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中纳粹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苏德战争形式会发生根本改变吗?

  • 我爱共和国
  • 2018-12-06
  • 128
  • 共20人发表观点
网友「度度狼gg 」发表观点
2019-02-17

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需要纠正军史爱好者们一个错误的认知,即纳粹德军必须要攻占斯大林格勒全城才算是胜利,才会因此影响到二战走势,在军事上这是非常不专业的。

注意:“进攻斯大林格勒只是达到目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围绕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军事评论员都没能认真诠释这一点。

(刚刚到任的保卢斯)

通俗点说,当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进抵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的南北两侧郊区、从西岸切断伏尔加河水路交通时,德军总参谋部所计划的战役目标已经达成,它同时可以掩护着向高加索突击的德军侧翼,从而获得德国人梦寐以求的石油,却完全没有必要把精锐的德国陆军投入到残酷而愚蠢的巷战中去。对此,保卢斯为了迎合希特的变态心理,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在1942年10月25日致电最高统帅部:“估计至迟可于11月10日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这个保证让希特勒大为兴奋。

东线战场上德军虽然质量高于苏联红军,但数量却大大少于对手,这就要求德国军队必须保持机动和集团作战,如果将有限的力量再分兵出击,或者进行绞肉机一般的巷战,必将是德军灾难。不幸的是,狂妄的希特勒不顾总参谋长哈尔德和南线李斯特元帅的劝阻,下达了同时夺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战役目标的命令,这是一场不切实际的赌博,超出了1942年度南线德军夏季攻势的实力范围。

正是在两边下注的情况下,希特勒对霍特将军第4装甲军团的运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最致命的错误决定之一。本来7月底第4装甲军团可以配合保卢斯集团军“兵不血刃”轻取斯大林格勒,因为此时城市防御还未得到加强,但希特勒却把它抽出来增援给向高加索推进的克莱斯特第1装甲军团,而此时刚刚发起进攻的克莱斯特并不需要它。

其后由于斯大林格勒守军的不断加强和保卢斯进攻的吃力,希特勒又把第4装甲军团调回来协助第6集团军攻城,而此时该军团距离格罗兹尼油田只有几十英里了!其结果是装甲部队被拽回来开展并不擅长的城市攻坚战,遭遇苏军顽强阻击的克莱斯特又迫切需要援兵了,到头来是顾此失彼,两边落空。克莱斯特在战后回忆中抱怨道:“如果我的部队没有被调走,去配合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话,我们早已经拿下目标(油田)了”。

(1942年的南线德军)

为什么希特勒对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如此执着呢?第一,是这座城市名字的本身,刺激着希特勒敏感的神经;第二,在与总参谋部军官团的不断争论中,能否拿下斯大林格勒,已经成为关系到希特勒个人威信的问题,战争的专业性不得不让位于政治了。时针拨回到1942年7月23日,南线德军进展顺利,力不能支的苏军一路退守斯大林格了,一路退向伏尔加河下游,德国人必须当机立断,选择一个打击目标:

如果按照总参谋长哈尔德等专业军官的意见,德军需要暂时放弃对高加索油田的觊觎,倾全力第一时间占领斯大林格勒,这个目标在1942年7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之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沿伏尔加河北进包抄,与中央集团军群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半月形包围圈(注意地图上斯大林格勒的位置),一举拿下俄罗斯中部和莫斯科。这样,德军将继续保持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苏联红军的日子将非常难过,因为他们丧失了伏尔加河流域的粮食产区和水运交通线。

如果按照希特勒的所谓“经济战略”,德军在掐断伏尔加河水路交通后,就不要盲目的投入巷战,而应建立牢固的防线掩护克莱斯特的侧翼,集中两个装甲军团用于高加索方向,迅速夺得格罗兹尼油田,使德国东线的陆军和空军油料充足进而提高机动性和作战能力,再图北上;以第6集团军的实力,在野战中击退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反攻根本不成问题。那这个时候,如开篇所述,便不需要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城区。

希特勒的错误与1941年的基辅战役惊人的相似,到底是要掠夺物资还是要战略优势,他总是迷惘和试图鱼与熊掌兼得,从而两次放弃了对莫斯科的突击,而事实上,拿下莫斯科远比什么粮食和石油重要得多。如果1942年他着眼于只攻取斯大林格勒,随后挥师北上,苏德战争的局面会复杂许多,不排除发生根本变化的可能。

(保卢斯是个不错的参谋军官)

然而,希特勒再次用所谓的战场直觉进行了赌博,低估了苏军的军事实力,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克莱斯特没有实力及时突击到格罗兹尼油田,而保卢斯乐观的估计,诱使希特勒将一批又一批的新师投入到斯大林格勒的人间地狱当中,一个精锐师三天就足以被碾为肉末。当朱可夫集中百万大军反攻时,第6集团军已经非常虚弱无力阻挡,而一旦第6集团军崩溃,深入到高加索地区的德军面临后路被切断的危险,无论是否取得战场优势,都必须立即撤出,否则必然被合围歼灭。

于是,德军没有实现任何一个战役目的,反而丧失了最精锐的第6集团军,在复杂的调动、攻坚和解围战斗中,损失总兵力接近150万人,按照苏德两军的战力对比,这将意味着苏联红军可以腾出200万以上的部队用于机动,德军由此彻底丧失了东线主动权,从此只能转为战略守势,这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核心所在。

(朱可夫)

更不幸的是,失败后的希特勒迁怒于普鲁士军官团,德军高级将领又被清洗一番,东线局势雪上加霜不可逆转的走向下坡路,博克和李斯特元帅被解职,保卢斯被俘,总参谋长哈尔德下课,希特勒的原话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热情,而不是专业的能力,在你这样的旧式军官身上,我是得不到这种热情的”,被解职后的哈尔德愤怒的回忆道:

