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湖北黄石地区,阳新话和大冶话基本相同,而黄石话却不同,有什么历史原因吗?

  • 江之右岸有黄石山
  • 2024-03-02
  • 102
  • 共11人发表观点
网友「江之右岸有黄石山 」发表观点
2024-03-11

大冶、阳新都是千年古县!阳新紧邻江西瑞昌,历史上,不少大冶人、阳新人祖上都是从江西等地迁来繁衍至今,所以地方方言大体上属于赣语语系。几千年的繁衍生息,自然也保留下来独特的地方方言。

这些国有企业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很多人都是从全国各地分配而来。而且当时一些特殊原因,很多从部队转业回来安置的,都是安置在这些国企当中。

所以,新兴的黄石,外来人口特别多,慢慢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有区别于大冶的地方方言。黄石方言与武汉话有些许接近,总体其实偏向普通话,正常人理解除了个别生僻发音,基本不影响交流。

大冶话、阳新话就完全不同,不是这个地方的人,犹如听天书,完全听不懂。甚至,阳新方言说快了,大冶人也未必听得懂。

网友「卓一航24 」发表观点
2024-03-11

黄石话是与武汉杂交出来的。很明显黄石港的话带有武汉尾音,黄石广播电台的思文和王石口音是黄石港。而真正的黄石话是和大冶杂交出来的,是上窑的口音,既有大冶的粗鲁也有武汉的装逼。阳新话相对好听一点,是咸宁江西方言尾音有韵律感。最野蛮的是大冶亢头话,女孩子说的都像女汉子。刘仁八的口音就好听点,跟阳新接近。方言都是根据南北纬度交流杂交产生,北方因为骑马交流多,平原多,方言接近。南方山岭多交流迟缓,方言复杂。

网友「宅神 」发表观点
2024-03-06

简单的来说,地缘问题,首先之前黄石是属于大冶的这是事实,因为黄石是在大冶的最边缘,与大冶城区相隔远,中间隔着大冶湖黄金山磁湖,黄石与鄂州花湖,浠水散花,较近,以前交通不便,从大冶到黄石只能走下陆然后坐船过来黄石,所以语音干扰性不强,再加上解放后全国各地来黄石的外地人影响,尤其还是武汉人居多,所以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其实现在南竹林到李家坊一线的老湾子都或多或少的会说点大冶话口音,下陆的铁山的农村湾子都是说的大冶话,就是个地缘问题,不像很多人说的什么装逼,装逼的人哪里都有,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

网友「zhangjunjie180 」发表观点
2024-03-10

各地方言,都富有地方特色,是人们在劳动中彼此交流,互相认同的语言工具。有的人用好听和不好听作为标准来评判是不对的,更不能用粗俗的语言来评判方言。譬如广东话,客家话,上海话就各有特色,普通话是国家提倡的通用的语言,难道能用普通话的标准,去否定广东话客家话和上海话吗?黄石话,大冶话、阳新话我认为也各有特色。黄石话原本就是大冶话,后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增加,来了不少东西南北的工人,语言经长久融合,逐步形成了黄石的地方特色。可以这样说黄石话是杂交话,有武汉话,浠水话,圻春话,东北话,大冶话……

大冶话有些方言,只能在大冶人中共鸣,大冶人都听得懂,是地域形成的特色。阳新话也如此,他们的语言同属赣语系。希望怀有偏执的人,不要用好听难听的标准去评判它。

网友「东方山教育 」发表观点
2024-03-02

同是中国人,同样说汉语,但是东南西北中,人们的口音腔调差别大。

人们的口音主要受地域封闭、人口迁移、文化交流等历史原因的影响。同属黄石地区的黄石人、大冶人和阳新人就因此而出现差异。

01.武昌县时代下的黄石前身

清代时的武昌县领域约有今鄂州、黄石、大冶三市。在武昌县城设武昌郡,管辖武昌、江夏、沙羡、下雉、兴国、柴桑(九江市西南)、寻阳(九江)七县。

从历史来看,鄂州、黄石、大冶曾经是一家人,按道理说,一方水土一方人,那为什么说话口音有比较大的差别呢?

04.阳新口音的形成

阳新县地处湖北和江西的交界处,自古以来,管辖权几经变更,外部曾经隶属于江西,内部曾经隶属于咸宁地区。

虽然阳新话也源自赣方言,但是因为管辖权的变更,口音自然会受到影响。

阳新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山丘绵延起伏,山多地少,经济落后。与江西兴国县比邻而居,人口外出兴国谋生的多,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兴国味的口音。

05.语言的多样性造就了文化的活力

大自然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使世界充满了斑斓的色彩;语言的多样性使人类的生活丰富起来,语言的交汇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发展。

今天的大中国提倡说普通话,是56个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的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各民族也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各地方言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不可忽视它的存在。

记住乡愁,必须先记住乡音,正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吟唱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一样,把乡音留住,就是把生命的根留住!

