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刘郎是什么典故?如何理解?

  • 一席评说
  • 2024-01-23
  • 17
  • 共17人发表观点
网友「一席评说 」发表观点
2024-01-31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宋朝诗人宋祁的词作《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刘郎指的是东汉时的刘晨,出自《神仙传》。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据《神仙传》记载,东汉年间,有一个叫做刘晨、阮肇的人,去天台山采药。两人迷路后,遇到两位仙女,仙女热情邀请他俩到家中做客,并盛情留宿,二人一住就是半年。等到回家时,发现世上已经过去七世。

蓬山指的是蓬莱山,也被称为蓬壶、蓬丘,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是你虽然像神仙一样远离人间,但是我却无法到达,这种距离更像是天上与人间的距离,让人感到无奈和感伤。表达出一种无力感、眷恋和遗憾。

网友「高楼避愁 」发表观点
2024-01-29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刘郎是什么典故?如何理解?

二、全诗和词语赏析如下: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尽,

书被摧成墨未浓。

焟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词语赏析:

“空言”,空话。

“书被摧成”,情急促使奋笔疾书。

“焟照”,烛光照着。

“金翡翠”,指用金丝绣成的锦被。

“麝熏”,熏炉里散发出来的麝香的味道。

“微度”,徽微地透过。

“芙蓉”,绣有荷花的床帐。

三、试译如下:

曾经誓言还会再来,

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一去便杳无了音讯。

看看那窗外那月色,

一眼望去朦胧胧胧,

只有远处隐隐约约,

传来那凄凉的钟声。

刚刚还是在睡梦里,

我含着眼泪呼唤她,

她仍然不肯再回来,

在这短暂的相聚里,

恍惚这般聚散匆匆。

醒来后我奋笔疾书,

这一腔真切的情怀,

等耐不到将墨磨浓。

那残烛微弱的光照,

照着我半笼着锦被。

熏炉里点燃的熏香,

香味飘进芙蓉帐中。

刘郎曾经到过蓬山,

而今只恨蓬山遥远,

当年刘郎蓬山遇仙,

我离蓬山千重万重。

回想起还在梦中的时候,忽然相聚又匆匆离别,看到你远去的身影,我含着泪,拼命地呼唤,可怎么也唤不回你来。梦醒后,我急忙铺开信纸,等不到将墨磨浓,就与你奋笔疾书。

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在梦中与她短暂相聚。从梦中可见作者思念之苦。尾联“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千万重”,抒发出远隔之恨。诗中虚幻和现实结合,来去空绝。月儿斜洒,淡淡地笼照;梦被离别的泪水啼醒;书被难以控制的情感摧成。残烛、半盖着的翡翠锦被以及炉中散出香气,透过芙蓉帐;更隔道千万重的蓬莱仙山。这一切景和物,描述出作者思念之切,含情之深。同时透露出作者在幻实之间的凄苦、孤独、寂寞和愁怅的心情,让人感慨万千。这种悲凉的心情,我们在作者的《无题》诗中都能读出来。可以说,商隐先生是自古以来苦吟爱情的佼佼者。

以上是本号对这首诗的解读,希望爱好李商隐爱情诗的朋友一起共同探讨!

网友「素心流年(提问者) 」发表观点
2024-02-02

李商隐又一首比较著名的情诗,却写得很典雅浪漫。

1 出处:

《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意思:说好的约会却成了空言,你再也寻觅不见;夜半醒来, 斜月空照,听得见晓钟初鸣; 梦里又一次为你的远去而哭泣 醒后,相思成灾仓促写信,水墨未干;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 麝香微透芙蓉似的纱帐; 刘郎怨恨那蓬莱仙山的遥远,而我与你隔着的却不止是一座蓬山。

3 刘郎的典故:

用了刘晨阮肇的典故。刘郎:东汉的刘晨,历史上确有其人,据说28岁往天台上修仙。阮肇:刘义庆笔下的文学人物。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汉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遂留半年而归。”后来,刘晨又进山找那女子,但仙凡路隔,再也不能相见了。据后人考证,刘晨隐居在天姥山脚的刘门山(今新昌县),娶妻生子;而阮肇则看破红尘,云游四方,不知所终了。

蓬山:神话中的蓬莱仙山。《汉书》:“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相传在渤海中。”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借刘晨的故事暗示两人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刘晨和他钟爱的仙女已是仙凡异路,故恨蓬莱仙山太遥远,而诗中主人公与相爱的人更是相距“一万重”了,造成良缘阻隔的或许并不是空间的距离,而是诗人无法言明的社会原因。从今后,可能再也难相见,深爱和对爱的绝望纠缠在一起,有情人后会无期的痛苦在诗的最后流露无遗。

诗人用了典故,显然美化了爱人与这一段恋情,增添了浪漫情怀。而最主要的,仙凡相恋不得,又预示着诗人的这次恋爱必然也是悲剧的结局,诗人已经接受这样的结果,非人力而能挽回,这一句在叹失恋,其实又在感叹世事无常,甚至是自己满心的期待,满腹的才华,却不被接纳的感伤!