“这种话简直不像是一个负责的统帅说的,而像一个政治狂人说的”。

网友「砚田剑影 」发表观点
2018-12-17

谢邀请。斯大林格勒原名叫察里津,是苏联繁华的大城市之一,伏尔加河连接着北端与南端的交通枢纽,高加索油田近在咫尺,又有出海口,是苏联举足轻重的城市,不仅是苏联革命历史的重要标志,也是苏联推行工农业现代化的先进样板城市,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苏德战争爆发以来,斯大林格勒身处大后方,一直远离硝烟战火,人们按班就部日夜紧张地为前线的苏军生产坦克飞机火炮及战争急需物资。斯大林格勒军事部署约两个集团军16万余人,2千余门火炮,400多辆坦克,454架战机。全城军民不掉以轻心,按战时方案在广阔的城域外设置沟壕,加强对空中的监视,以防不测。

1942年7月17日,德军开始了对斯大林格勒的疯狂进攻,先后有6个集团军,约27万人,三千门火炮,500多辆坦克,还有1千2百架战机参与了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

苏联军队在顿河草原与德军的机械化师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遭遇,战斗打响后,德国凭借庞大数量众多的集群坦克包围了苏军,而苏军利用有利地形及增援部队反包围了德军,德军的战机及时赶到,胶着的双方又开始了撕杀,随着德军后续部队的强力支援,苏军抵挡不住德军的碾压进攻,退入城内,与德军展开了长达180多天的巷街拉锯争夺战。

本来初战的态势对德国十分有利,被胜利冲昏脑袋的阿道夫,忘了基辅和莫斯科战役的失败教训,本该命令德军乘胜全线进攻,一举攻克斯大林格勒,阿道夫认为驻守斯大林格勒的军队没有战斗力,在强大的德国空军坦克机械化部队面前简至不堪一击,毫无抵抗力,斯大林格勒如囊中之物早晚被德军占领,用不上这么多的兵力和辎重,不顾众多将军的谰言,只保留了保卢斯的第62集团军,执意将其余的兵力用来攻打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的高产油田产区,是苏军军备辎重和战机的石油产出加工地,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也是苏联工业的各种油品供应地。德军如果占领了高加索油田,从战略意义上讲己经掐断了苏联的血管,也就是切断了苏联的战争资源供应,德军如虎添翼,占领了油田及炼油厂无疑将振奋德国的民族情绪,反之对苏联的打击太大,不能为前线的苏军提供油品供应,失去战略资源无法将战争继续下去,只能被动挨打当亡国奴。

保卢斯的62集团军,面对着众志成城的斯大林格勒,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头上战机呼啸向城中扔下炸弹,坦克轰降隆开向城中,到处是硝烟火海,到处是瓦砾废虚,激烈的巷战,限制了德军坦克的威力,苏联军民利用高层建筑民居与德军对峙,双方日夜交战成胶着状态。

斯大林格勒的存亡直接关系着苏联的国家利益,保住斯大林格勒就是保住了高加索,就是保证了油田不落入德国之手,也等于斩断了德国与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的联手打击苏联的可能性,使德军不能从出海口进军中东,众所周知,中东的沙漠下蕴藏着世界上最多的石油资源。

从苏联的角度来说,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和列宁格勒是苏联的象征,如果丧失了斯大林格勒,无疑极大地打击了苏军的士气,从而德国更加猖狂,国内民族情绪将会爆棚,将对以后苏联收复失地产生恶劣局面,也无法扭转苏联的战争秃势。所以,斯大林不愿看到这一切发生,给了朱可夫一张纸条火速调往斯大林格勒上任,纠集散落的各军种组成建制与保卢斯的德军作最后的撕杀。

历经180多天的撕杀,苏德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飞机坦克大炮,最终在苏联及军民的顽强抵抗,彻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军,保卢斯不顾希特勒一兵一卒战死到最后的命令,选择了投降。斯大村格勒战役从而扭转了整个苏德战局,也成为苏德战场上的转折点,也极大地振奋了全苏军民的士气。

网友「战略论 」发表观点
2018-12-07

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南翼战场而言极具战略意义,因为连接高加索和苏联内陆的铁路线和航运线都必须要经过斯大林格勒,占领这里就意味着苏军无法向高加索和乌克兰东部大量的输送兵力和物资,也意味着高加索的石油无法迅速的运往苏联的后方。但是仅仅占领斯大林格勒并不能决定东线的命运,德军还需要做到在守住顿河-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一线的防线的同时,派出强大的兵力去占领高加索油田,只有占领那些油田才能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斯大林格勒只不是整个行动的一个阶段目标。

其实在一开始的进攻计划中并没有说要必须夺下斯大林格勒,德军的计划是先以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包围歼灭在顿河和顿涅茨河的南翼苏军主力,合围点在斯大林格勒的西面,显然德军也是尽量避开残酷的巷战的,待歼灭了苏军南翼主力后,斯大林格勒自然也就轻而易举的拿下了;这时德军将沿顿河和伏尔加河构建一条坚固的防线,作为进攻高加索的侧翼掩护,主力向高加索进发。占领斯大林格勒可以将顿河和伏尔加河的防线连为一体,更加有利于德军的防守。

