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为什么对万历在生活上这么严格,自己的出行非常奢侈呢?

据说万历想办一个宴会,都被张居正说成铺张浪费,从而否决,很多的衣食住行不像一个皇帝该有的,非常的节俭。但是张居正的轿子都有40多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卫,2个仆人,30多个抬轿的,场面及其豪华气派,盖过皇帝的威风。既然张先生是,心学门派的,知行合一。为什么他要求万历很严格,对自己的出行却奢侈呢?既然知行合一,他自己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呀。
  • 旭日东升184442840
  • 2024-02-14
  • 30
  • 共19人发表观点
网友「艳艳爱豪车 」发表观点
2024-02-24

谢邀。张居正处处教万历皇帝节俭,事实上张居正自己私生活却很奢侈。只能说明,张居正是个言行不一的人。

张居正其人,因其巨大的历史贡献,被后世赞为“宰相之杰”,居功甚伟,无限风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改革,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是“万历中兴”贡献最大的人物。

万历初期,国库财富创造了明朝历史中的最高纪录,存粮可用十年,存银共计一千万两。国泰民安,军事称霸,这都是张居正的功劳!非常厉害!如果没有张居正,后面的“万历三大征”也不可能有!当然了,万历三大征也败光了张居正时期所有的积蓄!

那时张居正作为首辅,奉旨离京为老父亲办理丧事。张大人此行,可谓极其风光体面,极其耀武扬威,可不简单是轿子大,抬轿子的人多。除了肃静回避的仪仗队,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

作为首辅,执政近15年,张居正确实做出了政绩,为世公认。可他没有想过,强人再强,不可能永远如日中天!君为臣纲,大臣抢了天子的风头,秋后算账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你说张大人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么高调、张狂,不会招人非议吗?张大人本是想有所收敛的,这么一抬32人的大轿子,是由真定起驾,而并非北京城!说明他内心是有顾忌的。

水至清则无鱼,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张居正也不能免俗地做个纯粹的清官,他也拉帮结派、贪污受贿,生活奢侈,妻妾成群。

可我认为凭张首辅的功绩,一切都在可承受范围内。而仅因为他曾对皇帝太过严格,他死后就要被万历皇帝清算、抄家、削勋,甚至要鞭尸,万历皇帝已经不能用,变态来形容了!

网友「赵世瑜 」发表观点
2024-02-23

这个问题,由于通俗历史作品(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和影视作品搞得比较乱,很明显缺乏史学的专业训练,所以还是有必要说一说。其实重点不在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是希望广大读者对历史通俗作品要有谨慎的态度,不能随便相信。当然啦,即使对我说的,也不一定相信,还要经过自己的认真考察。

张居正不仅是万历小皇帝的老师,也是他父亲隆庆皇帝做太子时的老师,对小孩子要讲一些做人的准则,属于大道理那种,是他的责任,至于成年人以后许多复杂的事情,这个时候即使讲也未必听得懂。这里不是为张居正开脱,想想今天就明白了。当了那么大的官,自然有许多人赶着来拍马屁,比如张居正死后被人骂得最多的,是他回老家的时候,地方官争相讨好他,这个后来都被归罪于张居正,实在有点冤枉他。

“张居正奉旨归葬,所经由藩臬守巡迓而跪者十之五六,居正意未慊,檄使持庭参吏部尚书礼。至是无不长跪者,台使越界趋迎毕,卽身为前驱,约束吏卒”。就是说的这段。该文也说到大家经常说的张居正的车马多么豪华,吃的东西多么讲究,这个当然不会完全是捕风捉影,因为张居正毕竟到了那么高的地位。但是否有夸大之辞,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这出自名人的笔记,焦竑的《玉堂丛语》卷八。大家知道文人的笔记有许多是道听途说,不是实录。而我们遍检在朝堂之上弹劾张居正的奏章,几乎很少有人把他生活腐化当作主要罪状的。

