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真的是从朱棣陵墓上偷来的吗?

  • 叶子文史阁
  • 2024-03-01
  • 21
  • 共20人发表观点
网友「叶子文史阁 」发表观点
2024-03-07

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原料之谜:真的来自朱棣陵墓?

首先,从时间线上来看,乾隆皇帝在位时期距离朱棣陵墓建成已有数百年之久。在那个时代,盗墓行为虽然存在,但要想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盗取如此珍贵的木材,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朱棣陵墓位于南京,而乾隆皇帝的棺材制作地在北京。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要将如此庞大的木材从南京运至北京,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极易暴露。

因此,从多方面考虑,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原料并非来自朱棣陵墓的说法更为可信。

那么,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原料究竟来自何处呢?经过多方考证,专家们认为,这些珍贵的木材很可能来自于深山老林中的野生金丝楠木。

在清朝时期,皇家对于木材的采集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管理。为了寻找合适的金丝楠木,皇家派遣了专门的采木官员深入山林,寻找那些生长了数百年的野生金丝楠木。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最终成为了乾隆皇帝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

网友「梁老师说历史 」发表观点
2024-03-10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你还别说,还真有!毕竟是金丝楠木啊?木中极品,堪称极品劳斯莱斯的存在。要命的是这玩意到了乾隆朝的时候,这就绝迹了。

您想弄上一颗,这都是在做梦,周公老爷子可能能办到,其他人,还是洗洗睡吧!

所以这事,咱还是想介绍一下金丝楠木来打个底,再说乾隆这事。

金丝楠木

您要知道这金丝楠木,那可是被称作皇帝木的材料。如果多了也不会叫这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铜和黄金虽然都是黄色的,但金子就是比铜贵,为嘛?少呗!

所以金丝楠木历来这都是被当做高级别的建筑材料来使用的,您比方说宫殿,陵墓。而能被作为家具使用的还真少,一般用作家具的这都是楠木,不是金丝楠木(皇帝的龙椅也是金丝楠木)。

那么在这里,咱就不得不说他的另外一个功用,做棺材。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棺材?就因为它的材质好看?”

那道不是,主要是因为这楠木具有防腐的作用。举个例子,您如果想要鉴别一个金丝楠木的盒子是否是真的,您可以把食物放在里边,把这盒子搁到高温的环境中,好几天过去了,这都不带馊的,这绝对就是金丝楠木。

所以古人就认为,如果用金丝楠木作为棺材,也可以保存自己的尸体不腐坏,但这也仅仅是古人的一个想法而已,这世界上,啥东西能够经受得住时间这东西摧残,想法可以有,但实际操作上难道就比较大了。

好了,大家伙对这金丝楠木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那么咱在聊乾隆这事,就好办了。

乾隆的事

咋说呢?乾隆的心思,还是让一些个汉族大臣瞅出了状况,据说有些个汉族大臣,为这事还搬出了《大清律例》,就这上面指出严禁盗墓。

还有如下规定,杖一百,流三千里,您要是已经开了棺瞅见尸体的,这都得上绞刑才成。

但《大清律例》是《大清律例》,他还是没有打消乾隆金丝楠木的心思,那么有反对的,他就有赞成的。

但这事您就算是赞成,也不可能明着来,毕竟《大清律例》有规定,这规定不能改不说,您让乾隆直接去拿来用,这也不合适,毕竟人活脸面树活皮不是,这种事好说不好听不是。

所以您这得拐着弯的来了。

那么这事最后在修葺明皇陵的金简和曹文植的手上,就有了转机。

他俩蹲在一块一合计,这就给乾隆上了一份折子。

他们就说,这修葺明皇陵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这要是按照原计划进行完全的修复,这压根就做不到,毕竟现在的金丝楠木真心的不好搞。

网友「小小嬴政 」发表观点
2024-03-09

这不是传闻,而是确有此事,但是说乾隆皇帝偷好像太难听了,毕竟是一代君王,普天之下,哪里不是他的呢?所以叫拿更合适一点,而且不是拿朱棣陵墓的,而是拿明世宗嘉靖皇帝陵墓的。这可能是乾隆皇帝对明成祖朱棣还有一点敬畏之心吧,所以没有轻动明成祖的长陵。

乾隆皇帝当然知道这点,他曾经打算叫人进山砍伐,但是又怕劳民伤材,因为给自己建造陵墓,需要楠木的量可太大了。不仅是棺材要用,棺椁要用,陵墓的各门也要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楠木的防腐效果。如此大的量,真要进山砍伐,必然会引起朝政的非议,乾隆皇帝还不是一个昏君,他拎得清轻重。

这个时候,该他手底下的人出场了,《大清律例》写得明白,盗墓者死,所以乾隆皇帝肯定不能去盗墓。但是为了缓和明末清初以来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乾隆皇帝可以考虑重修明皇陵呀。

1928年7月5日,军阀孙殿英派人炸开了乾隆皇帝的陵墓,将外室的宝物搜刮一空。然后用斧头劈开棺材,把乾隆的尸骸扯出来,为了抢夺乾隆嘴巴里的宝物,士兵甚至打碎了他的牙齿。可怜这位生前偷盗别人陵墓的大清皇帝,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自己被人偷了个精光,这是不是很讽刺的一件事情呢。

网友「历史百小生 」发表观点
2024-03-11

乾隆确实用了明十三陵中的金丝楠木,但是,人家那不叫“偷”,叫“拿”,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拿。

这金丝楠木到底是什么稀世珍宝,让乾隆皇帝不惜顶着骂名去打死人的主意,而且还是前朝皇帝的陵墓。

金丝楠木,在古代被成为“皇帝木”,顾名思义,这是皇帝专用的木材,普通老百姓不能用。金丝楠木表面呈淡橘黄色,其纹理淡雅文静,自带香味,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非常的高贵华美。

