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为什么中国没有放大量列装冲锋枪?

  • 摄影趣谈
  • 2024-01-21
  • 16
  • 共19人发表观点
网友「摄影趣谈 」发表观点
2024-01-29

就算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中国也不会大量列装,首先,二战时期,中国很多部队是缺乏枪支,有的士兵甚至连一把步枪都无法配备,不仅缺乏枪支,而且缺乏子弹,有些时候一个士兵只能分配到几发步枪子弹,而冲锋枪子弹消耗很快,这是当时的中国军队不能承担的,其次冲锋枪成本低,不代表他容易制造以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准,制作足够轻机枪都已经比较艰难了,更何况大规模列装性能远不如轻机枪的冲锋枪,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与其大规模列装冲锋枪还不如多配备一点轻机枪,最后冲锋枪的性能不如轻机枪,不适合二战时期的中国战场环境,所以不可能大规模列装[玫瑰][玫瑰][福]

网友「史论纵横 」发表观点
2024-01-27

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那也要看谁制造,别说中国军队列装不起冲锋枪,就是二战时军工生产爆棚的日军也列装不起。

今天,纵横跟大家聊聊二战时期冲锋枪和步枪的取舍问题。

二战时各国步兵班的武器配置

冲锋枪的特点是体积小,灵活轻便,携带子弹多,瞬间火力提升快,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却并未完全取代步枪。下面我们通过各国最小作战单位的实际武器配置来说明。

苏联是二战中当之无愧的军事强国,宁肯不吃饭,也要背子弹,一个步兵班有一挺轻机枪,6把步枪,2把冲锋枪,1942年后改为一挺轻机枪,其余全是冲锋枪;

中国的军队就没法跟人家比了,能拿的出手的估计就是抗战前老蒋整的德械师了,德械师一个班12人,一挺捷克轻机枪,剩下全是中正式步枪,德械师被打残后,基本就变成了万国造。

不止是冲锋枪,就是机枪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德国在1942年之前最倚重的机枪就是MG34机枪,性能及其优良,成为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撑,然而致命的缺点就是结构太复杂太复杂,导致制造工艺也复杂,制造一把MG34需要很大的成本。

当时正值蒋介石大肆购买德国武器期间,德国向蒋介石推销这款机枪,老蒋也认为太复杂,容易坏,坏了就修不好,还不如捷克式轻机枪来的实惠。

然而,MG42机枪利用金属冲压技术对MG34进行改良,除了在性能上,在生产成本和时间上照比MG34机枪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而冲锋枪是冲锋时候用的,打的子弹虽然多,却不可能收回弹壳,这要是人手一把冲锋枪,不能打日本人打败,首先就把自己国家打穷了,战争说到底打的不是仗,而是钱。要是有打冲锋枪子弹的那个钱,用在其它上面岂不是更好?

冲锋枪需要大量的子弹,对于士兵的负重也是一个问题

美国是二战中打出子弹最多的国家,然而你看美国人出门的时候,不是飞机就是汽车,很少有完全靠脚走路的,所以,人家的子弹是用车拉的。

亚洲战场不流行坦克,也流行不起来,所以,亚洲的二战跟欧洲的一战很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射击距离远,在战场上,最讲究的就是精准射击,跟欧洲战场根本就是两回事。

赵刚用三八大盖五百米外就能爆头,你用一把只能打出两三百米远的冲锋枪,岂不是要被人吊打吗?

另外,火力还是要讲究配置的,意味追求火力也不行,应该将远近射程,射击密度,爆发力都考虑其中,这样的话,如果部队有了机枪,冲锋枪也就是一个备用火力支撑。

网友「王司徒吃瓜 」发表观点
2024-01-30

中国二战之前曾经有不少军阀武装列装了相当规模的冲锋枪,但抗战一爆发,这些冲锋枪就很快消耗殆尽了。

有完备的相关工业体系和资源,生产冲锋枪并不比生产一套饭盒慢多少,大量的冲压件加上最简单的机械设计,就能高产量的狂造冲锋枪。

比如美国,开头嫌汤普森冲锋枪昂贵,很快就设计出M3冲锋枪,用通用汽车进行转产,极尽粗陋之能事,居然也能制造出性能优良的武器。

苏联人更是造冲锋枪的好手,PPSh-41“波波沙”被斯大林要求能用最低端的工艺生产出来,将高端产能让给坦克飞机大炮,所以苏联连制造烛台的作坊都能进行零件加工。

后来的PPS-43更猛,这种经典冲锋枪完全是被德军团团包围的列宁格勒城自己研发、生产的。

可是呢,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无一例外是当时的工业强国,中国则完全不具备这种工业实力,当时的中国是个超乎现代人想象的落后的农业国。

