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胃肠功能紊乱一般可能不会引起焦虑抑郁症,但胃肠功能紊乱往往都是焦虑抑郁症导致的胃肠功能改变,属于功能疾病的一种。
胃肠功能紊乱也可以叫做胃肠神经官能症,是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由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导致的胃肠功能出现变化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胃肠功能紊乱主要症状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胃部症状主要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随着情绪的变化,症状可能表现为逐渐加重。
肠道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肠道功能紊乱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肠易激综合征。所以肠道症状也会明显的以情绪变化而改变的,比如在紧张的时候患者很可能表现为腹泻或便秘。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所有的消化道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所表现出的躯体症状同样也会受到心理状态以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说到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常见的病因是饮食因素,疾病因素和精神因素。而我更喜欢从脑肠轴,也就是大脑与数量庞大的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去理解。
脑肠轴是研究大脑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大脑的情绪可以对肠道菌群有所调整,而大量存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中的肠道菌群反过来也会影响情绪变化。也就是说抑郁、焦虑的情绪,影响了肠道菌群的平衡,使得更易出现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的肠道菌群占据上风,所以在情绪的调节下,最终出现了上述胃肠道症状。
其实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也是近些年医学上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人们甚至设想我们今后通过特定的食物去预防和治疗抑郁症,虽然这在现在看上去不太可能,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做到,这也是科学的魅力。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胃肠功能紊乱,或者更多的是肠易激综合征,是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的,通过药物控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情绪改善了,很可能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也就随着改善了。
对于存在一定性格弱点的人群来说,身体的不适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然而,根据我从医多年经验,更多时候,反而是抑郁、焦虑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人在一定压力下经常出现“胃痛”,到消化科检查,可能存在胃炎或者胃溃疡,但从专业角度来讲,消化性溃疡属于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简单理解,就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身体方面出现相应疾病和不适。常见的心身疾病还见于哮喘、口腔溃疡、腰背痛等。
焦虑、抑郁情绪可以诱发我们身体发生很多奇异的改变,比如血压升高、头痛、肥胖等等。对于胃肠功能紊乱来说,通常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
调控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互相制约,使机体保持着“平衡”,而我们所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说明这种“平衡”被打破,于是出现了交感神经或者副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的相关症状。
也有学者将这种由肠道症状向大脑的反馈称作“脑肠轴”,也就是说,压力、焦虑的情绪通过神经传到反馈给大脑,大脑调节着肠道的蠕动和菌群,继而出现腹痛、腹泻等排便习惯性改变。
所以,当了解这个发病机理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习得对抗焦虑的办法,这种方法可以因人的选择而不同,有些人喜欢运动,有些人习惯想象放松,有些人会借助药物,不论哪一种方法,理论上都有效,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服药带来的受益简单直接,使得患者痛苦最大程度的减少,这里建议:最好通过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敏感时才开始考虑服药,而这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具体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
胃肠功能紊乱可以有两种,主要是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表现形式特点都是以没有实质性的疾病为主。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胃部不适的症状为主,如餐后饱腹感,早饱感,嗳气,上腹部灼热痛,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为主,其中上腹部的疼痛是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除了这些实际的症状之外,患者还会有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等。
二、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更多的是以肠道的表现为主,最为主要的症状主要是以腹痛和腹部的不适为主,并且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和粪便性状的改变,腹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是以排便急促,大便当中带有黏液,但是没有脓液和血液,而另一部分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的这一临床表现,便秘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多以羊粪蛋大便和细杆状大便为主。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也是会有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一样的精神方面表现,如焦虑,精神紧张,抑郁等。
而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等为主,尽量的改善症状,其次提高生活当中的质量水平。
我是专注科普健康知识的小克,期待您的点赞和评论,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可以很确定的说,胃肠功能紊乱是有可能引发焦虑症的,胃肠与抑郁、焦虑存在关系。但,请一定要注意三个关键的字,就是“有可能”。
那么,我们先说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个独立的、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
它的独立,是指它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完整的系统、有自己的诞生基础;而它的开放性,是指在焦虑症真正出现之前,可能存在很多诱发它出现的东西。
为什么说胃肠功能紊乱是可能的一个基础呢?