所以,金丝楠木自古以来都是皇帝御用的木材,其实也不是普通老百姓不能用,真的是金丝楠木太贵,太贵,一克的金丝楠木就价值10克的黄金,真的是比黄金还贵,也只有皇帝能用的起。

乾隆八年,乾隆皇帝提前56年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墓,这个时候的云贵川地区已经开采不出来金丝楠木了,但是,作为一代盛世明君,陵墓岂能修的寒酸,金丝楠木是皇帝的标配,如果没有岂不是让后人笑掉大牙。

怎么办?拆紫禁城的的柱子,显然是不可能的。拆了自家的房子去给自己修陵墓,那不是更让人笑话。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老朱家明十三陵的主意了。

但是,清朝入关的时候,为了安抚人心,是做过承诺的,要保护好明十三陵,还在明十三陵派了驻军。另外,根据大清律,凡盗墓者,杖打一百,流放宁固态,开棺者,处以绞刑。

怎么办?怎么办?

俗话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还真有一个脑袋瓜比较灵光的,这个人是乾隆皇帝的工部尚书,名字叫金简。

他在乾隆皇帝的耳朵边说了一句话:“皇上,咱不是说了要保护明十三陵吗,咱就好好的给他保护保护,咱给他重新的修整修整,但是,也没人规定,修整就一定要修整大,咱可以给他修整的小一圈,这样不就有多余的金丝楠木木料了吗”。

乾隆听的是眉开眼笑,哈哈大笑:“你小子,不亏是朕的工部尚书,是个搞建筑的料,准了,你们去办吧”。

网友「遗产君 」发表观点
2024-03-09

提到乾隆皇帝,真是佩服他的命好,他有个勤勤恳恳一辈子的父亲雍正,有个艰苦创业的爷爷康熙,他们拼死拼活为乾隆留下了一大笔遗产,乾隆只是稍微进行了一下改革,就赢来了康乾盛世的光环,反倒没有他父亲雍正的什么事了。

乾隆整天的吃好、喝好、玩好,又没有多少要操心的事,因此他的寿命也长,他最不缺的就是钱,但这位十全老人的人生中也留下了许多的污点,他身上最大的污点就是干了一件缺德事,那就是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盗墓贼,说出来也许惊掉你的大牙,那么这位盛世明君为何会干这种令人不齿的勾当呢?

现在乾隆修陵墓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这种楠木,乾隆这么大的老板,修陵不用楠木,岂不让天下人笑话,而且用的量还不小,把乾隆急的团团转,但这事终究是难不倒乾隆的,他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明朝的十三陵,谁叫你们当初过度砍伐,害得老子现在没的用了,老子现在找你们要。

明十三陵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和一个太监,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特别是那些皇帝的陵寝,个个豪华气派,宝顶、方城、明楼等都是使用大量的金丝楠木,不得不令清朝的皇帝垂涎欲滴。

这一天,乾隆御驾至十三陵之一的长陵,祭拜明成祖朱棣,各位别想多了,他可没兴趣去祭拜前朝的皇帝,这家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是冲着朱棣陵墓上的金丝楠木来的,乾隆看到朱棣的长陵上的金丝楠木真多,恨不得全部搬走,但遭到了汉臣的强烈反对,他们拿出来了《大清例律》,里面有“凡盗墓者,仗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清朝对盗墓贼的处罚还是很严格的,乾隆作为一个皇帝,也不能带头违法明目张胆的偷盗前朝的陵寝啊,对于长陵他只好作罢。(嘉靖皇帝的永陵)(乾隆陵寝)

乾隆堪称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盗墓贼,他自己的陵墓被盗得面目全非,而被他下令偷盗的明十三陵却保存完好,实在是够讽刺的。

网友「纪元的尾声 」发表观点
2024-03-09

在正史中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乾隆从明朝皇陵中拆过金丝楠木柱子,被拆得最狠的,是嘉靖帝的永陵,整整两个大殿被拆掉,这里面的金丝楠木高达上百根之多。

而上百根金丝楠木,用来重新盖一个小殿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但具体用来做什么,是扔了还是重复利用,历史就没有下文了。

金丝楠木,物如其名,它有着楠木一概的坚硬和粗实,但在色泽上,金丝楠木的基因注定它就是贵族,原因是金丝楠木的“纹路”,不是暗淡的木茎,而是有些很明亮的“金丝”,这种色彩和质地,属实罕见。

明代的鉴古“宝典”《博物要览》就说了宋元明时期对金丝楠木的认识:

“楠木产豫章及湖广云贵诸郡,至高大,有长至数十丈,大至数十围者,锯开甚香。亦有数种,一曰开杨楠;一曰含丝楠,木色黄,灿如金丝最佳”。

含丝楠,木色是为黄色,但最极品的,才是金丝楠木,而自唐以来,一直到明朝,为了追求金丝楠木,被统治者需求所推动的木材商业,让西南地区的金丝楠木一下子锐减,元代都已经濒临灭绝了,明代都不是每个皇帝都能用上金丝楠木。

很大一部分时候,皇宫所用的金丝楠木都已经需要在东南亚地区进口了,在南宋时,金丝楠木曾经随着香料贸易一同进入中原,很成功地填补了中原王朝在往后的两百年的时间里的空白。

因为礼法规则的改变造成金丝楠木供需关系的紧张,这是后人意想不到的,而到了清朝乾隆时期,金丝楠木已经确认告急了。

直到乾隆五十年,有两个人帮乾隆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一个人是乾隆的大舅子,时任工部尚书的金简,他的妹妹是乾隆的宠妃嘉妃。

第二个人是跟他爹并列为“父子尚书”的曹文埴,时任户部尚书。

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明皇陵的确是旧了,还是两位心腹大臣有意帮乾隆解决金丝楠木的问题,毕竟乾隆的年纪很大了,很危险,反正二人就提出,明皇陵破败了,有些地方要修,不然危险。