比如清朝时大名鼎鼎的汉阳铁厂,在民国时就是被买办洋行的钢材折磨得苦不堪言。

1908年,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重组为“汉冶萍煤矿厂矿有限公司”,开头不断靠借日贷为生,也就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春风,在1917-1919年略有小赚,到民国11年就不得不停工了,连大冶铁厂后来也跟着被关闭。

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虽然也有大力兴办军工的想法,但多数还是依靠从洋行购买武器为主,毕竟工业发展并非一夕之功,投入亦令人咂舌,倒不如走短平快路线。

当年的国产冲锋枪中,阎锡山的“晋造汤普森”就是个好例子,就连八路军都跟着沾光。

1926年山西机械局引进了汤普森的早期技术,由太原兵工厂量产M1921型汤普森冲锋枪,称为“晋造汤普森”,晋军比美军装备该枪的时间还早。

晋造汤普森的产量不算低,高峰时年产达1万支,据说晋军平均每班能配到2支,而且除了自用,还能外销。不过阎老西儿为了赚子弹钱,将美制11.43mm口径(.45ACP)称为11.25mm,坑了不少人。

除了晋造冲锋枪外,民国最多的是山寨德国伯格曼冲锋枪,从南京到上海到东北到山东到武汉到广东,几乎所有算得上号的兵工厂都仿制过MP18\28冲锋枪,甚至大沽造船所还自己改进仿制了一种“大沽造”伯格曼,其弹匣被改到了枪身下面,十足可见当时领域内的中国人并不乏聪明才智。

这些著名的大兵工厂区或搬或停,中国也就失去了大半轻武器制造能力,更别提学人家疯狂制造冲锋枪了。

连自由枪机的弹簧、合规的枪管、造枪的钢铁都难产,怎能大规模造冲锋枪?能把中国军人的栓动步枪供应充足都谢天谢地了,至少不需要用大刀片与人家对砍。

甚至抗战中国军人最缺的还不是枪,是子弹,可供消耗的子弹太少太少,少到不像一场现代战争。就算能大规模配备冲锋枪,如果不能给士兵们供应上可瓢泼的子弹,那也是白搭。

而且,中国当年与日本的轻武器差距其实并不大,真正的差距是重火力、机械化程度上,这堵断崖不是靠几把冲锋枪就能填平的。

网友「邓海春 」发表观点
2024-01-23

在二战中的苏德战场上,冲锋枪大放异彩,德军更是大量列装冲锋枪,而且英国的斯登冲锋枪造价才9美元,这么便宜的装备,中国军队为什么没有大量列装呢?

很明显,中国不大规模列装威力大的冲锋枪是有自己的原因和无奈的,首先冲锋枪的成本并没有读者想的那么低,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军工业停滞不前,生产步枪都频频炸膛,根本没有实力生产冲锋枪,大量进口冲锋枪更是痴人说梦,由于地缘的限制,中国不管接受哪个盟友的支援,不是海运就是空运,成本和途中的损耗都极大。

再来看看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不同,中国大部分战场都是在野外,南京会战以后中国军队很少死守城池,也很少与日军发生巷战,中国领土幅员辽阔,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边打边撤。而苏联则不然,那么多部队退到远东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只能死守莫斯科等大城市,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冲锋枪在巷战中的作用要远大于野战。

在中国战场上无论是野战还是防御战,对枪械射程都有一定要求,日军制式步枪射程远,如果中国军队配发冲锋枪,只能在野战中当做日军的活靶子。而轻重机枪则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虽然也存在采购,弹药等问题,但与批量装备冲锋枪相比成本还是要低很多。

网友「深度工场 」发表观点
2024-01-21

我国抗战时期从来都没有考虑过使用冲锋枪作为制式武器。20年代,德国MP18冲锋枪进入我国的时候,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只有8斤重,还不用枪架,一分钟可以发射250发子弹的超高火力。

