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却写不出来东西?

怎样才能提高写作?求大咖们赐教?
  • 晴晴晴晴空
  • 2024-02-29
  • 20
  • 共16人发表观点
网友「晴晴晴晴空 」发表观点
2024-03-08

给大家卖个关子,先说个例子:相信大家都会有同感,看董宇辉出口成章,妙口连珠,一个劲的佩服,一个劲的羡慕,这就是才华。但是细品一个在新东方教英语的,为什么有这等文采呢,是他读书读得多吗,是他学历高吗,还是背后有小编他在念稿子。

我总结以下几点来回答你的疑问

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里说的是读书固然重要,那么要学会实践。不能纸上谈兵,不是看了书就可以的。要经常巩固,比如要摘要,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学会反思,能举一反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学会了是自己的,这是无形的财富,但是不能跟八股文一样,学了就按这个套路出牌,要学会举一反三,例如董宇辉在东方臻选中卖大米中我最喜欢的句子

我没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没带你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没带你去看过沉甸甸的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没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浪漫不止星空花海,还有烟火人间。

这是在卖大米吗,这是带你在文化的长河里遨游,这是在带你感受文化的底蕴,你有什么理由拒绝一袋大米。

网友「长垣数码小严哥 」发表观点
2024-03-08

1

重新审视你的阅读

①阅读方法。读了那么书,你从书中收获了什么?知识?信息?还是素材?读过一本书,合上,自己能讲出多少书中内容?如果读书都是雁过无痕的话,那么你是不是要重新审视你的阅读方法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就是我们的利器,读书前是不是先把它打磨一下呢。很多人读书都一直停留在学生时期的基础阅读层次,逐字逐句从头读到尾,就完了。合上书,留下只有口中干涩,别无其它。反思下自己是怎么读书的,从第一步开始,仔细回想自己阅读的每个步骤。

在阅读这个领域里,有很多著名且实用的方法,你可以多看几本,选择一个或者整合总结出自己的阅读方法,都可以。总之,一定要有对自己有效的阅读方法。

如果还不行,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现成的,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有介绍一种名为“九宫格笔记”的方法,可以让你快速获取到一书的核心内容。

2

多方面练习写作这里分享我常用的三个练习方法:①自由写作。这个是从弘丹的《从零开始学写作》里讲的方法,就是早上起来,不要看任何信息,其中包括微信、微博、新闻,还有书也不要看,直接就在本子上或者手机上写,脑子里有什么就写什么,不评价不审查,先写出来再说,很像“头脑风暴”。文字就有“越写越有”的特性,在你不断地随意写的过程中,文笔,手感,创意,统统都会来的;

②概念卡片。彭小六推荐的概念卡片写作法,把你知道的所有概念写到一张张的卡片上,每天可以写一段话来解释一个概念,写的多了,就可以尝试把几个概念,放一起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网友「叶伟民写作 」发表观点
2024-03-08

成为写作达人,多读是必须的,先有输入才能有好的输出。做了十多年记者,也设计过写作课程,涉猎过不少写作题材的书。

有6本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它们分别从【目标】-【素材】-【阅读】-【文笔】-【技巧】-【习惯】等方面帮助你循序渐进,建立系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目标】知道为什么出发,才能走得更远

图:毛姆,《作家笔记》

毛姆从18岁开始,随身记录了50年,记了有15册,毛姆的高产不是没有原因的。

写作不是灵光一闪的东西,即使有,一两次就算是中奖了。哪有什么捷径,老老实实看、记、思、写呗。也因为是笔记,里面的逻辑和故事性有些杂乱无章,不能当文学作品看,当思维札记看还不错。可以幻想一下,一个上世纪的老作家,揣着旧本子周游人世,观秋毫,听絮语,萃取创作的养分。我们能从中触摸作家思维的路径,跟着走一走,看一看,那风光是极好的。

里面金句蛮多的,时不时翻一翻,也无须讲究顺序,看久了,甚至可以当工具书看。很多时候,临笔犯难,思路郁结,如油入面,需要一针入肤,一痛百通,翻翻这些前人的思维闪光,颇有“一壶清露来云表,聊为幽人洗肺肝”之感。

三、【输入】会读,才会写

图:夏丏尊&叶圣陶,《文心》

这是民国时期夏丏尊和叶圣陶写给中学生的书,但千万别小看了,里面的东西放在今天一点也不过时。

如果选一本恶补文笔基础的教材,我会首推这本。夏、叶两位老先生,用32个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既清新雅致,又意趣盎然,外带浓浓的民国风。那才是精致汉语该有的样子。

