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统治秩序,为何自他后农民起义越来越多?

  • 江春入旧年
  • 2024-01-31
  • 13
  • 共11人发表观点
网友「江春入旧年 」发表观点
2024-02-10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社会由分封制走向君主集权,进一歩完善了秦始皇的主张,使中国从此之后大一统深入人心。对中国几千年的追求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汉武帝在位时期,讨伐匈奴,东征西战,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国内是不足以支持持续的战争的。而战争的进行,需要足够的物力,物力的来源对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来说,对于民众是巨大的负担,这最终导致自他后农民起义越来越多。也间接导致西汉的灭亡。

网友「一个人的历史 」发表观点
2024-02-01

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国策,推崇儒家思想是为了神化君权,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而纯粹用儒家是不行的,汉武帝真正使用的是“外儒内法”的策略,只是法家不能拿上台面来说,关于这一点我们从汉武帝重用酷吏就可以看出来,张汤、江充都是酷吏,这不妨碍他们被汉武帝重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百姓们忍不下去了就会起义,不起义就只能死路一条,这也是逼出来的。当然天灾也是一方面原因,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庄家歉收,而国家不及时调整,做出“减租减赋,开仓放粮”的决断,就很容易导致“官逼民反”情况的出现。纵观历史,就算是公认的盛世,也避免不了农民起义这种情况的发生,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农民们耕种土地,却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地主阶级掌握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农民,都一步步的把矛盾激化。

网友「上进的大汉 」发表观点
2024-02-04

看到了这个问题,我很懵逼,农民起义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啥关系,只要你昏庸残暴无能肯定会有农民起义,农民懒得管你,你尊哪家呢,还有秦朝不尊儒家,秦朝就没有农民起义了吗,夏朝和商朝连儒家都没有,但还是有人起义,然后啪被推翻了

还有汉武帝时期哪里只尊儒家了,酷吏学不学儒家啊,汉宣帝说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是错的了?真是无语

网友「沧浪猫 」发表观点
2024-02-04

这个问题的要害,是认为真的尊了儒术,农民(就会有好日子过)就不会选择起义。

可惜这是一个伪命题。

战国诸子争鸣,就好比今天的竞争上岗。儒家为了鼓吹王道政治,对推行仁义和礼制的有效性极尽夸张,体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但儒家长于学理上的思辨,短于实践上的经验和方法。至少在西汉时期,儒生士大夫的行政管理能力不足以代替法家背景的文法吏。真要让他们去施政治民,个别人还可以,整体上是要误事的。所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并不真的罢黜百家,而是王霸兼用。

不过自西汉元帝到东汉以后,历代君主都极其重视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儒家经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经由察举制(以儒家伦理为标准)的选拔,各级行政人员也多文采彬彬之士,儒家文士和文法吏逐渐合流。儒家全面接管汉帝国的国家机器。但儒士并没有因此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更没有恢复所谓的尧舜黄金时代。反而是通过垄断经学教育,笼络门生故吏,形成大大小小的官僚世家集团。小者作郡县官僚,大者作三公,都有这些世家的代表。甚至出现袁杨两家四世、五世三公的顶级世家。这样国家吸纳社会精英完成自我更新的通道就变窄了。久而久之,在东汉一种新的社会特权阶层开始萌芽,这就是门阀士族。

唯一能限制经学官僚世家贵族化的,是皇权。但东汉皇帝多短命,一代代陷入外戚宦官的争斗中不能自拔。

皇权和儒家士大夫的良性关系,应该是皇帝借助士大夫的技能和操守治国理政,而士大夫利用皇权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皇帝要警惕士大夫失去控制,士大夫要监督皇帝不能肆意妄为。两者在“求治”这个共同点上寻求一致。

可惜,人性是真实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达到的高度被后代完整继承。一旦皇权瘸腿,士大夫失去控制,就会背弃理想,私欲膨胀,贪婪地吞噬地方资源,把持国家权位,甚至世代传承,排斥庶族。而皇帝无力驾驭他们,只能信任更加贪婪更没有底线的宦官去打压公卿士族。这样的国家怎能不乌烟瘴气呢。

农民呢?在基层被官僚世家的庄园兼并土地,又被宦官子弟横征暴敛,农民还能怎样呢?还不反他娘的。

所以能指望儒家被独尊,农民就有好日子过吗?治国,要根据政治的规律来实现。而儒家既未能在理论上科学地总结规律,也不能在实践中解决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甚至不能在道德上克己复礼(个别人可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不健全的。

最后重温一下汉宣帝的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网友「超风行者 」发表观点
2024-02-01

像专制“大一统”的思想固然能够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同时却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之地步,那个时代的法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人治,封建王朝的法治只考虑大领主阶层的长期利益,百姓利益只是想起来就关注一下的短期利益,儒学提升为官方意识形态,也保留了诸子百家之学的思想体系。

法家思想受到重视,与儒家思想糅杂并用,从而形成了一套“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被后人归纳为“阳儒阴法”或“外儒内法”,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社会的制度体系,“刑法连坐制”直接导致冤假错案频发程度较高,造成民心动摇的制度设计。

后期的“穷兵黩武”与主战派的政治目标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汉初的“文景之治”带来了的太平盛世的内外环境被打破,南北的民族矛盾此起彼伏也消耗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网友「乙丑生 」发表观点
2024-02-05

