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常说“工匠精神”,那么德国是怎么样对待技工的呢?

  • 悠闲沙滩8g5
  • 2024-02-27
  • 22
  • 共13人发表观点
网友「悠闲沙滩8g5 」发表观点
2024-03-08

极为尊重,完全没有歧视,且退休时和教授待遇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在合理区间内,大家都接受。有的人喜欢手工工作就一辈子从事这一行业。受到的尊重和我们的高级知识分子完全一样,退休后有股份和分红直至去世,伴随一生。我们只不过是最近几年搞了一些榜样被特别尊重了。技术工人啥都不是,在国有单位都是最底层,被看不起、被鄙视,除了几个被捧红的几个人以外,谁搭理你是个技术工人?地位低、工资低、被捶击。另外就是宣传活动搞得好,文章说的天花乱坠,现实中,不一定。逮几个榜样代表所有技术工人。德国一直就是骨子里的尊重。我们是在努力向那个方向迈进。完全两码事。还可能有虚情假意做表面文章的人呢。差太远了。不过我们宣传做的好。不敢有不同声音。不然,当心被攻击。

网友「设计制造迷 」发表观点
2024-03-03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先给题主点赞,特别在技工荒现象越演越烈的当下,太需要更多人士来思考这个问题了,多一点思考我国为什么会出现技工荒、为什么这么多的粗制滥造现象、为什么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之路困难重重,多想想为什么,是有助于咱们赶上工业制造强国德国的。

提起工业强国德国,大家必然会联想到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等世界名车,也会联想到德国的机械设备,那都是全世界顶级的。德国的制造业为何这么强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德国政府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与认可,也正因为得到各界的尊重与认可,才积蓄了丰富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才令德国制造如此之强悍。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就曾说过:“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德国企业家也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德国提供给技工人员的薪资待遇一点都不含糊,在德国,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高级技工、技师,其待遇堪比厂长和总经理,可见,德国对技术工人是多么的重视。

而我们国内又是如何对待技工的呢?一个普通技术工人也就四、五千元,还可能要经过无休止的加班才换来的,而企业高管却拿着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年新,收入差距几十倍,如此大的反差,谁愿意进工厂下车间做一名技术工人呢?虽然我们也开始提倡“工匠精神”,要求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版工业4.0,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可讽刺的是,没有人愿意当技术工人,全国各地都出现严重的技工荒,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了?

当然,问题来了并不可怕,有句话叫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从国-家层面有决心、有行动,又何愁改变不了呢?况且,人家德国的成功案例已摆在眼前,如果大家懒得动脑子,那照搬总会吧?所以说,不是改变不了,而是想不想改变的问题,只要有决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网友「雁独飞 」发表观点
2024-03-02

想谈谈所谓的工匠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以下内容均是本人拙见;不喜勿怪)1:我会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考大学,考公务员。别当工人,别当工匠。因为现在不是70年代工农商学兵的年代了,是以经济发展为大背景的时代。现在招聘不难看出,稍好的国企招的全国大学一本,二本、985、211的大学生,都不要工匠的,再其次就考公务员。公务员也不要工匠。只要嘴巴圆的就行了,工资高还稳定。当工人随时准备下岗,准备给私人老板打工,私人老板不会把你当工匠,只会把你当奴隶,工资低,又不会按照劳动法为你激纳各项保险,更别说福利。没钱没权就买不起房子,娶不起老婆。到时老了,国家不管,私企更不会要。只有等死。别当工匠了

网友「叶克飞 」发表观点
2024-02-28

庞大的技术工人群体可以说是德国工业的两大根基之一——另一个根基,当然是强大的研发能力。

德国人对技术工人不仅重视,而且尊重。以德国最引以为傲的汽车来说,无论去奔驰博物馆、宝马博物馆还是保时捷博物馆,导览器里除了提到一款款经典车型外,都不忘提及技术工人的贡献。

尽管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极高,但德国并没有强调高校的“大跃进”,也没有提出大学生普及化。高校录取率和毕业率都不算太高,目前也有60%的年轻人没有进入大学,他们的去向是职业教育,许多人未来的就业方向是产业工人。