肠胃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恶心等状况。而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很多人都有肠胃问题。
而我想你也会发现,肠胃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它可能会持续很久,并且经常反复。
那么,这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个问题一直不能好起来”、“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很大收获”等感受,而基于此,焦虑也就出现了。
其实在很多慢性病人身上,都会有一些焦虑的表现。它们诞生的基础,也都是和刚刚类似。
也就是,被慢性病折腾的受不了了、自己内心的期待不能变成现实、内心十分无助。
虽然从一般的角度来说,因为这些因素出现焦虑,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但是同样的,我们还是要搞清楚,“为什么这些朋友会出现导致焦虑出现的这些因素”,因为在另外一些朋友身上,是没有这些因素的。
慢性病确实是一个很折磨人的事情,我想很多朋友都深有体会。
比如肠胃病,半夜往床上一躺,本来安安心心的看看电视剧,突然一阵疼痛,一疼还疼好久,那种折腾,还有平日里看到想吃的东西,却又不能吃的内心纠葛……
这就好像生活不自觉的增加了一些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失去了一些享受。那,如果我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一不舒服就出现很多乱想的话,那我就很容易陷入焦虑中了。
同样的循环也存在很小的可能性引发抑郁症。
在这里我用的是引发,原因在于,一些外在条件往往只是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推手,而不是致病原因。或者说,个体本身已经存在了一定的焦虑基础或抑郁基础,推手轻轻一推就变成了问题。
所以只能说胃肠功能紊乱,与焦虑、抑郁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并不大。
而同时也要注意的是,肠道本身同样是与焦虑、抑郁存在联系的。
是的,刚刚说的是胃肠功能紊乱,这里说的是肠道本身。两者有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
研究发现,肠道内部的菌群,与人的情绪、性格、食物选择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菌群出问题,我们的性格、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它可能带来胃肠功能紊乱,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
1、慢性病与心理、情绪存在联系,但这是由于我们本身不能很好的与其相处所产生的结果,是可控的;
2、肠道菌群本身与心理、情绪存在联系,它是基于人体的某些机制产生的,有一定的可控性;
3、心理、情绪本身,又会反作用于慢性病、肠道菌群。
所以,如果是调节的话,心理和生理是同等重要的。心理需要不断成长,而生理要更加考虑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想要什么。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首先,问题有三个疾病,即胃肠功能紊乱、抑郁症、焦虑症,三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抑郁症和焦虑症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的紊乱,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从表现看似乎是胃肠疾病,但是胃肠没有器质性的损害,只是胃肠的功能稍有紊乱。肠胃功能的紊乱与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是胃肠功能紊乱是由于心理疾病引起的。
如果人长期的胃肠功能紊乱是可以引起焦虑症的,因为长期、反复的身体不适,且治疗效果不佳,是可以给人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长期的一种压力可导致焦虑症。
当人处于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压力、烦恼等,都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起病多缓慢,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胃部症状: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咽部异物感,打嗝、口干口苦、胸闷、反酸、厌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
肠道症状: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左下腹痛时可扪及条索状肿物,腹痛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灌肠后减轻。腹痛常伴有腹胀、排便不畅感或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可稀可干等症状。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小晓医生。