被众人认为最危险的,就是楠木用得最多的“永陵”,也就是嘉靖帝的陵墓。

“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

如果是坏了,那肯定要修啊,乾隆很注重汉人的情绪,于是让户部拨款,工部干活,明朝十三陵,全部都要修一遍,坏的要拆掉换新的,旧的要换掉用新的。

十三陵的修复工程很庞大,花钱也不少,也用了整整两年多的时间。

其实乾隆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人是反对的,比如乾隆最敬重的大臣刘统勋的儿子刘墉,他暗示过乾隆,动啥都别动人家的棺材,即便你是皇帝不犯法,但是以后总有人家棺材重见天日的时候,你要是拆了人家棺材,那么你的名声也没了。

所以乾隆还是保留了底线,事实上,明十三陵的修复工作,也压根没有打开地宫那么夸张,乾隆不至于偷人家朱棣的棺材,更不至于偷嘉靖帝的棺材,楠木的确是拿了,但拿的只是外面的,而且乾隆出钱修复皇陵,这也算是“买了”。

一个皇陵的地宫,是一个皇陵的底线,朱棣的是长陵,而长陵是没有地宫被打开被破坏过的痕迹的,因此朱棣的金丝楠木棺没有被拆,毕竟乾隆本身也是皇帝,他也怕后人拿他刨人家坟的理由来刨他,不会把事情做绝。

乾隆更是要感谢工、户两部尚书的出谋划策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明皇陵得到了修复,也把金丝楠木“重复”利用,完美地融合了满汉的关系。

收集好了楠木后,裕陵就可以再次小小地改造一下,而乾隆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乾隆都退位了,剩下来的日子里,要不就是还在努力找“一手”的金丝楠木,要不就是已经找好了,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嘉庆四年,乾隆寿终正寝,驾崩于养心殿,同年九月,嘉庆安排了隆重的葬礼,把乾隆送进了裕陵地宫,而乾隆也心满意足地,披着陀罗尼经被,口含夜明珠,带着龙泉宝剑进入了金丝楠木棺中安眠。

不过从此之后,金丝楠木却不再是迷了,除了一些金丝楠木爱好者和收藏家以外,皇权观念的消逝让金丝楠木再次恢复了生长,而如今,金丝楠木乃是“保护植物”,也不容许别人随便乱动。

孙殿英的洗劫,已经成为了最后一次豪华的洗劫,把明清两代最多的楠木储备给带走得七七八八,想来日后若能看到这些楠木在拍卖市场出现,那八九不离十,就是来自于裕陵之中的,很有可能,它的前世还是长陵之中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网友「瓦尔登的船夫 」发表观点
2024-03-02

金丝楠木作为皇家的御用木主要盛行于明朝,作为中国四大名木之首,金丝楠木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宫殿、陵墓的主要木具来源,而作为棺材的金丝楠木之所以在皇家备受推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木有香气,木质细密,不易变形。其木材表面在阳光下有金丝浮现,伴有微香。

《五杂俎》中有记载“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足见其名贵之处。

乾隆八年(1743)乾隆的陵寝裕陵开工,乾隆十七年(1752)交钥匙,嘉庆四年(1799)乾隆皇帝乔迁新居。裕陵在建造过程中,由于要使用大量的金丝楠木,于是乾隆将眼光盯上了明朝的囤货,奈何大明宫殿台阁已经基本被他上三辈祸祸光了,然而这并难不倒能写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这种传世绝句的千古一帝乾隆爷。脑回路清奇的他将目光又转向了当时金丝楠最多的地方,明十三陵。

《清史稿·高宗本纪(五)》里记载,“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

经过乾隆爷的明示暗示,大臣们早就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于是就有大臣上书言称明十三陵而今已经太过破旧了,应该由国库掏钱修缮一番。乾隆看到这个奏折大喜过望,这样做一来可以此事示告天下陛下体仁海量,二来这时中间偷摸弄点儿,实在是妙哉妙哉。

话不多说即刻开工,三年后,修缮完成“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然而,这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长陵定陵为甚,这裕陵是越盖越大,其中不言而喻。所以没错,清东陵实际上用的就是十三陵的料子,乾隆爷住的阴宅也就是朱棣朱翊钧等联名过户给他的。

网友「雨霁视角 」发表观点
2024-03-03

皇帝盗墓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少有,毕竟有损阴德,而乾隆皇帝可不这么认为,人家玩的不叫盗墓,叫偷梁换柱,这事在清史稿中完全没有记录,但是现代考古学家们却在乾隆的陵墓中发现了明十三陵的木材,这是结结实实打了乾隆爷的脸,坐实了他盗墓的身份。

(明十三陵 长陵金丝楠木圆立柱)

乾隆爷也不缺银子,为什么非要拆人家墓呢,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材,因为木材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金丝楠,几百年才能长成那么一点,可遇不可求,有银子也未必有地方买去。

《五杂俎》中有记载“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古人认为,做棺材最好的木料是乌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最后是黄金柏木。有“黄金万两易得,乌木一方难求”的说法。

而金丝楠木的黄金生长周期需要60年,由于前期的过度开采,到了清朝的时候,已经很难找到笔直成型,可用于建造大梁的楠木了。

所以皇家规定,金丝楠木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普通平民如果用了就是僭越。

所以到了乾隆时期,有“1克金丝楠木价值等于10克黄金”的说法。

乾隆更是把金丝楠木比作“天地至美“,宫中做金丝楠木家具时,他还要亲自去审阅定制的。

网友「史晓生 」发表观点
2024-03-07

还别说,民间一直就有“乾隆盗木”这个说法。

首先,乾隆为何会打朱棣墓的主意。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废话嘛,因为离的近,是个人都知道朱棣墓也在北京城,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下起手来也方便不是?

