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操的一生?

  • 孙伟
  • 2024-02-16
  • 34
  • 共12人发表观点
网友「詹义清 」发表观点
2024-02-23

感谢学生时光的这一提问!更感谢悟空问答平台给我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

曹操,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世人皆知的人物。民间关于他的俗语、谚语数不胜数,如:“说曹操,曹操就到。曹操杀二蔡、吕布--懊悔莫及。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活--吃里扒外。”等等。尤其是《三国演义》这一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曹操给人们留下的大多是负面的评价。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个人比较认可《后汉书·许劭列传》中对曹操的评价: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导!

(二)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一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有言:“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可见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一个别人的幌子。加之连年旱灾、水灾、瘟疫频发,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骤减。据史载,东汉桓帝时期人口尚有五千多万,至汉献帝建安时锐减至七百多万人。在这种情形下,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而随后的军阀混战,生产秩序及社会经济遭受完全破坏。

曹操在这种乱世背景之下,积极追求政治理想,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可谓是值得人们提倡宣扬的,而非是演义中的贬斥与丑化。

(四)政治功绩

曹操在东汉朝频临灭亡之际,其“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在管辖的北方地区大势屯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解决军需物资的供给,稳定了汉魏政权,也为西晋的统一打下牢靠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夏天对曹操发表了一番评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和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说、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看,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另外,曹操的书法艺术也堪称一流,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其散文风格表现了建安散文的新风貌,对魏晋散文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网友「陈年往事1222 」发表观点
2024-02-22

请看,毛泽东对于曹操给于高度评价,首先还是从政治上着眼。他把曹操同刘表相比较,在《刘表传》中批注"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作土皇帝,孟德不为也。"《武帝纪》中,注释者卢弼指责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是"奸雄欺人之语",是"志骄气盛,言大而夸",又说:文词绝调也,惜出于操,令人不喜读耳。"毛泽东同志不同意,他说:"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李太白云:(魏武营八极,蚁视一祢衡)此为近之。"1954年夏在北戴河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提倡节俭,使遭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些反动氏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曹操的一生?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生年(155一220)祖藉谯县(今安徽毫县)性格,猜忌多疑、心恨手辣、英明果断。 身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的政治特点是宦官和外戚轮流专权,宦官的势力在桓帝和灵帝的时候达到了极致,也正是这一原因,生于东汉末年的曹操才有了显赫的身世背景。曹操的父亲曹嵩曾高居太尉一职,又是极受桓帝宠信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曹氏家族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显赫一时。189年,汉灵帝去世,14岁的少帝刘辨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皇舅大将军何进受命辅政。何进对宦官集团一直恨之入骨,虽有曹操等人相助,还觉势单力孤,于是,他暗中招董卓进京,帮助他铲除宦官集团。董卓未至,何进已被宦官集团杀掉。董卓进京后,废掉刘辨,改立9岁的皇子刘协做了皇帝,他还自封丞相,独揽了汉朝大权。董卓很赏识曹操的才干,但曹操却根本不想为他效力。为反对董卓的倒行逆施,曹操和关东的一些刺史、太子一起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从此,东汉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在讨逆过程中,盟主袁绍和其他剌史、太守都想坐收渔翁之利,害得曹操人马损失惨重,只得重新招募军队。当时,黄巾起义烈火遍地,曹操施展谋略,大败青州军,得降兵30万,组成青州兵,开始了统一北方的大业。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许昌建立政治中心。为了保证军粮的供应,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屯田、军屯、兴修水利、推广水稻种植等,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社会得到稳定,为统一北方创造了条件。曹操一边发展生产、积聚力量,一边继续进 行兼并战争、他先后消灭吕布、张绣、袁术等军阀势力,地盘不断扩大。曹操爱财如命、求贤若渴,他多次颁布招贤令,惟才是举。一时间曹操门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盛况空前。200年,袁绍起兵10万进功曹操,企图一举消灭曹军。当时袁绍人多势重,而曹操的军队很少,军粮又不够充足,但是曹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接着曹操又率兵陆续占领冀、青、并、幽四州,一举消灭了袁绍的力量。此后,曹操还解除游牧民族乌桓和鲜卑对北方边境的威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北方统一,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曹操一直对孙权占据的江东,刘表领有的荆州虎视耽耽。208年,曹操发兵南下,兵不血刃,取得荆州,将刘备赶到了夏口。随后又率大军20万,进驻江陵。为了对抗曹操,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展开决战。曹操的士兵大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性,为了便于作战,曹操就让工匠把所有舰船用铁链固定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减少风浪的颠簸,人马如履平地。擅长水战的江东将领黄盖看出曹操连环船的弊病,就和都督周瑜设计采用火攻,使得曹操几乎全军覆没,狼狈地从华容道退回中原。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开始以防御为主,集中精力经营北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优秀的文学家,诗人,他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组者,还留下了一些流传千古的佳作名篇。《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丶《短歌行》等都是传唱千年的佳作。

