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一个星期,这样正常吗?

这为长辈是母亲的娘家人,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另一个城市,他女儿家在我们这个城市,距离我家5分钟距离,但是他从不去女儿家住(他们没有矛盾) 我们家是四房,8口人住。他女儿家是三房一家四口住。一直想不明白,但是不敢问是什么原因,怕他说我们嫌弃他。 但是不方便真的有,现在顾虑的是他老人家会越来越老,怕在我家出现点问题我们家承担不起,也担心以后都是这样做为常态,什么都是我们家来负责他。 这位长辈是住乡下的,来我们家是想感受一下城市的美好生活。
  • 王哥科普0iAw
  • 2024-03-06
  • 39
  • 共4人发表观点
网友「白鹭湖姑娘 」发表观点
2024-03-07

小时候只要见家里来客人,我恨不得从窗户翻进厨房吃口饭就溜走,因为我懒得叫人。

但二舅除外,每当放学回去看到二舅笑盈盈的坐在堂屋跟父亲说话时,我都会亲亲热热的上前喊一声“二舅”。

其实二舅并不是有钱的二舅,而且那时候的他落魄的很,晚景凄凉:孤身一人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孝顺的二儿媳丢下三个年幼的孩子撒手西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大儿媳蛮横不讲理,不是迫于压力,甚至连口粮都不想打给他。

但二舅每次到我们家来,父母定会将最好的拿出来招待他,全家老少都尊重他。

就因为他是我们这个家的恩人。

(上图是二舅家当年的原址)

因为那时候大舅将妻儿都带到县城生活了,娘家就二舅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家种地,我母亲生性要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不想连累娘家人。

但二舅在家人缘好,消息灵通。当有人告诉他,说老妹昨天在坟前哭一场走了,二舅几十岁的男子汉,当着众人面眼泪“唰”就下来了!嘴里不住的埋怨道:“这个傻丫头哦,老娘不在,还有两个哥哥在呢,怎么连娘家门都不进呢?”

说着话,二舅不放心,他抬腿就往我们家赶。当时有个叫“德绍”的堂舅,跟二舅关系好的是抓钱不数的交情,所以他也陪二舅一块去看我母亲。

看自己二哥着急上火的突然来了,母亲见到亲人,顿时眼泪就像决堤的洪水,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二舅一阵心疼,他边给我母亲擦拭着脸上的泪水,边说道:“往后你有什么需要,只要一句话,二哥我手捏秧把也要紧着你的活做!妈妈不在了,你还有哥哥呢,不要怕!”

母亲闻听,哭的更厉害了,从小娇生惯养的她,没想到在婆家过的是这样的日子。

不过这时候哭是被自己二哥说的话感动的,娘家有这样的哥哥,也是自己的幸运。

外婆去世之前,那么多年大舅二舅一直在一起过,如今老母亲不在了,哥俩才坐在桌前,心平气和的说起分家的事。

还没等大舅说话,二舅对哥哥说道:“大哥,我有句话想讲。”

大舅以为弟弟要跟自己提什么条件呢,作为兄长,他微笑着对弟弟说:“没事,有话尽管说,我是老大,紧你挑,剩下的归我。”

二舅摇摇头,对哥哥说:“不是我们俩之间的事,是老妹。”

大舅一时有些迷惑不解,于是,二舅就把我母亲伤心到外婆坟前哭诉的事跟大舅一说,大舅眼泪也下来了!两个大男人一个劲的抹眼泪。

还是二舅先止住哭泣,他对大舅说:“大妹(我姨妈)家过的殷实,家里插手不下的东西,我们不用为她操心。但老妹不行,婆家家底太寒,我们俩不能不管她。”

“这样吧,如今分家把老妹算一份,就当兄妹三个分家,除了犁耙不分,家堂、大桌不分,其余的老妹样样有份!”

听二舅这么说,大舅也欣然应允,就这样,他们把家里所有的用具分成3份,我母亲占一份。

后来听我母亲回忆道,光那几天二舅领人扛的扛,挑的挑,一直持续3、4天往我们家送东西,把我们村人羡慕坏了!都向母亲伸出大拇指,说这样的哥哥天下难寻!