能将一次爱情既写出唯美又写出世味的沧桑,恐怕只有李商隐,没有见面,没有佳人,没有原因的分离,诗人全都没有交代,只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情绪流露以及环境的渲染,却已传达了一个失恋的故事,以及诗人无法言喻的苦衷,便是李商隐的无题高妙之处。

另一更有名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比而言,这一首缺了灵动的意象与欢快的约会场景,似乎逊色了许多。但尾联却是高于“走马兰台类转蓬”的直白表达,运用典故的巧妙,已经悄悄隐露了诗人的情绪,含蓄隐晦,还有意境,想像的更要凄美许多!

网友「D东哥 」发表观点
2024-02-01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

2、作者写这首诗的缘由

李商隐为会写这样一首诗呢?原来他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在这期间,他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恋,可是他们的感情却不能让外人明知。

所以,他只能以诗代情,并隐其题。李商隐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可以说很多都是描写他两人之间的思念的情诗。因此,这首诗也不例外。

这首诗意思是:

说好的要过来,其实就是一句空话,此去便杳无行踪。我在楼上等着你,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因为别离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长唤难醒;醒来就匆匆提笔给你写信,那急切的心情,还没等墨磨浓信就写完了。

刘晨阮肇是刘义庆的《幽明录》中的一个传奇故事。

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的刘晨、阮肇两人一起到天台山采药,结果迷了路。

他们在山里困了好多日子,所带的干粮也吃完了,两个人饥饿难忍。幸好山里有桃子等野果,也有溪水喝,他们就靠这样勉强度日,但也始终没有走出天台山。

仙女们又请他们吃胡麻饭、山羊脯、牛肉,味道甘甜美味。

吃完饭,有仙女走进来,手里拿了几个桃子,对他俩笑着说“祝贺我们夫婿的到来”,于是刘、阮两人就与仙女结为夫妻。

过了十天,他们想要回家,但仙女们不让,只好又停留了半年。

“刘晨阮肇”这个典故被后世的文人不断写进诗词,“刘郎”和“阮郎”就成了“情郎”的代名词。诗人李商隐也是借用这个典故,写出了自己怅惘与思念之情。

5、如何欣赏理解这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用这句“刘郎己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就是想告诉后人,当年的刘晨已经找不到回去以前仙女居住的路了,而我现在要找到你比当年的刘晨还要难,不管怎么说,刘晨最终还是有回家的路,但我去哪里找你都不知道。这种无奈、愁绪、怨恨、又有所期待之情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遥想當年公瑾 」发表观点
2024-01-28

刘郎指刘晨,东汉时期人。是刘义庆《幽明录》中记载的人物。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李商隐写的无题中这句刘郎己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意思是当年的刘晨已经恨他想回到以前的仙人窝己找不到路了,现在的我想要找到你比当年的刘晨还难,当年的刘晨还是有路走回老家,可我连去那里找你的路都不知道。怨恨之情跃然纸上。