网友「文藻巧翁 」发表观点
2024-02-26

曹操(155——220)政治家。字孟德,小名阿瞒。魏武帝。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出身宦官家庭。祖父曹滕是声威显赫大宦官,父曹嵩是曹滕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出身非名门望族,受世族轻贱,不以为意,胸怀大志。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后加入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初平三年(192年)进据兖州,诱降黄巾军30余万,选练精锐编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河南许昌县东),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扩大了政治影响。在许昌等地实行屯田,积蓄军资,次第翦灭黄河以南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之役以少胜多,大败北方军阀袁绍,兼并青、冀、幽、并四州,又挫败南侵的少数民族乌恒蹋顿单于,使分裂的中国北方重归一统。建安十三年(238年)进位为丞相,寻将南下,被吳国孙权和蜀国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于是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不久封魏王。曹操死后,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他为武帝。曹操在统一中原,奠定魏国基业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使北方社会凋敝的经济走向复苏,秩序由乱而治。这些措施主要有:①屯田和兴修水利。曹操在收降黄巾军以后,拥有大批耕牛、人力,于是在许昌附近开辟屯田,命郡国各置田官,募集流亡,广泛推行屯田制度。屯田军被编成军队形式,分种国有土地,按四六分成比例向国家缴纳地租,虽负担较重,但生活较有保障,使曹操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了军粮匮乏问题。他还锐意兴建水利工程,先后组织人力修筑淮河流域的芍陂、关中的临晋陂、幽州的戾陵遏等水利灌溉设施。这些振兴农业的措施成效显著,所以后来的一些统治者仿行。②唯才是举。曹操在政治上是位力图清除积弊以实现其雄心大志的改革家,在选任官吏上行用新法。东汉以来,世族门阀的势力盘根错节。曹操积极争取朝野名士的支持,藉其威望镇怃地方,不少失意文士远道投奔,成为他的得力辅弼。对不肯攀附的名士,予以打击,先后杀孔融、杨修、魏讽,意在摆脱名门豪族势力的钤辖以树立专制统治。他主张“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选官原则。三次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将不齿于名教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材,以及“高才异质”的文吏一概网罗搜求,对制止世族地主专擅政权,重建专制集权统治,起到积极作用。他精熟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有文采,诗篇气魄宏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新简洁,在文学史上与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建安文学的代表。

网友「岁月绵长5D 」发表观点
2024-02-25

曹操,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世人皆知的人物。民间关于他的俗语、谚语数不胜数。最常用的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在军事才能方面。曹操精通兵法,重贤爱才,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收录中下层人物组成集权集团,抑制豪强,发展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战术上采取灵活多变、因奇设计、任势制胜,兵不厌诈等计策。

在政治功绩方面。曹操在东汉朝濒临灭亡之际,在管辖的北方地区大肆屯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解决军需物资的供给,稳定了汉魏政权,也为西晋的统一打下牢靠的政治基础。

在文学成就方面。曹操的文学、诗歌、书法上皆有深湛的修养与造诣。他的诗歌抒发了政治抱负与爱国爱民的情怀,如《观沧海》和《短歌行》等。

因此,曹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英雄。历史英雄人物的出现,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不一,对曹操的理解也不一样。

