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让西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巅峰,为什么知名度不高?

  • 红花绿叶白莲藕
  • 2024-02-01
  • 15
  • 共18人发表观点
网友「史聃 」发表观点
2024-02-02

此说法并不十分准确。汉宣帝的中兴汉室的招牌还是很响亮的。

汉朝文景之治后,经过汉武帝的一番折腾,威信大彰,但也元气大伤,后继者改弦更张,从而有“孝宣之治”(也称“孝宣中兴”),延缓了汉朝的衰落。

在史称“巫蛊之祸”的浩劫中,太子刘据这一脉几乎死绝,就剩了刘询这一颗独苗。襁褓中的刘询虽逃过一劫,却也被关进了长安郡监狱,历经九死一生。所幸有监狱官丙吉(西汉名臣,后来汉宣帝时期的著名宰相)悉心照护,并选择忠厚谨慎的女囚哺育他,幼年的刘询才得已慢慢成长。

同年,汉武帝驾崩,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同为辅命大臣;另一道将刘询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著其属籍(录入皇家宗谱)。

此后,刘询慢慢长大,他虽养于掖庭,却常常出行宫外。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等地游历,深悉民间疾苦。

网友「史诗杂谈 」发表观点
2024-02-09

(个人觉得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知名度还可以啊,很多人都知道~)

他,被认为是西汉王朝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襁褓入狱,遍游民间,少时继位,毕生图治,开创宣帝中兴。他,与民休息,文治超越汉文帝;他,降服匈奴,武功直逼汉武帝。大汉帝国的命脉在他手中得以延续;大汉帝国的辉煌,在他手中得以重现。他的文治武功,足可令他笑傲于西汉诸帝!

汉宣帝刘询

庙号中宗,十八岁继位,公元前74年-前49年在位,他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原名刘病已,成长于民间。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一众史学家认为:西汉的国力在他的治下最为强盛。

刘氏宗室中还有一位昌邑王刘贺,此人为汉武帝之孙,继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顺。于是,霍光迎其入京立其位帝。不料,刘贺继位后,整日饮酒作乐不思朝政,在位仅二十七天竟做下千余起荒唐事。霍光无奈,废除刘贺,史称废帝。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听人提起有一位皇孙流落民间。既然贵为皇孙,为何流落民间?

遍游民间,登基为帝

刘病已少时高材好学,广范交结。虽养于掖庭,却常出于行宫外。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到杜县、鄠县等一带。从这些市井游历中,他深切体会到民间疾苦,因此学会辨别奸邪,探查吏治得失。对霍光来说,适合继承帝位的人,不仅要德才兼备,更不能有强势的背景与权威。只有这样,霍光才能继续掌控朝局,于是决议让刘病已继承帝位。

蛰伏几载,铲除霍氏一族

与汉文帝刘恒一样,同为外王入主的皇帝,刘病已在继位之初,便已深知霍光权倾朝野,一时之间难以撼动霍家势力,只得小心谨慎,谨记刘贺的前车之鉴。在登基的第一天,由霍光陪同前往汉高祖的高庙拜谒,当日霍光与天子同车,腰佩宝剑威风凛凛。刘病已明白目前无法与霍光抗衡,一着不慎便会步昌邑王刘贺的后尘,唯有继续蛰伏积蓄力量,静待时机。

后霍光之妻霍显为使女儿霍成君为皇后,设计毒杀了刘病已的结发之妻即当时的皇后--许平君,进而霍成君成为皇后。刘病已追谥许平君为恭哀皇后,成为西汉唯一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后。汉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以皇帝级别的葬仪葬于茂陵。其葬礼上,有玉衣、黄肠题凑等葬具,以缊辌车,黄屋送葬,谥号“宣成”。

巩固皇位,文治堪比文帝

据《汉书·郊祀志下》记载: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公元前72年五月,即位两年的汉宣帝下了一道全面颂扬曾祖父汉武帝的诏书,他如此尊崇汉武帝,其实是为拉拢政治资本,向世人宣明,自己才是武帝嫡系一脉,拥有如此举重若轻的政治才能,因此西汉晚期刘向曾曰汉宣帝:"聪明远识,制持万机"在汉文帝之上。而汉文帝继位之初,为巩固皇位,汉文帝则选择了与中央政府的大臣合作,大肆封赏朝臣的同时镇压叛乱,最终大权在握。

