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笔书法碑帖中,常有一幅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等多种字体的现象,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 用户5117450829
  • 2024-01-21
  • 20
  • 共13人发表观点
网友「遥望故乡那片云 」发表观点
2024-01-28

据我所知,陆柬之名帖《文赋》中就出现楷行草等夹杂的情形,被后人戏称为“雨夹雪”。

这种情况,在古代书法名帖中时有发生。

首先是在作者书写的过程中,随着书写的进行,作者由于情感或者情绪的变化,字的形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如同音乐家演奏乐曲一样,随着旋律的进行,会出现不同的神态、举止,或如痴如醉,或形同癫狂,或平静,或激越……,不一而足。

其次,行书作品,是属于比较宽泛的一种书体,它本身没有明确的界限,即可以与楷书夹杂,也可以与草书夹杂。书者心情平静时则楷书、行楷字居多,心情起伏时则书写速度较快,行书字居多,出现牵丝、萦带、省简笔法(如以点代画),到情绪澎湃激昂时,则只有草书的书写速度和表现形式方能表达书者的情绪。

毋庸置疑,凡是这类字帖的书写者,无一不是诸体皆能的大家,各类书体信手拈来,且浑然天成!

网友「杨炳升 」发表观点
2024-01-27

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本人练习写字就是玩玩的,是在临退休时才开始临的帖,其目的就是用以消磨时光,打发余生的。所以,对于书论这些东西涉猎的极少,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本人也只能说一下自己的偏见了。

本人认为,古人写东西的实用牲比较强。有的是信件,有的是记事,公文中极少出现。

这些文字信息的传递多是所好一同者的往来,怡情随性。

类似的情况,尤其是王献之干的最明显,其他的人也偶有所作。

五羲之也干。〈这是本人抄写的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这种书写形式在《淳化阁帖》,《三稀堂法帖》和巜大观帖》中都能找到。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其贡献最大者莫过于王氏家族。

在当今书法认知当中,创作时的要求是:

正书归为一类。

草书归为一类。

行草书为一类。

作为我个人,在抄写诗词歌赋时,通常是将行书,小草和草书分开来写的。

在草书,行书和楷书的书体中,行书应称之为两界书。

在行书大字典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随性一点的字,在草书字典中有。有些写的规整了一些,在楷书字典中也出现,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行楷吧。

网友「石千石519 」发表观点
2024-01-31

谢谢邀请。 在同幅作品,出现多种体,要看怎样的出现。正文时代久远点,款字是后来的,这样当然可以。如果正文是楷书,落行草款就不合适了。还是要讲究逻辑、时代先后关系。楷书是文字演变最后一种字体。做学问是一个讲道理的事情,硬是要违背这个逻辑,吃亏的可能还是作者呢。因为作品没有入选,作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网友「荣衛斋 」发表观点
2024-01-25

这算问着人啦!有褚遂良楷书常有隶书行书的笔法,颜真卿巜勤礼碑》有篆隶行草的笔法及笔意,欧阳询的巜九成宫》也有隶书魏碑的笔法。而现代人在写篆隶时多用行书楷书的笔法。

所谓五法本一法,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篆,篆生隶,篆书原来用中锋行笔,隶书加入提按,到了行草书加入侧锋。

在早期的隶书就有很多篆书的影子,而早期的行书也有隶箓的影子。而早期的楷书也有篆隶行草的影子。

网友「76651703812笑抒心语 」发表观点
2024-01-28

据我所知,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几种不同的字体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作品除正文和落款外,后人不断加跋加序,从而造成了一幅多体。这种情况很多,特别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法帖多是如此。如陆机草隶《平复帖》,有楷、行、草不同字体的跋达七个之多。这些不同字体交相互映,动静结合,更增添了原帖美的韵味和特色。

二,在一个人书写的同幅作品中用楷、行、草多种字体。如祝允明的《杂诗卷》,就是用楷、行、草三种字体书写的自作诗。这幅作品楷法精严,行书爽畅,草书飞动,体现了书者诸体皆能的艺术造诣,使作品庄重而不呆板,灵动而有节度,更好地表达了诗人闲散逸致的心情。历史上在一幅作品同时用三种以上字体书写的很多,这是因为书者所用诸体皆精。一幅多体,笔法灵动,新鲜活泼。但通常情况下,书者为了做到动静结合而又不零乱,在一幅作品中只用两种。落款多用行书体,正文可以用篆、隶、楷、行、草任何一种字体。但如果本人想在一幅作品中同时用几种字体,它的先决条件是,一是几种字体一定都要写得好。二是,正文和落款各用什么体要安排恰当。按照书法的惯例,一般正文的字比落款的字产生的年代要早。总之,用得好,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用不好则动静不一,杂乱无章。

网友「翰墨野叟 」发表观点
2024-01-22

我个人认为这很正常!比如一个人会写真草隶篆,如是他虽意写的文章及书信就信手什么书体都可能出现,箓体不常用,顺手捏来的楷魏碑行书及仿宋等都可见一二。如若正规的上报资料及各种规章制度厂规厂法等,一定不能出现多种字体,必须非常规范的使用大黑体丶仿宋丶隶书与楷书书写。