网友「俊俏明月ZW 」发表观点
2024-02-18

不同时代不同人物评价不同: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认为曹操功绩伟大是真男子是大丈夫;老百姓(民间文学)对“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从道德层面上不买账。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教化精神来看,《三国演义》开篇桃园结义,刘关张三人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16字方针就为本书定了调子且一直唱到底:符合这种精神则颂之不府合则批之。

作者借三国这段历史,创作《三国演义》用文学作品这种模式对中国文化起到教化作用。里面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刘、关、张、渚葛先生及曹操等都深入人心。

最后李老师总结中国文化政统变于上道统传于下,上面政权不管怎么变更,下面的文化传承一致没变,这很重要,是大事。

想起南怀瑾大师在评《论语》里有一说法,说国家可以灭亡,但文化不可以。是的,历史上元也好清也好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但中国文化一脉传下来。

感谢李老师拨云雾见晴天,把我们知识的能见度提高开阔。[祈祷]

网友「周晓林律师 」发表观点
2024-02-18

曹操是一个比较复杂,拥有多重人格的人。

在曹操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和对立面。他姓曹名操,他的父亲就希望他是一个有操守,有品德的。但是曹操他正是一个即善即恶的人。善良时的他可以原谅杀爱子杀爱将的仇恨,宽宏大度,重新接纳他人。

恶恨起来的曹操可以瞬间变成一个杀人如麻,轻易将恩情抛至于脑后的人。但是曹操在政治上,农业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发展农业生产力,提倡要做到节俭,这在当今,也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虽然他爱才惜才,即使有过恩怨仇恨,也会招贤纳为己用,但是只要这个人成为了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不管当初有多么深的情谊,照样杀之,绝对不留一丝情分。

曹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极高,他的作品至今流传,很多的描写手法和感情抒发都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气势磅礴之感。所以曹操在另一方面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文化涵养极高。这一点,曹操确实值得我们佩服。

曹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宁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他。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当时的北方,平定了北方的安定,使北方的农业经济得以发展,解决了人民的粮食问题和打战军人的军粮问题,同时也加强了社会稳定。

曹操的智谋和勇气也是令人佩服的。他利用想象,望梅止渴,让行军可以继续前行,而非停滞不前,最后全军覆没。

网友「无言聊古史 」发表观点
2024-02-20

首先要说,曹操的形象,是丰富而多变的。

作为历史人物,曹操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作为文学形象,曹操有狡诈阴险、冷血愚蠢的一面,又有宽厚爱才、真情流露的一面。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眼中的曹操,都是不一样的。

在你心里,也许他是这样曹操是一个度量很大的人。但曹操的度量,不是因为他宅心仁厚,而是因为他极度自信,自信在权术上和心眼上没人能够玩的过自己。

曹操从小就很不安分,也不喜欢按常理出牌。正牌史书《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即他年轻的时候,心眼儿就特别多。

汉末流行人物评价,得到好评的人当官就比较容易。青年时的曹操为了能够得一个好评,给当时的大评委许劭送了很多礼,但许劭根本不理他。曹操就找了个机会直接威胁许劭。历史上没说曹操是怎么威胁的,但许劭是真的的怕了,迫不得已,给了曹操一个还算可以的评价。

参赛选手威胁评委这种事儿,也就曹操能干的出来,而且曹操威胁完许劭后,也没出什么事,许劭也没有去揭发曹操,可见曹操应该是准确抓住了许劭的要害。

害了别人,还让别人无法反抗,这种做法真的是很曹操。

年轻时期的曹操尚且如此,中年乃至老年的曹操更是登峰造极。所以曹操在三国各路军阀中,是最敢于敞开大门、招纳各路人才的。不管是正人君子,还是贪财好色之徒,或是心怀鬼胎之辈,曹操就敢于纳入自己账下,收为己用。连三国时期著名的反骨仔吕布,曹操也一度动心想接纳。因为曹操很自信,觉得不管手下多有心眼、多有心计,都玩不过自己,所以放心收,大胆收。曹操集团,也因此成为三国时期最大的人才聚集中心,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无法跟曹操相比。