在汉宣帝当政时,大力整顿吏治,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造就而成。

公元前60年,统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关系不睦,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日逐王被封为归德侯,同年,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广袤的地域正式归汉朝管辖,汉廷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不仅是汉王朝,更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东自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西域诸国尽归汉朝版图,汉武之愿,汉宣实现。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往长安,在甘泉宫朝见刘询,俯首称臣,绵延近百年的汉匈之争,基本宣告结束。

班固: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

一生唯一的致命错误

然而,即使再圣明的君主,也会犯错。而汉宣帝刘询,他的一生唯一犯下的错误就是致命的错误,这就是在太子的问题上。太子刘奭(shì),为刘询与许平君之子,性格荏弱好儒,曾劝谏刘询多用儒生。刘询十分不悦,训斥太子治国怎能只用儒道。然而太子刘奭与儒生过从甚密,令刘询十分忧虑,甚至发出"乱我家者,太子也"的预言。

作为一代贤君,刘询本应另择合适的大汉继承人,然而因顾念许平君之故剑情深,无法下定决心。最终,刘询保留其太子之位,满怀忧虑的为太子指定了辅政大臣之后,便撒手人寰。然而,令汉宣帝刘询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一语成谶,太子刘奭继承帝位之后,果然,大汉王朝进入无可挽回的黑暗时代。

网友「danyboy 」发表观点
2024-02-11

没错,汉宣帝的确让西汉达到了一个真正的高度,这个概括是准确的。那么,如何看待所谓“汉宣帝知名度不高”这个问题呢?

一、特定人群

在一般普罗大众那里,特别是对历史的了解主要依靠影视剧、网络文学、评书相声一类的人群,恐怕能够知道有汉宣帝这个皇帝,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具有初步的历史知识,读过一些中国古代史入门书的来说,汉宣帝的知名度一点也不低。

等到了学术界,关于汉宣帝及周边的研究,并不亚于知名度最高的汉武帝、汉高祖等人。

只有有些人津津乐道的文景之治,虽然这个名词足够通俗流行,但这两位皇帝相关的研究则要少于汉宣帝的。

二、汉宣帝牛在哪里?

诚如问题所说,汉宣帝时期,西汉达到了一个真正的高度。但是,这与汉宣帝有什么关系?他是站在汉武帝开辟的庞大版图和帝国基业上,才得以享受前几代皇帝的胜利果实吗?

当然不是。

西汉的皇帝在庙号上最讲究的,比如汉景帝,就没有庙号,因为只有在功绩上具备里程碑意义的皇帝,才有资格拥有庙号。像汉武帝,我们今天评价他雄才大略,实则在当时西汉人的眼中,汉武帝几乎快要与秦始皇齐名了,汉帝国也快要到达崩溃的边缘了,所以对汉武帝是否立庙,在当时是有争议的。

而汉宣帝,则无可争议的尊为中宗,也就是说,在西汉,中宗的本意还是比较准确的,就是中兴之主。那么,汉宣帝之前,昭帝日断,再往前就是汉武帝,那么说汉宣帝是中宗,不就是说汉武帝的时候,世道其实不那么好么?

汉宣帝的最大功绩,并不是武功,也不是在当时施行的较为清明的治理,更不是因为他铁腕 整治了霍家集团。

汉宣帝的最大功绩,是文治,是真正将儒家的价值体系、意识形态,以制度的方式引入到汉家朝廷。在汉武帝时期,虽然罢百尊儒为人熟知,但汉武帝这么一个强权人物,他是把儒家完全作为工具的,从来不遵守。

而汉宣帝虽然讲究“王霸之道杂之”,但他对儒家,主要是今文经学,是非常信任的。西汉一朝,正是从汉宣帝开始才大规模讲究祥瑞,发现了许多凤凰、甘露等。

汉宣帝的用人,重要岗位上儒家人物占了很大的比例,一些高官都是名儒,比如萧望之。

而正是汉宣帝对儒家的支持态度、王霸之道杂之的方法,使得儒家才真正与政治结合起来,真正接入到国家的政治运作中,一直影响到现在。

从这个角度说,汉宣帝对后世的影响,是远超许多有名的皇帝的。

网友「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发表观点
2024-02-09

汉宣帝刘询当皇帝后,对内方面,铲除了权倾朝野的霍光家族,让皇权得已集中。对外方面,派赵充国、冯奉世等超级名将对不安分的匈奴进行了反击,进一步沉重地打击了匈奴,致使匈奴再度一分为二,一部分匈奴人归降汉朝,另一部匈奴人在郅支骨都侯单于的带领下“北遁”,让西汉王朝威风远播。总之,汉宣帝上任后“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典狱官邴吉知道太子刘据比窦娥还冤,又见刘病己可怜,于是特地将刘病己留着没有杀。非但如此,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