五、【技巧】好故事的捷径

图: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即使是天选之人,也没有容易多少。

就像作者说的:“如果没有写小说,(我)大概不会受到关注,会极为普通地度过极为普通的人生……一写便是三十五年有余。这个事实至今仍然令我震惊。我想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就是这种震惊。”

村上写这本书算是自扒了家底,他的写作天赋不容置疑,但这里他并没有抖,而是更多地去描写创作历程中那些偶然、艰辛或奇妙的瞬间。我读出的意思是,真有某些天启时刻,只是有些人悟到了,像伸手抓住一个从天空飘然落下的东西。

村上一手写自己的创作故事,一手自剖对文学的理解,不玄乎,都是朴素的道理,例如书要一本一本读,字要一个一个写,他自己每天写10页纸,不管有没有灵感,不多也不少,就像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标题那样——与时间成为朋友;(写作是)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

这其实就是写作的终极要义:开始写,不要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网友「流动故事摊 」发表观点
2024-03-01

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深度文章,感觉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甚至看到一个概念,你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在哪本书里出现过。

但到真正用起来时,却又不知从何入手。

是因为书读得太少吗?其实不是。

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读书的方法不对。

讲一个对我触动很大的故事。

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徐复观,是民国著名学者熊十力的弟子。

1943年,徐复观初次拜见熊十力时,请教熊十力应该读什么书。熊十力告诉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

徐复观颇为自得地说,那书早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不高兴了,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过了些时候,徐复观再去看熊十力,说《读通鉴论》已经读完了。

熊十力问:「有点什么心得?」徐便接二连三地说出许多他不同意的地方。

熊十力未听完便怒声斥骂:

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徐复观后来回忆说:这对他是起死回生的一骂。

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

(出处:周为筠《在台湾》一书)

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正确的读书方式,不是去找「知道」,而应该去找「不知道」。

无论是读书,还是学习技能;是从信息中学习,还是从经验中学习,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这样的态度:

这个知识点,有哪些地方是我不知道的?能够如何为我所用?

而不是看到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往自己熟悉的概念上面靠,告诉自己:

「这不就是xxxx吗?」

抱着这种态度,是永远无法得到任何新知的。

你只是在不断强化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

3

为什么说「开放性心态」优于「封闭性心态」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神经科学认为: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是以「概念」和「联系」的方式,储存在我们大脑当中的。每一个概念就是一个点,点与点之间的连线,就是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些点和线组合起来,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网络。

封闭性心态,是每遇到一个新的概念,都将它拆解,用自己知识网络中已有的概念来解释、替代。它会不断地强化固有的知识联结,但并不会新增任何节点。

而开放性心态则相反。每遇到一个新的概念,哪怕暂时无法解释,也先将它纳入大脑,作为一个新的节点,再不断尝试将它跟固有的节点建立联系。

它会不断地增加新节点,扩大整张网络的范围。

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告诉我们: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

也就是说:我们大脑中的知识网络越广,越丰富,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就越全面,越有效。

4

说回主题。

当你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时,你脑子里想的是「很多观点跟我一样嘛」「这些东西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特别有新意的」—— 你就要注意了。

因为,你很可能在舍本逐末。

用这样的心态读书,只是在浪费时间。

你除了强化对自己的认同之外,又学到了什么东西呢?

大卫·库伯提出过一个「库伯学习圈」。他认为,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和概念,需要经过这么一个循环:

具体经验 → 反思 → 抽象性概括 → 应用于实践

只有走完一遍流程,你才能说真正学会了这个知识点。

这就叫做「内化」。

可以看到,抱持着「我知道」这种心态的人,只达到了第一步「具体经验」。

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个概念,并把它「辨认」(figure out)了出来。并没有真正去思考和理解。

但从「辨认」,到真正「理解并运用」,中间还有巨大的路程要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读书,才能保证学到东西呢?