但是实际情况是在顿河和顿涅茨河之间的钳形攻势没能合围歼灭苏军主力,苏军首次主动进行了战略撤退,大量的部队撤入了斯大林格勒,加上德军提前开始了向高加索的进攻,使得通过奇袭占领斯大林格勒的企图也变为不可能,正面的强攻将不可避免,这需要大量的德军兵力来完成,由此造成两翼的掩护任务不得不交给四个战斗力不足的联军集团军来执行,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即使德军第6集团军成功的占领斯大林格勒又能如何呢?致命的弱点仍旧没能消除,仅靠两个已经在进攻中严重削弱的德军步兵集团军无法加强四个联军集团军的数百公里上的防线,苏军还是会在这些薄弱点上达成突破,而希特勒对于辛苦得来的斯大林格勒必然是舍不得放弃,仍旧会让第6集团军死守,被合围的命运还是难以避免。唯一的选择就是执行斯大林格勒作战的B集团军群再增加一个新锐步兵集团军,才能彻底改善其防线情况。

所以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仅仅是一个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苏军的大规模反攻已经迫在眉睫,德军能否在进攻来临前全面加强其顿河、伏尔加河防线阻止住苏军的突破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当然了这只是决定南翼战场胜负的关键。

网友「烟酒阁小学士 」发表观点
2019-05-09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最终决胜之争。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拥有优势的德军由于错误分兵,在冬季被苏军反攻并合围,南线精锐几乎损失殆尽,直接损失达100万人。

1942年春,德军统帅部放弃了夺取莫斯科,希特勒把进攻方向定在南线:夺取伏尔加河畔斯大林格勒,将苏军切为南北两块;占领高加索油田,从西南方向包抄莫斯科。

根据4月5日德统帅部41号作战命令,不断得到加强的南方集团军群兵力达到200万:辖第4装甲集群;第2、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

1942年苏军还没有学会打仗,拙劣的指挥和乌拉冲锋阻挡不住德国人。5月德军完成了哈尔科夫合围、攻占刻赤半岛,苏军积累的战略预备队消耗殆尽。

7月保罗斯第6集团军打了几个漂亮仗,突入顿河弯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听从经济学家意见,得出德军石油已无法继续战争的结论。

希特勒急于获得高加索油田,迫不及待下令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B集团军群以第6集团军为主力攻占斯大林格勒;A集团军群以第4装甲集群为主力南下夺取高加索油田。

假如没有这次分兵,按照当时的力量对比,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毫无悬念:德军前出到伏尔加河东岸,将苏军切割为南北两大块;并从西南方向包抄莫斯科,这对苏德战争会造成什么影响?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城市,军事价值大于莫斯科。

1942年春,德中央集团集群在热勒夫守住了防线,准备进行反攻。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建议继续进攻莫斯科,遭到希特勒反对:莫斯科在军事上毫无意义,那里只适合建一座水库。

巨大的苏联分为五大区域:以乌克兰为主的东部粮食、矿产区;以列宁格勒、波罗的海三国为主的北方港口、海运区;以莫斯科为核心的中央区;以斯大林格勒为核心的经济工业区;以及西伯利亚、远东组成的东部区。

斯大林格勒是南方最重要的河运、铁路枢纽以及工业制造中心,其辐射的顿河下游、高加索地区是苏军赖以继续战争的粮食、石油、军工制造基地。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将不得不放弃莫斯科,后退到乌拉尔山脉一带。那么在观望的土耳其、西班牙将会加入轴心国;德军将越过高加索、进攻北非以及与日本在印度会师。

失去斯大林格勒,苏联将失去继续战争的工业基础、矿产能源和粮食基地。

德国人口少,打不起消耗战。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勇气来自于德军闪电战和装甲部队优势。装甲部队的生命是石油:德军依靠的是罗马尼亚油田;苏军依靠高加索油田。

德军一直掐着石油库存作战,装甲部队数量从未满足过战争需求,特别是质量也不占优忧虑更大。希特勒曾惊讶苏军T34坦克:如果早知道苏联拥有它,或许我不会发动战争。

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高加索油田势必沦陷,德国将获得装甲部队宝贵的石油资源,从而更加无敌;同时苏联飞机、坦克将因失去燃料而瘫痪。

这个结局不但苏德双方清楚,英国人也非常清楚。斯大林格勒战争期间,英国空军曾四次准备轰炸高加索油田,以免被德国人占领。

失去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地区,将使得苏联失去优质兵源地。

苏联是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人占主体,主要分布在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带,军官和技术兵由俄罗斯人组成。士兵70%为农民,来自于俄罗斯农村、乌克兰、中亚地区。

如果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和顿河下游,迫使苏军放弃莫斯科,苏联将失去优质兵源地:当时优秀军官和技术兵非常宝贵,一旦苏军被合围,空军就将军官和技术兵运走。

与德军军事理念不同,德军战斗英雄如飞行员、坦克手会一直在前线作战,直到战死。苏军做法是把优秀军官升级为教官或救出来重组部队。

德军如占领斯大林格勒,将获得各方面的军事便利。

顿河到乌拉尔山脉之间地势平坦,多为一望无际大草原。非常适合德军装甲部队驰骋,同时德国空军可随意建造简易机场。并且就近获得石油和航空燃料的补给。

当然,苏联丢失斯大林格勒的后果不会立即显现,德军也不会马上取得胜利。至少要等半年后才会提现在战争各方面。

即使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有了进攻莫斯科、高加索、乌拉尔的巨大跳板,只是有了胜利希望,苏军绝不会善罢甘休,必定全力反击、浴血争夺。