戾太子刘据一案平反后,刘病己已有五岁了,邴吉把他送到了鲁国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邴吉还及时将刘病己已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宫廷官署。从此,刘病己的名字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朝廷提供。

“辅政大臣”霍光等人商议后,决定从汉武帝的孙子辈也就是说从汉昭帝的“侄子”中来选。

结果刘病己虽是汉武帝的曾孙,但来自于地地道道的民间,他身世坎坷,为人本分,忠厚仁义,因此,他一经提名,众人皆称是。就这样,刘病己被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网友「史记疗养院 」发表观点
2024-02-07

刘询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当年他战战兢兢的成为西汉王朝一代帝王,实际上刘询这个皇帝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罢了。因为那时候的朝政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霍光集团手中,刘询在霍光眼中就是一个空架子,所以前期刘询都是在韬光养晦。因为那时候刘询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还没有绝对的实力和霍光抗衡,如果用蛮力鸡蛋碰石头无疑会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样被动的情形下刘询选择了忍,只能忍辱负重养精蓄锐,才能待日后找准时机一击即中。

古代勤政为民的皇帝确实不少,但还是有很多皇帝都是开始一鼓作气,后期随着枯燥繁重的工作量,渐渐的就开始贪图享乐自甘堕落。很难说有一个能自始至终都在踏踏实实干事的帝王,刘询就是很稀少的一个,纵观其在皇帝任期的执政情况,基本上没有很大的错误出现,而且其治理下的国家一直在蒸蒸日上。甚至困扰多年的边境外患问题在他手里也解决了,以至于当时国家国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巅峰,所以说刘询绝对不是因为昏庸不作为而知名不高,相反他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圣贤之君。

刘询的知名度并不低,如多非要找出他知名度低的原因,我想可能跟时间节点有关系。比如明清是历史热门,因为这两个朝代离我们最近,清朝更是一个明星王朝的代表作。影视剧中铺天盖地明清的历史剧、宫廷剧,闲暇时间打开荧幕都是杂七杂八的艺术作品,各种各样明清时期的历史人物在电视中跳来跳去,甚至很多故事情节和正史半毛钱关系都没。相比之下刘询那个年代的历史人物出镜率就少多了,因为普通民众对西汉那个时期相对不了解,时间观念的影响下让人有种陌生的隔阂感,加上也没有一部刘询版靠谱的XY王朝影视剧火爆起来,所以刘询的知名度放到民间就显得有些模糊了。

网友「蓝风万里 」发表观点
2024-02-03

实际上一段历史的知名度高,对于那段时期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谓知名度高,说白了就是故事性强,好传颂。从古至今,凡是广为流传的故事,局中人哪个不是刀山火海经过大风大浪的?唐太宗知名度高吧?主要就是2点: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兢兢业业当了22年皇帝才换来一个贞观之治的故事点,玄武门之变不过半天的功夫就占了一个故事点。赵匡胤知名度高吧?广为流传的就是杯酒释兵权和斧声烛影,宋太祖治国的政绩人们都不怎么提,提到的都是这些花边。汉武帝知名度够高,一说起来就是驱赶匈奴和晚年的巫蛊案,驱赶匈奴连累的重赋老百姓喜欢吗?老百姓想要的是没有匈奴。巫蛊案那么惨烈,又有几个人喜欢呢?老百姓想要的生活,无非就是风调雨顺政治清明的太平岁月,这样的条件是注定没有什么好故事的。明孝宗朱祐樘执政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被史学家极为推崇,却是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皇帝,其他的如汉宣帝刘病已、宋仁宗赵祯知名度都不高,连刘秀这个开国皇帝的知名度也是在所有开国皇帝中是最低的。可怜吗?不,最好的故事就是没有故事,最好的岁月就是被看客遗忘的岁月

网友「Yours互联网嘴替 」发表观点
2024-02-06

有汉武帝珠玉在前,汉宣帝的中兴之象就差了许多。

汉宣帝是汉武帝蛊案中被杀的戾太子的儿子,换句话说,汉宣帝是汉武帝的长房长孙,自古以来哪里有孙子抢爷爷风头的说法。后市乾隆提前退位,也是不想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