在德国,产业技术工人的地位相当之高,薪水也很不错。普通技工的收入已在德国人均收入之上。如果是高级技工,收入可以倍增。当然,想转为高级技工,需要4-6年工作经验,还需要经过1000个小时再培训,以及专业技术、现代经济理论、法律基本常识和企业管理等四个方面的考试。

所以,人们无需追求所谓的高学历,也不会鄙薄工人身份。据说,在德国的就业市场上,雇主看重的并非学历高低,而是学历和专业与自身需求的契合,所以职业教育反而更受企业青睐。比如莱比锡的保时捷工厂,就有70%的员工出身职业教育,他们是将先进研发成果转化为一流产品的基石。

甚至有一种说法:在德国,除了保洁等技术要求不高的职业外,企业不会招聘没有相关专业培训背景的员工。

相比大学,职业教育也确实更受一些年轻人的青睐。如果一切顺利,一些人可以在26岁左右成为高级技工,同时因为此前几年作为普通技工的经验,有了一定经济积累。可如果选择读大学,以德国大学的严酷学制,26岁恐怕还没毕业。

何况,职业教育出身者如果想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也有许多便利条件。他的职业教育经历可以被记入大学学分,而且毕业后在欧盟范围求职也更具竞争力。一直让欧盟担忧的高失业率问题,其实集中在南欧那些“慵懒”的二流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德国的失业率一直很低,远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这显然与双轨制教育有关,大学生固然是人才,技术教育出身者同样是香饽饽。

网友「西山犁夫 」发表观点
2024-03-01

改革开放40年,实际是弯道超车40年,没错,买来人家的生产线、成型机、精密机床、重要部件、配件、发动机、等等,组装起来便成了中国制造,实现了同一起跑线,国人很自豪。若干年过去了,所有这些机器又面临更新换代,咱不得不又要去购买,周而复始,不断购买,用于支撑着这种空中楼阁似的中国制造业,咱的工业产品铺天盖地,席卷全球,可附加值却低的可怜,靠数量赢得的是带血的利润!40年发展确实不易!

如国产某医用CT扫描机架小修,所有精密机床国内都具备,却非得运到日本进行加工处理,这种事例太值得反思!所谓国产说白了不过就是组装,真遇到问题根本束手无策,缺的岂止是工匠精神!

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其本质应靠一个高素质工匠群体和一个创新型研发群体来支撑,这种精益求精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蹶而就的,需要很多年教育投入和社会重视并形成一种基础文化,这是当务之急,遗憾的是,我们却在提倡国学!

咱做梦都在希望国家崛起,但应清醒认识到,离崛起真的还有很大距离,尊重技工,崇尚工匠,给他们应有的声誉和待遇应是崛起之本!别等中国制造随外国人那天不卖机器给咱而陨落时怕悔之莫及了,仅存的工匠精神亦会随之被陪葬的!

网友「遇清风2 」发表观点
2024-03-06

干了20年的钳工飘过。15年时间从初级中级高级。国企。领导拿几百万年薪。公开说在一线的工资太高(08年年收入全部加一起7万)工资必须改革。意思是你有活拼命干。工资不能比以前高。我们不是慈善机构。没经过全体一线工人商量就强行通过。看看没奔头。就忍痛辞职了。说实话。跟现在的一线工人讲工匠精神他们非常无耻。

网友「技创科技(提问者) 」发表观点
2024-03-05

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

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4100欧元的教育经费。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要按规定向“订购”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欧元的学习津贴。

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这才让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德国实干者更是人才辈出,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虽然德国历经风雨,但德国制造让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牢牢地支撑了欧洲的危局。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

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

问题是,为何那么多德国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凭?

1、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

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

2、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

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约14500-22000人民币)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买房买车,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就算是一人养家,同样可以到国外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画收藏等,这些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专利”。

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同样是人才,他们也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资和海外补贴。我的一个朋友从技校毕业后就职于辛克全球货运,工作几年后被分别派到北京和上海担任技术主管,不仅能存下很多钱,而且每年还邀请父母到中国旅游。

3、德国的教育通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

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Abitur”(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后,同样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属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为怪。

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所以不少德国人宁愿选择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学文凭。正因为如此,德国不仅有众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再看看德国的福利

