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汇聚各路英雄莫名而来投奔,一时风头浪尖,形成了一股反贪官污吏的革命势力。山头经历了三代领导人,他们性格迥异,思想与发展目标完全不一样,革命路线各有千秋,那他们仨人中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又更适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谁的执行方针更切合实际呢?欢迎大家评论发言。
  • 猛踢瘸子那条好腿4m5U
  • 2024-03-08
  • 20
  • 共18人发表观点
网友「猛踢瘸子那条好腿4m5U 」发表观点
2024-03-16

在《水浒传》 第十一回中,“豹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正是英雄落魄之际。如果王伦大大方方地收留林冲,林冲必然感激不尽,成为王伦手下一条得力干将。没想到,心胸狭窄的王伦却打起小算盘,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王伦便送林冲50两银子,打发他下山。

然而,王伦手下兄弟朱贵、杜迁、宋万都反对他的意见,要求王伦看在柴进的面子上,收留林冲。场面一度很尴尬。王伦无可奈何,只好退而求其次,自己给自己找了台阶下,找林冲要“投名状”。《水浒传》 第四十七回中,“拚命三郎”石秀、“病关索”杨雄前来投奔梁山,晁盖听说他们和“鼓上蚤”时迁在祝家庄偷鸡吃,惹出一场大祸,突然发怒,责怪他们连累梁山好汉的名声受辱,执意要杀掉他们两人。“今日先斩了这两个,将这厮首级去那里号令,便起军马去,就洗荡了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孩儿们快斩了报来。”

可是,晁盖的意见遭到宋江、吴学究、戴宗等人的反对。最终晁盖没能杀掉石秀、杨雄。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宋江刚来梁山不久。他公开反对晁盖的意见,还引得吴学究等人附和,足见他的个人魅力还是很强的。《水浒传》 第七十回中,“没羽箭”张清率部攻打梁山时,被吴用施计抓获,带上梁山。此前,张青的飞石打败打伤了徐宁、燕顺、韩滔、宣赞、鲁智深等众多梁山好汉,他们“咬牙切齿,尽要来杀张清”。鲁智深更是“拿着铁禅杖,径奔来要打张清”。

可是,宋江的意思是要收留张清的。他先是亲自下堂迎接张清,说:“误犯虎威,请勿挂意!”随后隔住摩拳擦掌的鲁智深,连声喝退:“怎肯教你下手!”又取酒奠地,折箭为誓:“众弟兄若要如此报仇,皇天不,死于刀剑之下。”

兄弟们听了这番狠话,自然谁都不敢再说话了。最后,宋江力排众议,将张清留在梁。

网友「文化一家人 」发表观点
2024-03-14

评价古人,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理应站在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下考量。如果脱离了那个背景,也就失去了考量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考量王伦、晁盖、宋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梁山领导者,情况也就比较明朗了:当然是宋江的路线最切合实际。理由如下:

以上两件事可以验证,在当时弱肉强食的环境下,王伦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落第秀才,外加杜迁宋万朱贵这三四流武功的把式,怎么可能守得住家业。王伦既使不被林冲杀掉,也早晚会被他人夺取山寨。想维持小富即安的长久之愿,是不可能实现的。

更何况,晁盖领导的梁山义军,并没有攻城掠地占领地盘建立政权改天换地的政治纲领,只是维持眼前的苟且偷安。这与方腊等其它农民起义军的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晁盖领导的水泊梁山,在朝廷强大的攻势下,支持不多久就会土崩瓦解。

而如果用当今的价值理念来分析,宋江显然是个向封建腐朽势力缴枪投降的投降派,是他用招安的幌子,把梁山弟兄们送上了绝路,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这又回到了开篇所讲的,就看站在哪个角度上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了。

至于被朝廷利用去攻打同样是农民起义军的方腊导致损兵折将,这要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成了撂下讨饭棍去打要饭花子的矛盾行为,变成朝廷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鹰犬,是被朝廷以毒攻毒变相消灭的牺牲品。