李商隐的这句诗己然是名句,但让它更出名的却是北宋宋祁的这首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宋祁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晏殊本拟定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但是章献皇后(刘娥,武则天之后又一位掌握皇权的太后)觉得不能让弟弟排在哥哥的前面,于是定宋庠为头名状元,而把宋祁排到第十位。人称双宋状元,而宋祁也不负状元的才华,以一首玉楼春.春景奠定了他在宋词中的地位。他的同门师兄弟张先(北宋与柳永齐名的词界大咖)来拜访时,他戏谑说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来了,张先马上复他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在啊。这在当时的汴京城都是一段美谈佳话。回到主题,当年小宋在汴京的御街上遇到皇家马队。他站在街边避让时,突然听到一声娇喊小宋耶,当时宋祁整个人都木了。感觉整个世界只有他跟那个仙人宫女存在了。马队走远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魂儿都被那宫女带走了。后面他填的这首鹧鸪天传遍了汴京城,最后连宋仁宗也知道了。赵家大哥心里也不是滋味啊。宫里的女人都是他老人家名义上的大小老婆啊。现在有他的小老婆居然想给他带绿帽子,还闹的整个汴京城的人都知道了。于是赵大官人便追问当时的人说:“是谁叫的小宋?”最后有个宫女站了出来,羞涩地说:有一次我们去侍宴,在宣翰林学士时,听到有大臣说这是小宋。我在车子里偶然看到他,就突然叫了一声。仁宗大哥一听哈哈大笑,不久就召宋祁上殿,说起这件事,宋祁诚惶诚恐,紧张的要命。赵大官人板着脸说:蓬山并不远呀。说完,就把那个宫女赏赐给宋祁了。这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中唯一的填了首词而骗了个皇帝小老婆的美事。

网友「杜象应 」发表观点
2024-01-25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哪里?

唐代诗人李商隐言情诗《无题四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日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情爱诗,并未交代何时何地,也未言及双方是谁。其意境虽朦朦胧胧,但爱之深却依稀可见,尤其是主人公那种失落的恋情忧伤就仿佛近在眼前。

如何理解“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呢?

了解了刘晨天台山遇仙的典故,我们不难理解“刘郎已恨蓬山远”。

蓬山: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汉书》中言:“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相传在渤海中。”

刘晨因为再进天台山,见不到了那美妙的仙女,想必是仙女已回到了蓬莱山。至此,他能不恨“蓬莱山”距此地太遥远了。

“更隔蓬山一万重”,这是作者本人与刘晨之比对说法:我所思念的人啊,那堪比蓬莱山还远千重万重呢!

作者借用刘郎典故,目的是突出爱情受到了阻隔,不一是本人原因,更多的是社会环境使然。我明知道这种爱情不能成功了,但我的那份思念却永远存在。

像当年,刘晨见不到了仙侣,却依然不离天台山,便在其附近娶妻生子一辈子。今生的我又如何呢?仰天长叹,我心中的人,你在哪里?!

网友「老街味道 」发表观点
2024-01-24

问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刘郎是什么典故?如何理解?

前言

这两句是李商隐七律中的尾联,刘郎这个典故有两种说法可供参考。

另外,尾联这两句用递进法,很值得作诗之人学习。

一、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第一句虚写,是情语,情人来去无踪,今日失约,令佳人空等,乃一篇之眼。第二句实写,是景语。

中间二联是佳人在楼中空等的情形,梦中想起离别时刻,悲啼难醒。醒来后匆匆写下情书墨迹未干。眼前烛光闪烁,麝香迷离。

尾联又是情语,蓬山已经很远了,可是比起蓬山来,还要远上一万重。

结束语

关于刘郎的解释,到底是汉武帝求仙还是刘阮遇仙,其实都不影响对于整首诗的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都在第一句里:来是空言去绝踪 。中间二联写当时情景,尾联用求仙来比喻相思佳人而不得。

除此以外,诗词常有寄托隐于其后,男女之情也常常是君臣际遇的婉转形容之法,李商隐的无题未必不如是。

@老街味道

网友「爱豆宝 」发表观点
2024-01-26

这个典故借用了南朝宋的刘义庆写过《幽明录》中的故事,东汉时的刘晨和阮肇的人去蓬莱山采药,在山中遇到两个仙子。仙子们好像很傻很天真,也没有见过男人,于是一见到他们两个就各自结为眷属了。一段时间后,刘晨和阮肇觉得应该回家一趟,把娶上媳妇的事跟家人汇报一下。毕竟娶到仙子一样的媳妇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不炫耀一下怎么行。可是媳妇们好像都不愿意跟他们回家,大概理由是“我才不要去农村”。于是他们俩就只好跟媳妇们说他们回家一趟,看看家人们,发发喜糖后就回来。可当他们回到家后却发现物换星移,时间早已过去了不知几十年,已是儿童相见不相识了。这俩哥们一看,咱俩成了这地方熟悉的陌生人了,这已经不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了,咱还是回山里找媳妇去吧。于是他们俩又返回去寻找仙妻,但是走啊走啊,却怎么也走不到原来的蓬莱山了。二人感叹,怎么蓬莱山变得这么远了啊!