1、禁止节假日休息日上班

第一是改善受福利者的地位,首先,在劳动保护政策方面,国家法律严格规定,禁止招收童工,禁止让18岁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禁止休息日和节假日上班,禁止让孕妇在产前六周,产后八周上班,除每周休息两天以外,每个工人每年享受六周带薪休假。

德国人严格遵循节假日不上班的规定,到了礼拜天,连商店都关门了,商店的服务员说,我是人,我也要休息,要尊重我的人权。

3、企业欠薪 政府先还

在德国,一旦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则由政府先支付给员工。企业欠员工多少钱,政府就给职工多少钱,先让职工回家,接下来的事就变成了政府最后一次工资,和违法企业之间的事。德国政府先出动警察局、检察院介入欠薪事件。

4、德国劳动局为工人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德国还成立了由工会、雇主协会和国家公务员代表各占1/3的各级劳动局,负责向工人介绍劳动岗位,提供职业咨询,促进职工教育,组织进修和改行培训,在改行培训期间,劳动局要为进修和改行培训的工人提供无息无偿的补助、信贷、生活费。一句话,德国的劳动局不是一个只收钱不干活的摆设,而是真正为职工服务的组织。

5、夫妻分居也有补助

假如夫妻不在一个城市里面工作,丈夫为了去另一个城市读进修学校而跟妻子分居,如此国家要给钱的。另外,工人回家探亲,路费由劳动局支付。假如工人不想两地分居,要妻子搬过来,全家都搬过来,那么,行李搬运的费用也由劳动局支付。

6、工资只加不减

在德国,工人工资的变动只能做出有利于工人的决定,即只能加工资,不能减工资,即使企业倒台了都不能减。假如企业真的破产,那么最后一次工资就由政府支付。德国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网极其严密。它保障了联邦共和国公民的生存,并在他们面临疾病、工伤事故、失业、残疾、衰老以及死亡风险的时候,提供了广泛的社会保障,从而使得联邦德国成为战后世界中最大的社会福利体系。

7、享受优越的社会保障

失业保险方面,凡在失业以前三年之内交过至少360天义务保险的工作者,只需缴纳费用的一半,即可领取失业保障金。如果你是一个有孩子的父母的话,如果你需要抚养子女,你可以领取最后工资的68%。如果要是你不养孩子,就只能领取最后工资的63%。但最多不能超过832天,在这期间,你无需纳税,在2年零100天内你是可以不纳税的。 在医疗保险方面,雇员只需缴纳一半的保险费,其配偶和子女均有权免费享受这个福利,一人交保险全家吃(子女没有工作)。在养老保险方面,凡年满65周岁的男性和年满60周岁的妇女,只需有15年缴纳过一半的保险费(相当于七年的保险费),就有权利享受正常养老金,等于最后净工资的2/3,任何人都一样,总统、总理和小学校园幼儿园阿姨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最后工资的2/3。

8、职工工伤可得赔偿

在工伤事故保险方面,职工无需缴纳保险费,一旦发生事故,由保险机构负责提供全部赔偿金。另外,一旦出现工伤事故,老板就要赔钱。因此,德国的机器一般都很安全。如果机器太危险了,老是发生工伤事故,老板赔不起,还不如把这个钱省下来造机器,增加安全性减少污染,这样多划算。因为,一天到晚赔钱,老板受不了。

9、孩子生得越多补助越多

不管收入状况如何,德国人可以享受每个月为第一个子女领取50欧元,第二个子女开始就上升为100欧元,老三就是250欧元,老四是500欧元,老五1000欧元,老六2500欧元,老七的时候就是5000欧元。这个钱每月都可以拿,一直到孩子年满27周岁!

网友「轮回之中的上帝之眼 」发表观点
2024-03-02

从事二十五年技术工作,苦脏累差压力大,月薪两三千的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飘过,除了伤心就是心碎!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原来这是真的!现实确是:穷技术富管理,在这里流着后悔的眼泪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奉劝大家:都去学管理当官吧,学习溜沟子,拍马屁,打麻将和酒桌文化都比学技术强!