其二,既然接受招安要为国家出力,作为武将不出征打仗只享清福,恐怕也不合乎逻辑。因此出征打仗是合情合理的职责所在。

至于宋江卢俊义被奸臣陷害致死,那纯属是另外一回事了。

网友「一绺春风79682225 」发表观点
2024-03-13

一部经典(水浒传)受到一代代人们的喜爱,因为这部名著无论你细读细品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味道!这部小说作者的主题是一百零八个群魔下界,所以,王伦(白衣秀士)与晁盖(托塔天王)都不是主线!唯有宋江(及时雨)才是主角!若论谁的路线切合实际,按当时的情况:晁盖的路线最切合实际!王伦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路线,因为他只算一个代言人,幕后主人是(小旋风柴进),当初的梁山也就是柴进暗藏的一小股势力,结果后来被林冲给他搞砸了,晁盖的路线就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自由生活!符合当时不受官府压制的自由生活!当时的北宋,由于贪官污吏多如牛毛,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强盗蟊贼遍地皆是,小到个人豪强独霸一方(张顺,张横等),中到几人结伙占山头,霸地盘(李忠,周通),(王英,燕顺),(鲁智深,武松),(李俊,童威,童猛)等!再大点就是晁盖,方腊,田虎,王庆之流!此时的北宋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处境!想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所以都以势力划成自己的小圈圈是对的!再说宋江的路线,宋江这个人处事为人非常世故圆滑,好坏高低人都不得罪,这种人处世可以但不能为官!做不到刚正不阿!做个小小的(押司)就能与匪相通做官他敢与敌勾结!他的路线完全是为自己着想~当官耀祖!用大义掩盖自私!明明能与朝廷抗衡偏偏招安,这不是让众好汉又回老路上吗?他与卢俊义,杨志,呼延灼等官员出身的是一个路线,巴不得回老路上,做他们的官员,财主!这就是自私自利!他上梁山是无奈的,当初刘唐让他上梁山他竟以自杀来推脱,他目的是一边做官,一边通匪,你看看这种多阴!结果无论他多么努力为大宋出力,仍然改变不了宋朝的命运!作者也许是有意无意地影射王(亡),晁(朝),宋!如果按梁山的强、盛,弱来排更直接:宋朝亡!所以,宋江回老路政策是行不通的!如果宋江以晁盖的路线,能对抗朝廷,官方吃败恐怕一时不会剿除,这时他可残食小股匪势来壮大自己!强大到一定的气候,加上金国入侵,他就可以推翻大宋与金抗衡!也许他能名扬千古!可惜这人太阴,注定成不了大气候,强大了也算计兄弟!

网友「绿野萍踪01 」发表观点
2024-03-11

感谢水浒哥的邀请。

题主列举了王伦、晁盖、宋江三代梁山领导人,实际上,梁山总共有四代寨主,在王伦之前,梁山寨主是摸着天杜千。因而,若是回答这个问题,应当把杜千也算进来。

说梁山总共有四代领导人,决然不同于历来对《水浒传》的解读,难道,五百年来大家都读错了?确实,仅就这个问题来说,借用网络一句流行的话,那就是:大家被施耐庵骗了五百年。

王伦当年落第后,与杜千一起投奔了柴大官人。住了几日,两人离开,柴进还给他们馈赠了银两。书中说,柴进因此对王伦、杜千有恩。此时,王伦肯定是没去梁山的,因为,王伦上梁山的原因是“因鸟气”。柴大官人对自己有恩,王伦怎么会“因鸟气”呢?

王伦没有直接从柴大官人庄上上梁山,后来因“鸟气”才“合着”杜千上山落草的。也就是说,杜千极有可能在柴大官人庄上告诉了王伦,要上梁山落草。因而,就先去了。王伦来了之后,不知何故,杜千就让出了寨主之位。

施耐庵这样写,大致有两个含义。其一,梁山是江湖好汉的梁山,大家都可以来入伙,谁有能力谁做寨主。因而,吴用拱火林冲杀寨主,不违背江湖道义,王伦也是夺了杜千一把手交椅的。

其二,为晁盖之死伏线。花荣射雁,道明了要射雁行中第三只雁的头,晁盖便是第三只雁,也是头部中了一箭。正是因为要为后文伏线,这才以“合着”这个词,悄悄的瞒过了五百年以来的读者。

同时,也证明杜千时期做得不好,此人胸无大志,本事低微,根本即谈不上什么理想、路线的。王伦做了寨主,好歹还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路线。那么,王伦的路线又是什么呢?

书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暗示了晁盖不做造反派,走招安路线的真实心理。这段故事就是晁盖第一次安排梁山拦路抢劫,晁盖告诫下山执行任务的头领:“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三阮、刘唐打劫成功,带着大批金帛回山后,晁盖并不高兴。而当晁寨主问明了情况,这次抢劫没有伤害一个客商时,晁盖这才大喜,赏了报告情况的小喽啰一锭银子。而且,对众头领说:我等自此以后,不可伤害一人。

不伤害人还造什么反呢?因而,晁盖在梁山上是不打算造反的。

后来,呼延灼讨伐梁山,扈三娘捉了彭玘。宋江先是劝降了彭玘,然后,把这个朝廷第一降将交给了晁盖。随之,凌振被擒。

宋江这次没有劝降凌振,而是拉着他的手,直接去找晁盖。宋江与凌振到了梁山大寨,晁盖便带着彭玘前来劝降,彭玘说:“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这是梁山第一次出现“招安”二字,谁教彭玘说的,无疑就是晁盖。

因而,晁盖做寨主,他的路线就是招安,这个理想也是很大的。那么,晁天王主张招安,正不正确呢?或者说,切不切合实际呢?这就得看宋江走的是什么路线了。

一个团队有了共同的路线,共同的愿景,那就十分厉害了。

晁盖的佛家主张与路线不为道家妖魔所接受,因而,晁盖做寨主,便没有招来一个好汉入伙。

但是,宋江最终还是要招安的,彭玘不是说过“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专等朝廷招安”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江招安是有历史记载的,是被张叔夜伏击,先捉了宋江的“副贼”,然后,招降了宋江。不过,宋江不像晁盖那样,一上梁山就要招安。在前七十回书中,宋江也暗示了要等待“圣主”降光,然后,率领梁山好汉为国尽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那么,谁是《水浒传》中的“圣主”呢?