那么,在朝堂上言官们批评张居正什么呢?我们举几条史料看看:

“万历丙子某月,御史刘台疏劾大学士张居正罪状。一谓倾谋逐去髙拱;一谓私许成国公朱希忠身后䘏典;一谓援引张四维入阁,张瀚入吏部;一谓创为随事考成之法,欲以总揽威权,及因御史俞一贯不听指授,借回道考察之例,谪调南京;一谓辽王获罪迁发,居正有力;一谓居正诸子夤縁科第;一谓湖广乡里亲戚及官于湖广;但为居正所私厚者,无不拔置要路;一谓排抑言官;一谓于原籍大起私第,骚动一方;一谓黄州生员之事,以私意拟㫖重处;一谓居正之贪不在文官,而在武臣,不在腹里,而在邉鄙”(王樵《方麓集》卷七)。

“盖自张居正以权开祸,而继者遂啮指相戒”(沈国元《两朝从信録》卷十七)。

基本上意思就是张居正做事情,都是利用手中权力,任意妄为。只有一条模糊地暗示他接受镇守边疆的武将的贿赂。就是民间流传的戚继光给他献壮阳药这类无聊的事情。

万历时期在张居正之后的阁臣王锡爵曾经感慨说:“已读九卿潘季驯等疏,则又叹曰:误矣,奈何反追为张居正讼?已趋召至中途,读孙、蔡二御史疏,则又叹曰:误矣,奈何以小矇尽污人生平大节!”(《王文肃公文集》卷三)这是说,他看到潘季驯为张居正开脱的奏章,感叹他不明白这是皇帝要搞他,说这些话没用;看到两个御史攻击张居正的奏章,则感叹为什么要用这些小毛病来诋毁张居正的大节。

大家都知道,张居正在位期间搞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这必然要得罪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很多时候他自己也说,在朝廷上大家都反对他,全靠他用权力硬压下去,才得以推行。所以最讨厌他的就是那些言官,认为他不能接受反对意见,何况后面还有人唆使。包括当时流传甚广的海瑞批评张居正的奏章,经查是伪造的,是有人利用海瑞的名望来诋毁张居正,印这些小册子是为了赚钱。(“芜湖革退生员王律伪造海瑞指斥张居正奏稿,纠串农民曽昂刋刻售卖,射利事发”。万历十一年五月初二日孙惟诚《忌讳冒昧上言干渎天威无任战兢陨越俟命之至邪臣献媚乞赐重究以雪寃愤疏》)。很多材料,这里不能一一列举。

我这里当然不是说张居正生活多么简朴,多么两袖清风,但是不是是个生活作风极其腐化的人?恐怕没有太多证据。至于要把一个人整倒,经常在生活作风和贪污上做文章,是最容易引起老百姓共鸣的做法,这一点,我想大家已经见得太多了吧?

网友「邓海春 」发表观点
2024-02-21

我们普通人所了解到的历史往往是极度缺乏细节的,课本里的历史三两个句号便述尽一个朝代,显然这样的历史是有距离的。距离产生虚幻,因此对于真实的追寻就更显得重要。

有明一代,张居正与万历皇帝必然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我们是否也有想到过:张居正为何对万历在生活上如此严格,自己的出行却非常奢侈呢?

首先谈谈张居正此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几人能在封建社会中凭借一己之力,打破坚固的阶级壁垒,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呢?《明史》记载,“少颖敏绝伦”,谓之“国器也”,寥寥数语,足以我们窥见此人非凡的才能。

在皇帝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人和他平等,可在万历眼中,他必须要尊敬的人就是张居正张先生。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君臣,更重要的有一层师徒关系。在众多事情上,年轻的皇帝都对先生言听计从,甚至可以说,在明朝成熟的政治体制运行下,大权已然旁落。