如果德军能坚持半年,局势会发生根本变化:失去高加索石油和巴库航空燃料支持,苏联空军和装甲部队将陷入瘫痪。

有人说苏联可以从海上依赖英美支援。实际在战争前期,苏联产出的石油、航空燃料已无法应付巨大的战争需求,需要得到英美援助。如果失去产油区苏军更捉襟见肘。

同时德军继续南下和东进,将彻底控制黑海区域,从而切断英美援助苏联最重要的地中海—黑海路线;苏联天敌土耳其极有可能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出兵夺回苏联占领的土地。

战争中粮食是最重要的物质,苏联有两大粮仓,乌克兰在战争初期就被德军占领,再失去顿河产粮区,苏联军民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如何继续战争呢。

失去斯大林格勒和顿河下游、高加索地区,苏军即使能在乌拉尔山脉继续作战,再也无法与德军抗衡。

失去产粮区、兵源区、矿产区、工业区以及高加索石油、巴库航空燃料,苏联巨大的国力优势将化为乌有。即使还能在乌拉尔以东坚持,也失去了与德国抗衡的综合实力。

不要忘记,东方还有一个蠢蠢欲动的日本,很可能会在苏联处于劣势的时候出兵远东,苏军完全无法兼顾两头。

因此斯大林格勒是无论如何不能丢失的,苏军是退无可退。幸好希特勒一再犯下战略决策失误,使得胜利天平再次倒向苏联。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感谢点赞与关注。

网友「老威观史 」发表观点
2020-12-12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为重要的战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这一战不只是改变苏德战争战场形势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战争成败的问题。如果德国获胜,那么苏德战争最终将以德国的胜利而告终。不过事实是苏联获胜,此战之后苏联便逐步开始了战略反攻,并最终打败了德国。

要说明这点,就要先说明一下德国在此战中的战略目标。

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战略目标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分成了三个部分: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攻占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攻占莫斯科,而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攻占俄罗斯南方大草原到伏尔加河,同时攻占高加索地区以获取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德军进展很顺利,北方集团军群攻到了列宁格勒(围困列宁格勒长达2年),南方集团军群获得了基辅战役胜利之后继续进军。在战争的头一年也就是1941年底,中央集团军群攻到了莫斯科,然而却在莫斯科战役中遭遇了惨败。

就战争的整个局势来说,如果1941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能拿下苏联首都莫斯科,那么德国就直接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虽然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了,但是莫斯科还是要攻占的,不然德国也无法结束战争。于是在1942年,德国将进攻重点放在了南方,计划由南方集团军群担任主攻,在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后,从莫斯科的侧翼包抄莫斯科,这一作战计划被希特勒命名为“蓝色计划”。

如果“蓝色计划”能够顺利实现,那么德军不仅能够切断整个苏联南面与中央和北方的联系,从侧翼包抄莫斯科,还能夺取南部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资源。接着莫斯科就会遭到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两个方面的进攻,其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因此按照“蓝色计划”,德军的第一目标就是夺取斯大林格勒,其次是高加索地区的油田。

“蓝色计划”的失败

“蓝色计划”一开始进行的非常顺利,但是德军在进军斯大林格勒的途中,希特勒突然改变了想法,在主攻的部队中分出了一部分去进攻高加索地区,如此一来德军的兵力就遭到了分散,进攻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力量也就减弱了。当然,希特勒进攻高加索地区也有他的一定的道理,就是那里有德国急需的丰富的石油资源。

到了1942年9月份德军攻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后,德军就对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的攻势,整个城市的90%也一度被德军占领。苏联为了保住斯大林格勒也是豁出去了,不断地把部队派到斯大林格勒战场,不断地组织人马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与德军血拼,对此苏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经常是一个师的部队派出去,打了还没一天就全部打光了。当时在斯大林格勒战场,苏军士兵的存活时间绝大多数不超过24小时,如果一位士兵能存活3天,他就能直接当上营长!(因为整个营的人都死光了)

说白了,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期为了拖住德军进攻的步伐,苏联的战术就是填肉战术,把整个斯大林格勒变成了绞肉机,不断地将士兵往里面填,才最终拖住了德军进攻的步伐。结果德军一直到11月份也没完全拿下斯大林格勒,而此时苏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调集了大量的军队,乘着德军疲惫的时候发动了反击,一举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包围,在围困了德军两个月后,最终将这股德军全部消灭,获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如果“蓝色计划”能够成功

那么按照题目的假设,如果蓝色计划能够成功,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最终被德军占领,那么战场态势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首先毫无疑问地说,莫斯科将会直接暴露在德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两个方向的进攻之下,莫斯科将岌岌可危;其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投入了巨大的军力,如果德国能够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那么这一战中苏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会被德军歼灭,苏军会元气大伤;第三,如果德军能够占领斯大林格勒,那么将会直接切断苏联南部与中央和北方之间的联系,南部地区,尤其是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会被德军拿下,这样的话,德军就不会缺乏战争资源,其战争机器就能更有效地运转开来。

当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了对莫斯科形成了包抄的态势。在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后,德军一方面将会从中央方向对莫斯科发动进攻,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将会得到两个主攻方向,一个方向是由南往北直接进攻莫斯科,从南面包抄莫斯科。另一个方向是从斯大林格勒往东北方向发动进攻,从后背包抄莫斯科,很可能德国会从这两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按照德军闪电战的尿性,有了这么好的进攻路线,再加上德军庞大的军力优势,以及接连胜利后士气的高涨,苏联将很难抵挡住德军对莫斯科方向的两面甚至三面进攻,莫斯科的陷落将只是时间问题,最多到1943年的时候德国就能结束战争了。

网友「周帅博士 」发表观点
2018-12-07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以巨大代价击败德军,此一战役也成了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攻守之势易手,苏军占据主动,开始压着德国打。那么德军真要胜利了呢?可以说,德国优势依旧保持,而且会得到加强,苏德战争形势会发生根本转变。

