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光绪南阳县志》记载岳飞手书出师表題跋是伪造?

《光绪南阳县志》“关于卧龙岗所谓岳飞手书出师表的记载说:此碑在江南之彭城,壬申摩勒于石。则此帖盖恺所购也。原跋,下有少保印章。考宋史本传,绍兴十年飞授少保,此帖称戊午,实绍兴八年,飞未授此阶,不应有此印章。殆浅人赝为之欤。” 大意是这碑文是光绪二年从彭城买回的字刻的。原跋,下有自称为“少保”的印章。根据宋史,岳飞绍兴十年才授少保,因此绍兴八年不可能用少保印章。这题跋大概是肤浅小人伪造的!” 《南阳县志》都认为卧龙岗手书出师表題跋是伪造,这是什么原因?
  • 湯子曰2100
  • 2024-01-27
  • 4
  • 共9人发表观点
网友「魏永臣550 」发表观点
2024-01-30

曹操,刘备,诸葛亮等等都是子虚乌有人物,是晋朝反对孔子春秋和儒史文化虚拟虚构,目的向后人传承仓颉老子尊一重一重实重人手探索创新制造的文化。那么,诸葛亮之争还能真吗?

《光绪南阳县志》伪造孤本出师表,就是想证明晋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是真,并且的确少青年生长在南阳。其实这些伪造者,这些儒生们根本不理解“师表”是作者贬意,是用来故意贬低踩踏孔子儒学文化教育的,“诸葛亮、孔明”就是对孔子儒学文化的讽刺,“孔明”就是孔子之明,“葛”即葛藤,徒有枝叶茂盛,但无大根本,又不能出材或大材。“师表”就是讽刺儒学文化教育只师弟子外色表面的外表人类,不知道师子弟人手探索创新创造技术的文化,尤其不懂无为创新创造前所未有的“一”。“师表”与“师里”相对,古道仓颉老子文化就是“师里”师一,师探索创新,师人手文化的。同样,“万世师表”又何尝不是对孔子,对儒学文化教育之莫大讽刺呢!

网友「襄阳贾芸 」发表观点
2024-02-03

简单来说,这是学术界的共识,才会被写进县志当中。复杂的,听说慢慢讲。

作者并没有急着下定义,而是引用了明代欧阳辅的观点。欧阳辅拿到了杨氏的很多拓片。这位杨氏,真是一代大收藏家,他不仅有《出师表》拓片,还有《古柏行》、《醉翁亭记》等众多拓片,根据这些拓片,杨氏一共刻了八十多块石刻,放在自己家的园子里,供自己欣赏。欧阳辅看这些拓片,《出师表》、《古柏行》、《醉翁亭记》怎么是一个人的风格呢?明显是同一个人所作。

这是最核心的一个观点, 同一个人伪托多个名人字画,风格相似,假的真不了。我们现代人只看到《出师表》,看不到《古柏行》《醉翁亭记》等拓片,才会有一部分人觉得《出师表》是真迹。

这篇文章还有其它一些观点,大家可以翻翻徐州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馆长早已鉴定岳飞版出师表刻石是假的,岳飞也没有在南阳写过出师表。

光绪年间,南阳的地方官开始编撰地方志,有些有争议的问题,无法回避,只能正面回答,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学究,他们的历史学功底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操守也很不错,所以他们很谨慎的写下:南阳卧龙岗为虚,岳武穆手书出师表碑为虚。

到此,基本上算有个定论了。只是到了现代,一些经济利益,掺杂地域情节,让这个问题再度浮出水面,让民科有了发展的沃土,学术界虽不再争,但网上却争得热火朝天。

网友「燕赵福48496706 」发表观点
2024-01-29

回答题主问题。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光绪年间的整个历史背景:

光绪年间是公元1875年至1908年。(光绪年间是指光绪皇帝在位的时间,光绪皇帝于1875年1月继位称帝,1908年去世,享年38岁一共在位33年。)

光绪在位期间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三个重大事件。

如今人们在回顾晚清这场大旱灾时,总会说这一句话,“虽曰天灾,实由人事。”为了防止民变,清廷一度同意卖官筹款,用此办法筹集赈灾款达到了500多万两。

诸君看到这里做何感想?

有人会说又不是南阳附近的事,扯那么远干吗?那么诸君请观南阳近邻洛阳的情况: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夏,洛阳瘟疫流行,是年大旱,斗米2200文,人相食

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洛阳连续大旱四年,伊洛不流,五谷不收,人饿死者十之八九,为三百年来所罕见。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五月冰雹大如鹅卵,城乡居民房屋多毁,庄稼损害殆尽。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春旱秋涝,蝗虫遮天,庄稼绝收,洛阳城乡饿殍载道,路弃尸体无人掩埋。

列举以上史实,只为说明大环境下人们的生存情绪和官府人员整体的素质,于官员来说,可以公开买官,如此大背景,资货钱财足便可买官做,也不用顾忌才能和治理水平,那么于修志而言又有多少可信度呢?可以随便找一邑庠生,乡贡便可应付差事了。

网友「清新辰星q 」发表观点
2024-01-31

这问题提问者大家有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争诸葛亮躬耕地,这种酸葡萄心里既可怜又可笑,说南阳不是南阳就躬耕襄阳吗?说南阳什么都假,襄阳就真吗?说南阳战乱只能在襄阳吗?真有躬耕襄阳依据还用这样胡扯吗?把自己打扮成南阳人,或者冒充外地人搅混水,这种掩耳盗铃手法还自娱自乐。说岳飞出师表是伪造的,没见伪造依据是什么,就凭后人说吗?争躬耕地,只信后人说,不提诸葛亮叙述,明显双标。