说回张居正在生活上对万历的严格要求,这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万历本身,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从来都不止是贪图享乐而已。他必须接受正统的帝王教育,咱们看看万历少时的课程表,足以看出对帝王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视。熟读经典,并要“完成工作”,在实践中更好地领悟经义;写字画画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现在我们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看来,作为皇帝,万历是绝不可能轻松度日的,这是其自身“欲戴皇冠”,必然要承担的重量。张居正作为其老师,也必然担负着督促教导的责任。

私以为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张居正此人,他是正常人,有欲望,也有犹豫,有挣扎,也有畏惧;可他又非常人,我们世俗的眼光往往更青睐于海瑞等清廉官员,张居正绝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他不是“标兵”,确是“能人”,他在位的十年,几乎做到了那个时代封建统治下的极致。《剑桥中国史》评价,“张居正没有靠镇压运动,能够和一般在新王朝建立后不久而为人所知的那种施政相比。”千锤百炼,仍不改初心。至于不得善终,不会是这位优秀的政治家会费心担心的事情。

历史似乎总是笼罩着层层迷雾,万历年间种种纠缠三言两语论述不清楚。我们难有宏大的历史格局,着眼于小处,积极思考,亦是探寻历史真相的佳径。

网友「谈古论金 」发表观点
2024-02-22

实名反对赵世瑜教授的的历史研究资格论。

即使退一万步按照资格的说法,如果说石悦处长很明显缺乏史学的专业训练还很难基于其学术履历反驳的话,说黄仁宇教授(其著作《万历十五年》同样涉及张居正出行奢侈问题)很明显缺乏史学的专业训练未免有风大闪了舌头之嫌。

网友「营三千 」发表观点
2024-02-23

帝王,作为一个国家的符号化的象征,必须具有除了专一以外的其他一切美德,虽然这样的帝王只存在于理想之中。而大臣这种道德上的负担少一点。更何况以明代官员那坑爹的基本工资水平,贪污腐化简直成了默认必修课,老张也是见怪不怪了。张居正虽然与心学有渊源,但别忘了他在打击心学门人的时候也是丝毫不手软,对于心学的态度,他是比较实用主义的,并不可能因为心学的玄妙理论而转变自己的实际行动。但是,张居正从内心深处同时还是有理想主义的成分的,而之前的隆庆和嘉靖与他理想中的君王都相去甚远,于是,当他看见一个灵魂白板的朱翊钧时,一个构思完美的“帝王养成计划”在他心中酝酿……他以理想主义的态度对朱翊钧,而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自己,才造就了这么一个自相矛盾的状态。

值得叹息的是万历和张居正这对君臣的关系,想当年啊,万历还是个小正太的时候,也曾对张居正说过:“先帝雅好珠玉,朕思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好之何用?”这样充满大道理的话。谁能想到,长大之后的他会变成那样好聚敛的白胖子呢……

网友「有书共读 」发表观点
2024-02-16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说话多嘴累,说话少嘴闲的有书君。今天我想和大家研究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言行不一之人——张居正。

为什么说张居正言行不一呢?

因为他处处教万历皇帝节俭,自己的生活却很奢侈,这种人是不是应该拉出去揍一顿?

且慢!虽然张首辅性格如此,但是有书君反倒很欣赏他这种真性情呢。

张居正,被后世称为“宰相之杰”,居功甚伟、无限风光。

张居正虽为强人,但是偏偏有强人都有的毛病,这一个好大喜功就很容易抢了天子的风头,到时候上头找你后账那是一定避免不了的。

果然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搜出黄金白银十万余两,不过这数量看起来好像与他的奢华身份不太相符,甚至不如大太监冯保的十分之一。

难道说他的奢侈和敛财都是假的么?

其实生活在各朝各代的中后期都会有一些腐败官员和君王。

张居正本身不是坏人,但是因为所处时期所致,也不能纯粹地做个清廉之官。

为保证不受他人排挤和陷害,他也会拉帮结派、贪污受贿、生活奢侈、妻妾成群。

但是这些与他的功绩相比,还都算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仅仅因为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奢侈,对待皇帝严格要求就被抄家、削勋、甚至要掘坟鞭尸,这个万历皇帝也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不就少享点儿福嘛)。

有书君最后对万历和张居正做个总结:

万历因为少花了自己的钱去享福而全然不顾张居正的伟大功绩,做出一系列变态行径可谓是亡明之根源,崇祯与他比之不过!