网友「天天向上天天向上 」发表观点
2024-02-28

其实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拿着普通的工资做着艺术家的工作,而为什么不叫艺术家精神呢,因为你做的事情并不是独一为二的,苏世比拍卖行的一位门童,他兢兢业业的做了40年,后来一次大型活动中把他请去了,原因是只有他熟悉每一个到场嘉宾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社交习惯与人际关系网,后来在他退休时被授予名誉副总裁,得到一大笔钱,这当然只是个例,太空泛,缺乏实际激励作用,我觉得工匠精神还是要从人的主观意思上形成,起码你知道做不好你就没饭吃,饿不死挣不多的实际现实问题就摆在那,更谈不上传承,打铁的告诉孩子以后不要打铁,种地的告诉孩子以后不要种地,做工人的告诉孩子不要做工人,甚至很多高端人群都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那什么工作才是理想职业呢?在这种环境下匠人精神可能只是我们向往的精神。

网友「闲云野鹤87277 」发表观点
2024-03-02

工匠精神在中国的近几年开始重视。这是党和政府睿智的措施。

中国历来的劳动者之创造能力,并不输给世界上的的任何国家与民族。只不过在封建统治下,中国的劳动者根本没有政治地位,即使有了重大的发明创造、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也被视为雕虫小技,功劳、荣誉归君子不器的长官领取。所以有多少杰出的工程设计理论、绝无仅有的工艺、手艺,不是被抹杀就是失传。

而德国人是最讲究认真的民族,对任何事情、任何工作,一丝不苟。以至于德国的产品在质量上赢得了信誉。

日本人也是非常讲究认真的。日本人认真地向中国学了几千年,唯独不学儒家学说。没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日本能在战后迅速崛起,成为制造大国,当然离不开工匠精神。

只有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彻底清除封建理念对工匠精神的蔑视,还劳动者应有的政治地位。为工匠精神正名。中国的工匠、中国的劳动者,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备创造力的。

网友「晓四界 」发表观点
2024-03-04

工匠精神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民性格。不要把工匠精神神话了,日德的崛起确实有工匠精神的功劳,但是同样也因此受限。中国传统上是强调眼光和协作的,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一句话,觉得抬头看路比低头拉车重要。日本在这方面就是典型的反例,东西可以做到极致,但是最终会归结为文化领域,产品竞争力和中美这种强调实用性的国家比成渣的远多于封神的。说说比较熟悉的建筑工程领域,德国材料质量世界第一,日本施工严谨性世界第一,但是国际建筑市场强大的是谁?中国、土耳其、印度、西班牙甚至韩国。德日根本不入流。二战后工业品德日领先是赶上了经济大发展对品质要求提升的大时代,而面对时代的变化,德国还好,日本完全没方向。在需要快速适应能力和发展走势把握能力的新时代,德日在新领域的开拓能力有目共睹的弱,基本就是吃老本。哪怕经济可圈可点的德国,实则也靠的是对东、南欧的金融和人才压榨。工业4.0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抛开其传统优势领域短板一大堆,这就是典型的不抬头看路的结果。日本自明治以来整体路子是学德国,所以结果半斤八两。自从美国横空出世以来,实用主义对欧洲的教条主义就形成了明显的优势。苏联美国实用主义、苏联实用主义、中国实用主义,穆迪上台后印度也实用主义,这才是高速发展的正道。工匠精神可以在一些领域倡导,尤其是补短的方面,全社会的工匠精神不会是长久的倡导。

网友「飞飞扬67061531 」发表观点
2024-03-07

这是我上头条问题提的最好的问题,中国的“工匠精神”目前仍然停留在文字层面,没有实质性实施,在一个公司技术人员地位低于行政人员,技术工人地位低于基层领导,地位低相对于工资也低,在我们国家官本位经历了上前年的地位巩固,技术人员地位只有新中国后有所改善,但改善的力度远远不够,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技术,从而导致他们性格内敛,耿直,实事求是,这在领导心理却最大的忌讳和不高兴,所以我们国家人员的薪水实际上是官本位薪水。

网友「梦回楼兰68 」发表观点
2024-02-29

"工匠”精神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也被称作"鲁班"精神。当时的国企(特别是大型企业)非常重视培养技术工人队伍。(许多大型国企都办有`技工学校'),並定期不定期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佈的"应知应会"标准组织不同工种不同级别的技术工人开展岗位练兵和理论及实际考试。八级技工即可考试晋升为"技师",而技师即可享受与"工程师"基本同等待遇。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