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襄阳郡不管辖眼皮底下的隆中?

隆中和襄阳同在汉水南岸,距离又很近,在襄阳眼皮底下,但有人认为它属于汉水北岸的南阳郡管辖
  • 王远洋
  • 2024-03-04
  • 28
  • 共12人发表观点
网友「王远洋 」发表观点
2024-03-10

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地图集》来看,南阳郡和南郡区域划分很清楚,隆中在南郡辖区而不在南阳郡内。

汉代南阳郡与南郡是以汉水为界的,中国自古就有“山南水北为阳地”的说法,南阳的地理位置在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又在帝都洛阳之南,所以称南阳。而隆中在当时更极有可能是在南阳郡。

襄阳隆中的地理位置在汉水的南岸,在水之阴,所以隔汉水划在南郡辖区内。《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记载:“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载:“初置南阳郡,在汉水北。”

由此记载可见,南郡设置在前,南阳郡在后,以汉水为界,两者相隔六年。也就是说,隆中在南阳郡设置前六年,已经划给了南郡。东晋史学家襄阳人习凿齿,在《襄阳记》中记载:“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自汉以南为南郡。”《晋书·地理志》也记载“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

“古隆中”是属南郡襄阳县的。湖北襄阳方面公开承认“古隆中”东汉属南郡。

元代郝经《续后汉书.诸葛亮列传》记载:

  “(诸葛玄)卒,亮居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注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清朱轼《历代名臣传•诸葛亮传》说:

  “从父卒,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明嘉靖邓州志》是由明朝嘉靖年间邓州知州潘庭楠主持编撰的。该志书第二卷“郡纪”中明确提到:

  “十二年,备三顾诸葛孔明于隆中。本传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荐诸葛孔明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明代吏部尚书李东阳为卧龙岗武侯祠重建而写的《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其中记载:

  “南阳府城西五里,卧龙冈草庐旧址。汉史称侯躬耕南阳又曰寓居襄阳隆中,盖秦南阳郡即今邓州而襄阳(隆中)实在其界故也。”

  明确记载襄阳隆中在秦代就属于南阳郡了。

网友「襄阳甜 」发表观点
2024-03-10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想必也是不少不懂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疑惑,特别是部分南阳网友自我陶醉,想靠推理和否定想改变诸葛亮躬耕苦读地的又一“证据”!在我觉得十分可笑的同时,也不得不给这些装糊涂的人解释解释,虽然我知道是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东汉末年襄阳和南阳同属荆州,襄阳是荆州的治所(可以理解为荆州的省会城市),隆中虽然不属于襄阳管辖,但是确属于荆州下辖的南阳郡管辖,这一点非常清楚,也没有任何疑问。襄阳城是荆州治所,襄阳城西为山地,古语:“襄阳无西”,襄阳虽不直接管辖隆中,但是荆州却管辖南阳郡,当然也包括南阳郡邓县隆中,所以隆中在襄阳眼皮底下其实也是间接被襄阳管辖。

网友「诸葛躬耕地南阳卧龙岗 」发表观点
2024-03-13

史书中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叙述有且只有一处,即诸葛亮亲自写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某些骗子自己的屁股不干净,天天来质疑南阳,不嫌丢人吗《三国志》全本没有“隆中”二字,《诸葛亮传》全文没有“襄阳”二字。只有“南阳”“卧龙”和“草庐”。请问“野史襄”,你们的“隆中景区”怎么来的?在头条没有一个“野史襄”敢回答这个问题

网友「断鹰攀崖 」发表观点
2024-03-07

227年时诸葛亮把【襄阳郡之隆中】写成“南阳”——天大的笑话!

一、审题

提问者问的是三国(220年——280年)的襄阳郡,不是东汉(25年——220年)的襄阳郡(208年—220年)。

二、襄阳郡

1、据《晋书》、《三国志》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置襄阳郡,瞎原南阳郡南部的邓县、樊城、山都,和原南郡北部的襄阳、中庐、宜城等地。

2、220年曹丕篡汉,三国开始。襄阳郡被继承下来。

3、毫不疑问,隆中在三国属襄阳郡无疑。因为原南阳郡的邓县、山都,原南郡的襄阳、中庐早被划入襄阳郡。

三、襄阳郡和诸葛亮躬耕地。

1、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做《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个“南阳”在哪里呢?

2、《出师表》开篇言“今天下三分”——可见,《出师表》用的是227年的行政区划。此时“南阳”在襄阳郡北边,不可能跨越襄阳郡的樊城、邓城、山都、告汉江,瞎隆中。

3、湖北襄樊砖家说诸葛亮不承认襄阳郡,真的?