另外就是冲锋枪的火力虽然威猛,却无法持久,因为子弹供应跟不上。最后发现在缺乏车辆马匹的情况下,1名冲锋枪手需要有1名弹药手背着2箱子弹,还有1个枪长背1箱子弹。

到了战场,2个人负责装弹,1个人开枪,如果全速射击只能打7分钟,最后一计算,还不如3个人编制1挺轻机枪来得更有战斗力。其实,二战美军和德国正规野战师的冲锋枪也很少,最多只有班长,侦察兵,驾驶员和炮兵才有。真正步兵很大部分配备冲锋枪的只有苏军,因为苏军的情况完全不同。

网友「猫眼观史 」发表观点
2024-01-24

第二次世界大战距离现在很近,因为日本、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道路,世界都在战斗,当然那个时候的中国自然避免不了,当时中国正在处于军阀割据状态,面对列强之时,他们也仅仅是做到面和心不和,因此,日本人很快在中国大陆迅速占领地盘。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为了谋求发展日本将目标锁定在中国,贫瘠软弱的清廷自然不是日本的对手,很快败下阵来。

那么为何这两个国家会抛弃轻火力王的冲锋枪呢?

美国、德国人眼中冲锋枪虽然造价比步枪便宜,可是养冲锋枪花的钱绝对不低,一把步枪一个人最多配置100发子弹,而冲锋枪呢?一个弹夹可以有50发,如果配上冲锋枪弹夹,则可以达到一百发子弹。冲锋枪的子弹可以在几分钟打光,要知道战争可不是几分钟可以解决掉的,那么如果人手一把,子弹的费用自然少不了,一把冲锋枪至少要配上两箱子弹,虽然冲锋枪便于携带可是这些子弹自然不便于携带,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的。

而中国没有大量配置是否和美国、德国一样呢?

答案显然并不是,但凡对抗战比较了解的都清楚,虽然冲锋枪在那个时候成本很低,可是当时中国的工厂制造都很低下,普通的中正式、汉阳造都不能做到人手一把,更别说冲锋枪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中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技术,当时中国的兵工厂根本造不出冲锋枪。在二战时期中国的兵工厂大部分原材料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并且技术都是从其他国家引进,如果说为了制造冲锋枪再次向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显然不切合实际,并且中国还没有技术,还要高价从其他国家聘请顾问,这样一算在中国配置冲锋枪显然是不大可能。

在中国因为财力的不允许,以及没有技术的原因冲锋枪这才没有大量使用,试想在但是中国共产党使用的也仅仅是汉阳造,并且每个人分到的子弹还是有限,让中国人使用冲锋枪显然不符合实际,从战场的情况来看似乎步枪更适合中国,百米之外可以狙杀敌人。

网友「萨沙 」发表观点
2024-01-2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也就是说,在1939年,美国汤普森冲锋枪价格和捷克式轻机枪差不都,这还算便宜?

至于日本三八式步枪才42美元,毛瑟98K为30美元。

这样随便对比一下,可以看到冲锋枪是很昂贵的。

而中国未必有简化的技术,能够降价到70美元。

退一步说,即便是70美元也不便宜。

第三,中国弹药制造能力的问题。

当时中国在二战每年,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子弹缺口,需要进口数千万到上亿发子弹。

要知道,连基本的步枪子弹尚且无法完成供应。

你去大量装备冲锋枪,子弹从哪里来?是为了搞垮自己的吧。

网友「梁老师说历史 」发表观点
2024-01-30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成本低?你快拉倒吧!这东西您得看搁到谁的手里头进行生产的,欧洲这块咱就不说了,一个个的地盘上插的全是大烟囱,要啥机器有啥机器,机器开动起来轰隆隆的响。

咱家里的地头上呢?有几个大烟囱?机器还得进口不说,打清朝后期开始涌出来的一波接着一波的买办,嘛事不干,天天的挤兑咱自己的工业体系,目的就是把你挤垮了,人家大鼻子老外进来高价卖你东西。

想当年,咱搞了一个洋务运动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那点子家底,到了民国时期,不是被挤兑跨了,就是被拆解了,剩下来的没多少了。

论资本,论实力搁到国际上说,差咱就不说了,还比之清朝末期还差了一大截。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伙伴不理解,清朝末期有些东西咱能造,到了民国咋就差了一截的原因。

工业这东西不仅说设备,还得说工人,没有一个能够熟练操作设备的工人,那也是不成的。

这林林总总的加起来,您就说吧,咱家里头生产一个冲锋枪,这成本能低了吗?低不了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还整不明白:“同样的东西,他就能拉低成本,为嘛咱就不能?都是工厂,咱的工厂差点,也不至于这样吧!”