先看斯大林格勒位置,地处苏联南部,边上就是伏尔加河,向北遥望莫斯科,同时莫斯科运河将斯大林格勒所在的伏尔加河与莫斯科河边上的莫斯科相连,西南是黑海,东南是里海,正南面是盛产石油的高加索地区。

真要让德军占领了,首先对苏联人精神上造成打击,以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命名的城市陷落,必然让德军士气高昂,而苏军则陷入消沉,没准有更多的苏奸出现。其次,可以溯河而上以及其他交通设施,侧翼直取莫斯科,真要将莫斯科拿下来,可就不是苏联斗志消沉了,而是整个抵抗意志的瓦解,再扶植个像贝当政府的傀儡政府,那德国就爽大了。可以征集大批物资和兵源了。还有,刚才说了,斯大林格勒西南有石油,石油可是工业血液,也是战争的液体面包,得到石油的德国,会是什么样子?那必然战斗力又一次爆棚。而高加索的难免就是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地区,那里可是又有不是石油的。西南是黑海,拿下伏尔加格勒,德军也可以前出黑海,巩固黑海制海权,东南是里海,还可以经里海,进一步蚕食苏联中亚领地,进而向中东拓展,而中东如上文所属,也有石油....简直对德国就是良性循环。

然而,德国并没有攻占斯大林格勒,也就封死了自己进一步获取各种资源的通道,被打败,也是在所难免。不过,谁让你是法西斯,该打。

网友「李俊河北 」发表观点
2018-12-07

历史没有如果

网友「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 」发表观点
2018-12-08

二战东线,德军就算占领了斯大林格勒,苏德战场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战争双方拼的是资源,人力,工业生产能力和全国动员能力。苏联国土辽阔、 人口众多、工业基础雄厚完善, 掉失了一、两个格勒,打输了一、两场战役,对整个战局影响不大,最多是战争进程会缓几个月到一两年。苏联军队就算在战场上损失了一百万军队,立即会变出二百万,战场上损失了一千辆坦克,后方很快会造出二千辆。反之,德国的资源和人口都相对较少,加上苏联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德国在东线也无法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但如果是德军在战场输掉了一两场战役,却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北极熊跟豹子搏斗撕杀,北极熊是皮坚肉厚,体积庞大, 让豹子划了几道痕,咬了几口,也不会致命;如果是豹子,随便一个地方让熊咬上一两口都有可能只剩半条命。

德军在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是在基辅战役和莫斯科战役之后,德国当时就因先打基辅还是先打莫斯科这件事, 小胡子和陆军总部发生了严重的战略分歧。小胡子是主将是先打基辅然后是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占领苏联的粮食基地和油田;陆军总部的绝大部分参谋人员和元帅将军的主将是先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小胡子为此狂呼:我的将军们,你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战争经济学。

德军在1941年下半年的关于先打基辅还是先攻占莫斯科战后一直有非常大的争议, 辜且不论那个正确与否, 我觉得小胡子发明的这个战争经济学在旷日持久的战争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争也确是很有道理。这个战争经济学如果继续运用在1942年冬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德国的取胜也有非常重要作用。

德国要想在斯大林格勒取得胜利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不过一定要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在发动这场战役的前期要实行全国总动员,要有大量的兵源和军事物质的补充。 以重兵集团占领高加索地区, 不断向高加索地区增兵,使苏联失去高加索地区的油田、粮食和铁矿。 如果苏联失去这一地区的石油和粮食,很有可能苏联庞大的军队和坦克就会瘫痪。 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以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为主,不以占领为重;在高加索地区以重兵占领为重,辅以歼灭苏军有生力量。因为高加索地区是苏军必争之地,所以要在整个欧洲占领区和整个德国动员起来,不断向高加索和乌克兰地区增兵,在高加索地区与苏联展开长时间的决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期间,美英还没有对苏联实行大量的军事物资援助,还是持观望态度。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 美英看到苏联有取胜的可能才开始对苏联大量援助。

因此,苏德战争德国取胜的关键不是占领斯大林格勒,而是在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实行全国总动员,要有大量的兵源补充和军事物资的补充,像猎豹一样强有力地紧紧咬住北极熊的咽喉之处,只要紧紧咬住这个咽喉之处,不但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战斗力和预备队大减,其它各处的苏军会因坦克缺少燃油失去反攻能力,而北极熊的咽喉之处就是高加索地区。

德军在1942年同时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高加索战役都因兵力不足完全溃败下来,到1943年德国才发动全国总动员已经是迟了,因为苏联在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之后,美英开始对苏大量的战略物资援助计划,自此之后北极熊已经没有咽喉的命门之处了,苏联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欢迎关注头条号: 谈文论史

网友「远东矢车菊 」发表观点
2021-11-01

假如德军攻占了斯大林格勒,最多只能在短期内影响苏德战场上的局势,从中长期的角度上看,德军依旧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其被动局势。

首先希特勒发起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战略目的,就是抢夺高加索大油田的石油,并通过斯大林格勒地区送往德国本土及其它各个战区,以使战争能够继续进行下去,至于遏制苏联的战争潜力,这己经是次要目标了。

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临渴掘井,孤注一掷的豪赌行为,将纳粹德国国力的窘迫暴露得淋漓尽致,德军大本营正是在这种侥幸心态的驱使下,于42年6月底将占东线总兵力3分之1强的两百万大军,包括相当一部分仆从国军队,先后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战场这个血肉大磨坊之中。

此时的斯大林格勒城中只有大约16万人的苏军守备部队,故而德军的攻势十分顺利,然而正是因此,希特勒却下令将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调往高加索方向,使得B集团军群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攻势受挫,在源源开来的苏军增援部队的顽强阻击下,战局朝着德军最不愿看到的拉锯战和消耗战方向发展。

假如希特勒不下这一愚蠢的命令,那B集团军群在优势的兵力和装备下,在会战的前期大概率是可以攻占该市的,因为即使到了会战中期,在苏军兵力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保卢斯将军的第6集团军己经占领了城市80%以上的区域了,然而随着攻坚力量的减少,兵力和弹药的急剧消耗,再加上苏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德军的攻势逐渐成了强弩之末!