网友「太白山人5911 」发表观点
2024-03-07

我不是大伽,读的书有限。在头条上陆续发表了些自以为是的东东。感动于题主的善意,把自已的一些心得与你分享。我把读书比做吃东西,把心比做胃,吃到胃里的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才能转化为体能——当然,还需一口好牙,细嚼慢咽,不能囫囵吞枣。至于写作,就好比干活,你只要有足够的体能储备,和足够的耐心,干起话来,由生疏到熟练,不怕干不出好活。倘若胃的消功能不好,吸收有限,不能提供必要的体能,自然干不出,或是干不好活儿的。你吃的东西更多的作为便便排泄掉了。最后,我想弱弱地问一下大圣;为何明明成功发出的作品成了黄鹤楼上的黄鹤!

网友「笑薇读书 」发表观点
2024-03-06

作为一个酷爱读书,希望这辈子靠读书写作养活自己的人,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浅谈几点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首先,题主一定要明确一点,读书多的人,不一定就写作能力强。

读书的确有助于写作,但要写出一篇文笔好、思想深刻的文章,其实不仅仅只是读书多就足够了。

举个例子。我的闺蜜就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她尤其喜欢看一些网络小说,大学四年看了一千多本,当她告诉我她读了这么多小说的时候,我是挺震惊的,但是,在写作上,她似乎并没有什么成绩。为什么呢?

很简单,读书还是要读经典,没有太多营养的网络小说并不能真正提高她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其次,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手艺活儿,既然是手艺活儿就不能光看不练,只有真正动笔写起来,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进步。

以前的我和她一样,看书只当是一种爱好和消遣,看完了也懒得写东西。看的书也不算少,然而读书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

直到我发现写作其实可以成为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能,而且在未来,这项工作是我暂时唯一能想到能够让我实现自由的职业的时候,我开始把读书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去对待。

比如,我会有意识地去读一些提高自己阅读能力、对写作技巧有帮助的书籍。

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些我认为不错的书。

提高阅读能力:《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快速阅读训练法》《洋葱阅读法》《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提高写作技巧:《故事课1:说故事的人最有影响力》《故事课2:好故事可以收服人心》《成为作家》《完全写作指南》《文心》《写作课》。这些书都是之前仔细阅读并筛选过,真正有助于大家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指导书。

很多人都说,日更不容易,确实,坚持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难做到的事。

但当你养成了习惯的时候,每天写个几百字,就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痛苦,而是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并不是夸张,只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相信习惯的力量。

当然,我也会面临没什么感想,实在不知道写什么东西的时候,这时我一般会简单复盘一下自己这一天做了什么,完成了哪些计划,有哪些不足,反思总结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是梳理自己的一个过程。

最后,多读、多写、多思。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一定要打好这套组合拳。

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写得还可以,就可以尝试投稿了,投稿有很多好处,专业的编辑可以帮助你更快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实战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只要写得好,还能赚点稿费,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可以点个赞噢~

我是笑薇——一个从帝都回归四线小城,靠读书写作月入过万,实现自由生活的姑娘。

更多阅读方法和技巧,请关注公众号:笑薇读书

回复“投稿”即可获得一份100家公众号投稿资源

回复”提升“即可获得50本个人成长电子书

我会陪伴你,一起蜕变成理想中的自己!

网友「马乔的文史番外 」发表观点
2024-03-07

1.首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读了那么多书,却写不出来东西?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问问自己读书是否得法?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一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书出版上架,纵使一生全部用来读书,所读之书不过是冰川一角。

写作是一种输出,是建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之上的。但读书只是输入的一种,而且要把所读之书应用到实践中去才算没有白读。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人确实感觉到读了不少书,但大多数是走马观花,自以为读了不少书,但真正内化为能力的却寥寥。

正确的读书方法应该是带着目的去阅读,阅读一本书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要从这本书中得到哪几个问题答案?然后用便签和彩色笔在读书的过程中做标记,最后用思维导图汇总全书,这样才能筛选出对日后写作有用的素材。

3、写作的技巧

通过阅读打好输入的基础以后,坚持写作输出,最后谈的才是写作的技巧。写作的过程中,多去拆解大号和优秀的文章结构,包括文章标题、逻辑结构、亮点金句等等。

找一个靠谱的自媒体平台,坚持输出,一边读书,一边写作,结合读者的评论再逐渐改进,总有一天,你也会写出一篇10万+。

网友「urna风之度0 」发表观点
2024-03-09

写作是什么?是内心的文字表达,内容很丰富:知识、经验与体验、情感、思想、想象。

写作跟阅读相关,阅读量越大,越有较高的文字储备自由度。但只是相关,不是决定。

写作决定性的因素是:写作意识。

您有写作意识,您看到任何事物、书籍 ,内心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变成文字、文章。您没写作意识,您看再多的书,都:水过无痕。您内心有很多想法,但只能嘴上吹吹牛,变不成文字、文章。