1、首先来说,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出现最多的表现就是消化不良, 这里包括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与胃肠的蠕动以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减弱有关,导致患者出现进食后难以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种消化不良的表现。
2、 此外,腹痛也是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常出现的症状,由于胃肠道分布于腹腔的各个部位,因此腹痛的位置并不固定,如果是由于胃的功能紊乱引起的话,那么腹痛位置常局限于中上腹或者左上腹,而且腹痛的性质也不一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绞痛,而多数患者表现为腹部的钝痛。
3、对于大多数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来说,也常常出现腹泻的表现,这是因为胃肠道具有消化食物以及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作用,一旦胃肠功能出现紊乱的话,这种肠道的消化及吸收功能就会出现紊乱,导致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导致腹泻的发生。而很多患者在进食后不久就会出现便意,进而需要立马到厕所解大便。
4、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除了会出现腹泻以外,还可能出现便秘的表现,这是因为胃肠道功能紊乱不仅是包括胃肠道消化功能的减弱,也包括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增强的表现,如果这种消化吸收功能过于强烈的话,食物残渣中大量的水分就会被肠道吸收,导致形成的粪便过于干结。此外,如果直肠以及肛管功能减弱的话,也会造成便秘的发生。
5、而如果胃肠功能紊乱主要体现在胃部的功能异常时,很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表现,尤其是对于那些胃排空能力减弱的患者,过多的进食就会积存在胃腔内,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可能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此外,胃部功能紊乱的患者可能出现嗳气的表现,这也是胃蠕动功能减弱的体现。
有可能的。
如果胃肠功能紊乱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导致患者总想着这个事情,总焦虑,长期积累下来,或者因此而发生什么对精神刺激比较大的事件,是有可能产生焦虑或抑郁的。
我之前有个患者,就是因为发生了点尴尬的生理反应,在学校遭到同学哄笑,逐渐抑郁,跟着患者母亲也发展到睡眠障碍。
也有个便秘的患者,早上排不出便这一天都寝食难安,非常焦虑,心理压力特别大,反过来影响的便秘因为她的焦虑而更严重。
所以有些疾病和心情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千万不能陷入死循环,治疗的时候也要双管齐下,有些疾病安抚患者情绪非常重要。
其主要是由七情内伤引起的,也与饮食失调、肝郁气滞有关。共分4中类型:
肝胃不和
证见精神抑郁,胸闷叹息,或胸胁窜痛无定处,胃部作胀,嗳气频作,或食后呕哕,呃逆连声,情绪不佳时症状加重,舌淡红,舌苔白或薄腻,脉弦。治法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肝脾不和
生气后即感胸闷胁痛,脘腹满闷,食欲不振,肠鸣腹痛,大便溏泄,或腹痛阵作,痛势急迫,排气较多,大便反少,舌淡红,舌薄白或薄腻,脉弦缓。治疗采用抑肝强脾、理气和中法。
痰气互结
证见胃脘胀满堵闷,时有呕吐痰涎,胸闷叹息,不思饮食,喉中如有痰核,咯不出,咽不下,进食无障碍,舌淡红,苔白厚腻,脉细滑。治疗取化痰散结,疏肝解郁之法。
心脾两虚
证见纳差食少,腹胀腹泻,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慌失眠,记忆力下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采用补脾健胃,养心安神之法。
脑肠轴现象。
焦虑抑郁强迫失眠等的心理问题,会引起肠胃不适;肠胃不适也会反过来刺激脑神经元,产生不愉快的体验,表现为以上的心理问题。
举个例子:天天胡思乱想、紧张恐惧,没胃口吃饭,胃里还都是气、打嗝排气明显;自己吃到喜欢吃的东西,心情愉悦。这两个例子就是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出现了肠胃功能紊乱,
第一、建议通过冥想正念帮助自己舒缓紧张压力,或者通过静坐观息修正不良心境、重建健康思维方式。
第二、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每天不少于40分钟。
第三、心情日记。每天写一篇心情日记,记录一件美好的事物。
生理与心理是一体的,当你生理功能紊乱到影响到心情的时候,不开心之类的负面情绪就会产生,然后它们反过来又作用于生理,让你情况更糟。另一方面,当你整天充满不开心的时候,生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也会跌入这个负面循环。现在要做的是,走出这种负面循环,建立正面循环体系。
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331号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联系邮箱:yangtata@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