当然,这是原因之一,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朱棣墓上的金丝楠木,那可以说是极品中的极品。

朱棣的陵墓,名为长陵,位于如今的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也就是著名的“明十三陵”景区所在地。

而当年朱棣之所以会选择这里当做明朝皇室的陵墓区域,说起来,还有一段小故事。

史料记载,在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徐达之女)病逝于南京的皇宫之中。

此时,南京已经有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明孝陵,按常理来说,作为朱棣的皇后,也应该葬在这里。

但是,由于朱棣一直就有迁都北京的想法,因此,他就不想将妻子单独葬在南京。

于是,朱棣这边下令先将徐皇后的棺椁安置在皇宫之内,另一边,则派礼部尚书赵羾等一行人,在当月先行赶赴北京,目的就是挑选出一处风水宝地,作为皇家陵墓的所在地。

而为了保证所挑选的陵墓风水最佳,朱棣还特意请来了不少风水大师也一同前去,在这其中,有一个叫做廖均卿的人,在当时最为有名。

廖均卿,江西人氏,史料记载他的先祖廖三传,是唐朝风水大师杨救贫的传人,因此廖家素来深得风水学真谛,所以,廖均卿也被朱棣请来,参加了这次“勘墓之旅”。

到了北京后,廖均卿一行人,用了多半个月的时间,先后查看了京北的阳山、怀柔的洪罗山等地,但均不是特别满意。

而当他登上北京西郊的昌平东北方向一座黄土山后,顿时眼前一亮。

只见该处风水绝妙,为他处所不及,因此,廖均卿便绘制下地形图,并于当年八月初,赶回南京,将地形图献给朱棣。

而朱棣看后,表示相当满意,并且还在这年亲自去了一趟北京,登上昌平东北的黄土山,经过他的亲自勘察,最终决定,将此地改名为天寿山,正式定为皇陵所在。

那么,这与乾隆又有什么关系呢?

乾隆这个人,相信大多数人都比较熟悉,由于其祖父康熙,以及其父亲雍正为其打造了殷实的家底,因此乾隆登基后,就得以发动多次战争,并最终在其有生之年,将清朝的版图扩大至前所未有的广阔。

也正是有了这些功绩,乾隆就自诩为“十全老人”,而既然是十全老人,那么不管什么东西,乾隆自然要用最好的。

因此,对于自己的陵墓,乾隆更是丝毫不含糊。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自然就想也在自己的陵墓上尽可能的多用点金丝楠木,但问题是,经历了前多个朝代的砍伐,野生的上好金丝楠木着实不多了。

毕竟,金丝楠木这东西,要长成材需要大量时间,而要想在长成材中挑上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但我们都知道,裕陵最终是建成了,并且也是清东陵中,规模以及豪华程度较高的一座皇陵,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世民间就有了乾隆皇帝“偷”朱棣墓上的金丝楠木这个说法。

并且,这种说法还说的有鼻子有眼,比如像前文提到的,乾隆安排人采取“拆大改小”的方式,从明十三陵中节余出大量金丝楠木,最终用到了自己的陵墓之上。

为此,民间还流传一句话,叫做“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

那么,乾隆到底干没干这件事呢?首先,从史料上来看,在乾隆在位时期,他确实是下旨修缮过明十三陵。

史料记载,在乾隆五十年(公元1787年)三月时,七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巡视了明十三陵,并且还在朱棣的长陵前祭酒。

三月壬子,上(指乾隆皇帝)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清史稿》

也就是说,乾隆是真的去了明十三陵,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在他去了之后,发现明十三陵内尤其是地面建筑损坏严重,比如像明楼、祾恩殿等区域,均有多处损坏,甚至连神牌龛案也找不到了。

为此,乾隆特意下了一个谕旨,言语中饱含对明十三陵的损坏感到痛惜之情。

躬诣长陵致奠。见诸陵寝。明楼享殿。多有损坏。神牌龛案。亦遗失无存。为之慨然弗忍视。---《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并且,在这道谕旨的最后,乾隆决定,为了彰显大清的“大公”与“世德”,因此需要对前明的皇陵进行修缮,同时还提出要求,要求官员在修缮前明皇陵完毕之后,好生看护,“礼从其厚”。

所以,从史料中我们就能看出,乾隆确实对明十三陵“动过手”,而负责此次修缮的官员,则分别是吏部尚书刘墉、礼部尚书德保、工部尚书金简等人。

所以,关于民间流传的乾隆皇帝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便“偷了”明成祖朱棣墓上的金丝楠这种说法,大概率是假的,至少目前,没有有力证据表明,乾隆“偷了”朱棣的木料,因此,这也就是个以讹传讹的民间笑话而已。

网友「萨沙 」发表观点
2024-03-0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世界上压根不存在金丝楠木的学术称呼,只有紫楠、桢楠、闽楠。

这些楠木的材质中有金丝和类似绸缎光泽现象,又被民间成为金丝楠木。

所谓楠木中的金丝,一说是树的胶质经过氧化后形成的。这个过程很缓慢,只有老树以才会出现。

金丝楠木的主要生长区域,交通都不太方便,比如中国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贵州的山区。

当然,中国南方多省其实也有金丝楠木生长,只是材质没有上面说的几个省那么好。

金丝楠木特点是软木重量较轻,非常耐腐蚀,木材不容易大幅度变形。

至于金丝楠木之所以做棺材,除了耐腐蚀以外,还有就是它的木质较软,容易进行各种雕刻,也比较吃漆,确实是做棺材的好材料。

但这也不是说金丝楠木就是无法取代的,不存在这种说法。

至于乾隆使用朱棣的木头,没有任何可靠的历史资料。而且,乾隆贵有天下,区区一块楠木很难搞到吗?