人有八种智力,语言智力是智力形式的一种。有人语言交流不行,但会写文章,如:韩非子 ,说话结巴,但文章是法家宗师级别。有人能说会道,但写不出文章,如:农村很多搞说唱的人,因为用不着写文章。还有人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写文章。像政治领袖、演讲家类的,既会说话,也会写文章。

综上,写文章,除开天赋因素,与“现实需要”相关。现实逼着您要写文章了,时间长了,手熟了,自然会写。

剩下的,是如何写好文章。

how?

一,学会基础表达。从句到段,从段到章,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学会艺术表达。修辞如比喻等的运用,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时评等体裁或内容的尝试。

三,多阅读经典。经典引人入胜,不论是表达,内容架构,还是思想。对人会有气质的儒雅化。

四,学会模仿经典。看过书籍文章,要有意识去模仿写作。高级的,利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文章,做出自己的评价。

五,建立自己的架构。有内心架构的人,文章写作会游刃有余。无架构的人,只会凭灵感。灵感是点式写作。架构是立体写作。

我这里提供一个架构模型:分解(将事物层层分解,如事件分解成:when,where,who,what,why,how,result。等)、分类、分时、分变、分级、分比、分角、分序。

六,万物入文。

七,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网友「苏乐爱写作 」发表观点
2024-03-08

一.多读优秀作品

阅读对于写作是不言而喻的,想要写出一手好文章,首先你要读大量的名师作品,像林清玄,张爱玲,阿城,汪曾祺的书都值得一读,但有些人会说,我读过的书也不少啊,为什么就是不会写呢?

其实是你不会读书。

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如果不会读书,哪怕你一年读300多本书也是没用的,知识只有用了才算自己的,否则只是过眼云烟。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读书,不会转眼就忘呢?

1.联系实际

读书就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而不是只为了追求一个数字,或者发到朋友圈炫耀。

如,当你学完一本写作工具书,要学会把知识运用到写作上面,琢磨一下书本上的内容可以怎么使用,怎么改善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

三、多写

作家余华说过,写作秘籍只有一个字,写。

是的,写,不断写,天天写,月月写,年年写,或早或晚,你必成大器。

只有持续不断地写,我们的思路才会慢慢打通,才能提高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善,最终写作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是苏乐,爆文作者,在富书,樊登读书,卡娃微卡等500强大号上稿100多篇文章,青云计划得奖者,专注分享写作干货,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写作方法。关注公众号苏乐爱写作,回复见面礼得写作礼包。

网友「简约不是简单 」发表观点
2024-03-05

谢邀。

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出东西来,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在“写”字上下的功夫还不够。

读书再多,未必就能转化成写的能力。因为读是读,写是写,不是一回事,不能画等号。写必须得读,读未必会写。有的人平时很喜欢读书看报,说起来也是一套一套,可是一拿起笔,却不知怎么开头,怎么叙述,怎么结尾。这是因为他平时写作太少的缘故。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指那些酷爱读书又经常写作的人。光读书,不炼写作,读书和写作隔着一层皮,自然难以转化成写作上的能力。

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只是具备了写作的基本条件。要想能写会写,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写多炼。写作是一门技巧,熟能生巧,写的多了,自然就会越写越顺,越写越好。

网友「杨朱学派 」发表观点
2024-03-09

再分享一下《左传》中读书笔记的整理归类。

第一项:诗经(即左传中引用的诗经)

第二项:尚书

第三项:逸诗(即没有被孔子收入教科书的诗篇) ……

第七项:占卜第八项:儒家思想(共有29条)……

第十二项:孔子之言

第十四项:微言大义,即春秋笔法

第十六项:弑君

第十七项:诛大夫

第二十七项:文学常识

第二十八项:史料价值

此外,还有“成语”、“关联”、“历史故事”、“重要战争”、“天文历法”、“列国形势”、“历史人物”等等。

如:历史人物的大项中,第16条是重耳。重耳的事迹有13项,分别是:出逃,乐不思晋,欲鞭野人,受食还璧,约定退避三舍,勤王,请遂弗许,弃原守信等。

作了读书笔记之后,写读经札记就非常容易。例如:俺的文章《左传》札记——重耳的另一面,就是对《左传》中的读书笔记稍微整理,再修饰以文辞。并在文章最后一段写出自己的心得,就成文章了。