而张居正则是利国利民不利官,矫国矫君不矫己。

如果明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又何必落得如此下场!

网友「低调与责任 」发表观点
2024-02-15

张居正受隆庆帝厚恩兼领托孤之重,又鉴于明朝中期以后出过正德这样不靠谱的嬉戏天子祸乱黎民社稷的坏先例,所以我们后世人有理由相信:立身亲为万历老师的张居正对这个小皇帝是悉心培养的,是极力想把万历培养成圣贤有为的皇帝的!

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万历这个少年自负独断专行的皇帝是受到了奸臣的蛊惑。毕竟,张居正的改革虽然有利于社稷黎民,却也大大得罪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也就是权贵和庸臣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利用万历亲政急于立威的心理,整倒批臭了张居正!

鸣呼!至少为明朝多续命50年的张居正,虽大功于明朝,却因为他“精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当政史,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也王朝体制下改革者的宿命,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个个都是悲情的改革者,一心改革图强、不念个人生死,尤以张居正最为悲剧,也可以说殚精竭虑而死,享年58岁而已!

有时我想,以张居正之权势倾天,又是威权断政的主,军队也听其调遣,如能再进一步,建立真正类似于当代英日的虚君实相制,鼓励工商资本主义发展,在后续的几百年里,中华文明仍将遥遥领先于世界,而绝不会出现随后300年的国运倒悬!奈何奈何,张居正死后,明朝一路滑坡,最终坠入无尽的深渊!

网友「科普大世界 」发表观点
2024-02-20

张居正被誉为宰相之杰,对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影响巨大,如果不是通过他的改革垫下的家底,明朝不可能再苟延残喘数十年,但事实上对于张居正之为人历来褒贬不一,虽然他完全称得上是伟大的改革家,也算是杰出的政治家,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说他心口不一,比如张居正对万历皇帝朱翊钧在生活和学业上要求就很严格,然而自己的生活却仿佛很奢侈,实情真的是这样吗?

说起来这确实是很张扬和奢侈的事情了,与张居正教导万历皇帝朱翊钧勤俭节约的要求背道而驰,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又是内阁首辅,在万历皇帝的青少年时代,张居正几乎就是个不可挑战的权威,他的话不敢不听,所以张居正对于万历皇帝节俭的要求,万历皇帝通常都要好好的执行,比如在1579年(万历七年),万历皇帝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做光禄寺御膳之用,张居正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并要求万历皇帝节省“一切无益之费”,万历皇帝就下诏免除了这十万两银子的开支,就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免除了。

但是他的这件事后来也被人抓住了小辫子,成为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罪证之一,其实张居正虽然算不上廉明的官员但也绝非十分的贪污腐败之人,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对他清算抄家之时搜出的钱财并不多,当万历皇帝的秋后算账却非常过分,平心而论,万历皇帝这样对待张居正是很不公正的。

网友「忽悠派掌门 」发表观点
2024-02-17

先讲个故事:昔,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扫六合,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人或以为张居正晚年之奢靡是其污点,我看不然,以太岳之明,岂不知奢靡之祸耶?

当是时,张居正位居宰辅,权掌中枢,执天下之大柄,如果不图享乐,像曹操或者杨坚那样玩弄权谋,从明代的政治体制看,其结局是否会更好些呢?后人又会怎么看呢?