汉宣帝的中兴知名度很高,只是不被人们所之罢了。后市每逢外族入侵,文臣武将大多都会喊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流传后世的名言,就是出自汉宣帝时期的名臣陈汤所说。陈汤也是这么做的,为了给被匈奴所杀的汉朝使者报仇,陈汤在边境招募数千兵马,远征西域,悬首敌酋。

为什么我们熟知汉武帝,却对汉宣帝知之甚少,除了汉宣帝的自污外,还在于汉武帝对匈奴数次大战,把北方强盛的游牧民族打的分崩离析,更在于汉武帝时期名臣武将众星汇聚,真正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是庸主

又有董仲舒,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相如等名臣武将,就连汉宣帝的辅佐重臣霍光都是汉武帝时期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自古以来,什么人最容易本人称赞?不是只知道埋头挣钱的老实人,而是那些被人欺负了就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混人。前者,人们撇撇嘴,瞎几把挣钱,被欺负不敢还手,孬种!后者,人们会说,有血性,是个男人。

在大汉历史上,汉高祖,惠帝,文景,都是前者。汉武帝则是后者。而汉宣帝,在对待打不打的问题上,又开始趋于前者。

所以不论是刘邦也好,文景也罢,都不如汉武帝更得后世民心。汉宣帝就更不行了。虽然连年战乱,国库空虚,汉武帝因此被后世诟病,到依旧是让人恨不起来!

在中国历史上,抵御外敌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每一个君王都需要认真对待,在中国人与外族对抗的历史中。不论胜负,不讲杀敌,单以气象而言,当以汉朝最盛,其中又以汉武帝最强。

公元117年,北方少数民族羌族反叛汉朝,围攻故安,同时匈奴人出兵进攻五原郡。同年10月,汉武帝亲自带领12位将军,18万大军,抵达北方边境,旌旗千里,汉武帝派遣使者告诉匈奴,南越王的头颅还挂在长安城上,我现在就在这里,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速来臣服。

这就是汉武帝

网友「mlongm 」发表观点
2024-02-04

汉宣帝是位了不起的皇帝。他在政治上非常重视吏治,在他统治下汉朝官员清明,经济发达,蒸蒸日上。军事上他善于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不遥控前线,因此这时候的汉朝,军力无敌的强大,几乎没有失败的记录。

同时他还难得的有人情味儿!是为爱憎分明,有情有义的好皇帝。对贫贱时的妻子不离不弃一往情深,成语“故剑情深”讲得就是他和许皇后的故事。也因为霍光女儿害死了他的妻子,因此最后展开残酷报复,杀光霍光全家。

他是位了不起的好皇帝,那么为什么没什么知名度呢?

因为他竟敢批评儒家!而且是直接揭了儒家的老底!汉书记载宣帝教训太子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腐儒一辈子的奋斗目标就是当官,宣帝不仅揭穿他们啥也不是的无能,更说不应该任用他们!这如何不让腐儒们生气上火!而历史的笔杆子掌握在儒家手里,他们又怎么会多多赞扬宣帝的伟大呢?

可以说,宣帝这是已经被他们放到显微镜下也没找到什么大错,不然早就被儒家骂死了!所以只好冷处理,所以没什么知名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网友「李沐茗 」发表观点
2024-02-09

汉宣帝刘询,可以说是西汉历史上除了开国皇帝刘邦、汉武帝刘彻之外最有作为的皇帝了,甚至可以说,他的功绩已经超越了汉武帝。

文韬武略,汉宣帝可以说都做到了极致,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四海臣服,形成最强的综合国力,史称“孝宣中兴”。但是为什么刘询知名度不高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刘询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个巨人当然就是他的曾祖父——汉武帝刘彻,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刘询所做的不过是对汉武帝所做的进行放大。

另外除了汉武帝本人,汉武帝的名臣良将也都是重量级的,董仲舒、霍去病、卫青、李广、主父偃等,都是各朝各代的话题人物,提到他们就会提到汉武帝,可以说汉武帝的光芒盖过了整个西汉。

我是李沐茗,为你解读历史!