原来,宋江只造宋徽宗这“一朝皇帝”的反,等待的“圣主”就是宋钦宗。如此,宋江到底还是个投降派?

上面讲了,宋江是因为战败,才向张叔夜投降的。据《宋史》记载,这是宣和三年间的事情,还是宋徽宗当政。所以,宋江才是专等“圣主”降光。

宋钦宗登基时,正是金国大举南进,发起灭宋之战,国难当头之际。施耐庵写的是北宋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上升到抵御外寇,保境安民高度。因而,宋江便不再造这朝皇帝的反,而是率领梁山好汉抗击金兵,“保境安民”,这就是《水浒传》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替天行道”。

晁盖主张招安不分皇帝是谁,只是以佛家的理想,和平的走招安路线。晁盖的“替天行道”理想,就是以不杀人的方式,给梁山兄弟谋前程。

宋江则是要造无道皇帝的反,等候,然后追随他心目中的“圣主”,为国尽忠,替天行道。

虽然晁天王早早的离开了梁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如果他没死,一定也会积极支持宋江的路线,最终携手并肩,与金国殊死一搏。也就是书中说的:“一刀一枪”到边上搏个功名。因为,晁盖也曾经攻打过金国人把控的曾头市,也是“保境安民”,替天行道。

网友「老夫常谈 」发表观点
2024-03-08

王伦是小富即安,也就是不招惹大事,不惹怒官家。晁盖其实在这方面不太明确,其理想比较含糊,属于又要惹大事,但又缺乏明确的主张和路线,干事和主张理想不相合,迟早容易被官家剿灭。宋江有明确的理想和主张,也算是封建社会很多的造反者所走的道路其实宋江的路线,也是被许多造反者验证的正确道路。站在革命的观点、立场来说,是错误的投降路线。但站在当时的环境,这些造反者又没有先进理念支撑,即使胜利还不是象朱元璋一样,是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起不到进步作用。所以也不能说宋江的主张和理想又有好不堪。从梁山三个头来看,王伦的主张和理想还要实际些,晁盖的主张还真不行。宋江的主张,在封建社会的先造反后招安,也不泛有较多成功事例,只是怕招安后象宋江等人难予融入统治集团,至于受招安为国家征战死伤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网友「建平249504053刘建平 」发表观点
2024-03-12

应该是宋江理想大些,王伦,晁盖,宋江梁山水泊三代领导人,有人说他们的理想都不大,我想他们就是都不大,也不会平等吧!总有个高低上下,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宋江。先说第一代领导人王伦,王伦是个不第的秀士,不知道他赶考了多少回,反正什么也考上,算是个读书人吧,可能缕考不中,仇恨社会,做了强盗,他开创了梁山的基业,而且把梁山打理的井井有条,绝不是泛泛之辈,还是有一定谋略的,水泊梁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领导有方,官军奈何不得,又有柴进这个大财主帮忙,能抢就抢,厉害的就用蒙汗药,估计每天都有收获,就这小富即安的生活下去也不错,所以他是最没有什么理想的。第二代领导人是晁盖,由于王伦不肯收留晁吴用一伙,惹恼了林教头做了刀下之鬼,和王伦时代不同,晁盖开始发展梁山事业,招贤纳士,引四方好汉来投,提倡八方共御,四海之内皆兄弟,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尽乎人人平等的乌托邦社会,不再胡乱杀人。杀富济贫,不杀百姓。晁盖的理想强于王伦,平等互爱,福祸共担,有酒有肉地生活的生活下去。我认为宋江是个杰出的领导者,水泊梁山在他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不光底层百姓,还有大批朝廷将领上了梁山,八百里水泊藏着千军万马,生活保障都成了问题,第三代领导人宋江不得不考虑梁山今后的发展方向,不管真实历史上的宋江是什么样,施耐庵写水浒传时走的是招安路线。那么宋江的理想是什么呢?宋江受儒家思想影响,满脑子都是功明富贵,忠君报国,封妻荫子,虽然写过反诗,那也是一时命运不济,心生恨念的酒后狂言,他对脸上的金印,贼寇的标志是深误痛绝的,所以他不会像方腊,田虎,王庆那样割据一方称王称帝,不会真正意义的造反,更不会想象刘邦那样改朝换代,他认为那样是大逆不道。宋江不愿意一辈子做贼寇,也不愿意他领导的梁山兄弟一辈子背负贼寇恶名,他觉得应领导他们走入正途,所以只有招安这条路了,但是不论统治者,还是奸臣都不愿意曾经的贼寇,杀人放火之徒真正意义的招安,他们认为这么一个庞大的集团,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保不其何时就有反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打别的反朝廷的人,自相残杀,消耗掉,宋江打方腊,人生地不熟,梁山将士损伤殆尽,勉强获胜。水泊梁山由他发展壮大,又由他烟消云散,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奸臣也没放过他,一杯毒酒打发了他,这个表面仗义疏财人称及时雨的家伙,暗地里和军师吴用最爱使下三滥手断,假仁假义的宋江终于死掉了,临走为了的明声,带走了自己的小弟李逵,这就是宋江说的义气吗?不是,是极端的自私。所以我觉得宋江这个人物也是亦正亦邪的有着两副面孔的人。

