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物质分配按“人七劳三”,孩子多的家庭粮食够吃吗?

  • 归兰山猫头鹰
  • 2021-12-29
  • 58
  • 共20人发表观点
网友「用户陈维仁501 」发表观点
2021-12-29

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那个家庭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决定够与不够吃的问题了。

第一,看家庭人口结构,比如同样是一样多的5个人,都是2个大人和3个孩子,有一个家庭中是三个大点的孩子,有的家庭是三个小一点孩子;有的一家三个全是男孩,有的家却又都是三个女孩,男孩子比女孩子饭量大,大孩子比小孩子的饭量大,那么,有三个女孩子的人家相对来说就够吃,是三个男孩子的家庭就不一定够吃;有三个小孩子的家庭比另一个全是三个大孩子的家庭够吃。总之,情况各异,够吃与不够吃的程度都不会是一样的结果。

第二、除了生产队所分得的三七开粮食外,就看自留地经营如何,如果自留地做得好,粮食蔬菜什么的都比较丰厚,加上队上分得的大部分口粮,肯定也是够吃的。

第三,看家庭副业怎么样,大人能吃苦,工分挣得又多,小孩子们也能干勤快,协助家里把鸡鸭鹅养得肥肥的,猪儿喂得大大的,在伙食上比较好一些,必定就少吃粮食,那粮食也会比人家够吃些。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决定够吃与不够吃的问题。

但在一般情况下,三七开的粮食标准,若是单身汉和家庭全是强劳动力既无老人,也无孩子相扯的,又没有其它任何副加产品添补,即使是吃四百二高标准也不一定够吃,反而吃低标准三百八的家庭,因有其他农副产品添补的,粮食还很够吃,甚至还有余粮。

那些说在七十年代还吃不饱饭的人,要嘛是全劳动力饭量大,因吃得多的家庭;要嘛就是很懒的家庭,基本上全凭分基本口粮度日。那种说吃不饱饭挨饿的人,自己还得找找原因,不能完全责怪是集体化的不对。

网友「老于52080 」发表观点
2021-12-29

在当年生产队时期,家里孩子多、人口多而劳动力少、挣工分少的家庭,表面上看分的粮食相比劳动力多的家庭少很多,但是粮食一般都够吃,甚至还可以有剩余。起码要比劳动力多,挣工分多的家庭富裕。因为孩子吃饭少,尤其和青壮劳动力相比,差得太大。

所以,在当时那个年代,最缺粮食的恰恰是劳动力多的家庭,特别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饭量最大、吃饭最多,如果一个家庭有弟兄两三个,虽然挣得工分和分的粮食多,可总是不够吃,一般来说都吃不饱。

网友「姬生存 」发表观点
2021-12-29

总体上来说,在我的印象里是劳力多的人家虽然挣的工分多,按劳分粮多,可口粮往往比孩子多、分粮相对少的家庭还艰窘。这是因为男劳力饭量大!吃的多。一个男劳力比两个小孩子的饭量还大!

劳力少,孩子多的家庭虽然工分少,分粮相对少些,但口粮却相对宽绰些。

当年过日子,农民家庭那种精打细算的“小气劲”,是当代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网友「东老板83986861 」发表观点
2022-01-04

生产队时期物资按人七劳三只有六三年,六四年就改成六四开了,六五年就改成对半开了,劳动积极性提高后,我村六六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七十年代进行修学校办公室加工厂仓库办煤矿百分之六十的家庭建新房、发展特快。