当然,兄妹间的爱是相互的,母亲也是懂得感恩的人。

二舅70多岁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已经完全丧失劳动力,别说指望儿子照顾,连口粮大儿媳都不想给。

有年冬天,母亲回娘家看望二舅,因为那时候二舅走路都气喘吁吁,去不了远地,我们家十几口人挤在三间带披厦的房子里,有心想接二舅去住几天,但被二舅婉拒了,所以母亲只好隔三差五去看看他。

当母亲一进二舅的小屋,看到锅灶下没有几根柴火,水缸已经底朝天,再看看米坛子,连做两个人的稀饭的米都没有。

现在轮到我母亲落泪了!她想不到一辈子勤劳善良的二哥,到老这么可怜!

母亲一边自责,一边愤愤数落表哥两口子的不孝。二舅依旧面带微笑的朝母亲摆摆手,示意她别操心了。

那天母亲把给二舅的酒菜放下,连饭都没吃,就风风火火往家赶。

二舅距离我家走小路也就5里路,所以母亲赶回去后,将我们家的米缸的米,舀了一半装进袋子,跟我姐轮换着背到二舅家。

那天母亲回来一晚上都在叹气,说没见过大表嫂这样不孝的儿媳,没见过大表哥那么窝囊的儿子,连草堆的稻草都不让二舅烧。

还是侄女懂事,她提议道:“奶奶,明天是星期天,我跟你一道去给舅爷爷送柴火去!”

我母亲笑着问道:“那你准备给舅爷爷送稻草去啊?”

侄女道:“稻草不行,不经烧,我们给舅爷爷送木柴,我们家猪圈旁边不是有我爸劈的树根吗?我们就挑木柴送去。”

原来,大哥每年腊月熬糖用木柴,所以早早就预备出来了。

当母亲把侄女的建议告诉给我大哥时,大哥爽快的说没问题,说给二舅任何东西都不反对。

1986年是我母亲这辈子最至暗的一年。

先是我姨夫毫无征兆的突发脑溢血,从北京儿子家回来后就去世了。

与其同时,二舅也病入膏肓,而我父亲也卧床不起,日夜离不开人。

即使这样,母亲也心系着我二舅。因为她知道二舅指望不上儿子儿媳。

又是一个星期天,母亲把父亲伺候完后,就急匆匆往二舅家赶。

果然如母亲所料,二舅阴暗潮湿的小屋子里,就他一个人孤零零躺在床上。

兄妹俩一见面,抱头痛哭,母亲流着泪对二舅说:“二哥,你原谅我不孝吧,坤他爸现在跟前也离不开人,顾他,我就顾不上你。”

二舅依然微笑着安慰我母亲道:“你不要操心我,照顾好姑爷,我没事。”

母亲依然放心不下二舅,她找到大表哥,严正的训大表哥:“你心真大,你爸如今都这样了,你还忙着去干活,不管不顾,你不怕村里人戳你脊梁骨吗?”

其实二舅有两个儿子,但二表哥从小过继给堂舅家,自己父亲家一根草枝大表嫂都说没有他的份,而且那时候二表嫂去世没多久,所以我母亲不忍心说二表哥。

大表哥一直怵我母亲,也只有我母亲敢毫不留情的说他。

随后大表哥跟母亲承诺:从今天开始,晚上陪他父亲睡。

母亲这才依依不舍回家。

二舅其实没有大毛病,就是缺少人伺候,所以在那年冬月去世了。

而我父亲是腊月十四去世。

就这样不到半年时间,姨夫、二舅、我父亲先后都走了!

只要一想起来,我就替母亲难过,她这辈子挚爱的男人都弃她而去,母亲的泪都快流干了……

写在最后:

人往恩处走。七十岁的老人每隔一两个月往家里住一个星期,证明你们家都是善良有爱的人,他(她)乐意跟你们倾诉,与你们分享,彼此都是有缘人。

所以,请善待这些老人。有能力帮助到别人,不但是您的善心,更是一种能力,一种美德的传承。

愿这个社会永远有亲情感,有人情味!

大家好!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白鹭湖姑娘!谢谢您的支持!