网友「带上历史的心行走 」发表观点
2024-03-07

朱棣用50斤猪肉从风水大师那换来的风水宝地:明十三陵。明陵的金丝楠木一根价值万两黄金。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永乐七年,朱棣把它定为陵区。

黄土山破土动工的这一天,朱棣下令将名字改为“天寿山”。“天寿山”陵区一共有13位皇帝的陵墓,7座妃子的陵墓。1座太监陵墓。十三陵的规制也是效仿南京孝陵。地面建筑最为壮观的是祾恩殿,清朝称为“隆恩殿”,所用的木料几乎是上等的楠木。栋梁楠木价值黄金万两。

楠木材质细腻,富有香气,防腐防蛀,产地主要是云贵川、湖南湖北等地,深山老林,砍伐环境险恶,还有毒蛇猛兽,所以死伤的工人很多,四川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可见砍伐有多危险。

运输也是非常困难,要利用山洪冲下山,结成木筏,由水路运至北京,一棵楠木从采伐到运到北京,预计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明十三陵中,楠木最多,质量最好的当属朱棣的长陵、嘉靖的永陵和万历的定陵。

户部、工部上奏,因为楠木“采伐殆尽”,如果照旧修缮长陵和永陵,则需购置大木,难度很大,请奏能否将永陵“拆大改小”,长陵还是照旧。这个建议得到了批准,与此同时,皇帝通过“拆大改小”的方法盗取明陵楠木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开来。

永陵,嘉靖帝的陵墓,他最出名的事件,莫过于差点被杨金英为首的16名宫女勒死,可惜系了死扣,没把皇帝勒死,反而宫女们都被皇后凌迟处死。嘉靖帝又多活了24年。

嘉靖帝当了45年的皇帝,有足够的时间来规制自己的陵墓。永陵完全是仿长陵规制,细节处有超越长陵,有4万名官兵参与,耗时长达十多年。永陵的门、殿被全部缩小,之后定陵也是如此。

在明十三陵修缮的过程中,唯一没有被改小的是崇祯皇帝的思陵,不仅没有改小,还有所扩建,思陵是顺治年间才建成,目的也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安抚“亲明”的那些人。

具体用到哪些工程上了呢?乾隆的裕陵?去世时的棺木?

乾隆刚登基七年,就开始寻找风水宝地,规制自己的陵墓,耗时十年完工,花耗银170多万两,就是乾隆的裕陵。

裕陵完工比明陵修缮早35年,所以明陵拆下来的木材用于裕陵的修建可能性不大。据记载,裕陵楠木的出处是:

凡楠木系广东、四川、湖广、福建四省进,杉木系江南、浙江、湖广、江西四省进,金砖系江南省(苏州)进……。

至于乾隆从明陵上拆下来的楠木用在哪里,历史没有记载,他的金丝楠木棺材原料是不是明陵上拆下来的这些也不好说。

有意思的是,现代考古发现有清皇帝用前朝楠木给自己修建陵寝的。顺治帝的孝陵被发现使用了明朝宫殿的材料。顺治24岁去世,生前也没有建陵寝,死的突然,建陵寝就非常的仓促。

网友「壹只青梅 」发表观点
2024-03-02

前言:说起乾隆皇帝,大家都知道他好大喜功,多次耗巨资巡游江南,只能说乾隆皇帝运气太好了,他的父亲雍正,爷爷康熙勤勤恳恳矜矜业业给乾隆留下了殷实的家业,有了祖上的家业,加上自己的高寿,因此乾隆做皇帝做的自我感觉良好,还自称“十全老人”。

很多大臣当场反对,他们搬出了《大清例律》,里面有“凡盗墓者,仗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清朝对盗墓贼的处罚还是很严格的,乾隆作为一个皇帝,也不能带头违法明目张胆的偷盗前朝的陵寝啊,没想到,和珅又献上了一条妙计,就是打着修缮朱棣陵寝祾恩殿的旗号,把祾恩殿改大为小,用黄松木代替楠木,好一招偷梁换柱,把别人的的楠木偷来自己用,用黄松木代替别人的,不管怎么样,乾隆爷的目的是达到了。

2.金丝楠木产量稀少,都生长在深山老林,运输极为不便,而朱棣在位的时候,就派出大量的人员到全国各地的深山老林里去采伐楠木,用于自己的陵寝之中,到了乾隆朝,举国上下已经很难开采到大量的楠木,而且成本非常高,所以乾隆爷才动了这个歪心思盗用朱棣陵寝里的了。

证据之二:现代考古学家考古中发现:裕陵的部分建筑材料的确用到了明代的石料、木料。而恰巧,据《明太祖实录》和《五杂俎·物部二》中有详细记载,“有金丝楠木”。这样的话乾隆爷缺金丝楠木,明十三陵有金丝楠木,乾隆整修过明十三陵,清陵的部分建筑有明朝的石料、木料。

网友「历来现实 」发表观点
2024-03-02

虽说民间一直盛传,乾隆皇帝看上了朱棣陵墓里面的金丝楠木,想让自己的陵墓也用上同样的材料,因此想了个办法将朱棣陵墓中的金丝楠木给弄了出来,用到了自己的陵墓上。但是在真实的历史里面,事情的真相可能就和传闻有一些略微的出入了。

乾隆看到奏折心领神会,立刻下旨全面修缮明皇陵。而负责修缮皇陵的大臣上奏,讲述楠木已经没有库存,并且开采苦难,建材议将长陵和永陵改小一点,随后“拆大改小,皇陵盗墓”便流传开来。(以上都是传说,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那么乾隆皇帝真的将明皇陵中的金丝楠木偷梁换柱的换出来用到了自己的陵墓上面吗?

乾隆皇帝确实将明皇陵上的楠木给换下来了,但是这些楠木的具体用途却没有交代,而用到自己的陵墓上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自乾隆五十年开始修缮明皇陵开始,历经两年时间,明皇陵的修缮工作顺利结束。据史料记载,从明皇陵运走的材料里面,仅仅楠木就有238件,还有数万尺小件的楠木,一些石头旧砖更是数不胜数。

网友「西游梦红楼 」发表观点
2024-03-05

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是从朱棣陵墓上偷来的吗?

