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都是哪些?

  • 四河书纪
  • 2024-02-01
  • 14
  • 共5人发表观点
网友「四河书纪 」发表观点
2024-02-09

一谈到谋略,人们总会把《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并列,甚至组成一个系列,很多出版社出版的时候将它们编纂在一起,合称《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所以,颠覆想象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十六计》,第一次以印刷书籍出现在我们面前,是建国前后,地摊文学,养生附送。

类比现在就像早些年书摊上《某某某成功故事二十则》《商战致胜十五条法则》《七条口才技巧教你打通人脉》。

《三十六计》可以说没有作者,我们老祖宗可能都是作者,它是个汇编,是人们把口耳相传的散落在传说、历史、小说里的计谋故事,总结汇合在一起。

正如上面所说,最早古书云:“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后来演变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或许朗朗上口,人们把就把话本、杂剧、历史小故事真的凑成了三十六个计策。

在明清汇集成书的很多,即使是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三国演义,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也并非一个作者单独的心血,他是由历代的杂剧、传奇、回本,逐渐演化来的。

通过计算胜了才打,不胜则不动,先胜后战,所以在孙子的思想里,以少胜多,以奇取胜是没有的。

但人们喜欢故事,喜欢传奇,总想用一个奇计,搞定所有,力挽狂澜,惊天逆转,而这恰恰是孙子反对的。孙子兵法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而是讲实力决胜的书。

它讲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拙,而非最巧,讲究“五事”、“七计”

五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都是看上去平平无奇。

孙子曰:善战者,无志名无勇功。所以如果按孙子的标准,这样的故事断不会被收录到三十六计里。

孙子讲对战争的敬畏,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战之法。

而三十六计,没有对战争的敬畏,更像是炫技,炫耀用此计胜敌。

它是战法,更是宣扬战胜之法,是战而后胜之法。

这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最大的不同。

孙子兵法讲“道”是宏观的,是统摄全局的大战略观。

三十六计讲“计”,是微观的,来自民间智慧,是零散不系统的。

孙子兵法它成体系,教人如何去打仗,用兵的方法,比如“形”、“势”、“虚实”、“奇正”等,是一套带着哲学性的完整思考方法。

当然它也讲具体的谋略,讲火攻、讲用间,但与三十六计不同。

比如用间,孙子重点讲的是“知彼”,讲掌握敌人军事信息,论证间谍种类、功用、使用条件和原则。其中论述间谍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生间、死间。

三十六计中也有一计:反间计。

参考资料: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陈曦,骈宇骞著。

《孙子兵法》足本珍藏版,孙武著。

《三十六计新解》马骏著,

网友「求图55 」发表观点
2024-02-08

首先《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不是同一部兵书,只能说《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一部分内容的诠释和具体运用,二者虽然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作者所在的年代和兵书本身的内容区别很大,如:

二者的具体内容区别: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

一、始计篇;二、作战篇、

三、谋攻篇;四、军形篇;

五、兵势篇;六、虚实篇;

七、军事篇;八、九变篇;

九、行军篇;十、地形篇;

十一、九地 篇;十二、火攻篇;

十三、用间篇;

十九、暗度陈仓;二十、假痴不癫;

二一、欲擒故纵;二二、釜底抽薪;

二三、空城计;二四、苦肉计;

二五、远交近攻;二六、反客为主;

二七、上屋抽梯;二八、偷梁换柱;

二九、无中生有;三十、美人计;

三一、借尸还魂;三二、声东击西;

三三、围魏救赵;三四、连环计;

三五、假道伐虢;三六、走为上计;

……

网友「听戏听戏 」发表观点
2024-02-10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题主的提问的可能有些问题,因为《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本不是一个内容。

而《三十六计》则是计策,看名字就知道一共有三十六个,而这三十六个计策又分为六套,每套各有六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具体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一家之言,出错之处,敬请指正;不足之处,欢迎补充,不胜感激!

我是逗号先生,感谢大家阅读!

网友「布衣闲人10 」发表观点
2024-02-01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不能混为一谈。《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由孙武所著。而《三十六计》则首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大概到了明、清之际,才汇集成册(书)。《孙子兵法》是对春秋末期以前战争本质、战争规律、战争经验系统、全面的总结。而《三十六计》是以《易经》的辞语为依据推演兵法的。应当说,《三十六计》的每一计中都包含有一定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例如,《三十六计》在《总说》中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再如,在第一计《瞒天过海》中说:“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等等。尽管如此,《三十六计》还不能象《孙子兵法》那样从本质上揭示战争规律,有的计谋为了贴近“易”理,以《易经》为依据定名,不免牵强附会。由上述可知,《孙子兵法》是来自于战争实践,《三十六计》则来自于依据《易经》阴阳变理的推演,二者虽然都是兵法,但不可混为一谈。

仅供参考。

网友「绮阁书生 」发表观点
2024-02-07

《孙子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写成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兵法书籍,该书不仅在中国的军事理论上亦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中具体分成六个方面论述了战争的策略计谋,这就是著名的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法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法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法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从南北朝时期被专门提了出来,到明朝才专门成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历代军事家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聚集了我国古代军事家的集体智慧,是中国古代的战略经验的高度总结,是对世界军事理论的重要贡献。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