哎!工厂和工厂他还真就不一样。

首先咱知道冲锋枪这玩意使用了冲压技术制造出来的,搁到国外人家这技术就能拉低成本,可问题是咱首先得有这技术,其次这技术还得能跟上人家的那技术才成。

这就好比,抗战那会咱生产个手枪,步枪很费劲,一说技术,二说钢材,这就全都卡住你了。

可要是拉到现在,不就是造个枪吗?生产五金件的厂子,整那摩托车的厂子,就算是手工作坊,你只要有图纸,划拉的功夫你能给你造出来。

搁现在造枪那压根就不是个技术活,东西都是现成的。

所以要是搁到二战那会,您得看东西搁到谁的手里去制造了。

太原兵工厂,搁抗战那会挺出名的,阎锡山手底下的厂子,枪也能造,炮也没多大问题,就这花机关也能拉来造。

那么太原兵工厂为嘛有这能力呢?

很简单,因为太原兵工厂的底子是来自于清朝的洋务运动,当年山西巡抚参观了张之洞的机器局,回头就自己弄了一个。

工人啦,机器啦这在当时山西巡抚都花了不少的心思,那么后来阎锡山占据了山西这块成为了军阀,他就没有挪过窝。

所以这底子就没有被什么买办啥的给挤兑垮了,或者给拆解了,阎锡山在后来还注入了不少资金,请老外们过来给指导,所以太原兵工厂的底子厚实的可以。

也就是说太原兵工厂晋造冲锋枪,质量还是有一定的保障。

好,这是制造的问题,再有一个你就算是造的起,他也用不起。

消耗弹药大了,这就意味着后勤您就得跟的上才成,就咱那会的后勤运输,卡车少的可以,全靠人推马拉的,您就说吧,咱能运上去多少子弹?

而这些事搁到欧洲战场,他就不是个事,造出来子弹人家有一辆辆的卡车运输,再不济还有铁路,咔咔的就给你运过去了。

也就是说,冲锋枪的制造,咱技术不成,成本降不下来,而且技术不行造成质量也差点。接着就是冲锋枪的使用成本,大剂量的子弹,咱供应不起,这消耗太大了,消耗大之后,咱的后勤供应也是个问题。

所以冲锋枪是个好枪,但这东西不管从那个方面讲,价格还是贵了。

那么还有其他原因,造成咱不大量装备冲锋枪吗?

再往后,苏联人对德国人进行反攻,是有大规模的野战,但问题是苏联人有大量的坦克,他们可以让步兵跟在坦克的后面,让攻击距离缩短到一百来米,所以苏联人是可以装备冲锋枪作为一种单独的武器使用的,撑死了一个班加一挺轻机枪,这都算是精锐部队了。

而咱就没得比,最好的部队,一个班一挺捷克式,剩余抗的全是中正式。

看《一寸山河一寸血》这部纪录片的时候,87师老兵回忆,他们一个连队,三挺捷克式,还总卡壳。哎!

所以人家有坦克,射程短点没多大问题,而咱就不成了,坦克?咱会开的也没几个。

别的不说,当年南口战役,咱缴获了六台日本人的坦克,硬是拉不走,最后在阵地前头停了两天,又让日本人给拉走了。

哎!憋屈的厉害。打仗,其实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网友「皇家橡树1972 」发表观点
2024-01-31

天津大沽船厂仿制的德国M18冲锋枪,后来的日本“百式”冲锋枪也依此为蓝本制造。

所谓冲锋枪容易制造这个问题要看由谁来制造,在工业化国家它当然是容易生产和价格便宜的,比如二战期间著名的:司登冲锋枪、M3冲锋枪、PPS–43冲锋枪,都是在大战紧张时刻部队缺乏基本武器时应急制造的武器,不但易于制造,价格还非常便宜仅十几个美元就能制造出来一支……但是制造这些世界名枪的英国、美国、苏联都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最基本的战略物资钢铁在二战全面爆发的1942产量都在超过了1000万吨,美国甚至达到了7000万吨!有了钢铁才能有条件制造所需的武器,否则就是想制造也没有材料!这还没有包括制造子弹所需的铜、硝化甘油、硝化棉,后俩种化学品是子弹的发射药,需要有相当规模的硝酸产能才行。如果抗战期间我军要是有十分之一的军队是这样的装备水平,日寇也不会过于猖狂。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我国当时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基础工业水平极低,从事军工生产的工业人口过少是原因。