网友「唐宝桢 」发表观点
2024-03-13

梁山三代领导人,论理想和路线切合实际我认为当属宋江。王伦压根就没有理想,更谈不上路线切合实际。他就属于那种小农思想小富既安,不容许有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入伙,一亩三分地绝不允许他人染指。晁盖是有理想但是没有路线,他的理想就是梁山公社海纳百川来者不拒但他对于道德的评判是非常清晰的,重才更重德。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路线,不知道到哪里去只知道维持现状。

宋江是重才却不怎么重德,因为他深知成大事不拘小节甚至不择手段。他成为第三代领导人后先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反贪官污吏却不反皇帝,确立了招安归顺朝廷的政治路线。并且一步一步朝着这个路线走,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受电视剧的影响认为当时梁山的实力非常强大,其实根本没有到和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更不要说建立一种新的政权。这一点宋江是看的明白的,但是和朝廷讲和也需要实力宋江抓紧时间招兵买马从而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替天行道”就是其招揽英才的金字招牌,从体制内出来的人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重新回到体制内。

在王伦和晁盖的时代,如果朝廷派兵马来征剿无疑是脆弱到不堪一击。但是到了宋江的时代就明显不一样了,朝廷很难轻易消灭这群力量。当消灭的成本太高那就换个方式,以招安来解决。宋江的目的达到了,一切也按照他设计的方案进行。可是宋江忽略了他们一干人都是不被体制所接纳才逼上梁山的,如果回到体制会容纳他们吗?如果不被容纳那就只有一条路——死路。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走了一条死路,这就是水浒最大的悲剧!

网友「人间鸟语 」发表观点
2024-03-09

水浒寨的三代领导人,理想的程度也是逐级提升的。尽管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江的路线,还是表面上具有前景的,但是骨子里是一种投降,是对前期革命的一种背反,必然走向失败的命运。

先说王伦,这是个穷酸的小秀才,没有什么大的志向,满足于苟且于山寨,扯起旗帜,拉一路人,打个劫抢个客,名义上是聚义梁山,实质上是小团伙求生存。他对于梁山的前景相当不明朗,唯一有一点进取的是,知道拉大旗,当杨志路过梁山时,很想把这位名人之后留下来,毕竟这是有实力的人士,能够为梁山实力上加分。但是呢,对于眼面前的林冲,却并不珍惜,出于小人物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并没有容人之量。所以,即便杨志真的留下来了,合作也不会长久。这时的梁山,是无数的啸聚山林的一个小山包而已,说实话,朝廷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也没有什么风险,就这么当一天寨主撞一天钟。可以想象,一旦天长日久,好汉增多,王伦的掌控力不足以让梁山有质的变化,他的被林冲所杀,几乎是命运的必然,不是林冲,就是张冲,王冲,早晚会对他动刀子,这是一个很不成功的寨主,对于梁山历史来说,是没有存在感的。

再说晁盖,这是个响当当的英雄。毕竟智取生辰纲是朝廷大案,敢于犯此大忌,不是寻常人可为。而且,也有一定的领导力,首批随他上山的其他六个人,以及原梁山由林冲领衔而反正的那批人,对他也是拥戴的。晁盖本身家境富裕,通通打包上梁山,走上了舍家抛业干革命的不归路,加上取得的那一批生辰纲,足可以让山寨好吃好喝生存一阵子。此后怎么办?晁盖显然准备不足,他有江湖道义的一套,对于有恩于他的人,千方百计去报答,比如那个宋江,曾经救过他,晁盖把他从法场上救了回来。比如附近的一些村庄欺压百姓,他扛着道义的名义去剿灭,保持了一种聚义的正当价值观。至于宋江后来得势,要夺梁山之位,把晁盖架空,这一点晁盖是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的。但他的革命有一点是坚定的,就是决不与朝廷苟安。只不过,随着梁山的势力越来越大,已成朝廷关注的对象,没有一种长远打算,是必然覆灭的。晁盖这样的人物,头可断血可流,必然将众好汉带上一条血光之路。