汉武帝尊儒是为了彻底解决汉初以来藩王尾不不大的局面,来加强中央集权。(而代表诸侯利益一方的淮南王刘安则推出淮南子一书宣传无为而治企图利用社会舆论来对抗汉武帝的集权)事实上汉武帝奉行的还是黄老学的精髓——实用主义,他的治国理念是儒表法里,杂用王霸(这一理念多为后世帝王学习)。汉武帝分别针对刘氏宗室采用了推恩令,又利用酹金失爵事件打击勋贵。使宗室和勋贵失去了以往政治上强大的影响力彻底沦为皇权的附庸。不过外戚、宗室、勋贵、回乡的官吏虽失去了干预朝政的能力却利用各种资源占有了全国大量的土地,加剧了大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不过这时死去多年的汉武帝也无能为力了。

网友「支架专业户 」发表观点
2024-02-0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问题,秦始皇是禁思想,思想是禁不住的需要疏导,好比大禹治水。

农民起义,归根是土地问题。王朝初期地多人少,中后期是地少人多。汉武帝时为了土地,数征匈奴及南疆,但那里的土地可耕种率低。后期王朝无法再获得更多的土地,所以只能推倒重建。

新中国开发了西北、东北、西南及新疆并注重粮食单产。所以新中国没有问题。

网友「河东来 」发表观点
2024-02-07

得国正者,惟汉与明。

为什么有这个说法?

就是因为汉王朝与明王朝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维模式,他们是标准的儒家农业平民建立的“农民之国”。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以前的最高统治者都是“国人”贵族担任,汉明则形成了“黎庶”平民担任最高统治者的局面,汉高祖刘邦是亭(组)长起事,明高祖朱元璋则是“流氓”起事。

刘邦取得天下,主要是通过婚姻与道家贵族皇帝吕雉建立联盟关系,朱元璋取得天下后,为了制约文士儒家和武士儒家,提拔任用阉党成为了小人(太监)儒家,太监的本意是“最崇高最伟大的国家监察者”,结果却成为了“宦官”的代名词。

在汉明两代,农民终于实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其实就是古代的“农业无产者”(也可以称之为丧失土地的“流氓”)通过不懈努力达成了“农业无产者专政”,这对广大农民是有着极强的标杆和示范作用的。

网友「甄式读书笔记 」发表观点
2024-02-05

短暂的秦帝国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农民起义中轰然坍塌,尽管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失败了,但是打破了自夏、商、周以来底层人民听天由命的传统思想禁锢,进入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定胜天理论阶段。

秦帝国开创的中国封建社会阶段,农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层阶级,当天灾人祸逐步断绝底层百姓生路的时候,具有抗争精神的农民阶层自然会抗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倡导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人平等思想。作为统治阶层儒家倡导的是仁政爱民思想。进入封建国家末期,天灾人祸纷至沓来,失去了儒家仁治的基本原则。自然不可避免的引起社会底层农民阶层的反抗。

从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民起义都是在封建社会阶段。因此可以确认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第一、夏、商、周的奴隶社会阶段,社会主体是奴隶和平民阶层,还没有产生封建阶段的农民阶层,自然不存在农民起义。

第二、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打破了传统阶层概念,与儒家宣讲的平等思想不谋而合,当社会动荡,统治阶层无所作为的时候,作为社会主体的农民阶层自然会产生起义反抗。

第三、在封建社会所有农民起义中,都是由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小知识分子领导,纯粹的农民暴动只是成为了绿林好汉。

网友「快乐的荷叶Lv 」发表观点
2024-02-02

谢谢邀请!

汉武帝如果是真正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仁政爱民”的统治政策,让农民有饭吃、安居乐业,农民还会起义造反吗?既然农民起义造反反而越来越多,这就说明汉武帝后期治国理政的统治政策出现了重大问题,朝廷为政的官员贪腐殆政,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苛政猛于虎”。层层盘剥,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农民被逼无奈,只有起来造反了。各地为政的官员,不但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为老百姓带来福祉,反而危害百姓,作威作福。农民自身都无法生存下去了,还能让这些贪腐官员“享清福”吗?“官逼民反”。农民不起来造反那才怪呢!

“独尊儒术”,各级官员没有真正地把儒家思想的“仁政爱民”落到实处,给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创造福祉。

网友「闲人李致志 」发表观点
2024-01-31

秦朝实行法家治国,法治高于人治!严刑峻法!六国刚完成统一,不能因地制宜,各项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直接导致秦末农民起义!汉朝刘邦自己反感儒生,似乎读书人多半是纸上谈兵,一无是处!倒是觉得黄老,张良的道家思想似乎更能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于是,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汉朝又经历了多次动乱!刘彻最有体会的就是朝廷中央集权的弱化!让他爹汉景帝疲惫不堪!头疼不已!削藩!八王之乱,要不是他叔叔刘武一直支持,差点就亡国了!只可惜汉景帝的那个老师晁错,为了削藩,弄得自己直接被腰斩不说!还被诛杀九族!可怜呀!汉武帝刘彻有了他爹的经验教训,于是,自己建立自己的一帮人马,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儒家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很对刘彻的胃口!于是,刘彻开始重用儒生!有了前两朝老皇帝留下来的资本,刘彻开始了自己的开挂模式,敢有犯汉者,虽远必诛!匈奴成了刘彻的第一目标!张骞开始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的游骑兵部队杀进了沙漠,直捣匈奴的权利机关!很有点如今美国式沙漠风暴行动的样子!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后勤保障!说直接点,就是钱!就连现在社会上打个架什么的,最终解决方案,还是钱!刘彻直接不顾成本的打法,让他爷爷,爸爸多年省吃俭用留下来的家底全挥霍了!导致刘彻晚年汉朝百姓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民不聊生!老百姓没吃的,那怎么办?必定就是要反的!刘彻晚年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于是,在他去世前写了个轮台罪己诏!安排好后面的一切善后工作,带着向天再借五百年的遗憾,去了!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