武器装备的制造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农业化国家可能通过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加以小规模生产,但是非常有限的产能不足以改变落后军队的面貌,虽然冲锋枪在制造技术水平上可能低于步枪,但是步枪是低射速武器,一分钟发射40发子弹已经很快了,而冲锋枪几个点射就将30发的弹匣打空,这样巨大的消耗农业国和资源匮乏的国家根本承受不起,所以他们宁可减少火力密度也要保持战斗时间的持久性,步枪配发40发子弹也许可以坚持几个小时,而冲锋枪200发子弹可能半个小时就会打没了,没有子弹的枪就是烧火棍!

网友「晨曦防务的唐志峰 」发表观点
2024-01-31

首先必须弄明白一个问题,二战时期冲锋枪真的比步枪成本低吗?乍一看,似乎确实是这样,二战中的几款著名冲锋枪,如PPSH41、PPS43、MP40、斯登、M3等冲锋枪确实是以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而闻名,英国的斯登冲锋枪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成本只需要10美元(当时币值),以至于被戏称为水管工人的杰作。

百式冲锋枪是二战中日本唯一量产的冲锋枪,但是产量也不过区区3万支左右。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当时一项技术的普及,那就是冲压成型技术,所谓冲压就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对轻武器关注较多的军迷,可能经常看见“某某枪大量采用冲压技术所以成本较低”的说法,因为冲压件本身就带有低成本的优点。以斯登、PPSH41为代表的二战典型冲锋枪,都是因为大量使用冲压技术所以才成本低廉。

由于当时美国强推禁酒令,黑帮私酿、走私酒类猖獗一时,汤姆逊冲锋枪则成为了黑帮的帮凶。

“黑帮冲锋枪”的恶名伴随着汤姆逊冲锋枪一直到了二战爆发,英国美国由于急需武器,汤姆逊冲锋枪终于得以大量生产,然而,尽管汤姆逊冲锋枪一再改进简化工艺,尽管美国有着强大的工业实力,汤姆逊冲锋枪昂贵复杂的毛病依然让美国很头疼,结果就是汤姆逊冲锋枪最后也只生产了约140万支,跟PPSH41的600万支比实在是拿不出手。

芬兰索米M1931冲锋枪。

而旧中国呢,工业实力还不一定能比得上芬兰呢,冲压技术是想都别想了,想使用冲压技术大量生产廉价的冲锋枪,至少也要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帮助下才能做到。实际上旧中国确实仿制生产过德国MP18冲锋枪和美国汤姆逊冲锋枪,MP18的工艺比汤姆逊要简单一些,所以产量更大,而且还有个花机关的绰号,但是工艺上也没简单到哪去,加之旧中国工业落后,所以产量也不高,直到日本投降前,旧中国生产的冲锋枪(包括花机关和汤姆逊)也不过区区1万多支。

德国毛瑟C96手枪,也就是俗称的驳壳枪,作为一种冲锋枪的低端替代品在中国大放异彩。

作者:现代956

网友「烩志 」发表观点
2024-01-21

如果说是司登,波波沙,MP40这类使用自动枪机,而且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当时的国军确实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尤其像司登这种靠冲压、焊接、拧螺丝固定的便宜货生产起来是一点没问题。

也因为他作战距离近,在欧洲战场上冲锋枪的应用场景往往都是机械化步兵作战。搭载坦克或者半履带车抵达战线之后立刻下车突突突作战。而我们那会机械化程度....

网友「大老二爷 」发表观点
2024-01-24

二战以前受到战术思想限制,各国作战不太提倡火力战胜,而是讲究精准射击。因此,冲锋枪没有普及开来,制造技术并不成熟,导致成本较高。随着工业技术进步,冲锋枪成本普遍25美元以下,比步枪的成本还要低。那么当时中国为何没有大量列装冲锋枪呢?

