透明亮,映照万物;我们每一个人还都有一颗妄心,也叫污染心,被我们出生后欲望蒙住了,污染了的心,使我们妄想颠倒,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以妄为常,以假为真。所以说我们人都要修行,修炼,或叫修心。

我们通过把我们的这颗妄心,或者叫做我们后天养成的不良习惯改正的心,恢复到我们的清净本心时,此时就叫天人合一。

网友「道可名也 」发表观点
2022-10-10

天人合一是人身修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古人认为,天罩着大地。

鉴于此,大地上的一切行为包括大地上的所有生命的意思形态和精神信仰“天"都能洞察秋毫、了于指掌。所以,人只要能达到天的高度就能胸怀广大、俯视众生。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从“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天“去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实践,从而达到洞若观火、了然于胸、举重若轻、大智若愚的修为境界。

比如:

孔子,他只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进行了粗略的观察和思考,产生的思想极具单一性和局限性。

释迦牟尼,他应该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进行细微的思考,他的“空”的思想除了没有上天包容了世间一切。

老子,他仰望星空,扪心自问,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天(宇宙)”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探索,他的“道”的思想博大而又无限,这种无限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是永恒的,这种变化着的永恒与宇宙同步。

所以,”天人合一“思想存在于“道”之中。

道与众生同在。

网友「闲看秋风999 」发表观点
2021-05-19

天人合一,有多种解释;其中的两种最为普遍,也容易让人接受。分别介绍如下;

一,天人合一,就是统治者给自己寻找的一个“执政合法性”的根据;

中国的古人非常注重观测天象;原本是为了制定历法为了不误农时;后来慢慢即天象的变化比如说“日食”以及流星等等天文现象与统治者大执政联系在一起;

自然界的各种灾害比如说地震、旱灾以及洪涝也是因为统治者的原因;所以,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皇帝往往都会自责(罪己诏)祈求上天的宽恕!

 

属于正史之一的《魏书》有专门的“天象志”;其开篇有一段这样的叙述;

 夫在天成象,圣人是观,日月五星,象之著者,变常舛度,征咎随焉。然则明晦晕蚀,疾余犯守,飞流欻起,彗孛不恒,或皇灵降临,示谴以戒下,或王化有亏,感达於天路。

《易》称"天垂象,见吉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是故有国有家者之所祗畏也。

百王兴废之验,万国祸福之来,兆勤虽微,冈不必至,著於前载,不可得而备举也。班史以日晕五星之属列《天文志》,薄蚀彗孛之比入《五行说》。七曜一也,而分为二《志》,故陆机云学者所疑也。今以在天诸异咸入天象,其应征符合,随而条载,无所显验则阙之云。

这一段描写就是叙述天象以及观测天象与统治者执政合法性之间的关系——

百王兴废之验,万国祸福之来。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将这种说法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是第一种解释;天人合一还有一种解释也被普通民众所认可,这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养生法;

《老子》一书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用于养生就是强调了“气”的重要性;这也是“气功”理论基础。

为了求得阴阳的和谐平衡,就必须注重“气”的作用;儒家以及佛教都没有这样的理论。

人们常说的“天气”,其实就是一种将“天”做了“拟人化”处理;人们认为“天”也会呼吸,天的呼吸引起了阴晴变化,所以就是“天气”。

人们练气功,就是“天人合一”的践行。

网友「踏雪无痕问道中医 」发表观点
2021-05-19

天人合一,是人与天共一个自然宇宙,都受自然宇宙规律控制的观点。

宇宙最大,地球比人大,是人生活的载体,人最小,脱离不了自然规律。

人与地球,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天必然影响人,人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天(这里指天气)。所以是天人合一的。

简言之,天人合一就是天/人服从同一自然规律。

网友「王兆林0309 」发表观点
2021-05-19

天人合一,是中华无数先哲们追求的最高的哲学境界。

什么是天?

自然的天,皇天厚土,阴阳和谐,给人们提供了优越而丰厚的物质基础。

社会的天,民意是天,民心向背,可载舟亦可覆舟。

天人合一的“一”就是道。

什么是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就是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所以,圣人谆谆告诫我们在社会活动中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下有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

天下无道,社会凋敝,百姓苦难。

规律的东西只可认识,把握,循行,而不可改变和创造,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天地大宇宙,含盖万物,人为小宇宙隶属天地,小宇宙受大宇宙的制约,天人合一,才能和谐而幸福地生存。

天有道,地有德,人有灵,和谐相处,就是天人合一。

网友「随心随意随理 」发表观点
2021-05-19

讲个事例来解释天人合一

一个有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天气是炎阳天,但他说:今天气会变化,会下雨;或说:明后两天会下雨。而且,他经常说得很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国的古人总结说:人的身体与天地是相通的。“人吸天地之气,吃天地之万物”,自然于天地合一。

视频加载中...

网友「三源九屏 」发表观点
2021-05-19

人要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生存,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

网友「梦之天语 」发表观点
2021-06-21

天生心像 心相生天 天随人愿 人守天道

网友「第N次接触 」发表观点
2021-05-19

简而言之,就是顺从天意,不可违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人最好是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行。人定胜天那是豪言壮语,人难以一步登天。

网友「卢长春355 」发表观点
2021-05-20

天就是自然规律,人来源于自然融于自然,违反自然规律难已生存!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