网友「我是湘澧人 」发表观点
2024-03-06

题主你这题目好像有那么一丝丝不安的担心,反过来我问你,一个70岁的亲戚,每隔两三个月就来你家住一个星期,怎么就不正常呢。

我猜这亲戚肯定不是一般的沾亲带故的亲戚,起码是和你爹妈有血缘关系的伯、叔、姑、舅、姨吧。他们的来往,串门,探望是一种亲情的维系,而且两三个月才来你们家一次,也就住了那么六、七天,怎么就不正常了,噢,我知道你讨厌了,嫌弃了,他们70岁了,不应该来你们家,更不可以住上几天,哪怕是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来了要吃,要喝,你爹你妈有可能还是不厌其烦地,十分热情地款待,陪同,你还担心这么大年纪了,还怕出点意外状况什么的等等。

我告诉你亲情,骨肉相连的亲戚,那种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血缘之亲,叔、伯、姑、舅、姨是你父母最疼爱的人,也是你最亲的人。

人说,世上最亲的人莫过于骨肉之亲,生我者,我生者,同胞者。

再说70岁的老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比比皆是,特别是现在的生活水平,物质基础,人们的保健意识,让我们的老年人虽然不是生龙活虎,但也心

康体健,八十,九十百岁之寿已不是梦想和愿望,早已成了现实。

亲戚来你们家,一是你们家经济条件肯定不错,二是你们家的人都好客,待人真诚,三是你爹妈是很注重亲情的和善之人,四是你这亲戚也一定是个有素质,有教养的,懂礼数的老人,不然你们不会欢迎他来,他也绝对不会两三个月就来住上几天。有了这些,一切也就正常了,你说呢!

网友「岩歌山语 」发表观点
2024-03-08

人是靠亲情维系的,“亲戚越走越亲,不走就生分了”。亲戚间相互走动,说得来,谈得去,吃个饭,再正常不过。至于随便留宿方面,合适不合适,就要设身处地的多为他人着想,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

但细细一想,他的儿子在另外一座城市,女儿在你的这座城市,离你家又近在咫尺,何况又是母亲的娘家人,亲情是假不过去的,当然要珍惜看重。

他不去女儿家住,而住在你家,应该由你母亲出面晓以利害,劝他回儿子身边,或者让你母亲和其女儿私下沟通,让女儿接过去。

网友「一路向天涯 」发表观点
2024-03-08

他是母亲的娘家人,应该是舅舅吧!都已70多岁了,年龄还不小。他女儿也住的,离你们家不远,还很宽敞,他就是不去。很愿意来你家。他还是和姐姐感情深厚,姐弟俩年龄相当,人老了,也愿意回忆过往。

基于这种情况。你应该和她女儿有所沟通。俗语说,70不留宿,80不留饭。他到姐姐家来,吃啥?喝啥?都没问题。别到临了,临了,会有啥事儿?他女儿和儿子再出点啥说道?就得不偿失了。

没出事,都挺好。他女儿和儿子也像装着不知道,父亲爱去你们家。万一因为他年纪大了,谁都保不了他的身体会在什么时候出现问题?提前打打招呼,到时就会有话说。像他们这样年纪大的姐弟也是见一面少一面。

彼此都想趁着身体还能动,多见见亲人面。越往后,彼此行动越不方便。他也可能就出不了门了,彼此再无法见面。你作为小辈,也只能是在他来时,尽可能多做些老人能吃得了的软烂食物。

不禁让我想起我奶奶。她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太太。我妈是她二儿媳。当初她不看好,我父母两口子能生活得好。听信我三叔的话(那时还他未成家,和奶奶一起过)。在我父母刚结婚,条件还不好。

爸爸是转业军人,还未分配工作。妈妈只在农村当代课老师。我还只有一岁多的时候。奶奶就让父母和她分家,搬走另过。她家当时也不富裕,啥都没给他们。还让他们自己背着,结婚时欠的外债。

后来父亲分配了工作,母亲也随着他到小镇生活。她继续当代课老师,而后,转成正式老师。家里的生活条件,就此比奶奶所有的孩子们都强那么一点点(五个儿子,一个女儿)。

奶奶和在农村的四叔家一起生活。每年到冬季,要换季,买衣服时,奶奶就会适时的,到我家来。妈妈每次都会给她买棉鞋,做一身新衣服,再呆上一段时间,然后送她回家。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