冲锋枪的成本确实是比步枪要小,而且冲锋枪火力猛,携带方便,但是这些恰恰成就了他的短板,也就是射程短,冲锋枪射程短,威力小的主要原因是枪管太短,而且使用的手枪子弹威力太小。因此,二战美军,德军实际冲锋枪数量都不是很多,美军1个师只有最多100多把冲锋枪,德军最多也只有班排长才配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冲锋枪的生产成本确实要比步枪低,但也得看是哪个国家,当时的中国肯定不在其中,因为中国的兵工厂,无一不是有志之士费尽心机,花了血本建立起来的,加工机械,工厂管理,甚至最初的操作工人,都是花了大钱请来的所谓“洋员”,这种完全没有自己工业基础的军工体系,完全就是原本洋务运动的延续,军工上基本的原材料钢铁,尤其是制造枪炮的钢铁等原料,都需要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工企业生产枪械的成本,是无法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的,完全没有可比性。

网友「上将嗳福斯 」发表观点
2024-01-29

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大量装备冲锋枪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冲锋枪当做主要火力输出的国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是世界各国冲锋枪的试验场。在中国可以找到各式各样最新款式的冲锋枪。中国各地的军队非常喜欢冲锋枪。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大炮飞机坦克实在太贵。机关枪也太贵。相对来讲,冲锋枪又便宜,火力又强,瞬间打出无数发子弹。简直是轻机枪。所以大家都买冲锋枪。把冲锋枪当机关枪用,弥补火力不足。

而且把冲锋枪集中到一起使用。或者是一个连,或者是一个排。火力超强。

我军历史上也有过累死的战术。

有些军队买不起冲锋枪,就大量购买驳壳枪。因为驳壳枪安上枪套,就是一把小冲锋枪!所以,很多军队都组建了手枪队。作为王牌使用。

网友「板鸭小桔子 」发表观点
2024-01-26

我们算冲锋枪的成本,应该分为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制造成本是军工体系要考虑的问题,生产这支枪要多少金属,木材,多少工时,而使用成本是军事后勤体系要思考的问题,即士兵使用这支枪要消耗多少子弹。

在生产成本上,冲锋枪是比步枪贵得多的,步枪一般来说只需要金属车工的工艺,枪管和机匣是核心,而冲锋枪一般都会用到冲压工艺、铣床工艺等,还有很多零件需要组装。制造工时绝对长于步枪。

从上面两张图就看得出来,mp40冲锋枪的零件,尤其是小零件,金属部件比毛瑟98k多很多,这就意味着工人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精加工,组装,相应的机器设备也要更多。

美国的汤姆森冲锋枪,早期造价达到200美元一支。

苏联的波波沙,1941年造价50美元一支。

在制造成本方面,英国的斯登属于奇葩,这是一个因为应急成为经典的产品,但是不准,走火之王,打死自己人是他的著名特点。尽管如此,斯登也只是造了400万支左右,相比之下,几个主要参战国生产的那些经典步枪的数量一般在800-1000万,甚至更多。

最后,还要纠正一个错误,很多影片中,一九三几年抗日军民就端着斯登,这是非常错误的。斯登41年才问世,没有被大量出口到中国。因为45年以前,英国自己海上运输线都吃紧,武器要运到中国简直是开玩笑。所以远征军装备了一些斯登,剩下的就是45年二战胜利后才开始普遍装备国军。

但是汤姆森就不一样了,因为问世早,阎老西自己居然就仿造起来了——

网友「第五十七朵云 」发表观点
2024-01-24

一再说过冲锋枪跟步枪的关系,在正规军部队大量列装换装,不是换一把枪的问题,而是整个战术思想,整个训练大纲都得换的问题。不过这里只问了两种枪的成本问题,就先不说别的事,就说成本上的话题。抗日战争时期,连一贯做熟了的汉阳造和中正式,产量都一直赶不上来,要是再加工新品种冲锋枪的话就是添乱了。而且总的来说,国内军阀林立,早已习惯装备靠买,各个部队当中,时谓“花机关枪”的冲锋枪装备量并不低,1.28淞沪抗战,跟日本海军陆战队打,双方就都拿着伯格曼狂扫。而当时远东工业力量最强的日本,因为陆军战术思想的保守和迟钝,一直到已经觉得前景不妙,才开始生产百式冲锋枪,但也没来的及大规模列装。中国方面也许是一直军阀混战的关系,对实用性的装备比日本敏感的多,各军阀部队有条件,有能力的,早就给自己部队中精锐配上冲锋枪,一般都是各级贴身卫队的待遇,最起码也会想法装备上后期有自动火力的盒子炮,所以,中国军队没大量列装冲锋枪,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当时工业确实跟不上,没这个能力。

网友「河东三叔 」发表观点
2024-01-23

先谈价格,二战中长的最简陋、产量却高达400万支的司登冲锋枪,单价是9美元一支,而同期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单价却高达85美元。这只是一个简单对比,相对而言简易版冲锋枪确实便宜又容易上手。