曹操也喜欢用有德之人,因为有德之人不怎么善于玩心眼儿。但曹操又看不起有德之人,因为有德之人做事,往往处处自我设限,很多时候无法完成曹操下达的任务。曹操曾发布过一份文件,叫《求贤令》,里面明明白白地讲,只要有才,哪怕曾经杀人放火都无所谓,曹操都敢用。这是何等的气魄,又是何等的自信。

曹操其实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就是安定天下。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曹操也是深有同感。曹操写过一首《蒿里行》,里面就非常感慨乱世之中,生命的无助和脆弱。曹操并非麻木不仁,只是为了理想,他更倾向于不择手段。因为不择手段,所以海纳百川。

历史上秦始皇、曹操、朱元璋其实都是一类人,这类人权术高超、心计深沉,同时又目标远大,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极具另样的魅力。

因为推崇权谋、鄙视道德,所以曹操在生活中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曹操很喜欢别人的妻子,每次打完仗都会把敌方的妻子据为己有,甚至连降将的妻子也不放过。有次曹操还因为与一名降将的寡嫂偷情,气得降将再次反叛,差点干掉曹操。即便经历过这样的事件,曹操还是不改自己的习惯。

虽然曹操喜欢到处猎艳,但曹操对这些女子也是真的疼爱,并没有因为她们嫁过人就歧视她们。公元220年,曹操临终发布了一份遗嘱,特意嘱咐自己的儿子,善待自己生前搜罗的这些女子,给她们安排住所,安排再就业,让她们安度余生。要知道,古代统治者一般都喜欢让自己生前的女人陪葬,秦始皇和朱元璋都是这么干的。曹操却没这么干,在对待男女关系上,曹操尚存人性。

但对待跟随自己多年的战友,曹操就没那么温情了。三国时期,刘备的身边有诸葛亮,曹操的身边,则有荀彧。荀彧和诸葛亮非常相似。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的蜀国。而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魏国。荀彧也是在曹操危难之时就追随曹操,跟随曹操多年,很多重要的决策、谋略都是荀彧参与完成。而且荀彧的人品也没的说。但即便是这样的人,曹操还是逼他自杀了。因为曹操担心荀彧的存在会影响自己儿子的顺利接班。

这一幕,和朱元璋杀李善长,是何其相似。

荀彧死后,曹操集团的顶级谋士,就只剩下司马懿了。曹操死后2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架空了曹家的皇权,魏国名存实亡。曹操算计了别人一辈子,终究还是被别人给算计了。

朱元璋的明朝也和曹操的魏国命运很相似。朱元璋大杀功臣,算计了大臣一辈子。二百多年后,满清打进来的时候,是明朝的守将吴三桂给开的门。明朝大量的皇子皇孙,也是由吴三桂亲手斩杀。历史的轮回,就是这么奇妙。

魏蜀吴三国,只有曹操的魏国,是被自己人干掉的。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曹操,会作何感想。

网友「云南静一号普洱茶 」发表观点
2024-02-25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机警,既长,喜结交名士。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在任期间,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上,有犯禁者,不论地位高低,皆棒杀之。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灵帝光和7年(184),改任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颖州黄巾军,迁为济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败。后镇压黄巾军,队伍日益壮大,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县,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早年经历

《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法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曹操虽出身豪门,但系宦官之后,在时人眼中仍为"寒族"。这种社会地位激励着曹操积极进取。青少年时期他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尤爱读军事著作,且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天赋独具,几可与名家媲美,武艺也十分高强。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 ,《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小说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曾经潜入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崭露头角

熹平三年(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多年后曹操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当时天下纷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陈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没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牧的董卓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 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逐鹿中原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 ,曹操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

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东郡守备陈宫对曹操不满,于是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后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惇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此时,曹操失去了兖州,军粮已尽,袁绍派人来劝说想让曹操投靠他,让曹操举家迁到邺县当人质。曹操本打算答应袁绍,多亏程昱劝阻,曹操才打消这个念头。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三败之,破定陶、庸丘等,平定兖州。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七月,因李傕、郭汜的火拼,汉献帝从长安东归,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辛亥,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讨伐张绣,军队驻扎在淯水,张绣举众投降,旋即复叛,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死。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九月,曹操东征袁术,袁术弃军而逃至淮河,枭袁术留守四将。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以及泰山豪杰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官渡之战