宋江的路线,其实是一个朝廷小吏所能想象的极限了。他讲究江湖人心,很会笼络好汉,得了急时雨的称号,所以,他到了梁山,就成了梁山的标志。就好像,给梁山上了一道注册商标。他的目的是,不断地增长势力,增长谈判的砝码,有朝一日,与朝廷谈判,给众弟兄一个说法。

但是,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如何彻底地革命,这是超出一个小吏的思维层次的。他从没有想过彻底革命,他一直想的是,得到朝廷招安。为此,不惜一次又一次地安抚众好汉的反对声浪,不惜把谋害林冲家破人亡的高俅请上梁山,不惜跪下磕头向朝廷贪官请安,在他视之为唯一出路的招安大业面前,所有的弟兄们的利益,都是小利,都可抛除。甚至,可以走上一条朝廷鹰犬之路,替朝廷去剿灭各路义军。明明知道,这是朝廷的凶残计谋,但始终抱有幻想。

他的幻想是,把一些朝廷中的官员引入梁山一伙,让梁山的成分复杂化,以此洗牌,壮大自身力量,尽可能地获得朝廷的另眼相看。试想,宋皇室成员柴进的加盟,关公后人关胜的加盟,宋朝功臣杨家和呼延家的后人加盟,一些朝廷军官加盟,再加上走私人路线去找皇上的情人李师师打通关节,这宋江可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自以为接近了他的目标。

但这是革命吗?这是小计谋,不是大胸怀。革命是一个机器对另一个机器的暴力消灭,和风细雨的投机是不可行的。如果,他与方腊等其他义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朝廷,尽管也很难摆脱失败的命运,但至少那是一条自我掌控的出路,但水浒传呈现我们的是,宋江走的是一条自以为正确、却一天天背离众好汉革命初衷的投降之路,不仅革命无望,而且生存无望,让梁山成为众好汉的墓穴。幸运的是,有一批清醒的人,早早地看穿了宋江路线的不可靠,比如燕青,比如李俊,比如公孙胜,比如鲁智深武松,比如阮小七,他们最后都得到了善终。但这只是建立在个别清醒基础上的幸运,覆巢之下,结局早已注定。

我们说,宋江某种程度上,是个好人。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好汉把命运寄托于他,但他又是一个不称职的掌舵人,离不开封建小吏的软弱性和投机性,他的梁山之路是行不通的。

很残忍的是,他明知自己被投毒,居然让李逵与他一起走向灭亡,指望死后能有一个不再是谋反者的恶名。但是,活着的时候得不到的,死后还可能得到吗?这是一个至死都没有醒悟的短视者。

所以,相比较而言,宋江的路线具有表面的可行性,是理想最大的一个,但依然不是正确的一个。水浒传这部书,就是反面教材,说明宋江是个投降派。真正的革命路线,是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以彻底革命的方式,来取得成功的。这是水浒人物的历史局限性,没有一点办法。

网友「老黑杂谈 」发表观点
2024-03-15

结果可到好,这案子没两天就被梁中书那笨蛋给破了。让那个贪官在我们这群好汉身上找到了智力上的优越感。

哎,吴用还真是无用。我看他就是一个除了会忽悠,啥也不是,比笨蛋还笨的蛋。

后来还是宋江宋押司仗义,及时给我通风报信,让我能逃脱官府的追捕。不枉我,以前没少拍他马屁,没少送银子。

我们逃了出来后,就投奔了梁山。

刚上梁山,我不敢有夺山的想法。

不过,林冲和王伦却合不来。

这很正常,王伦那小心眼最是妒贤嫉能,加上林冲是柴大官人派来的,王伦肯定担心会被林冲取代,所以他处处找林冲麻烦。

上了梁山后,我发现王伦的心眼比想象中还小。

我带着一群好汉,把姿态放的很低,甚至愿意认他做老大,可王伦就是不收留。

气的我真想剁了他。想我晁盖,曾是一村之长,在俺们村,我是想揍谁就揍谁,何时受过这样的气?

可形势不如人,我只能忍着。

我正想着王伦不收留,下山后该怎么办,该怎样才能逃脱官府的追捕时。

吴用那笨蛋却对我说,他有办法把林冲忽悠瘸了。

我才吃个亏,还能信他个鬼啊,自然是骂他滚蛋。

结果吴用那个乡村教师竟然真的把林冲忽悠瘸了。

林冲火并了王伦,还拥护我当老大,梁山上原本的人马也全部投降了。

我当了梁山老大,稳定下来后,就想着我的救命恩人宋江。

我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托塔天王,我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所以我就打算派人送些黄金,送上慰问,好好感谢一下孝义黑三郎。

但吴用觉得这样不妥,他说只是口头传话,不够正式,也容易出错,不如写封感谢信。

我一想,也是这个理儿,加上吴用刚立了个大功,不好驳他面子,就答应了。

没曾想,那封信,竟然害得我那恩人杀了阎婆惜那美娇娘,让他从一个押司变成了一个杀人犯,从此流落江湖。

过了没几天,山下突然来了大批人马。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连忙派人打探,却是宋江引荐来投靠的,这些人有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小温侯吕方……都是江湖中有名的英雄。

我大喜过望,梁山有这些人才加入,肯定会更加强盛。可我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宋江既然无心入伙,干嘛要引荐这些人才。特别是那秦明,宋江为了能让他入伙,各种阴损手段尽出,还赔上了花荣的妹妹。

这宋江到底有什么目的?

