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毕业论文“第二作者”,高校该如何应对?

对于AI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高校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相关规范和规定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对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下发了《关于加强2024年毕业论文(设计)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要求学生须明确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使用,须述使用方式、细节,包括模型/软件/工具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涉及事实和观点引证的辅助生成内容,须明确说明其生成过程,并同时在毕业论文(设计)相应位置具体标注,确保真实准确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2. 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部分高校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例如,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文称,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学生在收到警示后,需认真修改,由学院统一在相关平台检测通道进行复检。该校还表示,将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并提醒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生成内容。

3. 鼓励创新尝试,但强调独创性

一些高校鼓励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课程学习,但强调必须有自己的独创性,不能直接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照搬、‘复制粘贴’。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长期关注数字智能和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研究的张洪生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去年以来,许多大学生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课程学习,他很鼓励学生们进行这种创新和尝试,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创性。

4. 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高校应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学会甄别不良信息、虚假信息、违法信息等,这是善用的第一步。

5. 支持教师管理课堂的权力

一些高校正在制定政策支持教职工管理课堂的权力,而非针对特定的作弊方式。这意味着,未来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有所改变,教师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高校在应对AI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时,既要鼓励创新和尝试,又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AI工具。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