网友「只为搞笑而生 」发表观点
2024-02-08

汉宣帝时代内政也达到巅峰,使得这个时代成为两汉间政治最清明、经济最富足、军事最强盛、良吏最多、疆土最广等集多项历史之最的盛世。汉宣帝亲政以后,实行整饬吏治、整顿工商、轻徭薄赋、文化改革、设立常平仓等一系列的内政措施,这使得汉朝实力膨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以这种强大的国力支撑对外战争。

汉宣帝非凡的武功和谋略之道,在历史帝王中堪称罕见,其为人追求事当务实,深知“兵者,凶器也”的道理。更明白,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必先强其国,所以,汉宣帝首重文治,次兴武力,把外交谋略与军事经济实力运用到了极致。

而汉宣帝的一生也颇为传奇,由于巫蛊之祸的影响,宣帝刚一出生便成为死囚,之后因大赦而流落至民间,又因为历史的偶然,回到宫中,荣登大位。即位之初,他有名无实,如同傀儡,后通过一系列斗争夺回大权,并开创出千古霸业,留名青史。从“死囚”到“千古一帝”,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人叹为观止。

对于爱情,汉宣帝表现出帝王史上难得的坚定不渝。宣帝流落民间时,娶民女许平君为妻,两人相敬如宾。待他登基为帝后,并没有抛弃糟糠之妻,反而念念不忘在民间的妻子,下了一道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诏书:“寻故剑”,让许平君进宫为后。这是帝王恋爱史中的千古绝唱,故剑情深的典故由此而来。

在为人方面,宣帝也表现出正直和大度的一面。当他遭到臣子反对时,不会盲目的因为愤怒而加以责罚,而是抑制住个人感情因素,客观的看待问题。如在庙乐之争时,遭到夏侯胜的激烈反对,汉宣帝感叹他的耿直,不但不对此事恼怒,反而庆幸自己得到位贤臣;当西域莎车国发生叛变时,冯奉世为了救急,矫诏借取西域诸国上万兵马抗敌,回国后,宣帝不但未加责罚,反而加官进爵;赵充国平西羌时,数次上书与宣帝争论,指责宣帝战略上的错误,并驳回皇帝谕令,拒绝执行。宣帝先是愤怒,后冷静下来,察觉到自己战略的确有误,他立刻下令褒奖赵充国这位敢于直言的忠心大臣。这种开阔的胸襟,使得不少杰出人才甘心为他效命,也使得这一时代人才辈出。

纵观整个汉宣帝时代,无论是军事实力,国家经济,还是政治文化都达到了汉王朝之最。这一时期的成就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还未有一本全面描述汉宣帝时代的专著书籍,史书往往以“昭宣中兴”和“霍光辅政”将其概括,如此笼统的描写,是无法让人全面的理解到这位传奇的帝王,更无法看清这个伟大的时代。

如果继续让这位文武双全的帝王被掩埋在历史的废墟之中,岂不让人感到惋惜。

网友「史笔似尘钩 」发表观点
2024-02-03

汉武帝阴影下的盛世王朝

《汉书》将汉宣帝统治时期标榜为西汉历史上国力强盛和经济繁荣的时期。在内国富民强,政治清明,在外大破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将西域诸国尽数囊括在汉朝的节制之下,奠定了华夏历史的初代版图。

然而,汉宣帝时期又是一个相对太平的时期。从后世的角度看,太平时期相比战乱时期精彩程度要差了不少。尤其是在汉宣帝之前的帝王中还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从被匈奴压制到封狼居胥山,汉武帝时期的故事更能吸引人,也更容易让身处后世的人心向往之,毕竟人人都有一颗英雄心。

故而,有汉武帝挡在当汉宣帝的前面,纵然汉宣帝的文治武功再突出,也无法盖过他的曾祖父。

汉宣帝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立汉元帝为太子

后世文人的故意淡忘

中国历史上有个皇帝,在位时期贪淫好色,官场腐败盛行,有志向的大臣被打压、外放,有功劳的武将被逼得抑郁身亡,为了偏安一隅,不断增加岁币,花钱买太平。西部地方诸侯割据自立,这位皇帝派遣的军队连战连败,最后依然是通过花钱买了太平,每年赠送大量的钱财给割据自立的诸侯,以此获得地方诸侯的表面认可。

这样的皇帝放在历史上是完全不及格的,甚至向昏君靠拢。然而他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善待士大夫。他从不杀士大夫阶层,文人墨客对他颐指气使,他也是淡淡一笑,不了了之,事后也不追究。就因如此,他的统治时期被那些掌握史书的士大夫评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对他的歌颂不绝于耳。

可汉宣帝与他是一个截然相反的案例。“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的来源出处便是汉宣帝。能够对儒生点评如此刻薄的皇帝,又怎么可能得到掌控史书的人的称赞呢!