网友「潇洒青林 」发表观点
2021-12-30

我有两个堂哥,大爷家的堂哥为人忠厚老实,是党员干部。计划生育政策从六十年代就已经提出,大堂哥积极响应,只生了一子,便计划生育了。大堂哥是干部,拿大队统一核算工,嫂子在生产队几乎常年不落工,家庭年终工分全队最高。大哥一年三百五十个工,(10分一个工)因为是大队工,每个工带四两粮食,总折合一百四十斤粮。大嫂一年挣二百五十个工,(在女劳力中算是不错的了)生产小队每个工带三两粮食。可带七十五斤粮。这样全家工分带粮合计二百一十五斤粮,生产队人均三百六十斤粮,再加工分带的粮,平均每人大概四百三十五斤粮。基本够用。可是大哥是村干部,街坊人情多,村里迎来送往的事也多,许多花费都是自掏腰包,老实人不得已只有卖口粮,年年弄得穷叟叟的。到老只落得个好口碑。二爷家的堂哥就不同。那时的计划生育只是号召,并没採取什么措施,那些年里,他连生五儿七女,一家九口,可共分得三千二百四十斤粮,孩子小,吃得少,二爷家堂哥拿余粮换酒喝,该生产队的钱也不还,最后按困难户减免了。直到生产队解散,许多欠生产队的账和生产队欠农户的账,都不了了之了!

网友「风雨彩虹50后 」发表观点
2021-12-29

人七劳三孩子多的粮食是够吃,那管什么用?孩子多劳力少,无疑欠生产队的钱就多呗!我们这里有户孩子多的欠生产队累计六七百元,这家过日子也没打算,农村话就是不会过,偷偷把粮食卖了结果他家还要救济粮,到散队也没还清。

网友「孙继东877 」发表观点
2022-01-05

生产队时期,国家对农村的物质分配没有统一规定。比如我们内蒙古赤峰市(原来叫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农村的口粮分配,就是不论工分多少,大人小孩,一律是最低标准300斤原粮,丰收年景可以多分一些,但最高标准每个人不能超过450斤。

工分多少与物质分配无关,以我们生产队为例,我从1967年开始参加劳动(半个劳动力)到1971年离开,最差的年份是1968年,每个劳动日值0.5元,最高年份是1970,每个劳动日值1元钱。但生产队工分控制严格,春天种地每天整劳动力才7分工,夏天耪地开整个劳动力挣10分工,秋天打场又是每天7分。最好的男劳动力每年不超过2500分;女劳动力不超2000分。

我们中国之大,只要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的,各地情况就是千差万别。千万不要以为全国都和你们那里是一个模式。在我们这里恰恰是孩子多的家庭缺钱不缺粮或者缺粮较少。

网友「老者165162700 」发表观点
2022-01-05

二八一九分过,四六3七分过,人劳各半分过,最后快解散的2年全部按劳分配,我家八口人和人家四口人分粮一样,能够吃吗。还好分田到户后一年改变了吃不饱的历史。

网友「秋实80587892566 」发表观点
2022-08-22

生产队时期的“人七劳三”,是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现在的股份制合作社一般不采用。当时孩子多的家庭,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够吃;当孩子长成半大小子,饭量增加,应该不够吃。在当时,不够吃,是家常便饭。孩子少的家庭,也不够吃。粮不够,瓜菜代。

网友「yvshou 」发表观点
2021-12-29

生产队就是一个核算体,粮食收入副产品收入副业收入等总收入,去除公积公益金,生产费用,大队公社统筹管理费后,按剩余钱和工分换算就是工分分值,各家成员比列不同,便是劳多劳力少的区分,不管人七劳三,还是小孩分等级抽出粮数按劳力日数工分数多分,劳力多肯定是存钱,劳力少的欠钱,是累一年也好,辛苦一年也罢,存钱的不开资能行吗,公积金一年提取约10%,钱数还是不少的,欠款户先是欠公积金,后是欠外债,欠贷款。这不是谁够吃谁不够吃的事,今年不够吃,明年也不够吃,土豆萝卜白菜西葫芦地瓜补充吧。

说这些不是费话,存钱户不给钱有同意的吗?

欠款户不交欠款还要分粮食,欠谁的?