网友「山城木子1 」发表观点
2024-01-28

谢邀。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是可以的。但这要看是写什么作品,写楷书作品就不能有行书,,更不能有草书,那样就显得不伦不类;写行书可以加楷、草字,但不能太多,要适当,合谐,起点缀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写草书最好不加楷、行字,这样会影响行气流畅,章法布局。

网友「熊文文熊建平348 」发表观点
2024-01-31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古碑帖,如兰亭序,虽说是最美行书,这里有很多字是楷书,圣教序里也有好多方笔,即方折写法,按理说今人定义楷书就用方折笔,行书用圆转笔。古人书写一般比较随性,如写封家书,或抄写公文,实用性比较强

而我们今人把书法当作一种展示,要求严格,比如要求写一幅楷书作品,作者就明白,不能用行书去写,更不能参杂草书在其内,整幅作品更不能涂改。今人书写的东西,约束性比较严,尺幅上要求也多,如省展必须四尺整张,国展要求六尺整张。

古代碑帖中。唐楷中有行,或草的现象很少,元代赵孟頫的碑帖中楷书中经常参杂行书,也有些草书字,所以不足为奇。

我们现在定义行书也没有明显定义,只是大致定义为行楷,成行草我认为当今书法界也不能条条框框把它限死,这样会限制书法发展空间。

网友「师范小王子 」发表观点
2024-01-31

谢邀。在一幅书法作品中(不算落款、题跋)出现楷、行、草,这不是今人创造的,至少在魏晋就大量存在了。翻开较早的丛帖《淳化阁帖》,你会发现比比皆是。我们读帖可以发现掺杂的字都写得比较精妙,当时恐怕並非有意于章法,而是书写中即兴拈来。可能这些字无论楷、草、行都是书写者比较拿手的字。一幅字中掺杂了不同字体,无意中使章法焕然增彩,趣味增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至于后人把它作为一种专门的书写样式,但是从本质来看,有意不如无意。无意有自然之妙,有意有造作之嫌。特别是对于楷、行、草不能兼善者,硬性加入自己并非善长的字,无异于美玉杂入乱石,不但不能增彩,反而有损于作品质量。东施效颦,不可为也。

网友「月夜箫声414 」发表观点
2024-01-23

首先谢谢邀请!在下不作赘言,直接入题。依在下拙见,古人这么做是为了体现文字的优美以及本人的功力【兼容并蓄】也!而今人则万不可轻易效仿。以致弄成东施效颦,不伦不类哟!说句实在话,本人不会写毛笔字也从未学过。但在下认为华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书法绘画作业。决非一朝一夕可望有所造诣和成就的!因此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力还是不要当众炫技为好。以免丢丑露怯啊!更不要别出心裁,自创什么“新笔体”!混淆视听,遗讥于人也!据在下所知,书法当中以篆字最难写好,草书也是极吃功夫的。反倒是行书与隶书最容易掌握,广为流行!但是君要知道,中国汉字古人练笔要以写好:飞,凤,家三字为基础啊!练字真有那么简单,王義之及其子临池练墨费了多少狼毫,又染黑了几池墨水?费了几载的光阴呀!岂是随便一个弄墨之人就可以办到的?!我劝那些书法家【尤其是自创书法,以“狗爬体炫世”】的书法家们,要是没有最起码的习字基础,没有一定的真才实学;还是不要把自己的大作拿出来炫世【或献世】啦……【全文完】河北辛集月夜箫声留言给今日头条悟空问答之小编君。公历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四日午间12:28分发表。

网友「聪慧高山Xw 」发表观点
2024-01-25

毛笔书法碑帖中,常肖一幅作品中间出现楷行草等多种字体的现象,是最正常不过的。这种现象在行书碑帖上经常出现,例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作品里就是明例。更有怀仁集圣教序也包罗诸体。它是根据作品词意,达到扣人心弦,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把人物情景,心志用笔墨形式无声地表现出来。以行为主流,用楷之庄重,草之优美动感,促使整幅作品熠熠生輝。颜真卿,王铎,于右任,毛泽东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此类现象。

还有一幅作品出现题跋与正文作品不符的现象,那是后人为之。在古帖上尤甚,特别乾隆皇帝是在古帖上题跋最多的人。千篇一律的字体让人望而生厌,也不时地影响帖子的整体效果。可是他是主宰天下的皇帝呀。

网友「四官殿人彭曦 」发表观点
2024-01-24

今天,我也试着写了一幅对联作品,试着同时出现楷、行、草三种字体,见下图。

这种多体并用的创作可出现在对联中和行草作品中,而且仅限于楷行草三体。也有大草作品的空白处配以小楷释文的,或者古人的经典字帖拼以各种字体的题拔文章。

(此文中的配图,全是本人的拙书,请方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加关注)

网友「瀚墨無極 」发表观点
2024-01-27

谢谢邀请:

一幅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多种字体,这是有规律、有章可循的,其主要目的是打破正文单一的寂寞,为作品增添色彩,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幅作品出现多种字体现象,这就涉及到题款、落款、正文三个问题,人们往往习惯把题与款混为一谈,这是不准确的,题款,意思就变成了“落款”,即“题写个款”。落款是作品章法重要组成部分,在书法作品中具重要作用和意义。

“题款”的“题”,就是正文之前的文字,作为正文评价或说明,在后为款“落款”,中为正文。

作品中的多文现象,增加了作品的审美内涵。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