消灭睦固后,为了应对之后与袁绍的战争,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袁术北上不得,呕血而死。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安阳滑县),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三国志》中说不足一万),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疑问的。

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

二月,袁绍大将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关羽斩首 ,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命文丑、刘备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文丑。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之法破解。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向袁绍献偷袭许都之计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后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军队人衔枚,马勒口,换袁军军装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援,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曹操大怒说:“贼在背后,乃白!”士卒都拼死力战,因此大破袁军,斩淳于琼等,尽燔其粮草。而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由于曹操预留兵力精且多,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大将张郃、高览等人率部投降曹操,袁军溃散。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客观条件上,曹操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官渡之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远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河南安阳北)。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从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邺城 ,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汉献帝的都城许县则只留些许官吏。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青二州平定。于是,曹操上表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同年,黑山军首领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

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

八月,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

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乌桓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瞭望,见乌桓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乌桓军阵稍动之机,向乌桓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同年郭嘉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归程途中,据《曹瞒传》记载:“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

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大破其军,随后进占江陵。

曹操在击溃刘备后,乘势想一举鲸吞江东,孙权、刘备两家在鲁肃和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组成联盟,孙权命都督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人马组成联军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船头钉上大钉,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撤军北还。

平定凉州

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

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大败关中联军,马超等因之欲割地求和,曹操不允。九月,马、韩等再次请求割地,并送任子以求和,曹操采纳贾诩的建议,伪许之,并再次大败韩、马军。韩遂、马超败走凉州,杨秋则逃回安定,曹军阵斩成宜和李堪等叛将,关中自此平定 。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 。曹操率军撤回,命夏侯渊督众将继续西征,在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位极人臣

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同年五月,复《禹贡》九州。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朝贺,被扣留在邺城,曹操借机将南匈奴分为五部,选汉人为司马加以监督。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相争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 ;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曹操再次南征,率军猛攻濡须口,击败孙权,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 ,曹操同意,并允诺重新结为姻亲。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向汉中发动进攻。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曹军多次击退刘备军猛烈攻势。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同时,边塞硝烟再起,曹操命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黄忠斩杀,曹军大败。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但是刘备坚壁不出,曹军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无利,遂放弃汉中。

襄樊会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擒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且他早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到书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经过恶战,关羽大败而走。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往益州,路上被孙权军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许昌,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襄樊战役结束。

壮士暮年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 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他临死前留下《遗令》。 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网友「黑白无常 」发表观点
2024-02-22

刺董卓失败,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的成功的第一步。赤壁之初,他已占据中国北方半分天下。他奖罚分明纪律严明,对经理人也驾驭有方。也因为这,武将他有了典韦、许褚、张辽、夏侯兄弟等,谋士他有了荀彧、郭嘉、贾诩等,曹操的事业发展的顺风顺水。曹操谋士如云兵多将广,处事雷厉风行,却又生性狡诈多疑。借粮官王垕之首级以安军心显其狡诈,杀杨修则表明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劝降张辽彰显其顺我者昌;巧杀关渡之战中在乌巢建功的许攸却又证明他逆我者亡的霸道总裁的管理驾驭风格。但恰也是这一点,为他日后权力交接传承出现致命的失误,而导致曹家三代苦心经营的霸业旁落司马家族埋下伏笔。

驭人有方的曹操生前的确也能识破并堤防司马懿的野心。但曹操没能成功驾驭自己的接班人,且不说司马懿是不是曹丕设计放毒杀死曹冲的幕后帮凶,仅曹丕从小身患不治重病,就足以证明曹操把曹魏管理权交给一个短命的曹丕手里是个重在错误。曹丕能当上魏王,除了他的良苦用心的成功隐瞒,同时阅人无数的曹操用人失察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为长寿的司马懿忍辱负重最后篡位创造时间与空间上的可能。