五保户队里养(有女儿也是五保户),有儿子的老人,一是必须交钱分粮,再是队长允许分粮钱先欠着,欠谁的还用再说吗。

网友「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发表观点
2022-02-22

我曾经是生产队会计。当时的政策是“人七劳三加照顾”,就是人七劳三之前,首先要照顾军属、烈属、职工家属、五包户、困难户吃上“一般标准的口粮”。好比说分一万斤粮食,并不是7000斤按人分,3000斤按劳分。如果这样,怎么保证四属五保的口粮?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先从一万斤口粮中扒出“照顾粮”,把这些户照顾到“一般标准的口粮”,余下的才能“人七劳三”。也就是说,按人分的不到7000斤,按劳分的也不到3000斤。

言归正传。如此看来,就是劳力多的户不够吃的,孩子多的户也够吃的。为什么呢?因为劳力多的户虽然挣工分多,但能分的不到三成,实际也多分不了很多。而劳力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那时又没有油水,要吃很多饭,多得的那点,根本不够他吃的。

反观孩子多的户,因为按人分口粮多达七成,基数大,按人分的就多。账面上看,肯定比劳力多的户少。但小孩子吃的比劳力可少多了!更何况,如果平均口粮少很多,就是名符其实的“困难户”,还有一个“照顾”在这里等着呢!不但要照顾,还要照顾到“一般标准的口粮”。有人说,要用钱买。不错,是要用钱买。但口粮可是“国家牌价”,很便宜。何况,就是没有钱,也没人逼你,永远欠着。如果还不上,就是吃白食。所以,那时就有“多挣工分多分粮,不如多生孩子多分粮”的说法,为什么生那么多孩子?因为有“照顾”的政策在托底。

网友「郭氏明 」发表观点
2022-01-02

時代不同,过去如果孩子越多你家的粮食亏空越大,过去有一句名谚:儿子撞腰吃饭讨饶,过去成人口粮一般700斤/年,60岁以上670斤,孩子口粮是很低的,如果你家有一对老年人,那么這户人家的粮食情况比较好一些,其实老年人的食量远没有像那些活崩乱跳的孩子那么一人。

网友「是您让我心动 」发表观点
2022-08-21

生产时期粮食由生产队按人口分配,但是是按按劳动力、和非劳动力分配,既十八岁以上和十八岁以下两种,十八岁以下的又按几个年龄段分配。分配到的粮食劳动力每天一斤谷子,非劳动力分不到一斤,所以只能维持半饥饿生活。记得我直到八零年去当兵后才吃上饱饭呢(军队还是有有饱饭吃的因为部队一个团都有一个生产连种粮食补助给团里各个连队)。

网友「暖心秀姐 」发表观点
2021-12-30

生产队时期,孩子多的家庭粮食根本不够吃。

记得当时我们家八口人,爸爸妈妈干活,我们兄妹五个还有六七十岁的奶奶。哥哥最大,小妹最小,哥哥比最小的妹妹大十三岁,中间姐妹都相隔两三岁,都上学。家里非常穷。每年都要出工分,所以分的粮食也很少。

由于是贫农出生,家里根本没啥自留地,也没有小菜地。人家吃米饭吃馍,我们只能吃红薯稀饭,喝青菜汤。常常一天吃两顿饭,个个瘦得皮包骨头。

记得有一回,我不知得了啥病,整天抠墙上的泥土吃,觉得非常好吃。以至于头晕眼花,每到晚上眼睛发黑,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妈妈东拼西凑借点钱给我看病,才保住了眼睛,捡回一条小命。后来才知道是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的。总之,记忆中生产队的日子,我们家从来没有好过过。

网友「睿智旭日T1 」发表观点
2021-12-29

恰恰相反,孩子多比孩子少的相对够吃,人七劳三,也就是说人七孩子虽然只有七但饭量小,既便吃不饱也比劳三強,劳虽然多三但饭量大,又要从事重体力活,体内消耗更大,常常是饿肚子。所以说那个年代很多青壮年邦小孩子多的家庭干活就是为了一顿饱饭。

网友「快乐开心lcd 」发表观点
2022-01-04

我曾记得,在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够吃。在我们当地,分口粮按成分,年满八周岁以上的,就可以分全层基本口粮,一至七岁分得七层粮,年终结算,工分粮分三层。

在那个时代,每户得人口,平均在七个以上,多者一户十多口人,上老下小,生的娃多。正常情况下,粮食将就的够吃的户是娃多,粮就分的多,但这类人家,社员往来帐欠款多,有劳力多的,但饭量大,即使是工分粮补三层也不够吃,但基本不欠往来欠款。