网友「ShawSigere 」发表观点
2024-02-21

举个例子,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教你生活要节俭、作风要简朴的老师,实际上他是个富二代,出行豪车,出入高档餐厅,一天的支出敢上他做教师一月的收入,那么这样的老师配为老师么?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要求别人去做到呢?这句话很有道理,可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言行合一的。

这个世界上真正做到言行合一的人,屈指可数。儒家讲:立德、立言、立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不朽,可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做到了?朱熹朱大圣人不也因“扒灰”被后世诟病不已的么?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张居正为什么要求万历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呢?

这就回到我开头举的那个例子上面来。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万历陛下还是个小年轻,三观还没有定型,正是塑造一个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好时候。张居正作为万历的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又有什么错的呢?当今的老师又有几个真正做到了在各方面都能给学生树立好榜样的呢?

勤俭、节约的要求,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是涉及到个人和家庭,但对于作为皇帝的万历来说,就很不简单了。毕竟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皇帝如果骄奢淫欲,势必会导致国家政治出现极大问题。做了皇帝,就不能用普通人的眼观来要求。

要去年轻的万历严格要求,读张居正来说,他这是在为一个帝国负责。张居正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必定是存在着一些官场潜规则在里面的,你可以说老张受贿收礼,但是你不能说老张挪用公款满足私欲啊。他在公和私之间其实分得清清楚楚,在他执政的十年之中,国家自嘉靖以来日益疲敝的财政,不仅得到了缓解,还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就是张居正的功劳。

网友「行者44319542 」发表观点
2024-02-20

以张居正的英明,不在其他方面奢侈,而出行在大庭广众时做很大的排场,奢华甚至超过皇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向老百姓,特別是向在改革中受损受压的既得利益集团宣示:他的权威比皇帝还大,改革不容阻挡。从他死后利益集团的反扑,也证明了他高调出行是有针对性的。最近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历史观,故意搅乱老百姓的价值观。不看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正面人物吹毛吹疵,求全备则;对反面人物则是垃圾堆里捡宝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反面的人物也会有一些优点。但要坚持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哲学观。主客上是否维护群众和国家利益,是否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判断历史人物的根本标准。

网友「猫眼观史 」发表观点
2024-02-16

谢邀!先祝大家阅读愉快!

我觉得题主有点打擦边球的意思,张居正是严格要求了万历皇帝朱翊钧,但那时因为皇帝年幼,而当时万历皇帝的出行以及其他所有活动都是有李太后和张居正负责的,之所以会出现说张居正的轿子豪华,这还得说一件事情,正是因为这件事张居正性情大变。

其实张居正一开始并不赞成这样做,但是李太后执意如此,再加上朝堂那些人的嘴脸,张居正本身就是一个顺势的人,越是有人用卑劣的手段对他,他会用更卑劣的手段回击,所以就大张旗鼓的回家了。这只是其一,历史记载,张居正是从四月出发的,到七月才回来,这短时间张居正竟然在处理朝堂之事,算是为国家尽职尽责了,轿子里堆满了文件,随时替年幼的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才让奄奄一息的明王朝有了生机。

其实万历和张居正,让我来说,就是一对绝配,首先说万历,他并不是个英明的皇帝,资质平庸,而且缺点很多,喜欢偷懒、小心眼、贪财,而张居正恰好能管得住这个小皇帝,然而正当明中期有些起色的时候张居正竟然去世了,从历史来看,对大明的影响不是一星半点,张居正死后,少了辅佐的万历,后面连朝都不上了。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网友「瓦尔登的船夫 」发表观点
2024-02-17

反向思考一下

历史中,往往有能力的人,都有一些小毛病,毕竟人无完人。而往往一些道德完人,要么为了沽名钓誉不做实事,要么就是有极大的【野心】。“周公惶恐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大权在握的臣子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反叛的野心,往往会选择“自污”,征兵在外的大将表现出既贪财又好色,文臣也是如此。张居正的奢靡,一方面是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权臣张居正是没有篡逆之心的,因为权倾朝野的张首辅,如果再加上一个道德完人的光环,下面的人就会想,比照王莽,张首辅如此,追求肯定更高,黄袍加身都有可能!当然这有臆断的成分。

网友「明史林泉 」发表观点
2024-02-17

张居正为何对万历皇帝严厉?