刘郎就是刘晨。

后一句“更隔蓬山一万重”,就好理解了,一个蓬莱山已经很远了,我和你之间却隔了一万重的蓬莱山,那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远啊。体现出诗人的无限相思但又无法相见的无奈之情。

网友「九叶一枝花 」发表观点
2024-01-29

这是晚唐诗歌大师李商隐的又一首无题之诗,和李商隐另外两首无题诗一样,这一首也同样精彩。全诗如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锈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中的尾联提到了刘郎,这确实是个典故,有个似乎浪漫的故事,为什么说是一个浪漫故事?因为这故事纯粹是个艳遇,是让人想入非非的相遇。相传东汉时刘晨和阮肇一同进入大山中采药,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两个美丽的女子,两人一人带一个回家了,半年以后才放她俩回家。后人就把刘郎和艳遇联系在一起说事。

刘晨和阮肇带两女子回家,为什么说似乎是个浪漫故事?因为没有两女子甘心情愿的记载传说,那么这样的艳遇更像是挟持,不但不算浪漫,而且还相当恶劣,因为浪漫属于美的范畴。

网友「和新 」发表观点
2024-02-01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一首《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七言诗,诗中结尾“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两句诗,引起了广大读者好奇,这个刘郎到底是谁?他又有什么典故呢?

李商隐诗中的刘郎指的是刘晨。刘晨是东汉时期的传说人物,讲的是他与阮肇去天台山“艳遇”仙女的典故。

通过李商隐这首《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七言诗,再联系结尾处的两句诗,我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了。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说好了咱们再相会,结果却渺无踪迹,只能在梦中相遇。梦醒之后,望月上了斜楼,已经是五更时分了,远处早已飘来了悠扬的钟声。这样在梦中相见了,一旦分别,醒来带来的还是痛苦。醒后赶快写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完才发现墨还没有研好。书写之时,烛光半照着用金线绣的翡翠鸟图案帷帐,麝香气熏染着绣着芙蓉花的被褥。前面讲了这么多,都是为结尾最后两句做的情感铺垫,结尾处最后两句直接点明:自己的“异地恋”情感,并不比刘郎低。

对于李商隐这种对美的“异地恋”的徘徊情结,后人又有了演绎故事。例如宋朝宋仁宗时,有一位叫宋祁的翰林学士出席宴会。宴罢回府,路过繁华街道,巧遇皇家车队。宋祁赶忙让路。此刻有人轻声喊他,他抬头看时,一个妙龄宫女对他粲然一笑。这一笑是使宋祁神魂颠倒,心旌摇荡,难以平静。回府后提笔写了一首诗《鹧鸪天》,记下了自己这段如梦般的经历,以表达自己不得再见美人的怅惘之情绪。

宋祁《鹧鸪天》立刻在京城传颂起来。这首诗中所引用的诗句,基本是李商隐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中的。

当宋仁宗知道了《鹧鸪天》的诗作内容,便追问是怎么回事?当时有人禀报了皇帝,宋仁宗又追问是哪个宫女喊的小宋?有个宫女站出来羞涩地承认是自己。宋仁宗笑着对宋祁说:“蓬山并不远呀。”说了之后,就把那个宫女赐给了宋祁。从此,宋祁官运鸿通,还因一首《鹧鸪天》诗,圆了自己一段好姻缘的梦,的确令人羡慕不已。

网友「易学思维plus 」发表观点
2024-02-01

刘郎指刘晨,是魏晋志怪小说《搜神记》、《幽明录》中记载的人物。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饮酒作乐,并招为婿。等到返回人间,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七世孙。

后来李商隐将这个典故写入他的无题诗中。

《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诗大意是:说好约会了,却放鸽子,离开的时候,人影都看不见。只剩下我独自守在寂寞的房子里,一直到深夜都睡不着。做梦了,也是别离的梦,哭也唤不回你的回眸。刚刚写好的书法,是被催促匆忙写成的,连墨都没有干。残烛半照金翡翠的灯笼, 麝香微透绣着芙蓉的帐幕;刘郎已经因为仙山的远而忏恨不已,而你还在比蓬山远一万重的远方。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李商隐觉得自己的爱情理想也好,政治理想也好,都想是远在仙山的仙女,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在深夜里叹息。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剧,这是唯美主义者的喜剧,这是诗人酿就的美酒,这是无题诗最大的朦胧美。

网友「诗词与美文欣赏 」发表观点
2024-01-26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李商隐·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刘郎典故:

《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女仙六·天台二女〉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啖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南东二璧(南东二璧原作雨璧东壁,据明钞本改。黄本作西璧东璧)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刘晨阮肇'是《幽明录》中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作者是刘义庆。

刘义庆,'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刘宋宗室,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幽明录》,所记都是神鬼怪异故事,与《搜神记》同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的刘晨、阮肇两人一起到天台山采药,结果迷了路。

在山里困了过了好多日子,带的粮食吃完了,两个人饥饿无比。幸好山里有桃子这类野果,还有溪水可以喝,两人就靠这些勉强度日,可是始终没有走出天台山。

一天,他们俩走着走着发现了一条大溪。溪水边有两个姿质妙绝的女子,宛如仙女一般。

两位女子见到他们笑道:“刘晨、阮肇你们俩可是来晚了。”

刘晨、阮肇惊讶仙女们居然知道他们的名字,像是故交一般,于是就跟着仙女们前行。

女子把他们带到了一间瓦屋里,屋子里悬挂着绛罗帐,帐角上挂着铃铛,上面金银交错,床头还站着十个侍婢。

仙女们又请他们吃胡麻饭、山羊脯、牛肉,味道甘甜美味。

吃完酒和饭,又有仙女走来,每人手里拿了几个桃子,笑着对他俩说“祝贺我们夫婿的到来”,刘、阮两人就与仙女结为夫妻。

十天后,他们两人想要回家,仙女们却不让,于是又停留了半年。

适逢春日,刘晨﹑阮肇更加思念家中,仙女们就叫来三四十个女子,奏乐送别二人,并给他们指出回去的路。

两个人回家后,发现亲人和邻居都不见了,家中的房屋也变了,一切都是这么陌生。

这时来了人,说是他们的七世孙,还说祖上传闻他们两个人去山间采药,迷路再也没回来。他们这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三百年时间。

“刘晨阮肇”这个典故被后世的文人不断嵌入诗词,而李商隐也是运用典故,写出“所爱隔山海”的怅惘与思念之情。

网友「梧桐树边羽 」发表观点
2024-01-26

平仄格律

晚唐格律诗已经成熟,所以诗人们的作品很少再有“半律体”存在,一般都是合律的,而格律并没有限制这些才子们的诗意表达,照样文采飞扬,或浪漫、或幽怨,秉承盛唐遗风。

大家不爱平仄格律没关系,但是不要说格律限制表达。

真的,它限制的只是你的表达。

根据格律关系,首联首句第二字定“起”,末字定是否入韵。我们看李商隐这首《无题》的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第二字为“是”,所以是仄起,收尾是“踪”,所以是平收,也就是仄起入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几处“一、三”非关键位置有平仄变化之外,“二四六”位置的平仄是严格合律的。

内容意境

接下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我们曾经讲过七律的普遍文法“起承转合”,但是很多诗人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后就寻求突破,也就是在形式上不再局限于普遍文法。打破这个普遍文法的第一人是韩愈,他开创了散文入诗的风格,不但文字看上去散,表达意思也不再顺序而为。

而李商隐作为晚唐诗歌朦胧派的开宗立派之人,对文法结构的发展和折腾自然是与众不同。所以我们读他的诗,要掌握一些他写诗的独有密码,才能真正做好赏析理解。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特征,让他的很多作品成为无解之谜,比如《锦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却都深爱他的文采和诗律。

相对来说,《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倒是不算难解。

颈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这一联的描写是承接颈联来的,所以不能说“转”,但是李商隐的奇特之处在于这一联的描写让人云里雾里,这种室内描写到底是闺房,还是自己的卧室,抑或是起身来写诗文的书房?没有仔细交代。

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这其中残烛、麝熏疑为梦中,而帷帐、绣被则贴合实景。

我们可以认为还是身在梦中,与相思之人道别的地方,但是更像诗人梦醒之后,执笔成诗的地方。正是这种亦幻亦真的情境描写,给人一种不真实的美好感。出句是以实境为梦境,对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将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变现得极为生动传神。

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尾联就是题主的问题所在了。这里承接颈联的虚幻感,用了“刘郎”的典故,加深点明对爱人的相思,同时用“恨”字表达了相思成灰却无能为力的惆怅。

言下之意也很简单,我和你的距离比当年“刘郎”和仙女远了一万倍,思念的情感也深重了一万倍啊。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借梦醒写苦情,但是却并没有按照远别,思念,入梦,惊醒,孤清,意重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梦醒时分,在写迷离梦境和现实的混乱,创造出亦幻亦真的境界,最后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