我实在想不明白,干脆就不想,反正宋江此时正在充军,他还能玩出花来?

呃,还真叫他就玩出花了。

他酒后提反诗,被人告发,打入大牢,就等着问斩。

我一想这是个好机会,只要我们梁山救出宋江,就能还上他的人情,梁山从此和宋江两不相欠。

于是我亲自带队,去江州劫法场,救出了宋江。

其实,救他的时候,我就暗暗后悔,这宋江长的貌不惊人,而且连半块地盘都没有,怎么投奔他的人就那么多。此前有秦明、花荣,到了江州他竟然还收服了李逵、戴宗、张顺等牛人。

这宋江,我不服不行,虽然他本人文不成武不就,但在笼络人心和经营山寨上,确实是一把好手。宋江没上山之前,我将梁山发展到5000人马就沾沾自喜。可他上山之后,梁山已经发展到几万人马,猛将几十员。

不过,最令我不安的就是宋江到处许诺招安。

为了这事,我私下了找到宋江深谈。

我说:当山贼不好吗?当今天子昏庸,重用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搞得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这样的朝廷哪里值得我们去投靠?不举旗子造反就不错了。

是,此时我们梁山和朝廷对抗就是以卵击石,但梁上有天险相助,只要上下一心,朝廷也拿我们没奈何。

宋江说:哥哥,我们占山为王,背负着山贼的恶名。如果一直打家劫舍,必然会遗臭万年。那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难道让子孙因为我们作恶而背负骂名吗?更何况我们是大宋子民,理当为国尽忠,即便是死也要有忠义之名,流芳千古。

他是一个盗马贼,在江湖上听说了梁山宋江的大名,就盗取了金国王子座驾的照夜玉狮子马,打算献给宋江,用来表达进身之意。经过曾头市时,被曾家五虎抢了去,还骂了很多宋江的坏话,他又打不过,只好跑到梁山来告状。

听他说完,我肺都气炸了。不是因为曾家五虎,而是这个段景住。我晁盖,托塔天王,堂堂梁山之主,可这金毛犬口口声只提宋江,甚至想把宝马献给宋江。这是全然不把我晁天王放在眼里。

看来我必须亲自出马,率兵打上一场胜仗,让我晁盖的大名再次响彻江湖。不然,这梁山迟早得姓宋。

这次我不顾宋江、吴用的反对,他俩,别想再用“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的理由”拦着我。呃,他俩这次怎么不那么强烈反对了?看来是看出我真怒了。

小结

在我看来,王伦、晁盖、宋江三人。

王伦是小富即安;晁盖是浑浑噩噩没有太大的理想抱负,他能当上梁山老大也是运气使然。

而宋江不同,他应该从杀了阎婆惜那一刻开始,就规划好了路线。就是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所以宋江在逃亡和发配充军之时,到处宣扬自己的名声。利用自己急公好义,怒杀阎婆惜的名声,到处结交英雄好汉、扩大势力。等宋江上梁山之时,名望实力全都有了。

网友「34个代表 」发表观点
2024-03-13

很明显,宋江的理想比王伦晁盖大的多。王伦的梁山顶多算一家黑店,晁盖的梁山顶多算一帮土匪,宋江的梁山则成了一大割据势力,四大寇之首。

晁盖一样是没有多大野心,他不主动招揽人马。这从林冲火并王伦到花荣上梁山,中间也有很长时间,梁山上没有增加一名好汉就可以看出。但他比较好面子,来投奔他的,他都收留。因此在宋江的推荐下,梁山收留了花荣等人。晁盖的能力有限,他也控制不了宋江,宋江上山之后,他就基本被架空了。晁盖也没有大局观,临死了还要给宋江制造些障碍。因此如果没有宋江,只有晁盖,梁山一样无法发展,也会很轻松被官府剿灭。

网友「一朵跳跃的浪花 」发表观点
2024-03-10

这个问题很好,我来回答一下。

第一,晁盖的理想最大。

晁盖是梁山第二代领导人,也是水泊梁山真正的建设者。晁盖的理想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与大宋抗衡。可以说晁盖的理想很大,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晁盖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挂掉了,可惜可惜。

第二,宋江的路线更符合实际情况。

宋江还是一个比较聪明的起义者,他对时局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认为农民起义长久不了,见好就收,可以和朝廷谈一个好筹码,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宋江的路线更符合实际情况。

网友「玄坤文史 」发表观点
2024-03-15

看完《水浒传》有不少人唾弃宋江的投降主义,认为梁山应该直接搞个小朝廷,和北宋分庭抗礼,产生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在《水浒传》中,梁山屡次挫败了北宋军队,甚至在朝廷招安后还打赢了辽国,讨伐了方腊,就感觉梁山挺有实力的。