(1)襄阳郡设立于208年,此时还是刘氏天下——襄阳郡是东汉正式行政区划。

(2)刘备曾委任关羽为襄阳郡太守——可见,诸葛亮必然承认襄阳郡。

4、湖北襄樊砖家可以不承认自己的历史——襄阳郡,但汉献帝、曹操、刘备、关羽、马谡、庞统是承认的。

(1)208年,经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襄阳郡,庞统由南郡襄阳县人变为襄阳郡襄阳县人;马谡由南郡宜城人变为襄阳郡宜城人。

(2)刘备收荆州后,任命关羽为襄阳郡太守,驻扎江北。

5、因此,227年,诸葛亮不可能把【襄阳郡之隆中】写成“南阳”。

四、话外

1、诸葛亮说的是“南阳”,不是“南阳郡”,湖北襄樊怎么能光天化日之下篡改《出师表》??

2、诸葛亮在《答李严书》中说的清清楚楚,“臣家成都”——可见习凿齿造假无耻。

3、诸葛亮说的是“草庐”,“草庐”、“故宅”不是一个概念。湖北襄阳砖家说诸葛亮自谦,即“草庐”实为宅院(砖瓦房子),那你们1980年代把“瓦庐”改成“草庐”是什么情况??说白了,你们这一改,是自己承认自己造假。

4、既然你们襄阳伪隆中宣称是诸葛亮躬耕地,那你们敢把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刻在石头上,立于大门口吗??你们敢吗?你们敢吗?你们敢吗?

5、被历史、考古、理性分析打脸后,湖北襄樊选择对抗历史事实,选择否定自己(如襄阳郡)、选择篡改历史(如删除《资治通鉴—汉记六》“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中的“襄阳”)、选择盗窃历史。

6、现在不支持襄阳伪隆中的网友都会受到攻击。甚至连诸葛亮本人也被攻击,因为他在《出师表》里说的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一句话,让湖北襄樊砖家恨的咬牙切齿,一直想把“南阳”篡改为“襄阳”。

网友「风一样的篮子a 」发表观点
2024-03-06

此问题问得好啊!道出了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汉代归荆州南阳郡邓县隆中,现在划归襄阳。汉代的荆州治所在襄阳,荆州归刘表管辖。现在的南阳市即是汉代的宛城(汉代南阳郡治所),古今地名对比一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顺便再重复交代一下隆中的历史和名家注释题词图片(比如国家领导人和历史地理学家,文化巨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教授也明确指出具体位置,供大家欣赏欣赏,具体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明辨。

1990年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为了不想让南阳民间对这样的争论再继续下去,欣然题词,大意是“诸葛亮躬耕地于南阳郡邓县隆中,现在的襄阳城西二十公里”,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可,发表在《文汇报》。南阳民间人士提出不同意见,谭其骧致信《南阳日报》主编、文化权威,南阳市著名作家周熠,说旅游和历史研究不同,要尊重历史真相,南阳现在有元明清古迹,可以发展武侯祠纪念地。目前为止周熠和南阳方面没有回应,即是对正确主流躬耕地注释的隆中的认可。

网友「中庐渔夫 」发表观点
2024-03-10

谢邀!这道题个人认为有争议,我只探讨,不做结论。

汉承秦制,行政结构大体分为“州–郡–县”三级。东汉时期,荆州(治所襄阳)下辖七郡: 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北部后,将南阳郡的南部和南郡的北部单独划出合并成了襄阳郡,按现在人的理解说来隆中应该属于襄阳郡管辖范围内了。不过这就和诸葛亮《出师表》里说得“躬耕南阳”有矛盾了,既然南阳郡和南郡划江而治,那么隆中也就和南阳郡没有任何瓜葛了。当然,这都是我的理解。古代地名和管辖范围不能直接和现在地名划等号,希望襄阳南阳的朋友不要再为此类问题纠结,一起纪念诸葛亮不好么?

网友「叠影虫虫 」发表观点
2024-03-06

这问题其实很简单,你看地图也能明白,汉水在遇到万山以前都是东南流向的,遇到万山以后才转向正东正西流向,东汉文学家蔡邕曾在汉津赋中描述过汉江“过万山而左回兮,旋襄阳而南萦”万山以西的地方不是正东正西流向,汉朝时期都是属于南阳郡的,这也是为什么万山是襄阳的界山的原因。整个东南流段上酂阴二县,筑阳县都属于南阳郡,这点从没有人有疑问,为什么同样在东南向流段上邓县的隆中就有疑问了呢?说到底,利益作祟而已

网友「游走江湖13 」发表观点
2024-03-11

说实话,光看地名和地势,隆中的地名就名不副实。什么是“隆”?就是凸起、高出的意思。什么“中”?就是中间嘛。去过现在号称隆中的地方都知道,这里的地形地貌正好与名字相反,不是中间凸起、隆起,而是两边都是山、中间最低是个山谷,按实际地形地貌应该叫凹中或类似地名才对。中国的地名,无论大城市还是小乡村,都是有什么就依什么起名,难道古人给隆中起名会反着来?