这样曲折宕荡的艺术构思,使全诗迷离恍惚,幽怨暗生。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网友「来一起学知识 」发表观点
2024-01-26

刘郎:传说东汉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结成一段奇缘,后因以“刘郎”指情郎。

这是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韵译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

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

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网友「张无远 」发表观点
2024-01-24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这个人啊,不好讲,他有时候像李白,充满了浪漫;有时候跟李贺相似,想象瑰丽;但他又确实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这首诗叫《无题》,咱们先说说什么叫“无题”。

李商隐

我常在文章中说,读诗,一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比如杜甫,读他的诗,不但要全面了解背景,甚至要把许多首诗结合起来读,才能完全弄清其中的内涵。但有些诗人、有些诗却不一定,比如李白,你只看诗本身,就能体会到他的仙气;再如李商隐,他的诗,可以很直观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这类诗人,把他的诗分成两次读,第一次直观感受,第二次深入了解,每次都有新感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一联是用了“刘阮遇仙”的神话典故,话说汉明帝年间,刘晨、阮肇二人一起进天台山采药,结果迷路,他们沿着溪水走,遇到两个仙女般的绝妙女子。两个仙女把二人带回家,好酒好肉招待着,然后还分别结为夫妻,一起在山中生活了半年之久。后来刘、阮二人要回家,却发现亲人、邻居都不见了,世间的一切都变了。才知道,他们以为只在山中呆了半年,其实人间已经过了300年。

我讲的很简单,其实这个故事很生动,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总之,后世文人就常在诗词中引用这个典故,借此表达对美好仙境和爱情的向往,李商隐引用这个典故,当然是为了表达对“更隔蓬山一万重”的爱情的思念和怅惘。

蓬山,就是蓬莱山,也是古代神话中的一座神山,用在诗文中多泛指仙境。

而且,李商隐的神话,是一种追求,但追求的结果,永远是悲哀的,是失落的悲哀,他的神话爱情,是隔了一万重蓬莱山的;他说就算遇到了麻姑这样的神仙,还不是一样生老病死,沧海桑田;他说真到了瑶池,见了王母,还不是一样的歌声悲哀?

这就是李商隐的晦涩,来自于哀伤和惆怅。

李白、杜甫也写神话,可是李白飞扬高远、杜甫现实沉雄,因为李白生活在盛唐,杜甫虽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他也出生在“开元全盛日”,是感受过盛唐的恢弘气度的。

而李商隐,生在晚唐,更被牵涉进“牛李党争”,所以,李商隐是悲哀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悲哀,不得不晦涩。这是李商隐个人的不幸,但是晚唐诗的幸运。

如果没有李商隐,晚唐诗坛,将会多么黯淡无光啊!

网友「蓦然相逢 」发表观点
2024-01-26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

网友「孤独的人209381559 」发表观点
2024-02-02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中的刘郎是什么典故,该如何理解?“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的全文是这样的:“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这两句诗的意思似乎是:“当我从梦中醒来的时候,还在燃烧的蜡烛的烛光,依然是笼罩着我睡觉的房间。而我房间里面点着的香的气味,已经轻轻的穿透了我睡觉用的(芙蓉帐)被子了。”唉,李商隐的诗,有时候真的是不好琢磨啊!而最后,“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诗句,倒是不至于让人感到难以琢磨了。刘郎指的是晋朝传说中的人物刘晨,故事是这样说的,东晋时期,今天的浙江天台山一个叫做刘晨的人,和他相好的伙伴阮肇到天台山里去采药,在山上他们俩遇到了两个美貌的女子,两情相悦之后他们就和那两个美貌的女子结为了夫妻。他们在山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带着他们的妻子返回山下他们的家里。可是,村子里的人们都不认识他们了……无独有偶的是,今天的浙江省乐清市城南街道界岱村的后山上,也存在着据说是晋人王质观看仙人下棋的地方的遗址。而王质,就是我国神话传说中著名的烂柯人。

从全诗的通篇意思来看,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在借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似乎是他通过一个情场失意的男人的哀叹,来委婉的表达他在官场上始终是得不到升迁,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实现,而自己的年华已逝的悲哀心情。其实慢慢想来,李商隐的一生确实也是挺悲哀的。虽然是他也写下了“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开朗乐观诗句,但是纵观他的一生,哀伤和忧郁的感伤情绪,一直就没有离开他过。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