读书笔记虽不是文章。但文笔修饰之后的读书笔记+自己的心得=文章。

网友「gzj6068 」发表观点
2024-03-05

我的学术论文供友参考。

《“课文――生活――作文”的内在群系》。

论文开头“生活犹如写的泉水,课文犹如写作的渠道,让生活的泉水沿着课文的渠道,流向浩瀚的写作海洋,这就是课文·生活·作文的内在群系”。

.其内容约4000多字,档案材料存于市县教委档案室。

当时此学术论文曾获省市县奖,市教委主任发奖时宣布“为辽北作文教学填补了历史上的空白”。

这一教研成果,是在市县镇语文教研室专业人员指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帮助下,又经自己十几年不懈努力获得的。

我的学术论文什么地方有疑问,可联系后解答。

网友「大悔忆智冰 」发表观点
2024-03-04

写作前要做的两件大事,一是阅读,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二是生活积累。

只有前者,会内容空洞或鹦鹉学舌;只有后者,会思想浅薄,词不达意,缺乏文采。

阅读是思想和文采的借鉴,生活积累是素材和思考的储蓄。二者缺一不可。

过去有经典理论: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的,学生腔苍白无力,低于人们的生活体验,从书本到书本,从学校到学校,或者养尊处优对社会无知,写出的东西就会百无聊赖无病呻吟没话找话。

所以,我觉得你的问题可能是缺乏深刻的生活体验,又对别人的生活缺乏了解。

蒲松龄那么天才,他写《聊斋志异》,还到处收集稀奇古怪的事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当然,过去认为只有工农兵的生活才是生活,那是片面的看法。

网友「风西夜昨 」发表观点
2024-03-02

谢谢邀请!但我不是大咖哦。写作绝对是一个先入后出、厚积薄发的创作过程。等我们首先弄明白“入什么,怎么入,积什么,怎么积”,就自然能慢慢写出东西来啦。下面就我的个人体会作一些分享,但愿能帮到大家!3、做生活有心人,随时用心观察记录下(没条件用脑记,有条件用笔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以及由此引发的“喜怒哀乐惊恐忧”等心理体验,以为日后写作储“入”充足写作素材。

4、把对生活的观察和从书中获得的感悟整理成日记。这个过程也是把积累的生活素材融合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系统练笔的过程。日记主要写给自己看,就不会顾虑是否写得好,就能大胆放手去写,一旦写成,要想更好再不断完善修改便是了。

网友「进击的秦小兵 」发表观点
2024-03-09

这个确实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有些人读书很多,但是就是写不出自己的原创,哪怕很短,很浅薄。

以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应该有下两个原因。

一是从来没有动手写过。只是看书,只是看别人的书评。但是自己从来就没有真正写过文章。就算偶尔写一点,也因为觉得不够好等原因没有坚持下去。我刚开始也是,提起笔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真是“胸中纵有千言,笔下实无一字。”那阵真是憋的难受啊,一开始我就放弃了,但是后来一朋友说“就算憋不出来也要憋,你又不是天才,还想一下笔就写出个红楼梦来啊。”后来我就慢慢写,刚开始真的写不下去,后来慢慢就好了,先不论质量好坏,最起码突破了不能写的难关。这个是最重要的,万事开头难,一旦写东西成了习惯,几天不写都难受。就算写的很烂,也图个自娱自乐。

二是只读书却不会提炼总结。一本数十万字的小说读完,不能只记得故事情节,还要提炼总结一些对你有用的东西,比如精彩的段落可以抄写下来,反复看,反复学,慢慢的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再比如作者对文章结构的安排,有的作家对文章结构的安排,情节的处理真是绝妙,就像郭德纲说相声一样,包袱抖得恰到好处,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建议大家可以读读《白鹿原》。

祝每个有写作梦的朋友都能成功。

网友「友爱的旭日 」发表观点
2024-03-03

谢邀,你这个问题我之前也答复过,对于你目前情况,我先问问你?“你说你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出东西”你确定你读了很多书?还是指你上了很久学,你要分清楚。

至于提高写作能力方面,这个只能靠你自己努力,不断提升自身学识,丰富人生阅历,多点用心去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文字功底,留意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下来,多结交一些有学识的朋友,和他们多交流学习请教,持之以恒去多看多读多写多交流学习,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你会慢慢发觉不一样。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