朱棣:听说你偷了我的金丝楠木?

乾隆:我没有……

朱棣:那永陵的祾恩殿为什么小了?

乾隆:柱子生虫子,我得维修啊,我的老祖宗说了要保护明皇陵的。

朱棣:拉倒吧,你就有偷。

乾隆:我真没有!

朱棣:我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有!我从四川搞来的金丝楠木,防腐防蛀,哪来的虫子?年轻人,没事多读点书吧!

乾隆于是泪奔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那么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是不是从朱棣陵墓上偷来的呢?

乾隆维修祾恩殿

乾隆为了给自己修皇陵,欠缺金丝楠木就是绕不过去的坎,终归还是给他找到了办法,就是借维修明皇陵之时,偷梁换柱。

01、无米下锅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营建紫禁城和修皇陵,“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基本上盛产上好金丝楠木的地区都被采伐一空,只剩下一些幼树洒在山头。

乾隆也想学朱棣为自己修个浩大的皇陵时,什么材料都预备的差不多了,兴冲冲跑到各地区一看,这树都没长成!

金丝楠木在楠木中品质最高,人称“皇帝木”,是皇家文化符号的象征,既防腐也防蛀,还有淡雅幽香,并且质素坚固不易变形,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上。

但有个致命的缺点,资源珍稀且生长极为缓慢,所以乾隆见着满山的幼树傻眼了。

巨大的金丝楠木是做皇陵柱子的大料,全靠它来承重,没有这做大料的楠木,皇陵就是个破落户,不显贵气。

作为文治武功兼备的乾隆愁眉不展,吃不好,也睡不香,“上诣明长陵奠酒”回来,整日长吁短叹。

03、维修祾恩殿

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朝廷修葺十三陵。

刘罗锅、纪晓岚等人盯得紧,所以朱棣的长陵简单修整,没大动,可嘉庆皇帝的永陵在修整中却出了大问题。

永陵的规制仅次于长陵,自然祾恩殿的施工也很精细,当时虽然大木构架没什么问题,但“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需要及时维护。

金丝楠木在乾隆年间“采伐殆尽”,而十三陵修缮范围较大,所以这原料就成了问题,怎么办呢?工部尚书金简、户部侍郎曹文埴等人就提出了拆大改小的建议,:“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其永陵宫门、享殿,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

乾隆嘿嘿一笑,准了,于是永陵的祾恩殿“瘦”了。

祾恩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缩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规模大概缩小一半,殿顶由重檐式改建为单檐歇山式;祾恩门同样遭殃,5间变3间。

不放心的刘墉知道还是着了乾隆的道,不过木已成舟,只好将剩余材料登记造册,“拟运回京城,以备各工取用”。

为了掩人耳目,工部尚书金简又请命扩建思陵,“用彰恩施优渥”;乾隆马上下旨“重为修葺,悉如别陵”,表明我把剩余材料用在了思陵上,大家看见了,我没用在自己的陵墓哦!

既然《大清律例》中规定盗墓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民间有传乾隆因此6下江南,自我发配;乾隆时期改建的裬恩殿、裬恩门后来相继塌毁,也应证了民间传说乾隆用黄松木代替楠木的说法。

网友「荣耀历史 」发表观点
2024-03-06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这个问题就有点无厘头了,答案肯定是没有,堂堂乾隆皇帝做个金丝楠木的棺材还需要用别人用过的?这肯定不至于,但是经过历朝历代的砍伐,到了清朝金丝楠木确实不多了。

金丝楠木

楠、樟、梓、椆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木,俱是上好的木材,其中楠木居首,而楠木当中的金丝楠木更是珍品中的珍品,历来为皇家专用。

顾名思义,金丝楠木的纹理呈现金色,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充满着威严,代表这皇家无比尊严的身份。而且其木质坚硬耐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作为皇家建筑材料以及皇帝的棺椁是上上之选。

现在世界上使用金丝楠木最多的建筑是北京太庙,太庙的整体建筑规格和太和殿相似,宫殿内68根大柱和房梁等全部是金丝楠木,这一点太和殿也比不上。整个大殿内的金丝楠木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去北京一定要去参观一下。

尴尬的困难

修葺工程被清政府宣扬得轰轰烈烈,结果没多久他们发现,如果要按照明十三陵现有的规制来修葺的话,那么巨型的圆木就不够用。

像古代宫殿中那些巨型柱子,都是要生长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成型,经过上千年的砍伐,四川、云南一带的深山老林里已经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木材了。

怎么办?停止修葺工程?牛皮已经吹出去了,舆论已经被吸引了,停下来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时有人给乾隆出了个主意:在明十三陵中,有两座陵墓的规格最高,分别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和嘉靖朱厚熜的永陵(这边指的规格高都是指陵墓地面建筑,比如祾恩殿等等,修葺的也是地面建筑),是不是可以把他们的祾恩殿规格缩小,就会多出来不少圆木,用来修葺其他皇陵。

道理其实很简单,假设说长陵的祾恩殿是9开间的,需要60根圆木,现在把它改建为5开间的,那么可能就只需要30根圆木,多出来的30根就可以用到其他陵墓上。

乾隆准了,但是朱棣的功劳太大,乾隆下旨保持,只是把朱厚熜的永陵改小,修葺工作顺利完成。

但是乾隆的这个行为在一般人看来无可厚非,但是在有心人的编造下,就变成了拆明十三陵的圆木为己用,然后再以讹传讹,变成了乾隆盗用朱棣的金丝楠木来做自己的棺材。

网友「Vivian的水下日记 」发表观点
2024-03-06

读书人的事儿,能叫偷么?那叫拿好吧!好大喜功的乾隆爷,应该不至于没事儿去偷前朝的木料,毕竟那么大腕儿,钱有的是,买就行了呗!