退一万步来说,德军即使攻克了斯大林格勒,也并不意味着希特勒赢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除非李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能够一鼓作气地夺取高加索方向的迈柯普油田和格罗滋尼油田,亊实上德军己经在勃兰登堡部队的一支小分队的配合下夺取了迈柯普油田,但苏军在撤退前己彻底破坏了油井设施。

而A集团军群在翻越高加索山脉,向更大的格罗滋尼油田进军的过程中,希特勒又一次将第四装甲集团军调往斯大林格勒方向,导致李斯特元帅的攻势迟缓了下来,更加致命的是,战区的地形是高海拔的崎岖地势,装甲车辆的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急剧增大,而德军的补给能力又重演了莫斯科会战期间那糟糕的一幕,最终德军在苏军的层层阻击下,始终无法突破离大油田仅有的五十英里之遥。

即使希特勒抢到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苏军在败退时也一定会加以彻底破坏,而当时驻伊朗和埃及的盟军部队一定会用B一24,B一29及兰开斯特战略轰炸机反复地轰炸上述两大油田,让德军的修复工作陷于停顿,而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德国第6集团军也会被源源开来的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顿河方面军,东南及西南方面军等总数近3百万大军团团围困在城内,随着严寒的到来,补给能力捉襟见肘的保卢斯难逃瓮中之鳖的命运!

而斯大林就算失去了高加索大油田的供应,他还可以从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得到西方从海路运来的战略物资,另外盟军控制下的伊朗也可提供相当数量的石油,除非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得到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南方集团军群的加强后,一举夺取列宁格勒及周边港囗地区,彻底切断苏联的外援通道。

然而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德军AB两集团军群,即使在取得战术性的胜利后,也无法迅速抽身驰援其它战区,除非他们能全歼兵力远远超过他们的苏军外围部队,德军即使在战役前期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切断苏军的伏尔加河航运,及后方铁路线的补给,苏军光是依靠铁路,就运送了30万节车皮的人员和物资!

而德军的物资供给和补给线的维护能力,就根本不值一提了,到战役的最后阶段,保卢斯连撤退的燃料都拼凑不出来,大量官兵冻饿而死……!

后勤保障能力捉襟见肘的纳粹德军即使攻占斯大林格勒,也得不到他们急需的战略物资,庞大的野战兵团还会陷于苏军重兵集团的重重围困之中,苏德双方国力的巨大落差,注定了纳粹政权覆亡的命运!

网友「形而上之规则 」发表观点
2022-02-13

只要苏联不投降,即使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苏德战争形式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德军的战力是有限的,只是在斯大林格勒达到了极限,同时苏军重聚力量展开反攻,斯大林格勒只是战场双方力量逆转的“地标”而已,占不占领都改变不了双方力量的消长,更改变不了战争形式。

网友「王祖荫1 」发表观点
2022-02-21

斯城双方死拼,兵员均损失严重。两兵相遇勇者胜,苏军若不顶住,让纳粹长驱直入,至少列宁格勒守不住。真的危险了。

网友「大伟140797056 」发表观点
2018-12-11

二战中纳粹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苏德战争形式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理由如下: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前,苏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以西的哈尔科夫采用行动,这个行动是在莫斯科战役结束后,纳粹德军被击退后,苏德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苏联方面釆取的进攻性行动,苏联动用大量兵力夺回了哈尔科夫这个乌克兰的曾经首府,夺回了这个实力雄厚的工业城市,这个城市人口接近一百万,比斯大林格勒人口多百分之五十。反应迅速的德军动用了战略预备队,仍然采用坦克、装甲车为突力力量的方式反而歼灭苏军二十多万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在上述背景下,又在苏军战挥官学习了中国长沙战役的阵地战战法后,苏联统帅部有针对性采用了战略战术后开打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演化为巷战这种不利于德军的战法第一是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第二是为后方调集兵力展开反包围争取时间,第三是利用自己有冬季战争的适应性的同时去尽量暴露德军的后勤保障不足的短板,即使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全城,苏军的有生力量仍然会发生巨大的作用,打败冒险进攻的纳粹德军。

谨以此谢谢邀请

网友「岛主说事 」发表观点
2020-11-23

如果二战中纳粹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苏德战争形势会发生根本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那苏德战场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1942年的东线战场对苏军来说将极其危险。

一方面,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是为占领高加索作牵制作战。本身,德军在1941年6月闪击苏联开始时,其战略目标是先占领列宁格勒、莫斯科第二、基辅第三,后来由于北方集团军群进度太慢,影响了整体部署,希特勒不得不亲自飞抵前线,督促老勒布元帅加紧进攻列宁格勒,他的目的很明确,只有占领了列宁格勒,才能打通波罗的海三国通道,从而与北面的芬军南下汇合,给莫斯科合围创造条件。

但是,由于北线进攻受阻,南线德军又进展非常顺利,并在基辅突出部给德军围歼创造了战机,所以,希特勒暂缓了中线进攻,获得基辅包围战胜利后,才发动了莫斯科战役,但此时已到冬季,加上莫斯科军民顽强抵抗,并打破了德军闪击战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将德军撵到了勒热夫-瑟乔夫卡一带作顽强防御,同时也给苏军一个错觉,德军可能还要进攻莫斯科。