故而,汉宣帝的功劳即使再大,也会被后世故意淡化,毕竟儒生的思想代代相传。

网友「8道法自然8 」发表观点
2024-02-09

宣帝时期主要是维稳工作,虽国力强盛,但是对外大型战争已不多见,文臣武将浓墨重彩者少,宣帝时期也就陈汤喊了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悠悠华夏数千年,一朝一代的知名度,靠的不仅是帝王的风采,更要文臣武将的陪衬,知名度不高但是帝王出彩的其实不少,相比而言光武帝,宋仁宗知名度也远逊其他帝王,作为昭宣中兴的昭帝崩的早知名度更低,往往开国帝王以及开疆拓土的帝王更能为人所知,加上小说民间的润色知名度才会高。三国的声名远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三国演义,但是其精彩度绝对不会高于战国时期,何也?文化传承依靠文字,文略少知名度低

网友「三俗儿82488335 」发表观点
2024-02-11

前面有汉武帝呀,要想在历史上出名你要能人所不能,打仗打仗一直打,名气就打出来了。不打仗你要搞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比较被人提起,要不搞花边新闻,汉成帝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和美女一起留名千古。守成之主还想有名气,难度大过昏君。

网友「科普大世界 」发表观点
2024-02-01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哪个时代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大大领先于世界,那么西汉王朝的汉宣中兴时期可谓首屈一指,在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在位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日本史学家认为汉宣帝时期汉朝的疆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560万平方公里,如下图:

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于汉宣帝为人比较低调,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评论历史上的帝王是史学家和文人墨客等,皇帝高调不高调不在评选之例,因为这不由他们做主,汉宣帝之所以不太知名,主要是相比于其他几位皇帝,汉宣帝做的开创性的事情比较少,他做的事大多都是水到渠成之下的推进事项。

比如汉高祖刘邦,他是大汉王朝的创建者,汉王朝再强大,那也是被他开创出来的,没有他就没有汉王朝,所以他是汉王朝皇帝中第一人,这是无法比拟的优势。

再说汉武帝,汉武帝是真正的将汉朝推向强盛并将大汉王朝的强大实力展现出来的皇帝,其北击匈奴,南并夷越,东吞朝鲜半岛,西收西域诸国,将汉朝所继承的秦朝的疆土又扩大了一倍,所以世以“秦皇汉武”并称,汉武雄风猎猎,受够了四夷侵扰的大汉民族在其领导下首次以威武雄壮之姿傲视天下,就连一直欺负汉朝人的匈奴人都称汉朝的男子为“男子汉”,此举此情怎不让人向往?所以汉武帝常被尊称为“汉武大帝”。

但其实汉宣帝是异常聪明的皇帝,比如故剑情深的故事,能想出如此委婉的做法的人很少见,再比如他扳倒霍光家族的作为,也体现了他的柔韧、远见和决断力,可以说他的所作所为无不展现了一个具有大智慧,大勇略的帝王形象,而且他在位时期基本没有弊政出现,对外战争也都是轻松取胜,这都说明汉宣帝是历史帝王中难得一见的好皇帝,他的作为足以名垂青史,为万世景仰和效仿。

网友「落花时节的琴音 」发表观点
2024-02-07

汉代皇帝强手如林,从高祖到文景武帝再到宣昭等都很好。任何一个鼎盛王朝都有好多好皇帝组成,才能成就时代的伟业。汉代和唐代出得最多,所以最盛。汉宣帝刘询,我在一个头条高手里看过文章,他受巫蛊之祸影响吃了不少苦,还是个很重情的皇帝,与他的结发皇帝许平君有“询君记”的感人故事留传。

至于名气大小,世人往往注重武功,而对农商等事件忽略。加上后期宣传少,自然就这样了!后期文人和国家娱论宣传很重要

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 」发表观点
2024-02-08

汉宣帝刘询治下的西汉,可以称得上是西汉最辉煌的时期。刘询的文治武功,显然也是比汉武帝更高的。为什么说刘询的文治武功比汉武帝更高呢?