网友「天马行空6178689506080 」发表观点
2024-03-07

黄石话本就和大冶、阳新话有区别的,现在黄石话就是老黄石的黄石港话,上窑、中窑,叶家塘、黄思湾为代表的本地话。当年建立黄石市区也就是黄石港区和石灰窑区。当时为建设黄石来了大量全国各地的人。黄石人一般会说两种话:黄石话、普通话。说大冶话的是近些年迁居过来的。

网友「瞎聊养虾 」发表观点
2024-03-06

黄石以前是属于大冶的石黄镇,张之洞开发大冶铁矿,打造汉冶萍的时候带来的西南官话,阳新大冶通山属于武昌府的兴国州(阳新县),和江西兴国县,福建长汀话接近。

江夏的南八乡,也属于武昌府,鄂州的太和镇,现在的现在的梁子湖区,也和大冶话比较接近。

至于现在武昌话,已经成了西南官话了,只是原武昌府所辖的其他地方,还是古音。

网友「坐看云起于此时 」发表观点
2024-03-09

1、黄石话是以原先西塞山区河口镇、道士伏古镇,黄石港区的花湖镇、比邻的鄂州市杨叶镇、汀祖镇融合、交叉着的;现在通行的黄石话其实还不算历史上原本就是主流的土著语言的,只能算是黄石的官话、接近省城武汉的口音、而且是以能说成武汉话为时髦的;有点像新加坡,新加坡都是华人,官话确实英语,因为英语体系的国家发达,新加坡人依仗着马六甲海峡天然的良港,用英语好和发达国家做生意,英语自然也就成了主流;黄石于武汉,之所以产生了模仿汉腔的黄石话,其实也跟黄石有着长江流域最好的港口而生意最发达的城市是武汉这个脉络相关的;

2、黄石的土著是大冶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类似武汉话的黄石话,归根到底,因为黄石的主体人群都是移民,黄石总体上还是一个移民城市;主体人群最需要使用的语言是省城武汉的语言,于是,纷纷效仿之、代代继承之、街上流行之,黄石话也就脱离了其母语主体的大冶话,甚至比黄石港原住民花湖话、杨叶话、汀祖话更有汉味了、更急于就是武汉人说武汉话了;西塞山区的前身叫石灰窑,石灰窑的石灰还有大冶钢厂的钢材、源华煤矿的煤炭都要通过长江水运到武汉这个更大的码头才能形成交易,河口镇原先就是大冶的四顾闸镇,道士垘古镇只是一个传说,出门做生意,说大冶话别人听不懂,为了交流方便,还是学会武汉话好使些;而武汉话是属于西南官话,与阳新话、大冶话完全就不是一个语系的;

3、阳新、大冶一个是近年才划入黄石的直辖县、一个黄石的母体现在代管的县级市,历史上的阳新、大冶曾经都分别隶属于咸宁地区、黄冈地区管辖过,都是千年古香、传统的农业县,在农耕时代和改开以前的农业社会,在甚少走出故土的人群中,其实历史和语言都是极其相近的,是同一区域、同一频道、同一脉络、同样山水养育的一群人,都是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后的江西移民,即使现在,阳新、大冶、黄石都有部分乡镇是个江西交界的,所以,语言关系并不复杂,就是典型的赣语系、昌九分支、鄱阳湖南岸的语言;黄石城区的人听不懂大冶话、阳新话,但南昌、九江的人,特别是江西的庐山、星子、瑞昌、武宁有些交界的乡镇直接,完全都可以用母语交流的。

网友「麦乐星星 」发表观点
2024-03-03

我是黄石第二代本地人,爸妈都是黄石土生土长的,爷爷是武汉人,奶奶是沙市人,外公是阳新人,外婆是大冶人,我从小到大的同学多数跟我一样,祖父母那一辈都不是黄石人,大部分大冶的,有的阳新的,还有黄梅的,溪水的,黄陂的,武汉的,鄂州的,还有远一点湖南的,江西的,河南的等等要高考时拿档案发现每个人的籍贯都不同,特别有意思,但是奇怪的是以前去重庆旅游时就被本地人问我是四川哪里来的,后来在深圳又被火锅店的四川小哥误认为是老乡,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我们的方言跟周围不同?导致一直会被四川人误认为老乡?方言的接近是不是跟历史上两湖两广填四川有关?当然,我从来没有觉得黄石话哪一点像四川话,但是总会被四川人当作是某个小乡村出来的老乡确是不争的事实。。。

网友「刚过212 」发表观点
2024-03-11

其实这个要结合历史来看,雍正朝之前,阳新、大冶、通山三县同属于历史的兴国军、兴国路、兴国府和兴国洲,属地就在阳新。历史上长久的时间内都是一体的,所以阳新大冶通山的语言非常接近,且在湖北江西都属于比较独立的,但在交界的位置语言就发生了变化,比如阳新枫林接江西,所以那边的语言就有杂交的感觉,黄石属于大冶杂武汉江夏的语音。

网友「沙河20200106 」发表观点
2024-03-11

阳新以前属于咸宁地区,跟大冶区别大。黄石成市前属大冶,那那区别不大,立市后,除了极少数本地农村老人跟大冶话相近。黄石立市后是重工业城市,外来人口巨增,受大企业外来人口的乡音影响较大。武汉,黄冈等地居多。加上上世纪中期推广普通话。黄石话就有了很大区域性和企业特色。下陆为例,周边农村特别是70岁的农民是偏大治口音,纺机偏上海口音,省拖偏北方口音,东钢偏黄冈,十五冶偏湖南。到五十以下的人,基调还是大冶口音普通话,但没有多少土字土音了。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