但是,当苏德双方都在围绕1942年夏季攻势作准备时,苏军和斯大林判断德军不可能放弃莫斯科,所以,在莫斯科周边集结了大量的防御兵力,也把防御重点放在了莫斯科方向。不料,到1942年5月份,曼施坦因率领的第11集团军占领克里米亚,使南线战场出现重大转机,至6月28日,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突然发动对沃罗涅日的进攻,一下子让南线局势紧张起来。直到这时苏军才明白,德军搞了个暗渡陈仓的战术,目的是要在南线展开大规模进攻。

凭当时苏军的判断,他们一直认为德军在中线进攻,没想到德军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A集团军群进攻高加索,B集团军群进攻斯大林格勒,其目的非常明显,A集团军群占领高加索就可以与克里米亚打成一片,南线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巴库油田就可落入德军手中,这样不仅断了苏军补给后路,也迅速缓解了德军补给困难的困境。而作为进攻斯大林格勒的B集团军群,如果占领斯大林格勒以后,不仅可以阻止中线苏军南下,还可以斯大林格勒为中心,占领顿涅茨平原和沃罗涅日等重要战略资源,对苏军形成釜底抽薪的重大作用。

从这个层面讲,如果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那苏德战场形势相比占领莫斯科可能还要严重,毕竟莫斯科指挥中心早就作了转移部署,换个地方还可以继续作战,但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等于切断了苏军对南线的联系,整个乌克兰地区就会完全落入德军之手,而且这里有苏军最重要的补给和能源基地,更有巴库油田等战略资源,德军占领南线以后,就可往南发展与土耳其联系上,整个东线局面就完全打开了。

另一方面,如果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不仅莫斯科岌岌可危,而且同盟国的打赢信心要受到影响。由于德军发起高加索战役之时,已经想好了进攻步骤,一旦B集团军群占领斯大林格勒成功,那么,第6集团军会同第4装甲集团军就可挥师北上,对莫斯科形成夹击态势,加上莫斯科西面在勒热夫防守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以及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部队,这三支大军就可对莫斯科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而且,在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后,美英盟国就担心苏军能不能守得住的问题,一旦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就会极大地影响盟军的打赢信心,从一定程度上讲,盟军也会考虑是否对苏进行军事援助和开辟第二战场的事。

更重要的是,德军之所以敢把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就是对进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有了充分的把握,说实在的,如果德军统帅部不将B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抽调出来支援A集团军群,恐怕这个计划真就让他们得逞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之所以打败,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轻敌和分散了兵力,实际上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并没完全做好,而且刚开始也没想到会将一个次要战场打成主战场,都是随着德军在战场上分兵布阵的失误,才使斯大林和朱可夫下了决心,以斯大林格勒为中心,集中兵力围歼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从而把一盘棋走活了。

从上面分析看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成败也是在此一举。如果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完全切断苏军南线部队的退路,整个南线就完全被德军控制,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正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要性,斯大林醒悟过来以后,才在7月27日下达了著名的不准撤退一步的命令,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了二战当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成为了苏德战场甚至二战战场上的重大转折点。

网友「喜庆的花猫Hb 」发表观点
2019-05-10

不会的!苏联地大物博,比中国还要广阔。当年即便德军占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越过伏尓加河,实际上也只是占领了苏联十分之一的土地。苏联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2亿人口,而且工业生产力与德国不相上下,况且一旦苏联沦陷,德军跨过白令海峡就是美国领土。唇亡齿寒,美国不会坐视不管的!因此即便斯大林格勒失守,也只是德军在局部战略上的成功,对整个战争走势并不能起太大的作用。历史永远没有假设。

网友「华西列夫斯基看历史 」发表观点
2018-12-06

完全不可能有任何逆转的希望。实际上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候,德军的目的是占领这个交通枢纽,从而保障b集团军在高加索的行动,已经没有更多的兵源补充。而苏军的目的是一小部分力量和第六集团军缠斗,朱可夫在外围集结了大量军队要包围第六集团军。即便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接下来也要被包围。

网友「玉壶冰心1 」发表观点
2022-05-12

不会根本改变,但战争时间肯定会拖长。

网友「不喜欢礼帽喜欢斗笠 」发表观点
2018-12-06

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遭遇的是战略失败(不是普通的战役失败),分两点讲。

一,1941年末,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联盟,双方实力天平直接倾斜。据说第二天希特勒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长时间无人说话。从高层讲,它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必败,只是时间问题。1942年美苏援助的租借法案直接生效。通过这个法案,美国给苏联几乎是无偿援助了1'4万架飞机,1.2万辆战车,45万辆汽车,还有110亿美元战略物质,相当于现在1800亿美元 ,大量战略金属,粮食,石油,煤,工业设备,各类型材......可以说苏联完全放弃了战争初期死守一些战略物资基地的布局,变的更灵活选点作战,歼灭有生力量为主。如果1942年德军即使占领了斯大林格勒,也不能维持双方战略力量的继续对抗了。

二,德军第二年的战略目标是占领顿河流域的粮仓和工业基地,它们预测苏联会拼死坚守这些地方,它们便像1941乌克兰战役那样,各个击破,所以当时只给保卢斯27万人进攻斯大林格勒,预计苏方有30~50万人防守,其它部队去攻击"更重要的"顿河平原和顿巴斯盆地了,因当年租借法案生效,苏联并没有死守某个重要战略基地,而是长时间的与德军纠缠和选点攻击,至1942年9月才确定主战场为斯大林格勒,10月左右,苏军用于外围阻击援兵和后勤的兵力已达55万人,而正面主战场,苏军先后投入了210万人。保卢斯的第六军团是德军精锐部队,虽然被歼,却歼灭苏军47.5万人,俘虏与伤残65万人,困毙城中30多万人,其中三分之一是民间抵抗力量。保卢斯已经出色的完成了当初制定的任务,只是不能扭转战略失误造成的结果。

这里要说的是,德军即使占领了斯大林格勒,顿河平原,顿巴斯盆地.....也不能给苏联造成经济厄頸了,因为租借法案已经生效,世界一边倒的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

网友「市场经济思考者 」发表观点
2018-12-07

谢谢邀请!