总之在那个年代,确实是吃喝穿戴太可怜了,基本上过的都一样的生活,有个别家,家里有个在外工作的家庭比较好点。反正家家户户都穷,没有人评三论四,有劳动力的早起晚归,家庭主妇,敬老护小,有时也参加点劳动,孩子们大点的,除了在校,回家帮大人,割草扒菜喂猪喂羊等,冬季捡柴,拾兰炭,来添补家用,为了生活,个个都忙。闲人很少,除了光棍汉,懒得不待动是闲人。所以,一朝时代一朝人。

网友「fjm日月之明 」发表观点
2021-12-30

生产队时家庭生活很难,人多劳少劳动一年下来分了口粮无钱花,那时候家家户户不购吃,大人小人不是分的同等粮,小人分的大人半分粮,不到18岁就是半劳力吃的大人半分粮食!小孩到12,3岁比大人还能吃。正是生长期间!

网友「不欺善不怕恶 」发表观点
2021-12-30

生产队时期个别土地面积多的生产队基本还是够吃的,土地面积少的生产队基本全队社员都缺粮,只不过缺粮的时间多与少的问题,一般来说孩子多的家庭分得的工分粮,相对比没孩子的全劳力家庭少一些,但是孩子多的家庭的吃饭量比重劳力家庭小一些,缺粮的时间就相对少一些,因孩子小没干重体力劳动,饭量就小一些。

缺粮最严重的家庭往往是那种平时不注意节约用粮,有新出来就大吃大喝,两天的粮食一天吃,一年的粮食半年就吃完了,没粮了就向别人借,借薯干还小麦,借小麦还大米,一年复一年光借粮和还粮就吃亏不小,粮账就越拉越长,每个生产队的最穷缺粮户就是这样造成的。

网友「淮北日月升 」发表观点
2022-09-09

生产队时期,物质分配按“人七劳三”,孩子多的家庭粮食够吃吗?

当时可以说多数家庭不够吃,少数劳力多孩子少的会有少量富余。

先说人七劳三是什么意思。

所谓人七劳三,指的是生产队生产的粮食,除了上交国家的公粮以外,剩余的粮食需要在全体社员当中分配,人七劳三就是人口占70%,公分占30%。

例如,一个生产队一共100人口,待分配的粮食一共三万斤。

这三万斤,拿出70%也就是2.1万斤按人口分配,每口人210斤,剩余的30%也就是0.9万斤按公分分配,全队一共15万公分,每工分分得粮食0.06斤,工分多的家庭分得粮食多些,工分少的分得粮食少点。

再说为什么那时候不够吃。主要是那时候农业生产太落后了。例如每亩小麦,现在产量1000斤毫不稀奇,但是生产队时候,每亩能三四百斤就算不错了。

最后谈谈粮食不够怎么办。粮食不够,一个办法就是少吃,例如本来吃两个馒头能吃饱,只能吃一个馒头,在核电稀饭凑合。在一种办法那就是吃点野菜,例如白菜帮,萝卜苗,地瓜叶,以及地理的野菜树叶,都可以当食物吃,不过这种东西吃一两口还觉得稀罕,如果当饭吃,实在不怎么好吃。

网友「水太5 」发表观点
2021-12-30

生产队时期,物质分配按‘‘人七劳三,孩子多的家庭粮食够吃吗?关于这个问题,当年集体时代,农村有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那时生产队每天上工都是拿工分的,每个劳动力每个月要完成26天定额,每年要完310天劳动日,生产队所以劳动力都耍每年评定工分,男人有10分9分8分工,妇女有7分,6分,5分工,劳动力好的劳动力每年可以赚5千多工分,少的也有3千多工分,妇女强的人可以赚一千多工分,那时候粮食、亩产不高,但是粮食分配是老人是500斤粮食‘注是稻谷,小孩是按国家标准而定粮食,男劳动力和女劳动力,按工分带粮食吃,如果生产队粮食增产就多吃,粮食少就吃,那时候每年很多农民粮食根本不够吃,往往接不上新粮食这也是很正常的。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