可问题是,金丝楠木这玩意儿,还真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到!自明朝成祖时期开始,金丝楠木就作为贡品往宫中输送,且单独成立了一个部门,就是用来搜罗全天下的金丝楠木,直至乾隆时期,金丝楠木的资源消耗殆尽,可谓是千金易得,一木难求

要说这乾隆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偷摸的打十三陵的主意呢?

去过明十三陵的人都应该不陌生,在那些气势恢宏的大殿中,林立的巨大木柱让人印象深刻,而这些都是金丝楠木!可以这么说,朱棣的长陵主殿就用了将近60根金丝楠木,而其中最粗的需要两个人环抱,而且自朱棣之后的各位皇帝也都大量的使用金丝楠木来做自己的陵寝主要用材

金丝楠木生长条件苛刻,成材时间又很漫长,就朱棣用的那些金丝楠木,没有个几百年是长不成的,所以防腐性极强且自带香味的金丝楠木让乾隆很是喜欢,而在位仅六年就开始研究自己寿宫的乾隆,自然也想整的明儿白儿的,毕竟那么大老板,哪能凑合呢!所以他应该是下令要求江西一代的官员,进贡金丝楠木的,可奈何这玩意儿不能造,只能采,而存量已经告罄,直接导致了乾隆手里有大把的钱,却花不出去

干瞪眼了好久的乾隆,对于金丝楠木真的是非常之着迷的,比如宫中制作家具,一旦用料是金丝楠木,他肯定要第一时间过目审核才是,这也体现了他对于这类木材的喜欢。毕竟作为棺椁、立柱、房梁的取材来说,金丝楠木是第一顺位的。要不说乾隆曾前往明十三陵观光,其实并不是缅怀什么,主要是看上了人朱棣老爷子的木头!

费尽心机只为身后长眠,奈何因果报应,结局令人唏嘘

关于修葺十三陵,典型的猫哭耗子假慈悲。作为前朝皇帝陵寝,你个当朝皇帝有啥好整备的,其目的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关于修葺后余下来的大批木料,究竟是去哪了呢?我想朝中势必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大家都闭口不言,毕竟此事不甚光彩,而且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就是乾隆盗用了明十三陵的金丝楠木

不过,根据种种迹象表明,他的确是有这个嫌疑的,而且嫌疑巨大。毕竟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金丝楠木这种稀缺木材几乎消耗殆尽,不是用钱就能买的到的!要知道明朝时期皇陵修建全部使用的金丝楠木,单看朱棣长陵里的那些金丝楠木就让人叹为观止,种明一朝几乎已经把这类木材用尽了,到了乾隆就算是想要,拿着黄金都是买不到的

所以,无奈之下的乾隆只能从十三陵上面打主意了,终于用上金丝楠木的乾隆爷算是开心了,其陵寝也修建的非常华丽大气上档次,奈何因果报应啊!原以为有了金丝楠木这种超级木材加持,自己可以长眠于地下万年,继续在阴曹地府享受他生前极其奢华的荣耀。可惜一声炮响,孙殿英带着一帮土匪兵痞就杀了进来,不仅将其生前挚爱宝剑带走,还将其尸骨毁坏,最后竟然丢弃在了棺材旁,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网友「小岛知风 」发表观点
2024-03-05

据民间传闻乾隆在给自己修建陵寝清裕陵时,工部报告乾隆金丝楠木不够用了,这让乾隆十分发愁,要说这乾隆可是一代帝王,四海之内莫非王土,他作为皇帝富有四海,何必为金丝楠木发愁呢?

金丝楠木自元朝时期就成为皇家的专用建材,由于金丝楠木后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家专用,因此又被称之为“皇帝木”。金丝楠木之所以贵重主要在于其数量被越砍伐越少,数量日益减少,加之多生存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因此运输极为不便,这些都使得它的成本造价极高。

金丝楠木生长周期极长,是属于大器晚成的植物,生长旺盛的黄金期需要上百年时间,所以在历经元朝和明朝以及清初时期砍伐,到了乾隆时期金丝楠木已经远远供应不上皇家的需求了,因此乾隆就有些发愁,自己十全武功,千古一帝,不能让陵寝因缺乏金丝楠木而不够完美。

因此乾隆不好意思明着让人拆走明永陵的金丝楠木,但是还为自己的陵寝建造缺乏金丝楠木而发愁,乾隆就对朝臣念叨明永陵金丝楠木品相极好,甚是难得,为何现在就寻摸不到这等上好的金丝楠木呢。

乾隆这么一说,有心的大臣就明白了,皇上这是惦记上明永陵里面的金丝楠木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让把明永陵中的金丝楠木拆走,所以才这么念叨。

后来根据守护明朝皇陵的人员反馈,明朝皇陵都需要整体进行修葺,乾隆就把这个事交给了自己的小舅子工部尚书金简负责,金简是乾隆当时极为喜爱的嘉妃的弟弟,因此他一看姐夫乾隆念叨了明永陵的金丝楠木,就知道他惦记那的金丝楠木,而且给乾隆修建陵寝也是由他负责,他更加知道乾隆的陵寝也很缺乏金丝楠木。

不过这些都只是民间传闻,实际历史上并非如此。金丝楠木虽然在清朝就已经非常稀少了,但乾隆想用也还是能用得到的,不至于去拆明皇陵来给自己修建陵寝。

金丝楠木在当时除了本身物种稀少价格昂贵之外,还有就是它的运输成本也非常高,如果是小块的金丝楠木还好运输,但是运输粗壮高大的金丝楠木则不好运输,那运输成本自然会增加,所以一般人根本用不起金丝楠木。