枪是好用,但是类似上面这种造型并不多见,主要是集中使用,便于战场突击。如上面所言,军工生产制造能力有限,同时后勤保障压力也是不能大量应用自动化武器的重要原因。按照统计数据,抗战期间的八路军配发子弹数如下(主力部队):普通步枪手5-10发、经验较丰富老兵10-20发、神枪手50发以上、轻机枪手60发以上、重机枪手200发以上。

看下图,子弹袋都是瘪的。

网友「战甲装研菌 」发表观点
2024-01-23

首先,各位需要明确一件事。冲锋枪造价从纸面上看起来,的确很低。但实际上,冲锋枪真正的成本可不算低。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首先,要明确的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在抗战期间的工业水平很低,只能算作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农业国。而冲锋枪的生产,特别是简易冲锋枪的生产,需要较高的工业水平才能达到。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位于中国东北的沈阳兵工厂便开始仿制生产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但是汤姆逊冲锋枪的比较复杂,而且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三省被日寇所占领。汤姆逊冲锋枪的仿制被迫放缓下来。

而在1945年,兵工署颁布的《全年供给四十五个师装备量和各厂估计产量比较表》中可以看到,45个师需要13500支“手提机枪”(即冲锋枪),但是全年估计产量却为0。其中寓意嘛,可以说是不言自明。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军队在抗战时期多采用步枪而不是冲锋枪的原因了。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网友「国平视野1964 」发表观点
2024-01-24

事实上,中国是全球最早装备冲锋枪的国家之一,甚至比美国军队装备都还要早10多年以上,孙中山的美国之行,独具慧眼地看中了汤姆逊冲锋枪的价值,就进口了数十支,装备其总统府卫队营。

从留存下来的历史照片中看到,20年代时,总统府卫队成员肩扛清一色的100发弹鼓供弹的汤姆逊冲锋枪,行走在总统孙中山之前面。

至于说二战时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此说并不存立,军迷都知道只有英国“管子工的杰作”司登式冲锋枪制造成本不足10美元,算是当时参战国军队中装备的冲锋枪中成本最低的,一般冲锋枪的研发、制造、装备其成本都要远在5发栓动步枪之上。

比如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高昂,才有了M-3德盖冲锋枪的问世,即便是汤姆逊冲锋枪的简化版舍弃了50/100发弹鼓,采用20/30发弹匣的M-1式冲锋枪,也因为价格高昂量产低,仅装备参战的美军步兵班班长使用。

中国军队之所以未装备大量冲锋枪的原因,就是冲锋枪价格昂贵,而绝非“二战时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不知道谁提出来的扯淡观点,分明经受不住历史的检验,冲锋枪比步枪成本低,为啥不装备成本低的冲锋枪,偏偏要准备成本高的步枪,这也太扯淡了,作为军迷甚至都懒得反驳了。

相当于步兵手中的5发栓动步枪,随身携带60发标准基数的弹药,可以应付很长时间的战争,冲锋枪如果携带60发子弹,可谓瞬间打光,子弹根本供应不过来,应该是中国军队不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一点上,即便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工业国日本,也由于资源有限,弹药消耗量大,也是其军队极少装备冲锋枪的主要原因之一,冲锋枪是吞弹巨兽,日本人也供应不起子弹,所以大都以5发栓动步枪为主。

网友「资治通今 」发表观点
2024-01-31

抗战中的中国是不具备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的条件的,就连日本和英国这样的国家,都没有条件。

原因也很简单,补给跟不上,然后代价过于昂贵,在战场上性价比也不高。

所以冲锋枪这个时候的反应时间很少,大多是一梭子子弹打死一个敌人,然后立马就要换弹夹。

说到底这种打法对于中国来说太奢侈!要知道当时中国新兵训练,能打满十发子弹就算难得了。

一直从美国43年援助中国开始,中国军队都仅仅是少数列装冲锋枪,一些特殊作战部队才是全部配备冲锋枪。

事实上日本也装备不起冲锋枪,而且在对方是步枪的情况下,己方除非有坦克协助突击,否则步枪的准度和射程,绝对能让冲锋枪怀疑人生。

所以说冲锋枪其实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枪支,等到突击步枪被发明出来之后。其地位便立刻被取代

当今世界上,也几乎没有几个国家去研究新式冲锋枪了,一般都是突击步枪。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