2. 张居正自己出行为啥奢侈?

张居正坐32人抬大轿子,一路上还有戚继光派的火统手保护,沿路巡抚迎送,地方官员跪迎还送礼。这种规格和皇帝一样了!这还了得!那时是张居正终于得到万历母子俩的同意回江陵老家奔丧,所以正好是首辅衣锦还乡。但是那时的张居正真的是权力大啊,即使规格高也还是没人敢弹劾他,之前弹劾他不回家奔丧的人都已经廷仗的廷仗,发配的发配,连监察御史这些言官也都唯马首是瞻。内阁里面都是自己提拔的人,朝中可谓铁板一块。

网友「兰台 」发表观点
2024-02-19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啊,张居正根本没资格管理万历皇帝的私生活啊。管理万历皇帝私生活的是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万历皇帝最恨的是冯保干涉他私生活,而不是恨张居正;之所以抄张居正的家,完全是因为从冯保家里抄出上百万白银,让万历帝以为张居正家里也有那么多钱呢。

事实上明朝皇权之重不是开玩笑的,明宣宗创立司礼监之后,内阁所有的奏折没有司礼监批红都不算是朝廷正式法令。

从现有史料看,真正管万历帝私生活的是李太后,但是李太后一般是通过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来贯彻自己“严控皇帝”的意志的。

所以我们看到史料记载万历皇帝在宫里喝醉酒后耍酒疯先是拿剑砍倒了冯保派在他身边的两个心腹小太监,然后骑着马要去砍冯保。

万历皇帝可从来没有要去砍张居正的。

在张居正—冯保—李太后这“铁三角”里真正重要的是冯保,如果没有冯保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配合,张居正什么都干不了。

以至于张居正父亲去世原本要守孝三年,结果是冯保从中安排让万历帝“夺情”。

史料里说当张居正知道皇帝已经答应“夺情”后,专门在冯保派来传话的小太监面前表演了一出“磕头感谢冯公公”的好戏。

而万历帝亲政后第一个动手收拾的也是冯保,事实上万历帝对张居正并没有特别大的恶感,之所以后来要抄家,主要是万历帝从冯保家里抄出来上百万两银子,张四维等人又鼓吹张居正家产和冯保类似,万历帝这才下令抄家的。

真正要收拾张居正的恰好是外朝那些被张居正得罪狠了的文官,万历皇帝本人对张居正没特别的感情,既不特别感谢他,也不特别恨他。

网友「关关要努力 」发表观点
2024-02-19

俗话说:“清亡于乾隆,明亡于万历”,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明朝皇帝罢工不上朝的有很多,万历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翘楚。万历消极怠工三十余年,但是国内外却平稳发展,也没有发生很大的动乱,这一点也要归功于当朝首辅张居正。

万历即位时不过是一个三岁小儿,在慈圣皇太后和张居正的双重管教之下,万历只有谨遵命令的份。对万历的一生影响深远、甚至直接影响他后期罢工的人,则是他年少时无比信赖的老师张居正。

在传统的思想道德要求下,张居正既然要求万历如此节俭,那么自己又是如何做的呢?

与自己口中崇尚节俭的要求相反,私底下的张居正可谓是极其奢侈。在他家中不仅收藏了许多珠宝和古玩字画,更是蓄养了很多绝色佳人,都是下面一些佞官所赠,张居正却全数收下,张居正为何表里不一呢?

一、儒家思想熏陶下的职责所在

张居正之所以对万历如此严苛,完全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张居正虽然表里不一、私底下骄奢淫逸,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依然是一个功过参半的人物。职场上的张居正雷厉风行,推行“一条鞭法”、丈量土地、改革徭役赋税、平定西南叛乱,正因为张居正的一系列措施才有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与此同时,张居正已经对眼前的位高权重渐渐迷失,朝廷官员的任职从正途选拔逐渐被任人唯亲所取代,个人的喜好代替了国家法度,张居正这位首辅俨然成了当朝“宰相”。张居正将所有的道德标准都抛在了万历这位君主身上,自己则名正言顺地享受着“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福贵与荣耀。

大家好,我是@关山砚,大家也可以叫我关关!