网友「明眼观世界o 」发表观点
2024-02-01

先看看《南阳县志》对于此事的相关记载:

《光绪南阳县志》记载“宋书出师表,存在县西南七里卧龙冈,绍兴八年岳飞草书,光绪二年刻石......按此刻后,有知府任恺跋称:此碑在江南之彭城,壬申摩勒于石。则此帖盖恺所购也。”

跋云: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鬰耳。岳飞并识......原跋,下有少保印章。考宋史本传,绍兴十年飞授少保,此帖称戊午,实绍兴八年,飞未授此阶,不应有此印章。殆浅人赝为之欤。”

网友「落叶知啾啾 」发表观点
2024-02-05

王曾瑜先生在《岳飞研究》中的详细、严谨的考据论述:

“王曾瑜先生在《岳飞研究》第二卷中发表过一篇《札记五题》文章认为:“传世岳飞书《出师表》系伪托”。其理由为:

一、“从时间上看,岳飞显然并无自鄂州北上邓州南阳县之可能”。《出师表》跋文中,岳飞讲“绍兴八年八月望前”书写的,但岳珂收集岳飞给宋廷的奏请中讲:“臣已择今月十二日起发,于江、池州行在奏事。”即八月望前,岳飞已奉命离开鄂州。

二、邓广铭先生所著《岳飞传》中有

评:“岳飞青少年期内未结翰墨因缘,其军营所发书简必多由幕僚代笔,也许这书简中

的三处签名是岳飞亲笔所写”。岳飞书《出师表》与邓广铭《岳飞传》中岳飞两书简笑迹之不同,包括“飞”字署名之不同。

三、岳飞的书法是出自苏东坡的字体。前后《出师表》的雄强与岳飞书法温润的真迹相去甚远。

四、岳飞书《出师表》石刻出“在明代后期”,此前书中无记载。事实上,这幅字大致为明人白麟(约1465—1505)托名伪作。”(源自《岳飞研究》)

网友「老骆酒馆 」发表观点
2024-02-03

南阳县志中所说的“卧龙岗手书出师表题跋是伪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个题跋所描述的时间与历史事实不符。

这个题跋自称是岳飞的少保印章,但是根据宋史的记载,岳飞在绍兴十年才被授予少保官职,而这个题跋所描述的时间是绍兴八年。因此,南阳县志认为这个题跋是“肤浅小人伪造的”。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卧龙岗所谓的岳飞手书出师表碑文本身也有很多问题,例如用字、排版等方面,有很多与岳飞本人的书法不一致的地方,因此也存在伪造的可能性。

网友「豁达远山CS 」发表观点
2024-01-29

《光绪南阳县志》记载岳飞手书出师表題跋是伪造,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史料不足:《出师表》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但是其作者和题跋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岳飞写过这篇题跋,因此可能是出于史料不足的考虑,认为这篇题跋是伪造的。政治因素:岳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他的形象在历史上一直备受推崇。但在某些时期,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岳飞的形象受到打压和贬低,可能是为了抹黑岳飞的形象而宣称这篇题跋是伪造的。传说流传:《光绪南阳县志》记载的观点可能是基于某些传说或者民间故事而来,但是这些传说和故事可能并没有真实的历史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岳飞手书出师表題跋的真伪问题历来存在争议,历史学界对此也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在接受相关信息时,保持审慎和客观,不能轻易地接受某种观点,需要多方面了解和考量。

网友「LZ立正 」发表观点
2024-01-31

鉴定方法有两个:后世题跋为第一,书法笔迹对比第二。

历代收藏过程中,此幅手书上留下多人的墨宝和印章。

明太祖朱元璋,遍寻天下得之后,题字“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并珍藏于皇室

明惠宗建文三年(公元1401)十月,翰林侍讲学士方孝孺于卷尾书跋曰:【此二卷者武侯之文,武穆之书,洵可谓古今双绝,以公天下,使百世臣子,诵其文,学其书】,

成祖永乐元年八月,户部尚书夏元吉题再跋:【武穆书法之妙,可以超越宋贤、媲美晋唐】,

明嘉靖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题:"武穆真迹。嘉靖二十年椒山杨继盛书。"杨继盛是嘉靖年间有名的谏臣,刚正不阿,曾带头弹劾奸臣严嵩。

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题:"武穆王,英气冠世,精忠贯日……此卷可称双忠合璧矣。"。

清代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蒋廷锡题:"岳忠武书,如天马行空,为南渡诸君子之冠……求事传观数过,不禁叹为神品。"

朱元璋是明代开国皇帝,方孝孺、夏元吉、杨继盛、史可法、蒋廷锡等都是国家栋梁之材,学富五车、宁折不弯,深得后世赞誉。他们留下的题跋一定是经过充分考证的,也是可信的。

笔迹比对,岳飞曾有一副赠送给南阳朋友的条幅,暂称作"南阳帖",再与南阳武侯祠《出师表》《还我河山》石刻进行比对,结果,无论用笔还是结字,三者书法如出一辙,特别是作品的落款"岳飞"二字,足以看出是同一个人书写,真迹无疑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