网友「岳剑 」发表观点
2024-02-23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很深感的修养。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他的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是建安时期文学的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曹操的乐府诗,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正如有位网友说的:上天给了曹操称帝的欲望与资本,却没有给他称帝的时间与契机。所以曹操只能在忠与奸的夹缝中,做一名彻彻底底的奸雄。

网友「庙堂登猪狗 」发表观点
2024-02-26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等级从S、A、B、C四个等级评价

政治才能S:出色的政治能力,从发迹之初就明白人才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团队乃至当下的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提出“唯才是举”,笼络了当时最为顶尖的一批社会精英。另外大政方向正确的选择“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值以蓄军资”使得曹操前期在重要的战役中几乎战无不胜,同时也使得北方的社会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军事能力A:李世民对曹操有一句评价: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曹操深谙兵法不假,但是也有自身的缺点,比如屠城徐州、反复多疑、骄傲自大等,赤壁的战败使得曹操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汉中的得而复失让蜀汉彻底在益州站稳了脚跟,加之晚年战略更加趋于保守。所以曹操论个人的军事才能尚不及那些前世后世的顶级军事家如韩信、李靖等等。

文学才能S+:建安文学的开创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光是闭上眼睛就可想象是一副何等凄凉悲怆的画面,曹操的文学作品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这种特色也成为了建安文学所共同的基调。另外曹丕和曹植出色的文采,也从侧面看出和其父亲的教育影响是分不开的。

道德素养B:从他逃亡的路上,对待吕伯奢一家的行动便可以看得出来,同样对付自己的政敌也是毫不手软。另外曹操“好人妻”,霸占张绣的嫂子差点搞的自己性命不保,还搭上了长子曹昂,爱将典韦,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曹孟德并不是什么道德圣人,相反还是一个有“黑料”的人

网友「撞针式指针 」发表观点
2024-02-17

治世之能臣不必说,在混乱不堪、局势如麻的大乱世都能成雄主,那怕就是个坏领导,想必太平天下的日子里,也会作个既利己又利人上边满意下面服气的高级干部吧。

至于乱世之奸雄,个人理解是说曹操是一个大坏蛋,尽管是一代雄伟主公。

曹操是坏人,坏到骨子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火灾这样的大灾难,好不容易扑灭以后,应该以表彰抢险救灾中的先进个人为主,批判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麻痹大意为辅,号召大家引以为戒、下不为例等等,变坏事为好事儿。他是怎么做的呢?让人家自己汇报扑火行动中的表现,然后把所有自报者大概有七成人统统处决,不管什么原因,那些自报家门的里面总有真正救火的吧,太不地道!

曹操还是个大色鬼,人家张绣本身有一定实力情况下真心投诚,你不大加赏赐好生抚慰,最好送人家俩中原正牌美女不说,还把人家嫂子夺来嘻乐,就一性取向变态的老匹夫,搁谁身上都咽不下这口气,最终逼的张绣复反,白白搭上自己儿子和第一勇将的性命。

阿瞒自私残忍不亚于他要行刺的董卓,世交老辈看他风尘仆仆、灰头土脸来投,好心好意杀猪沽酒招待殷勤,他却疑神疑鬼一有风吹草动,立时酿成深夜灭门惨案,还不反省悔悟,实在是极端自我主义份子。

曹操做了很多大事,大多利国利民,但他本质上是一个坏人!

虽然出身不好,曹操本质上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型的领袖人物,心中坚守做人底线。不像别的“大小王”,或者无法无天,要不就阳奉阴违、虚情假意。

世人都说阿瞒挟天子令诸侯,但不想想当初谁都瞧不起落魄的汉献帝集团时,偏偏曹孟德眼光独到,大张旗鼓远道迎来流浪朝廷。

那时候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实力派人物和大公知们躲哪儿去了,人家曹操付出了本钱,换得收益之时倒个个眼红起来了。

汉献帝董承之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除了祖宗传下来一个尊贵血统外,身无长物,还埋怨曹操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你行你上啊,怎么自个儿不把天下摆平?

战乱时期,小民怀念王朝前代升平,知识分子则看重正统,方不枉自己饱读圣贤之书,当然说不出来的理由也是为官任职得一名正言顺,手续正规,认证权威。

曹操还是一纯粹的人!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