互联网行业的泥石流,自媒体领域的二流写手!

网友「国学智慧与家庭教育 」发表观点
2024-02-22

公元1572年,张居正在万历皇帝登基时,采取迅雷之势击倒首辅高拱。从这一年到1582他去世,10年时间一直担任元辅和帝师。

万历皇上对张居正即敬且畏,这也正是张居正对自己学生严格要求的结果。

张居正的生活奢侈,很多资料都谈到过,比起海瑞来,他的确是少了廉洁,多了权谋。

网友「爱看爱思考 」发表观点
2024-02-21

张居正的严厉,养成了万历皇帝的逆反心理。由于万历皇帝是少年登基当皇帝的,所以张居正对于朱熤鈞的要求十分的严厉。这个也为张居正自己埋下了祸根,张居正死后被开棺鞭尸就是严重后果,张居正死后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全部遭到废制,后果就为大明朝廷的倒闭埋下了伏笔。万历皇帝依靠张居正为他积累的财富,打了三大征也最后耗尽明朝政府活力。后来努尔哈赤造反明朝的政府的镇压行动失败了,这个就萨尔浒之战。也就是在明朝棺材钉下去第一根钉子,后来的天启皇帝依靠魏忠贤还能够勉强维持着,可是短命的朱由校死了。崇祯皇帝上台就诛杀了魏忠贤,于是没有钱打仗怎么办?向平民加征粮饷,又造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正是农民军最后彻底干掉了大明朝的崇祯皇帝。

网友「月下没有花 」发表观点
2024-02-19

分工不同,所以要求不同!

官僚负责管理国家,处理实务天子负责充当道德楷模

自从儒家成为主流思想以来,“以德治国”就是我中华的主旋律。“以德治国”听起来是个很美好的设想,但实质上是由于缺乏周密的考察和详细的立法,因此只能通过高高在上供奉一个抽象的、至善至美的道德标准,用来确立统治的合法性,并弥补组织和技术之短。

但这种道德标准却不能直接用来处理繁琐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执行人(官僚)在实操自行拿捏分寸,以求在面子上过的去(披着圣人之言的外衣),在里子上行得通(平衡了方方面面的利益)。

孔孟之道圣人之言,所有的读书人都这样被教导。然而聪明人不会真的严格去践行,特别是为官之后,更加不会死板的要求自己或者他人去恪守这些原则。

这些原则本就是教义式的存在。大家可以每天都这么说,对自己说,对别人说,但基本没人会这么做。你要求自己这么做,那你是不折不扣的傻子,你要求别人这么做,那你就是不给面子,不通世务。如果有人真这么做了,大家会夸一句牛逼!然后依然不会这么做。我不入地狱,谁爱入谁入!

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单凭个人道德约束,结果就必然是言必称孔孟之道圣人之言,但背后该怎么搞该怎么搞。毕竟大权在握,又没有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面对那么多诱惑,能主动拒绝的人那都是凤毛麟角。

好比很多人骂贪官无耻!说实话,让你坐到那个位子上去,你可能比他还无耻。人性的弱点不是光靠自觉就能克服的。因此,张居正大权在握而在生活上享受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

至于万历要求严格,也很容易理解。

宽以律己,严以待人。高标准严要求,反正又不是落在自己头上,谁不会说漂亮话呢。这就跟现在网上的道德绑架是一个意思。

天子富有四海,就必须德被无垠,这是维持儒家治国理念的核心要求,也是维护统治合法性的逻辑自洽的核心要求。天子最大的功效就是给全天下的人当道德楷模,自然是要严格要求你!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