在王伦这种人的统领之下,水泊梁山前景是显而易见的,顶多就是占山为王,欺男霸女这种不入流的角色,对北宋王朝的威胁有限,朝廷也不会刻意来平叛,往长远来看,山寨肯定只会走下坡轮,就算没有林冲,晁盖这些人上山,水泊梁山易主也只是时间问题。

晁盖一行人上山之后,水泊梁山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时期,王伦安于现状,虽然占山为王,但是他还不敢和朝廷直接做对,而晁盖一行人上山后,梁山有了造反的思想,对外的动作也开始逐渐频繁,开始威胁到了梁山周边区域的治安,逐渐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水泊梁山的规模也在逐渐变大。

晁盖领导时期,水泊梁山的核心主导思想是“义”,这个“义”不是仁义中的大义,而是江湖义气中不安分的义,水泊梁山要搞的是起义,是造反,但是晁盖又没有建立一个政权的魄力,能力和条件,所以虽然比王伦领导时期的梁山发展要好很多,不过也更加引人注目,如果朝廷下定决心剿匪,梁山的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招安后,宋江的路线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征讨辽国,他得到朝廷封赏,他还想要更大的功名,带着兄弟们讨伐方腊,他以为自己还能手到擒来,没想到梁山好汉十损七八,简单的说就是梁山这群人已经残废了,对朝廷也没有利用价值了,但是留着却始终是个隐患,那么肯定就只能将这些人抛弃了。

宋江的路线是最切合实际的,但是实行的时候,应该根据局势的变化有一定的变动,朝廷本身肯定是不信任招安这群人的,在这种情况下还去拼命,不留下自保的筹码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操纵得好,宋江的路线才是最切合实际的,能带着手下这群人名利双收,不至于死了留下反贼的骂名。

网友「天门观雪 」发表观点
2024-03-14

虽然很多人接受不了,但宋江的理念是正确的。王伦这个落魄书生属于找个地方混口饭吃,对山寨的理解就是找地方吃饭小富即安;晁盖这个村长比王伦强太多了!口号是大家不但要有饭吃,还要吃的饱吃的好!吃的好还尽量不要害人性命,这样民怨不大,朝庭也不会太过关注。这种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没有啥大志向,自己带队队员们也都过的不错,但也没啥长远计划。宋江就比前面两个强多了!首先提出替天行道,我们不是造反,而是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另一个他明白的知道,山寨长久不了!现在是五虎八彪,可是他们多大岁数了?十年内无敌,十年后呢?如果没有年轻强者上山,梁山好汉有些自己就拿不动刀了!可年轻人上山什么职位?呼延灼老了,可以取消他的天罡代遇,拿下五虎兵权换成年轻人吗?就算老呼延同意,可关胜同意吗?林冲呢?看!有问题了!可没有代遇,梁山还是老人政治,人家年轻人凭什么投奔你?于是山寨开始冲突不断,不变革山寨是死路一条,可变革是山寨不死,老头领死(政治死亡)!宋江因为是小吏出身,看多了这种刀光剑影,所以带着大家奔小康,啊!是一颗红心向朝庭。不能说宋江的策略是错的,但投降后将领们悲惨结局,是宋江的格局太小,舍不得放权,你都降了还聚于一处,到底是真降假降?看!投降之后马上离开宋江的,结局大多不错,所以他的政策并没错,只是错在了小吏出身,格局太小,如果把梁中书换成宋江,结局大概就是喜剧了!

网友「史海泛舟摆渡人 」发表观点
2024-03-14

梁山泊三代领导者的理想是一步步扩大的,梁山泊的第一代领导者王伦,是一个典型的小肚鸡肠的人。王伦只想着守住梁山泊的一亩三分地,根本没有想过扩大梁山泊的基业。梁山泊的第二代领导者晁盖,也是一个格局比较小的人,晁盖只想做一个好的山大王,缺乏更加远大的理想。梁山泊的第三代领导者宋江,是一个比较有理想的人,但是宋江在投靠朝廷后被奸臣害死,“梁山泊集团”也最终走向覆灭。

“山大王”晁盖

相比于小肚鸡肠的王伦,晁盖有很多好汉共同的优点。晁盖的心胸宽广,对待好汉们十分的宽容,这也是晁盖能够领导梁山泊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不过晁盖缺乏远大的志向,他只适合做一个成功的“山大王”,却无法带着梁山好汉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晁盖统治下的水泊梁山,看似十分的繁荣强大,却隐藏着非常多的危机。梁山泊只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土匪武装,迟早都会被朝廷剿灭。对于晁盖来说,要么带领着梁山兄弟起兵创业,打下来一番天地,要么就带着梁山兄弟投奔朝廷,闯出来一番功名。然而晁盖只想做一个成功的“山大王”,如果不是晁盖较早去世,梁山泊肯定会被朝廷剿灭。