但是作为皇帝的乾隆当然不差钱,所以他必须要用金丝楠木。乾隆的裕陵修建总共花费了203万两银子,按照乾隆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到大概150斤大米的价值计算,按现在米价每斤在3-3.5元之间计算,也就是说乾隆时期的一两银子抵现在450-550块钱,那么乾隆修建陵寝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就在9亿多到11亿多之间,想一想乾隆花了这多钱会买不到金丝楠木吗?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乾隆的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到乾隆十七年(1752 年)历时九年修建完毕。

而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工部尚书金简负责修葺明皇陵时,建议乾隆将明永陵拆大改小,不过修葺明皇陵却是在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

当时工部尚书金简和户部尚书曹文埴负责去勘验明皇陵坏损程度,并做出预算进行修葺。但是由于明成祖的长陵面积规模太大,建成时间太久,所以坏损的地方比较多,所需耗费建材也是比较多,加之确实当时金丝楠木已经砍伐殆尽,比较稀少,还要留给以后清朝帝王修建陵寝了。

金简告诉乾隆:“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轮奂维新,即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并皆宏敞”。

其实金简的这个建议是非常不符合现代文物建筑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但是要知道那是在清朝,乾隆当时下旨修葺明皇陵也是带有政治目的性的,其政治目的是为了怀柔满汉两族之间的关系,是出于维护大清统治的目的。

只要让天下人知道清政府对明朝皇陵进行了修葺和保护就算是达到目的了,既然政治目的达到了,那么陵寝是否符合原制并不重要,况且金简的这个建议还替乾隆省了不少钱,最关键的是还节省了不少金丝楠木,所以乾隆很高兴的就批准了金简的这个建议。

因此希望自己在死后肉身能不腐的帝王们,当然喜欢用金丝楠木为自己打造棺材,再加上用金丝楠木当建材,所以金丝楠木才越来越稀少。

乾隆也不例外,他自然也希望自己死后能尸身不腐,所以他的陵寝建筑和棺材用的都是金丝楠木,即使当时金丝楠木已经十分稀少,乾隆依然很舍得给自己的陵寝使用,但是到了修葺明朝十三陵时,乾隆则是能省则省了。

不过再好的金丝楠木棺材也不能做到永远让人体的尸身不腐,1928年民国军阀孙殿英盗挖清东陵时,打开了乾隆裕陵的地宫大门,把乾隆的棺材都掀翻了,最后大家不还是发现乾隆尸身早已腐烂成一摊白骨,只剩下一条白发辫子了,由此可见金丝楠木能防止尸体腐坏也并没有效果。

网友「李满 」发表观点
2024-03-02

满清自入关之后,为了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一直强调自身统治的正统性。

如此,就不得不承认满清与明朝的继承关系。既然满清与明朝有继承关系,那么,满清就必须延续明朝的香火(祭祀)。

在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五次谒拜朱元璋之明孝陵,还下令对明皇陵加强防护;康熙死后,雍正皇帝延续了其父皇的这一做法,对明皇陵进行了修缮;爷爷和老爹都这么做了,没道理乾隆不这么做。

康熙年间尚且如此,康熙之后的雍正就更难寻了。

雍正继位之后,虽然也想找几根大点儿的金丝楠木给自己充门面,可也知道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主要是都被前人采光了。不过,雍正在位的时候,毕竟也还勉强找到一些金丝楠木。

到了乾隆,因好大喜功,事事都想争个“第一”,还自封为“十全老人”。

如此,在金丝楠木的搜寻上,自然也不遗余力。

可惜,乾隆皇帝派人搜了大半辈子,也没找到几根像样的好料子——这些小木料不要说做大殿的顶梁柱,就连做棺材板乾隆都嫌寒碜。

此时呢,乾隆已经当了五十多年皇帝了!

按照古代皇帝的平均年龄、以及平均在位时长,乾隆不晓得自己还能活几天。因此,乾隆皇帝在寻找金丝楠木这件事上,格外上心。

虽说在古代“伴君如伴虎”,作为臣子,如果摸透了皇帝的心思,再顺着皇帝的心思办事儿,大概率会获得“如虎添翼”般不可思议的效果。

乾隆皇帝想要金丝楠木,明十三陵不就有一大堆吗?而且,那里的金丝楠木个个都是极品料子。顺理成章,朝中有些“识趣”的大臣,就暗示将明十三陵的金丝楠“借走”用用。

反正,普天之下,莫非黄土。

网友「是阿维啊 」发表观点
2024-03-08

金丝楠木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木材,这种木材纹理清晰,木含香气,金光闪闪,而且不易开裂,是一种顶尖的木材。在古代,金丝楠木主要用于皇家建筑,或者极具地位的用具。

当然,随着历朝历代不断的使用,金丝楠木越来越少,到了乾隆时期,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步了。

大臣们为了满足乾隆皇帝对于金丝楠木的需求,于是就借对明成祖的墓葬进行修饰的时候,进行移花接木,以大改小的方式将无数的金丝楠木给调换了出来,最后用来满足乾隆皇帝的需求。

网友「谈古论金 」发表观点
2024-03-11

有这么一个说法,但是没有很确凿的证据,不过,有几点需要澄清的:

1、在这个说法中,乾隆帝使用的从明朝陵墓上得来的金丝楠木,也是通过“拆大改小”、“偷梁换柱”等手法从明陵的地上建筑取得的,不是盗墓笔记鬼吹灯。

2、恭王府的前身和珅的住宅里面就使用了很多的金丝楠木,可见金丝楠木在清代虽然比较稀缺,但是不是很难得到,对帝王来说更是如此,似乎不必要使用旧材料。

3、成书于乾隆朝中期的《红楼梦》里提到秦可卿去世是采用的楠木棺材,引得世代簪缨的贾氏家族众人都叹“一千两银子只怕无处买”,这虽然是文学描写,也间接说明乾隆时期金丝楠木虽然稀缺昂贵,但是对于帝王来说总有办法获得,同样还是不必出此下策。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