(汉武帝剧照)

不过,实际上汉宣帝在历史上的名声,明显没有汉武帝高。汉武帝多次被后世称为最了不起的皇帝之一,而刘询的成就比汉武帝更了不起,却很少有人提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汉宣帝的政策大多是对汉武帝的修正。

汉宣帝做了不少事情,不过,他开创性的制度并不多。从上面的分析,其实我们已经看出来了,汉宣帝的政策,更多的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一种修正。

也就是说,汉武帝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张,但是他并没有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些政策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

比如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儒术讲究的德政和王道,在分封制的周朝初年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大统一时期的汉朝,显然并不是非常恰当。所以,汉武帝一面“独尊儒术”,一面又打击儒术,搞得手下也都很疑惑,不明白汉武帝究竟想干什么。而刘询总结出王霸结合的“汉家制度”,大臣们自然就一目了然了。因此“独尊儒术”就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并没有走向极端。

再比如“匈奴政策”,刘询并没有否则汉武帝打击匈奴的政策。不过也不是一味地打击,而是打抚结合,效果反而更好。

总之,刘询所做的,都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修正。这种“修正”,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却也因为缺乏独创性,因此不被后世所注意。

网友「寻隠者 」发表观点
2024-02-07

首先知名度最高的帝王,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明成祖等都是有一定争议性的帝王,或者一生跌宕起伏,具有故事性的帝王,就容易被传颂。像光武帝刘秀,宋仁宗等都是有能力的仁君,反而不去前者有名气了。

再者,汉朝虽然辉煌,但是毕竟已经相去甚远,留下来的故事容易被时光抹去。反而不去道光,同治,光绪等距离我们近的皇帝有名。

还有就是与这个时期相关的电视剧,小说之类的比较少。宣传力度不够。

网友「子由拍案惊奇 」发表观点
2024-02-03

西汉王朝共计有10位皇帝,可是,真正称得上体察民情,并且,亲历生活坎坷,襁褓之中就遭际牢狱之灾的皇帝,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汉宣帝刘洵。

汉宣帝刘洵的原名叫刘病已,字次卿,受巫蛊之祸的牵累,刘病已的幼年几乎就是在监狱和动荡中长大,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大后的少年刘病已能够看到更加真实、多面的人生。

十几岁的时候起,他就远足游历,得以观察、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真正懂得民间百姓的疾苦,各级官吏们在实际统治过程中的严酷和贪婪。

一直到汉武帝刘彻死后,人们发现,他留下一道关于刘病已的遗诏,宣布承认刘病已的皇族身份。

公元前74年,汉元平元年,17岁少年刘病已被迎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受封武阳侯,走完这几步程序,被群臣簇拥谒高庙,即皇帝位。

汉宣帝这个人,少年时代处事就极其稳健,不说大话,行事低调。

在他继位后第二年,摄政的大将军霍光就在正式场合,叩拜皇帝,请求还政于汉宣帝。

对此,汉宣帝第一是至诚谦让,第二,仍然坚持对霍光委以重任,并且,对群臣论功行赏,安定了形势,稳定了人心。

在汉宣帝在位期间,西羌降服,匈奴名王不断来降,又成功的剔除霍氏家族在朝势力,几乎不动声色的平息了政变。

在为政之道上,汉宣帝坚持“汉家制度”不改变,强化了汉朝的稳固统治。

在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正是在汉宣帝一朝,西域都护府才得以成立。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汉朝的利益问题,它是华夏有史以来一道靓丽的光彩。

这说明了汉朝与匈奴争斗了70年,东有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这些地域,尽归汉朝版图。

那么,“汉宣帝刘洵让西汉王朝走上了巅峰,为何知名度不高?”

汉宣帝刘洵在位期间,对内轻徭薄赋,严管吏治,对外成功解决匈奴与西域问题,完整的延续文景之治中的成功经验,继往开来,同样,很早就经历了生活坎坷,勘破世道,体察民心的汉宣帝,行事待人,惯于平和稳健,笃实精勤。

所以,从为人处世,到文章人心,汉宣帝都是不张扬,不喧嚣,专心求是。

所以,历史学家吕思勉这样评述汉宣帝;“汉宣帝是个旧劳于外的人,颇知道民生疾苦,极其留意吏治,武帝和霍光时,用法都极严。宣帝却留意于平恕,是西汉一个贤君。”

也许,正是这“平恕”二字,能说明汉宣帝为什么知名度不高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