总结

从王伦、晁盖、宋江的三人的能力来看,宋江的能力比王伦和晁盖强得多,宋江走的道路,也比王伦和晁盖高明得多。只是宋江在功成名就之后,被奸臣用毒酒害死,梁山好汉也大多战死沙场,因此宋江才会留下了恶名。实际上如果宋江不带领好汉们招安,梁山好汉也难逃被朝廷剿灭的下场。

网友「MJ爸爸的书城酒窖 」发表观点
2024-03-14

王伦的理想:一亩三分地守好,有酒有肉就好。明显的不思进取,抱残守缺,手下的头领最次,人马的规模最少。

晁天王的理想:聚义分赃。但义怎么个聚,赃分完之后怎么发展?并没有长远打算。所以吴用这种和晁盖私交甚笃的联合创始人,在遇到宋江之后,都会倒向宋家帮—毕竟创业需要有理想的领头羊,晁哥哥的商业模式没有闭环,和宋哥哥一比差距太大。

宋公明从上山之初(其实是杀惜逃窜之初)就已经想好了未来的方向:受招安战边庭除奸小报皇恩。而且整个梁山业务在他手上有条不紊的朝着自己的规划发展起来。你说,一样打工,那种领导值得跟从?

网友「灵犀一点 」发表观点
2024-03-10

这三个人,脑子最差的是晁盖,最贴合实际的是白伦,梦想最大的是宋江。

1.王伦的想法比较贴合现实。王伦想把梁山人马控制在几百人小数量,属于那种当地政府奈何不了,朝廷派大部队来又没必要的程度。自己又本事低微,嫉妒害怕强力队友。过着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生活即可。

2.晁盖没什么规划,只想着逍遥快活,只要有人投奔,基本上都会留下。敢劫生辰纲级别的财富,敢收留重犯,敢公然劫狱,坚决与朝廷为敌。晁盖不懂量变导致质变,当他的势力越做越大,朝廷必定会派重兵围剿。而梁山几万人却只有山头水泊,没有自己的经济产业链,没有稳定的兵源和物资供应,没有多余的城池互相接应,迟早有一天会被朝廷剿灭。

3.宋江有远大的理想,他知道一世当贼并不可取,他不想背负永世的贼寇骂名,有一腔报国的热血。所以他选择招安。无奈朝廷奸臣过多,他无法顺利融入官场。最后虽然死伤过半,好歹为大家博了尽忠报国的美名。

结合小说里当的环境,其实民生还是不错的,虽然有贪官污吏,但总体生活水平不错,百姓们更惧怕强盗贼寇。梁山打劫了多个城池,但没占为己有治理,只是抢走了钱粮,反而是加重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同时也多次滥杀无辜百姓。

在围剿梁山的几次战争中,也有一些将军节度使是绿林出身被朝廷招安的,这些都给宋江的招安梦想增加了可行性。

网友「栽竹耕者 」发表观点
2024-03-08

首先回答,梁山伯的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

应该是宋江的理想最大。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代领导人各自的理想和格局吧。

王伦,人称“白衣秀士”,落第秀才,因不满朝廷腐败成风,是梁山泊占山为王的第一代领导人。其理想是选择远离朝廷管制,喜欢山高皇帝远,偏安一隅的生活,乐得逍遥自在。

宋江,人称“及时雨”,喜结交朋友,接济江湖义士。梁山好汉中多人受过宋江解囊相助,甚有威望。后被梁山好汉营救上梁山,晁盖死后为梁山第三代领导人。

其理想是要实现父亲夙愿,当大官,光宗耀祖。后因时势所逼,加入梁山并成为梁山之王,但难改其心中志向。

后带领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既实现其心中志向,又自认为让梁山众好汉日后有个正派的安身之所。

因此,宋江比起偏安一隅的王伦,和聚义为王的晁盖,确实理想要大许多。

以事论事来说,招安是梁山好汉最好的归宿,只是,招安不合时宜而已。因为,既想招安,就务必让高俅和蔡太师一伙下台或处死之后,方可接受招安,只要高俅和蔡太师不死或掌控权力,招安,肯定不是梁山好汉的出路,而是走向灭亡的绝路。

王伦没有大志而难久安,晁盖聚义只为众人有饭吃,宋江招安有出路,却不择时而为反遭殃。因此,梁山泊三代领导人的路线都不是长治久安,生活无忧的做法,谁的路线都不切合实际。

若论较切合实际,还算晁盖的大碗肉和大碗酒,痛快!痛快!“干”!

网友「刘田俊 」发表观点
2024-03-08

我认为水浒三代领导人中晁盖的理想最大,路线更切各实际,理由是:一、取生辰刚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了干大事。二、梁山上的大厅是‘聚义厅’,言下之意聚天下英雄造福于百姓,三、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而晁盖的‘干大事’是要推反皇帝的统治,建立为民谋幸福的新政权。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