这要看德军什么时间占领斯大林格勒。

如果在1942年8月23日,德军渡过顿河后一鼓作气占领斯大林格勒,德军还有强大的突击力量,可以趁势渡过伏尔加河,向东北包抄莫斯科。

那时苏军战场还是一片混乱,德军可以强力扫荡苏联后方,也是希特勒希望的那样。苏德战场有可能朝着有利于德国方向发展。

如果德国在1942年10月期间占领斯大林格勒,德军还可能渡过伏尔加河,扫荡河东地区。

这时苏联的后备部队还没有准备好,德军的进攻可破坏苏军的反攻谁备,延迟苏军的进攻,使德军避免日后的大合围,必要时还可及时撤退主力部队。

如果1942年11月占领斯大林格勒,对于整个苏德战场己经于事无补。

因为苏军已完全做好了战役准备,主力部队跃跃欲试,准备冲击。这时德军还是早日撒退为妙,再占领斯大林格勒,只能是羊入虎口,徒增损失而己。事实上,德国第六集团军也是在斯大林格勒市区被歼灭的。

网友「夏大哥的往事 」发表观点
2019-07-19

会发生翻天覆的变化。

其实当时牌面很简单,如果苏共撑不了1942年,整个欧洲大陆将尽归纳粹,腾出手来的纳粹登陆英伦三岛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英国沦陷,美国本土压力将徒增,正在太平洋与日本血战的美国很大概率会和日本敷和,以夏威夷为界,承认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以收缩兵力保卫北美。

不管纳粹还是日本,当时都没有大规模登陆北美的能力,美国抽身,以自保为主。

一旦从太平洋抽身,日本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将大规模加入中国战场,可以痛心的说,一旦失去美苏的支持和牵制,中国大陆的大规模抵抗不会撑到1944年,而小规模游击战争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至此,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欧洲的纳粹,亚洲的日本,美洲的美国。但这远远不是结束,只是开始,因为这个时候世界将没有任何法理可言,只有弱肉强食。

一旦日本在中国得手,下一步必然是南亚的印度和澳大利亚,而这两国的爸爸此时已经挂了,两国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至此,日本兵临旁遮普,骑跨两大洋。

而一旦日本出兵印度,纳粹必然东出巴尔干,拿下中东,兵临伊朗,与日本势力碰上。

而一旦到此,纳粹必然拒绝与日本东西划分苏联的计划,继续东进,占领西伯利亚,以上而下威逼日本本土,两国至此交恶……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不管斯拉夫人还是汉民族都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对象,在南亚与纳粹角逐的日本还有可能会通过阿富汗至南高加索这条线来支持苏联反德力量和民兵,同时在西伯利亚给纳粹使绊子。

当然纳粹也不是傻瓜,他们可能不会支持共产主义,他们会封锁中东,锁住印度洋,同样卡住日本的脖子。

面对占领地的游击斗争,日本可能会比纳粹首先妥协,向纳粹进行适当的让步,以回收力量,彻底清除占领地的抵抗。而纳粹也会顺坡下驴,先消化占领地再说。

哦,别忘了意大利。因为纳粹赢了,老墨的命运也就改写了。

老墨知道欧洲是纳粹的,那么非洲大陆就应该是我的了吧?好吧,从埃塞俄比亚南下,能搞几个是几个……

而西班牙的哥哥,也会放弃伪中立政策,先拿下西非,继而谋求复活在南美的利益,因为这个时候世界已经没有法理可言,谁能打下来就是谁的……

南美当然紧张,但是能靠谁呢?首选靠美国,但是美国不会信任与欧洲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南美,也看不上,北美三国此时已经死死抱在一起,一副谁来惹我就弄死谁的姿态,北美东西海岸成了严密的堡垒……

南美乱成一锅粥,意西葡后裔分分谋求更多的政治利益,德国也大量渗透南美,就算不出兵实际占领,至少也要谋求政治占领。

至此,三加二的格局世界格局慢慢定型……

我们总打来打去不好吧,不如搞个联合国?五常:日德美西意

如果世界力量失衡,失败就是失败,绝对没有翻盘的可能。老毛子确实很厉害,但别忘了纳粹杀了多少人,纳粹很有可能对斯拉夫进行种族屠杀,杀的让你失去血性,失去希望,同样日本也会那么做……那将会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最大的灾难,如果汉语人口锐减,不仅失去了复国的希望,更失去了同化日本的可能,那才是真正的亡国灭种……

所以,如果假设历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珍惜当下,爱好和平,早日统一!

网友「吾之荣耀即忠诚 」发表观点
2018-12-07

二战吋期德国的战败不是什么某一场战役的成功和失败造成的。其战败是因为其本身的反人类反和平,贪婪残暴的性质注定的,所以就算当初德军蠃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改变不了其失败的命运,顶多是延迟几年灭亡而己。要知道正义永远不可战胜。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