网友「xfyzqt 」发表观点
2024-03-11

襄阳郡管不管辖隆中不清楚,曹操占踞荆州设立襄阳郡之前的襄阳城是肯定不管辖隆中的,因为襄阳城建立时间相对较晚,据说建于高祖六年,到汉末时连个县都算不上,造成了连家门口的隆中都不归他管。城西十来里就是襄阳和南阳邓县的分界,隆中距城西有二十里。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第一他躬耕时隆中确实属南阳郡,其二就算当时襄阳郡管到了隆中,按汉贼不两立的原则,作为汉臣的诸葛亮也不会承认曹操设立的襄阳郡。

网友「耕读186 」发表观点
2024-03-10

东汉末年刘表统治下的荆州有七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曹操攻打荆州刘琮投降,整个荆州归了曹操。赤壁之战曹操惨败,东吴占领江夏郡,刘备以刘琦之名占据了江南四郡为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曹操退回许昌时,曹操占有南郡和南阳郡两郡。周瑜用了几乎一年时间打下南郡,曹仁(洪?)留守襄阳,是曹操分南阳郡为两郡,南阳郡和襄阳郡。所以襄阳郡是曹操赤壁之战后新建的郡,刘表时是没有襄阳郡。

诸葛亮居住地在襄阳,居住时此处属于南阳郡。后来记事者,有的按记事时的名称记则为“襄阳郡”,以当时诸葛亮居住时记则为“南阳郡”。

两汉记述人的“祖籍”、“哪儿人”类的泛泛信息,基本上是记在郡一级,“籍贯”详记才记到县、里一级。

网友「历史打假 」发表观点
2024-03-07

因为诸葛亮一句:躬耕于南阳!襄樊就不要阿头山(号曰为隆中,后又在1893年改为古隆中)

襄樊人真是奇葩怪论:为孔明一句:躬耕于南阳,非说南阳不叫南阳,所有南阳就是指"隆中"。汉代南阳张仲景和张衡也不是南阳人,也是号曰的隆中村人。九头鸟真是无赖,简直是流氓。庞统可以说襄阳庞统,南阳你不能说南阳孔明。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亲口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襄樊认为这个南阳指的是隆中,但诸葛亮在《后出师表》说:"…操困于南阳(城)"。这个南阳也指的是隆中吗?《襄阳耆旧记》卷第三《山川》载:“乐宅戍,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这个南阳城该是宛吧?东汉时南阳与宛是不是可以互称?难道也是隆中?!习凿齿写《汉晋春秋》那句“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 曰隆中”的时候。襄阳郡早已北跨汉江,管辖樊城,和樊城以北的邓县上百年。习凿齿为什么不直接说“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阿头山,号曰为隆中”?

襄樊说的祖师爷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书中:"秦兼天下,自汉以北是南阳,自汉以南是南郡……汉因之……。"这里他亲口说了南阳和南郡以汉江为界。他号曰“隆中”。在汉江以南,属于南郡,后为襄阳郡。这样描述地界已经很清楚了。习凿齿自己在《襄阳记》中再次说“秦兼天下,自汉以南为南郡”。习凿齿口中的邓县位于汉水以北,号曰隆中(阿头山)位于汉水以南,一南一北本就是两个地方。 襄阳先把泥咀镇阿头山"号曰“为隆中,又在1893年改为古隆中,襄樊先以学术交流名义,骗走岳飞在南阳卧龙岗手写《出师表》拓本,回去在隆中复制刻碑,但后边的“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题跋删去不刻,蒙混游客;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贵州巡抚彭而述 在《卧龙怀古 》“忧时还抱膝,遇主起南阳....躬耕原此处,更莫向襄阳。” 诗中反映当时社会上层对襄阳伪躬耕地的说法厌恶得可谓直白露骨。&

网友「AdagG 」发表观点
2024-03-09

如果管辖“隆中”就不会有争躬耕地一事了。其实到南阳卧龙岗一看便知,为什么叫岗呢?固为它比周边都高,若不是城市扩建原来的岗更为明显,有点像一座小山,从梅溪河一路向西全是上坡,至山门沿阶而上,且岗上土地肥沃,大树参天气势宏伟,当时在南阳城西七八里处,明显高于周边,处于隆起状态所以称为隆中,与襄阳古隆中是两码事,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